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羽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
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带领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求索、奋进。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既是新时代思政课肩负的时代使命,更是具有全局性的战略举措。缘此,有必要全方位探寻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历史维度、理论维度、价值维度与实践维度,厘清二者的内在关系。
从历史逻辑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思政课始终保持着对党史教育功能的自觉回应。一方面,党史教育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促推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化。纵观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历程,党史教育在不同时期都占据重要地位。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时期,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显现。1949年10月,《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出台。该《办法》是新中国史上第一个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将《新民主主义论》规定为文科学院的必修课程。1953年6月,原有的《新民主主义论》发展为《中国革命史》课程。1961年7月,教育部发布征求意见稿将《中共党史》课程正式列入全国高校思政课程体系。1964年10月,中共中央发文将《中共党史》规定为“今后高等学校共同的政治理论课”。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程的融通性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后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恢复实行,《中共党史》得以重开。1985年8月,《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被纳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党史、国史的教育功能。2005年2月,我国对高校思政课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8月,教育部发文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正式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至此,我国高校思政课程体系“雏形”基本形成。本科阶段囊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五门必修课程。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注重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把学好党史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党中央专门召开多次会议就加强党史教育作出部署。与此同时,党史教育更加全面地与高校思政课程发展相联系。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指出,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求全国高校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等内容开设选择性必修课。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三个必然”,阐释党史学习教育的战略性意义。随后,中共中央就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部署。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形成的不懈探索史、艰辛奋斗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政治选择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历程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历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就理论逻辑而言,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程实然性的历史基础,高校思政课程是其应然性的价值体现,二者在理论上内在契合。
在革命、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将党史教育与思政工作相结合的观点,初步形成思政教育理论雏形。他指出:“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着重强调党史教育对于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促使全党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新高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愈加开始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党史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邓小平同志重视对党史重要经验的总结,指出将党史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并将其视为中国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他多次提到必须联系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才能更加有效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他还指出:“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增进他们对党的坚定信任与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其后,江泽民同志在吸收前期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党史、新中国史的教育思想。他特别强调要对大学生等群体“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随后,胡锦涛同志创新阐发了诸多彰显党史教育时代特征的观点,凸显了党史教育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强大功能。
十八大以来,党史教育被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愈益重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伟大智慧,他数次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将党史教育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指出,把党史教育视为推动全国上下思想统一的必要途径,摆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关党能否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位置。号召全党同志要下大气力学习党史,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以“三个需要”深刻揭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增进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理解,自觉跟党走的必由之路。帮助学生汲取精神滋养,激发奋进之力的关键一步。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深化高校思政课程发展的应有之义。
回首党的百年,从团结和带领中华儿女摆脱屈辱、反抗压迫、到建立新中国,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数革命先辈挥洒热血与汗水,彰显着共产党人的赤诚之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缺乏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的切身感受和真实体验,部分青少年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不深。因此,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所讲授的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青年建立起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系统的认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带领他们“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是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懈奋斗史、奋进发展史,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信仰与热血书写的恢宏史诗。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育穗期,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刻体会到红色政权是多么来之不易、新中国是多么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多么来之不易。还能帮助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更能帮助他们从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滋养,补足思想之“钙”、精神之“钙”,进而迸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之力。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课程的高校思政课程,更要讲清楚、讲透彻党的历史。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不仅能用生动的党史故事打动他们,以深刻的历史教训警示他们,以辉煌的伟大成就鼓舞他们,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吸引力。还能让学生真正体悟“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心底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感召力和引领力。
党史教育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在实践上二者相辅相成,党史教育为高校思政课程提供深厚的教育资源,高校思政课程为党史教育增添宝贵的经验借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刻交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思维更加活跃,自我意识明显提升。一些对党史的错误解读不时沉渣泛起,大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但辨别力不足,仍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可以有效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帮助他们鉴别社会中的繁杂观点。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程互相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正气、祛邪气、明是非。当前,将党史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已成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思想政治稳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二者相互融合,不仅能够讲好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政治课”,还能够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本质,使高校思政课程真正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红色革命遗址是中国革命历史最好的见证,我们要将其充分纳入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红色革命遗址参观学习,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并组建由专业思政教师构成的讲解团,将思政课堂搬到遗址现场,通过浸入式的体验走进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传统与伟大的革命精神。带领学生们在用热血与信仰浇灌的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激发他们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党史教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历史教育,而是以历史学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其带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与高校思政课程交融密切。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培养的是能够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高校的思政课程就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认清肩负的时代使命,增强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使命感。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有助于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自觉地将“小我”融入国家的、民族的“大我”中去;积极担当作为,用自己的青春奋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我们坚信,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在新的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