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青
校园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园里不仅应该学习文化知识,还应该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升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歌声、书声、笑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校园“三声”应该是学生“精气神”的外在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具体反映。如何科学利用“三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歌声是课堂的冲锋号。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每天上午或下午第一节课走进教室时,教室里都会充满欢快的歌声。这些振奋人心的歌声就像战场上的冲锋号,不仅缓解了学生在紧张学习中的各种压力和情绪,还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即将开始的学习中。这些歌声还在有意无意间规范了学生的坐姿,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品,营造出一种“万事俱备,只等老师”的良好学习氛围。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里这些熟悉的歌声悄然远去。有一次去某个学校调研,有学生告诉我,他们不是不想课前唱歌,而是根本不会唱,因为音乐课早就被挤占了,全班没有几个人能唱出一首完整的歌曲。对此,音乐老师也很无奈。学校的政教主任说,刚开始学校也是多番强调,要求课前有歌声,但总是没有效果,慢慢地,大家对这种课前无歌声的现象也习以为常了。
经过一番努力和调整,当我再次来到这个学校时,整个校园里歌声嘹亮,课堂上流露出勃勃生机,学生的精气神高涨,学习劲头倍增。看到这种变化,我也是倍感欣慰。
书声是知识的播种机。我一直认为,“读书”就是要让学生开口读。可很多时候,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总是说“这些内容很重要,大家课后一定要认真阅读”,或者干脆老师自己范读一遍,对课堂上学生的“读”是能省则省。
在學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学校,绝对不能为了学生试卷上的分数而功利地让学生放弃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能进行思维切换,享受文字带来的美,还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位小学教师曾跟我说,现在的考试方式主要是做题,而不是阅读,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读不读书无所谓,只要会答题就行。在我看来,这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行为。不管是语言类学科,还是科学类学科,学生都需要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所学。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阅读,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知道,阅读是让学生“看世界”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笑声是校园的催化剂。有一次,我去某乡镇初中学校教学视导,一节课听完却发现,整节课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没有一次主动性的师生互动,更没有一次发自内心的笑声。虽然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睡觉,也没有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但学生望向黑板的眼神是空洞的,毫无青少年应有的灵动,这“鸦雀无声”的课堂现场让我感到窒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其实只是一些阶段性的数据,可为了这些数据,某些学校和家长似乎到了舍本逐末的地步。音体美等各种术科课程从课堂中退去,兴趣班、特长班让孩子们负担更重。
歌声、书声、笑声本应是校园里最常见的,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某些功利化的教育面前,“三声”却渐行渐远。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让“三声”回归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