李佳冰
(黄河科技学院)
首先,我们在说一件事务的重要性时往往都会提到它的意义。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其积极影响自然是方方面面的,不过再次我们仅从对于高校教育和一些文旅方面的角度出发做非常简略的探讨。
具体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来说,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社会正能量,进而转化为切实的物质财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应该融入到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方向当中。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思想塑造和价值观念导向有着极高的积极意义,通过学习红色文化精神,能够增强大学生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思维,从而达到教育铸魂育人的根本目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反复强调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原因。但是实际上,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却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说各高校对于爱国主义的教育停留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的范例和身体力行的指导。这些问题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它很容易让爱国主义教育流于表面,成为口头的空话和口号,也就起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和应有的成效了。
而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思政课就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短板,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其中的代表人物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代表,同时,红色文化的典型人物并不是书本上刻板的理论公式,而是有着真实案例的历史故事,从接受度上来说也更容易被广大的学子们所接受,并消化吸收。
更为具体和明显的例子就是红色文旅资源对于教育的加持,这点具体我们也会在后面提到,这里暂且不过多讨论。
大学期间是人一生中塑造思想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一时期人的思想状态极度活跃,且知识储备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很多影响人类进程的重要思想的提出也都是提出者在这一年龄阶段确立雏形的。
同样,这一段时期大学生活跃的思想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起到反作用。
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教育,本身就有着影响和塑造人价值观念的作用,而且红色文化本身就是立足于中国革命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通过对于红色文化深入的学习,可以很好的了解到中国的革命历史,同时可以生动的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最终内化于心,成为自己凝神聚力的思想力量,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以起到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塑造的作用,同时加强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一股良性的循环。
思想的传播具有交互性,单一个体进行思想传播是相当复杂的,甚至于单一个体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反过来,如果说我们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社会氛围,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效率,并且更易让广大学子将红色文化的中心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形成一种氛围,提高整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育体系的形成和确立,即通过一次成功的实践,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的教育最终也很容易仅仅停留在口头和文字。这都是不好的,一方面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目的,片面的提升了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整体的投入社会实践,很多时候倒不如拿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过来类比来得实在也更容易理解。
而地方的文旅资源至于红色文化教育就好比与社会实例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要求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国各地都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和革命遗址。所有高校的教育都应该也必须依托这些遗址来展开,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书本知识的具象化表达,甚至于亲自参观纪念馆的效果比在教室苦读一早上书的效果还要更好,而且也更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红色文化的激情与热情。
大学生积极的去参观红色文化革命遗址所带来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个人教育层面的,更是社会层面的,因为红色文化的纪念馆本身就属于社会效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大学生积极的参加红色文化的传播,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也可以带动整体的社会氛围塑造,久而久之甚至可以以红色文旅资源为核心,形成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其实这也是我们目前阶段对红色文旅资源发展水平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红色文旅资源,其本身不同于纯商业娱乐的文旅资源,他的核心使命是宣传,宣传在这里是最重的要点。这也是为何很多地方的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免门票或者是低票价的。
就像前文提到的,红色文化的文旅资源本质上也是文旅景点,同样可以起到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效果。不过经济效益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塑造和经营。
红色文旅资源的经营首先仍然要依托于社会效益,只要立足于社会效益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自然可以形成自身的口碑。同时经济效益的打造离不开政策上的支持,各地政府也应该给高校的红色教育和本地区的红色文旅资源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诸如完善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一个核心点和周边城市联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等。
相对于社会效益来说,经济效益在宣传中的比重可能相对于居于次要地位,但不能说它是无关紧要的,或者我们可以说,因为部分地区长期忽视了经济效益的建设反而使宣传的效益大打折扣。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给河南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方向是:以鄂豫皖交接地域为重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河南地区接下来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和发展也都应该基于这个主题,这个主题方向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周边省份发生冲突和摩擦,同时也是基于河南革命历史的特点所设定的,所以说这个方向将是河南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展方向。
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河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绝不能仅仅只有这些,任何一个地区如果想要形成自己的文化产业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文化路线。就像是埃及的文化旅游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三个大金字塔或者是帝王谷,而是将两者的历史脉络联系起来,配套的提供合适的基础设施服务,以及周边文化产品,最终形成不可替代的文化优势,奠定了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
