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娟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0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深刻诠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从苦难到辉煌的思想之源、力量之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当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在教学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时代新人。
当代大学生是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不良信息与错误思潮、现实中的不良社会现象和竞争压力,常常会让很多大学生陷入迷茫和错误认知。高校思政课肩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而伟大建党精神对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塑造坚韧品格、提升道德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在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筑牢青年学生信仰根基。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中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有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回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正是因为把初心和使命融入血脉之中,中国共产党才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娄山关”“腊子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充分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超越西方独有的优势。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可以激发出青年学生,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新时代注定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引导新时代学生鼓足干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奋斗中绽放出人生最美的光芒。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建党百年来,我们党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带领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历史,靠的就是无数党员对党的赤诚忠心,始终坚持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真正成为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关键,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鲜明价值取向,也是思政课程担负的重要责任。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有利于指引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深刻把握建党精神,对标课程目标、拓展教材内容,把握学习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积极投身建设祖国和服务人民的时代洪流中,在奉献中绽放青春光彩。
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对所讲的内容深刻理解、高度认同。要想把伟大建党精神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就要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不仅要熟悉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史、感人的家国故事,更要有深刻的理论领悟,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强大智慧源泉和思想支持。一方面,对建党精神要加强学理性研究,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和深刻内涵,为生动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另一方面,青年学生需要的是鲜活、生动、具体的理论,对建党精神要注重用通俗化的方式加以阐释,将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找准理论与学生的共鸣点,用真实案例讲述理论,才能使建党精神入脑入心。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教学环节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学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历史和现实问题,思政课教师应当在准确把握建党精神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遵循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活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把思政课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形成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互动踊跃、沟通顺畅的现代思政课课堂教学氛围,让直接习得转化为深层内化,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利用大学生常用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发送与建党精神相关的故事、小视频、新闻报道等,并展开话题讨论,引导学生自觉把理想信念与党的初心使命相结合,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
思政课教学应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综合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真正能够从学习中有所得、有所获。在思政课教学中,应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在梳理挖掘融入建党精神的教学章节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特长,提升教学效果。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分享环节,引导学生主动讲述反映建党精神的经典案例,主动融入情景剧的表演,主动参与建党精神的含义之辩,使学生在讲、演、辩的互动中增强对建党精神的情感领悟和理论思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生生的课堂互动和思想交流碰撞,把建党精神学深、学透、学实,增强大学生对建党精神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知和认同。
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同样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协同教育作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频共振,帮助学生深入全面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例如,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党史人物纪念馆、党的重要会议旧址、革命先烈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与革命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成就展开对话。在近距离感知革命先辈的理想信仰与高尚人格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突出贡献。这种社会大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建党精神的感性认知和心理体验,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校园文化对在校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可以加强教学楼、报告厅、学生宿舍等场所的红色文化建设,展示英雄模范人物的风姿,让英雄模范事迹深入人心,以文化人、以情感人;还可利用学校社团开展如“道德大讲堂”“红色歌曲比赛”“我与建党精神征文比赛”“伟大建党精神主题摄影展”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营造伟大建党精神校园文化氛围,让伟大建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
将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武装头脑,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价值精髓,将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做到高度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提升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对党史各个阶段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了然于胸,加强对党史等各类资源的挖掘,搜集图画、歌曲、标语、视频、口述资料等非传统史料,深挖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并分类整理和系统总结,找准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后,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学校也要高度重视,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做讲座、选派教师参加有关会议等,提升教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堂的能力。“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把伟大建党精神和百年来我们党形成的精神谱系和光荣传统播撒到学生心中,把红色基因植入学生的血脉和灵魂,代代传承。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革命史和奋斗史的精神精髓,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和思想根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思政课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建党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程时,应当找准着力点,与关注历史、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一是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着力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突出建党精神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重要意义。通过讲好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自觉将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是建党精神有效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着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突出建党精神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引领作用。通过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飞跃以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宝贵经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三是建党精神有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着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清建党精神从哪里来。通过讲好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讲好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通过讲好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和教训,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融入自己的血液中。
四是建党精神有效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要着力从个人修养与法治素养的角度突出建党精神对于大学生的现实意义。通过讲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感人故事,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出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锻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深厚底色,标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蕴含着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穷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荣任务,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担负时代使命,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