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胜平
(中共柘荣县委党校,福建 柘荣 355300)
“国际慢城(Slow cities)”是1999年兴起于意大利的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强调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寻求一种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使人们不仅可以享受现代化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更能实现一种规律而健康的幸福生活。慢城的标志是“一只戴着现代和历史建筑王冠的橙色蜗牛”。目前被国际慢城联盟认证为“国际慢城”的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278个城市,其中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有12个和4个。我国的首个“国际慢城”——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于2010年12月在苏格兰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同时也是国际慢城中国总部。
国际慢城创建条件中要求“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甲医院1小时就诊圈、7分钟医疗急救圈和5分钟社区医院辐射圈;城市绿化覆盖率≥50%,农村地区绿化覆盖率≥80%……”这些标准在柘荣都能得到满足。柘荣县是福建省面积最小的县,也是人口最少的县。然而柘荣可谓小而精,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许多柘荣人民都认为小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天下绝收柘荣半收,天下半收柘荣丰收”这句代代相传的民间俗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柘荣人民说起家乡流露出的自豪和满足。这样“知足常乐”的心境也恰恰为打造“慢城”、乐享慢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打造中国慢城与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需求相契合,柘荣县城的城市品质和城市的服务设施将得到进一步改进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打造中国慢城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契合,“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是国际慢城的标准之一,正在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柘荣,具有山水田林湖草优良资源,使得慢城建设另具一番韵味。打造中国慢城与文化保护、传承相融合,在打造过程中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县城历史文化,如马仙文化、民俗文化等优势资源,有利于提升柘荣县城文化品位。打造中国慢城与绿色经济理念相吻合,慢城倡导人们保持传统社区生活和节奏,鼓励推广生态产业和绿色出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家园,这与柘荣追求“宜居城市”、谋划“绿色掘起”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一是生态基础好。柘荣是“中国十大生态养生旅游福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年均气温16.2℃,空气质量良好率100%,流域水质达标率100%,拥有鸳鸯草场、东狮山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达75.5%,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二是人文环境好。柘荣县是福建省人口最少的县,主城区人口总数在5万人左右,符合国际慢城的申报标准。柘荣人民亲近山水、乐观豁达、知足常乐、热情好客,许多柘荣人都认为县城虽小但来去便捷、安逸宜居。三是文化资源禀赋好。柘荣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柘荣民间文化艺术成就于乡俗,不断孕育发展,涵盖了传统美术、民俗、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医药、音乐、民间文学等多种形式,其中,世界非遗1项,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非遗4项,市级非遗12项,可谓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四是养生理念深入人心。柘荣是“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高山白茶之乡”,喝太子参药膳汤、品柘荣高山白茶,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柘荣还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福建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全县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3.2%,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5岁。
一是城市建设缺乏高标准、统一性规划。城市建设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通病。群众戏称“给道路装拉链”的情况事实存在,各职能部门缺乏“一盘棋”思维,在上马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项目时,因缺乏统一规划指引,导致项目建成后与当地面貌相背。例如,城内防洪堤建设,投入经费不少,建成后使本就不宽的河道成了“沟渠”,破坏了原先的亲水景观。二是城市管理水平较低。车辆乱停放、占道摆摊现象屡禁不止,背街巷道整体环境较差,私拉电线、乱堆乱放等现象严重。三是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停车场数量不足,布局不均,主城区停车困难。公共交通不够便捷,无法覆盖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县城主要入口及重点道路节点缺少旅游导览图、旅游交通标识,各类标识标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配备不足;公共厕所设置不足,缺少城市旅游集散场所及咨询服务场所。四是旅游相关业态发展滞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设施简陋;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文化特色休闲业态及场所,如柘荣小吃虽种类多,但没形成美食聚集街区;酒店、民宿数量少,布局范围小,目前还难以承接大型旅行团、商务交流、省市级赛事等活动;旅游商品开发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商品不多。
