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彦彬 刘 娟
图文结合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大特色,封面有图,扉页有图,单元首页有图,课文内有图,这些“图”与单元目标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教学中,笔者根据插图的特点和功能,更好地发挥了道德与法治教材图文并茂的育人效果。
教材中的插图主要用于补充说明,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插图主要以单幅图或多幅图的形式出现。通常,多幅图多分布于教材正文中,编者借助漫画、故事、图片等表达相关意思。实物图与描述图主要体现在图示内容上,如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的“共青团新团员入团宣誓”“参观博物馆”“经典朗诵”“茉莉花茶制作”等都是实物图片,这些真实的事件图片对传递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中的一些功能性插图主要是梳理相关知识点,开篇布局的题头图与正文穿插的探究图能够强化和拓展教材内容。
七年级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插图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培养审美意识。道德与法治教材单一的文字陈述,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无趣之感。插图能够补充正文信息,突出教材的艺术鉴赏功能,既能够美化教材,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插图使得教材内容充满了趣味性和可读性。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在“运用你的经验、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相关经验”等板块中,编者借助插图,对正文进行了有效补充。在七年级上册“师生交往”一课中,编者用多幅图体现了师生关系,如共建班级微博、探讨学习问题、师生一起打球,以及与家长沟通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研读插图,让学生从中了解师生交往的必要性。这样一来,师生就可以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教材中有很多实物图、描述类插图,这些图片都是人们真实生活情景的缩写。还有一些发散图、整合图、探究图,这些图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创造性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优化教学方式,增进图文契合度,提高教学质量。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些漫画类、连环画类插图,学生颇为喜欢,这类插图形式多样,风格多元,通常都是为深化正文主题服务的。例如,“走进教师”一课是以师生关系为核心展开教学的,以“师长情谊”为主题,引导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处理师生关系,从而使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更加和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幅图导入新课,反映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通过思维导图详细介绍教师这个职业,如岗位职责、入职条件等。还可以利用漫画图,让学生感受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插图对“走进教师”一课就会有充分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也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将插图应用在教学中时,教师要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心智特点。初一学生自我意识有了较大的增强,青春期问题也开始出现。教师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让学生从注意、知觉、表象、思维、逻辑等方面正确认识自我。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教材插图,也可以在释疑解惑环节利用插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插图的类型特别多,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整合,通过发散图、思维图等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例如,在讲授“我和我们”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表格,让学生列举“我与集体”的关系,围绕“我”与“集体”展开讨论。针对“我”如何与“集体”融合这一问题,让学生从“团结”“合作”“奉献”等方面展开讨论,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维护集体荣誉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相关话题,说一说“我”的理解。例如,乔丹的篮球技艺非常高超,为什么公牛队的胜率还会下降?项羽一向以英勇、谋略胜人,为什么最后刘邦能获胜,而项羽却自刎乌江?又如,“一支筷子”与“一把筷子”哪个更易折断?通过这些生动的事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深刻反思“我”与“我们”的关系,以及“我”与“集体”的关系。同样,在“走进法律”这节中,针对治安条例与规定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树状图,以“生活中的法规”为起点,延伸不同的法律规定及条款。如学校有哪些校规、校纪;公共场所有哪些秩序、规定;竞赛场有哪些规定、要求;生意场上应该遵守哪些交易规则。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知识,让学生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增强规则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插图数量多、形式多,教师要重视插图的管理,更好地利用插图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法治素养。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做铺垫。
“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以“友谊”为主题,为学生介绍了如何建立“友谊”,如何呵护“友谊”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人相遇、第一次握手、第一次说话等插图中,让学生在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感知“友谊”,围绕“友谊”展开讨论,如主动打招呼、主动帮助人、主动表达交友意愿、发生矛盾时主动认错等。针对建立友谊后,如何维护友谊这一话题,教师可以利用“冲突”插图导入,让学生了解“冷静”“坦诚”“责任”“换位思考”等交友策略,学会与他人相处。贴近生活的插图,极大地消除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弊端,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插图时要把握教学重点,坚持以生为本。道德与法治课程说到底是对人心灵的塑造,教师不能停留在知识说教层面,而是要让学生从感知、体验中习得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讲解利弊得失,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上课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对案例知识的理解也会不透彻。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以图概括案例,用生动、直观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例如,“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从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不可预知性、生命的意义等话题入手,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内涵,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观。教师可以借助插图,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思考“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热爱生命”等问题。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是不可逆的,是短暂的。学生在探究生命的过程中,就会更加珍惜生命。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插图时既要关注插图本身,又要体现插图的人文性,将插图与正文相融合,共同化育学生优秀品格。“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一课主要介绍了情绪的管理、情绪是什么等内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法治精神的养成,为学生讲授情绪调适的方法,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插图时,既要备课,还要备插图,要根据不同的知识,优化插图的导入方式。学生比较喜欢故事类插图、漫画类插图。例如,围绕“友谊”这一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冲突等展开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中的插图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有一定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又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老人摔倒无人扶、男子摔倒众人拨打“120”这两幅插图展开讨论,以此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总之,教材中的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开放、融合、发展的课程观,全面梳理、把握插图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育人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