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嫔妮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高校也一直持有鼓励与扶持的态度。但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近些年来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其整体办学水平仍然比较低,且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一直处于弱势,难以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而社会公信力的低下也反过来影响制约着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故而在实际进行民办高校运转的过程中还需要持续加强对其社会公信力的提升。
所谓的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对某一组织的目标实现会产生影响的个人或者团体。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去对民办高校这一组织的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明显看出民办高校是极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与组织利益相关的个体及团体包含了民办高校的管理者、高校中的教师、学生等,这些都属于民办高校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媒体行业等等这些与民办高校有一定牵涉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这些个人或者团体对于整个民办高校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利益诉求的,对整个学校社会公信力的构建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公信力,需要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度剖析,整合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资源与力量,帮助民办高校的社会公信力可以获得更有效的提升。
民办高校的管理者主要包含投资人以及经营管理人员等,他们是民办高校最为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其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所持有的理念以及其本身对整个高校的治理能力都对高校社会公信力是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多数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持有的理念是以利益为先,对学校所具有的公益性特征认知不足。故而在实际办学时也往往带有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比如盲目地进行高校规模的扩张,甚至有的办学者会以办学为幌子,赚取私利、转移资产等等。这种对利益的过分追求使得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损伤[1]。除此之外很多管理者因为管理能力不足或管理理念存在偏差,造成民办高校内部的日常秩序难以得到保障,学生校内生活混乱,频繁发生打架斗殴、旷课逃学等不良事件,这对于民办高校的社会公信力则会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民办高校中教师是办学主体,是学校最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教师自身的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整个高校在社会中的声誉是有着极大影响的。而当前因为受到待遇以及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方面的建设是不够规范的,师资队伍结构也不够合理,能够承担起教学重要责任的中年骨干教师数量过少,而离退休的老教师精力不足,年轻教师又缺乏教学经验,这是影响最终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民办高校施行的是类似于家族制的管理模式,学校教师的基本诉求难以获得满足,也没有足够完善的诉求表达机制,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其对高校的归属感自然也就会比较差。除了教师之外,学生也是民办高校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一,学生的日常表现会影响周围亲友以及家长对于民办高校的认可度,进而对高校的社会公信力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部分民办高校在实际办学的过程中没能树立起以学生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学生对学校的环境以及相关教学模式等不满意,并将这种不满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给了家长。除此之外有的民办高校只注重学生数量,不注重教育质量,甚至存在为了利益乱收费用的情况,也会造成学校形象的进一步恶化。
政府也是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在这种利益关系中,政府是占据主导位置的。政府部门的政治决策以及对民办高校的治理是否合理科学,对其在社会中公信力的建立也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相关的治理环境其实是不够完善的,在法律制度方面也存在漏洞,加上政府部门相关管理职能的缺失,造成了民办高校投资者投机取巧,办学过程中存在失信行为[2]。譬如,因为政府部门相关管理职能的缺失造成政府在对民办高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越位以及缺位的问题,在有些事务方面过度插手干涉,影响了高校本身的运营管理,而在有些事务方面却完全没有管理,给予了民办高校钻漏洞的机会,对学生以及家长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以至于民办高校办学失信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在社会中的公信力自然不断下降。
媒体行业也是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与政府部门一样都属于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媒体在进行宣传报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民办高校的正面宣传来引起社会公众对学校办学以及未来发展的关注,从而帮助高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不断获得提升。但媒体从业者在进行社会报道与宣传的过程中也可能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一些与职业道德标准不相符的行为。譬如有的媒体人为了能够迎合当下公众对于民办高校的一些不信任的不满情绪赚取噱头,提升观众对自我的关注,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紧抓民办高校的小小“过失”,过度夸张炒作。这种行为自然会引发公众对民办高校的更多不满,使其对民办高校存在较大的偏见,最终影响民办高校的社会公信力。
社会公众也是民办高校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受到历史原因以及其他多个方面的影响,我国公众一直抱有“官尊民卑”的传统思想,而这种传统思想会对社会公众的认知产生影响,使其形成一种比较不平衡的刻板印象,从而先入为主地认为民办高校是不够正规的,是质量比较低下的。这种先天性的对于民办高校的排斥与不信任会使其在进行高等教育选择时下意识地不接受民办高校。最为明显的是,高校在招生时,公众会更青睐公办院校,而只有在分数不够的情况下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民办高校,甚至于有的学生家长宁愿学生复读,重新高考,也不愿意学生进入民办高校进行学习[3]。而在高校学生的就业方面,很多社会中的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单位等在也会对民办高校中的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偏见,通过设立各种人才聘用制度来将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排除在选择项之外。这种偏见对民办高校的社会公信力自然也会产生极大损害。
民办高校是一个因利益而结合起来的组织,其发展与其利益相关者的本身权益息息相关,因此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公信力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期许,也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要充分调动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在实际高校办学过程中的参与度,重视虽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积极构建更加健康完善的协同式高校治理模式,凝结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力量与资源来帮助民办高校的社会公信力能够逐渐获得提升。