一是高规格成立创建机构。成功打造“中国慢城”是柘荣县十四五期间应举全县之力完成的一项“一把手”工程,建议成立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乡镇及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慢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员专门组建慢城创建办公室。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一次研究解决创建重大事项,统筹梳理慢城建设过程涉及项目,分解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好落实。资金保障方面,除宣传、申评等外联资金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外,其余项目资金由项目主体部门向上级争取一点、受益属地配套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的形式进行拼盘,既能缓解财政压力,又能实现“集中力量资源办大事”。
二是扎实进行编制规划。领导重视层面要高,规划编制要实。近年来,“规划编制高大上但要想落地何其难”的情况屡见不鲜,全县各村村庄规划编制资金统计起来花费数百万,但大多只能成为项目、土地报批的前置条件,真正进行节点建设时又要另请公司设计。全村规划无法统领后续项目实施,究其原因,在于规划编制公司只是国土、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的搬运工,仅满足于将众多规划统一到一个文本里,却鲜少深入实地调研,对当地业态植入和环境美学未做思考和权威建议。因此,柘荣打造中国慢城,应在统筹多规衔接的基础上,请有城市建设美学和乡村振兴成功案例的团队从细从实落脚,立足柘荣实际情况,扎扎实实针对各部门职责给出创建项目建议,以及整体业态布局、景观风貌提升设计。
中国慢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要将“景城融合,旅居一体,共建共享”的理念融入到“中国慢城”的建设中。慢城的建设必须以满足居民主体地位为基础,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入手,同时兼顾游客体验慢生活的休闲旅游需求。一是对龙溪等城区水系进行整治提升,改善水质条件,建设龙溪两岸滨水景观廊道。二是对城区周边的东狮山、北山、西山岗等山体进绿化美化构筑生态景观屏障。三是开展城市美丽工程。要以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提高城市绿化率,推广立体绿化,丰富城市道路节点植被景观色彩,植物组四季相搭配。以“空间布局美、环境洁净美、物件整齐美、文明和谐美”为标准,由文明办、住建、市场监管局、妇联等单位共同牵头实施美丽单位、美丽社区、美丽街区、美丽商铺、美丽庭院等美丽工程评比,推动街巷面貌显著变化和市民素质提升。四是对主要街道及一些重要的巷道进行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口袋公园、城市书房,增设文化景观小品等。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立面改造等项目,融入柘荣的地域文化,构筑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区风貌。
建立慢城综合管理体系,明确慢城日常管理主体,建立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全面提升慢城管理水平。要建立“网格化”城市秩序整治机制,将城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配备“党员干部带头、执法力量保障、社区群众参与”的网格力量,开以“制止乱停乱摆、拆除违法建筑、清理乱堆乱放、整治环境卫生”为主的城区秩序提升大整治活动,全力营造“中国慢城全民共建、文明环境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文明有礼柘荣人”活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一是打造“中国慢城”IP形象。围绕“中国慢城、长寿柘荣”的总体定位,设计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和LOGO,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定位,形成统一的对外传播语言,逐步培育市民和游客对慢城IP的认同感,提升城市影响力。二是推出“慢生活”旅游产品。在城区建设以文化体验、特色餐饮、精品民宿为重点的嘉馨民俗文化园慢生活体验街区。对柘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利用,编排集柘荣剪纸、马仙信俗、高山白茶等非遗于一体的微演艺产品,作为固定节目在公共文化、景区等场所对外宣传展示。做大做强太子参、高山白茶衍生产业,比如县城内随处可见氛围感茶寮、评话布袋戏茶馆,太子参、白茶养生会所等业态,既能壮大文化产业,又能真正营造怡然自得的慢生活空间。发展特色餐饮,举办柘荣小吃节、养生菜肴烹饪比赛等美食节庆活动,评选推广“柘荣一桌菜”和“柘荣十大特色小吃”,扶持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建设,构建特色餐饮街区、打造网红餐厅,实现“吃在柘”。丰富住宿业态,出台扶持奖励办法,对建设精品民宿、引进品牌民宿连锁酒店和星级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城区酒店提升进行扶持奖励,实现旅游住宿多元化、多样化。提升旅游购物,植入柘荣文化IP内容,开发文创商品或商品创意包装,推出“柘礼好”旅游商品公共品牌,扶持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展销中心,在超市、景区等地设立地方旅游商品专区。
一是完善交通服务配套。加大城区及周边乡村停车设施建设,解决居民和游客停车难问题。建设城市慢行系统,以“公交优先+慢行游走”为框架,构建全域游走的慢行交通体系。“公交优先”指公共绿色交通优先,结合“电动柘荣”建设,在乡际公交的基础上,增配可灵活停靠的电瓶车以丰富出行选择,鼓励在县域内尽量不驾驶机动车,减少碳排放量。“慢行游走”指建设连接主要景观和居民点的城市绿道,使其成为主要步行道,并兼具休憩、健身、宣传展示功能,以步行和自行车两种出行方式构建慢行游走系统。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深化厕所革命,在景区景点、各个公园、休闲商业街区等场所实现旅游厕所全覆盖,新建旅游厕所要融入柘荣元素并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沿街单位、社区厕所免费对外开放。建设柘荣县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乡镇旅游服务驿站、村级旅游服务点,健全“城-乡-村三级”全域旅游服务体系。以社区为核心,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置,如每个社区都有市场、24小时便利店、城市书房、口袋公园、健身场所、医疗诊所、学校及相关娱乐场所,构建以社区为圆心的舒适慢生活圈。开展智慧旅游建设。以智慧柘荣城市管理系统为基础,积极对接“i宁德”等智慧旅游应用系统,实现城市公共服务、旅游服务信息化。三是完善标识标牌系统。在城市主入口设置具有柘荣特色的门户形象标识。在城市主入口、客运站及重要交通节点、主要休闲场所、街区等设置旅游导览图、旅游交通标识,主要景区、文化场馆、公园、厕所、购物、酒店餐饮、历史建筑、文物、公共交通等场所设有清晰规范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景物介绍牌、公共标识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