河南如果想要真正的建设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产业,就必须要将这些“点”给联络起来形成一个覆盖全河南的“面”,同时有机的结合这些资源,最后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战略。
客观的说,河南的红色文旅资源在河南整体的文旅资源建设中并不占主导地位,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河南对红色文化的文旅资源建设不够重视,还在于河南本身历史文旅资源的分配问题。
人们提到河南,最能想到的文旅资源往往也不是近现代的,而要在更遥远的古代,比如说安阳的殷墟、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等,这些都是基于河南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决定的,商文化、周文化、汉文化、唐文化、宋文化……这些文化根源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了河南的风土文化当中,形成了一种积极的集体无意识,所以说整体的发展也要更好一些。
河南本身就是一个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大省,而且改革开放后社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旅游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充足。
交通上,河南郑州本身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处中原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河南在整个中国的交通上十分的便利,航空铁路运输便利,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并且依托大郑州都市圈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区域间的交通和协调发展。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八大古都有其四位于河南,这是河南发展旅游的基础。
2018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8582.95万人次,比2017年增长18.2%。其中,入境游客321.73万人次,增长4.7%。旅游总收入8120.21亿元,增长20.3%。年末4A级以上景区178处,星级酒店432个,旅行社1137家①。截至2019年底,河南A级以上景区495家,5A景区13处,4A景区175家。②
河南整体的旅游业发展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这些都是河南继续发展旅游业的有力支撑。
但同时,河南的红色文旅资源在保护和发展上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不单单是存在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建设上,在河南的乃至世界的许多文旅设施建设上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首先是资源本身的保护问题,很多地方的文旅资源保护欠缺,没能很好的发掘和建设,绝大部分的资源集中于几个知名景点,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景区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因此忽视了整体红色文旅资源的保护,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很多地方的文化保护不重视基本的宣传,导致城市的文旅景点没有能形成标志性景观,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反而成为了城市本身的负担,这都是没有统一的发展调度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的。
更多的时候,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陷入了和红色文化教育一样的怪圈,及主导势力和类型都是单一的,而且流于表面,少有深度结合当地特色并且能够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红色旅游景点,而从业人员本身在质量上的差距也使得这些问题变的更加明显。
这一点我们前面大概已经强调过了,就是要建设系统的红色文化产业链,不要让各地市独自的冲锋陷阵,而应该灵活的调动当地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力量,并且全面协调的建设一个红色文化的文旅产业链。
以最核心的“将军故里”为例,我们就可以牢牢地把握好“新县”这个地点,该地区的命名就源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当地已有的红色文旅资源来说,许世友将军故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本身也不能孤立的看待,应该形成一股有机的整体。这还仅仅是这一个地市,纵观整个信阳市或者说整个河南,能与之形成产业配合,形成区位优势互补的地区也不在少数,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掘。
前文提到过,红色文旅资源归根结底还是文旅资源,同样可以起到绝大部分旅游景点能够起到的效果,而河南本地也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中医药资源、生态资源等资源可以创建区域的品牌(实际上很多地方也确实这样做了,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基于区域品牌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现在要大力弘扬的红色文化,这些品牌战略本身并不应该是红色文化传播的负担和累赘,而是我们要大力发展并且最后要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经济基础。这样的发展方向可以更好的形成一整套的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来说,这样的发展也可以更好的结合河南本地的文化特色,同时加强学生对于家乡的认识和集体荣辱观。
旅游业虽然能起到很多产业带动作用,但是最关键的,它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团队的建设,这里就体现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积极参与的优势了。
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建设不是单向的输出关系,而是一个互补关系,高校学子是将来建设红色文旅资源的主力军,提前让学子们接触并了解相关产业就可以在假期广泛的设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一方面可以缓解人才稀缺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从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上考虑,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而且,这种亲历亲为的教育体系不仅对于亲历者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对于那些参观者,尤其是中小学生也可以培养出一种历史使命感,让他们积极的投身于家乡的红色文旅资源建设当中去,形成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
最后一点也是现在许多产业都在重视和改革的部分,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输出已经不是机械的、强硬的灌输式输出,而是相对温和的、平稳的沉浸式输出。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社会效益是主导地位的,经济效益是从属地位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前期做好物质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然后进而依托高校大学生将建设的主阵地放在思想层面。
思想层面的建设一般要稍稍晚于物质层面的建设,但是其重要程度却更胜一筹,而且我们不能把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推到红色文旅资源,更不能把引路人假想为大学生的自觉性,就目前来说,高校仍会且长期会保持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这也不是说我们前面提到的内容都不再重要,而是强调红色文旅资源只应该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推广方式和教育手段,建成地方牵头,高校引导,红色文旅资源推广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在地方的统筹下,仍保持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思政建设的主导地位,同时紧抓红色文旅资源的实践教育,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面对我们要传播的主题,广大的青年学子来说,我们应该采取他们更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红色文化,并且将这些内容当作我们接下来建设地区红色文旅资源的指导方向,积极的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生活的日常当中去,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推广方式,让广大的青年人可以乐在其中,玩在其中,学在其中。
【注释】
①201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统计局.
②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