在进一步帮助提升民办高校社会公信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开展行动的是高校本身,民办高校的社会公信力危机成因来自于多个方面,但内部原因始终是根本,也是最主要的。故而要解决当前民办高校的公信力危机,最需要解决的就是高校办学质量不够高,对校内治理过于松散的问题。故而民办高校在未来办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合理措施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内学生的治理,帮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准,从而赢得更多社会公众的支持与信赖,也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的利益保障。高校要始终牢记自身办学育人的使命,要明确教育本身带有的公益属性,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不可将过多的关注力倾注在经济利益上[4]。要坚持诚信办学,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好所有学生的利益。要进一步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健全规范,积极获取到来自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共同参与对学校日常事务的决策,从而增强校内治理的科学性。还要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相关信息的公开体系,尽可能保障高校日常工作的公开透明,从而加强社会公众对于高校的了解,也间接提升其对于民办高校的信任度,帮助高校社会公信力可以稳步提升。
政府部门对于民办高校社会公信力的影响是极大的,尤其是我国民办高校在当下还不够成熟,整个市场对于民办高校的约束是极为有限的,自然也就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相关作用的发挥来帮助民办高校的办学可以有所指引,通过政府部门的约束与监管来帮助办民高校的日常管理运转可以更具规范性,从而提升其在社会中的公信力。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借助于舆论的引导来帮助改善民办高校在社会中的形象。要带头组织公众改变其本身对于民办高校的刻板偏见,要帮助引导公众的观念发生转变,从而提升社会公众对于民办高校的认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需要持续加强对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提升相关法律的系统性以及对高校教育的约束性,同时进一步提升这些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民办高校的日常工作开展更加合规合法,间接帮助其社会公信力持续增强。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民办高校的监督机制进行进一步健全完善,从更多角度出发加强对民办高校办学的更细致化的管理与监督,从而提升民办高校的治理成效,帮助其社会公信力不断增强。
媒体行业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尤其是在当下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任何有关于民办高校的“风吹草动”都会被媒体放大,迅速被社会公众知晓,这意味着媒体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提升。作为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媒体行业在帮助高校社会公信力不断获得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客观的舆论引导,真正将民办高校的闪光点展示在社会公众的面前,从而帮助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公信力。民办高校本身在办学经营过程中就需要积极与社会媒体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要主动开放校园环境,日常教学,高校活动等等信息给媒体行业,从而确保媒体对信息的公开作用能够在帮助提升学校社会公信力的过程中及时得到发挥[5]。尤其是当校园内发生不良事件引发公共危机之后,必须要第一时间与媒体合作,对相关信息进行发布并通报解决措施以及事件的当前发展,要将最准确的信息通过权威媒体发布出去,避免外界肆意猜测,以讹传讹。要以最正面的态度主动出击,寻求主流媒体的关注,并邀请对方介入到对高校的治理中去,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对学校中的先进办学理念、思想、办学成就等等进行宣传,在回应社会公众对于高校办学的关注的同时也进一步将关于学校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中宣传开来,加强社会公众对于学校的认可。而媒体从业者也应该充分发挥出其作为社会群体的责任感,在从业过程中要积极地为民办高校寻求支持,通过持续的正面宣传来帮助更多社会公众认知到民办高校的可取之处,从而帮助民办高校可以顺利崛起,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更健康发展。
教育中介组织也是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其社会公信力的进一步提升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方面一直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使得其在对高等教育进行质量评估时往往难以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对于民办高校办学中的一些办学失信或者违规行为也基本上“无能为力”。因此未来在帮助提升民办高校社会公信力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还应该借助于财政资助以及政策扶持等方式来帮助教育中介组织可以迅速强大起来,进而通过授权评估与认证等方式帮助教育中介组织可以对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更科学的评估,对其失信行为也能够进行有效治理,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为民办高校社会公信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社会中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的认可以及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接纳度对高校公信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影响与作用。故而在进一步帮助高校社会公信力提升的过程中还需要企业与社会积极承担起支持教育的责任[6]。民办高校要与社会企业建立起更深入的合作关系,在日常进行人才培养以及教育落实的过程中,民办高校要根据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来对自身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寻求来自于社会企业的指导,为企业培养其最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民办高校还需要积极为社会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持,从而与企业建立起更友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民办高校的决策与管理中,为高校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而在实际进行人才聘用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减少其所带有的对于教育属性的偏见,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学生一视同仁,仅从学生本身能力出发,更公正地进行人才选用,帮助构建更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民办高校公信力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办高校社会公信力的实现需要依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学校自身要不断加强管理与对教育的更进一步落实,提升教育质量,在公众心中留下更好的印象。而政府部门则需要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督促民办高校能够更规范性的运转。除此之外,媒体行业也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积极对民办高校进行正面客观的报道,消除偏见,其他的教育中介组织,社会企业等也要各自承担起帮助教育发展的责任,积极与民办高校合作,创造更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帮助民办高校社会公信力的实现可以更加顺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