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丽
武汉市江夏区文化路小学自2016年建校以来,积极践行“以文化人,小学大成”的办学理念,秉持“文圆行方”的校训,以“润美文化”为核心,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倾力培养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的教师,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润美环境,润物无声
学校以“润美文化”统领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按照精巧构思、精准布局、精细引导原则,打造校园环境文化,使校园的每一寸空间都对师生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这里展示的是楚陶瑰宝——马口窑陶器。马口窑始于明代隆庆年间,位于汉川市马口镇,有着湖北‘民窑之宝‘楚陶瑰宝之美誉……”这是小小解说员正带着大家参观江夏区首个校园微型博物馆的一幕。
2018年,学校根据江夏“三分山、三分水、三分田,一分是家园”的地域文化,在校园里创建了一所微型博物馆。博物馆的显眼位置陈列着传统耕作工具——犁。另外,还有老式盘秤、木刨、油灯、镰刀、月饼模、筷笼、四角木盆等生活用具;“蓑衣”“斗笠”“渔网”“鱼篓”“鱼叉”等渔猎用具。其中部分展品是家长带着学生收集、捐赠的。在这所微型博物馆中,学生通过触摸农具,学习农耕文化和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体验勤劳的品质。
“鱼儿游到楼道里”“火车开进图书室”“疯狂动物来袭”……学生的奇思妙想,让走廊里原本方正刚硬的书架变得灵动起来。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公,带着无尽的想象,为学校的“改建连廊书架”提建议,美化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校园增添了无穷的意趣。
连廊回转,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楼“运动风”,一张张画框里是学生在篮球场、运动场上训练的身影,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姿。二楼“卡通风”,学生和家长一起设计的学校吉祥物(文文和化化),还有用红纸剪出的校园全貌,皱纹纸做的京剧脸谱,针线绣出的十二生肖、卡通动物、水果,以及各种材料组合卷、捏、拼贴成的精美花鸟画。三楼“中国风”,一幅幅或质朴或灵动的字画,演绎水墨书画的魅力,弘扬中国文化的精髓。四楼“主题风”,一期一会的手风琴艺术节、经典诵读、主题研学、实践劳动等,立体呈现学生成长的点滴。
“自身特长点在哪里?学生发展点在哪里?班级转变点在哪里?未来创新点在哪里?学校给力点在哪里?教育改革点在哪里?”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学校重点引导班主任围绕这些问题不断思考,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就逐渐清晰了。教室内外的空白墙壁上,甚至讲台、窗台、书柜都被赋予班级文化的气息,默默散发着润泽学生的芬芳。
五(4)班万文婷老师发现班级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差,集体荣誉感不强,便提出“绿满诗意”的班级文化构想。她调动班上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的学生带来绿色植物或种子,有的学生带来花盆、小铲子,有的学生主动组建“护绿小分队”,有的给绿植晒太阳、浇水……开展“选班草”活动,比一比谁的绿植养护得更好。开展观察日记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
二(1)班汪秀丽老师采用诗配画的形式打造班级文化特色。走进教室,一幅幅色彩鲜艳的诗配画张贴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这些都是汪老师指导学生绘画、书写的。学生还制作了很多诗词签,在课间或是吃完午饭后,三三两两拿出诗签,或自背或互查,边玩边学。
学校积极鼓励各具才艺、各有所长的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打造特色班级,彰显特色文化的育人魅力。
润悦课程,挖掘潜能
为实现“让文化路成为我们走向远方的坐标”,学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顺应天性、呵护个性、舒展灵性、培植品性,构建润悦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师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找到一条适合本校實际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学校的课程结构,丰富教育资源和校本课程。
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
通过对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品位,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努力实现“五育”并举、汇通共融。
课程建构。立足本地资源,建构“史存课程”。学校立足当地深厚的古驿道历史等人文底蕴和八分山独特的地理环境,挖掘“传承忠孝血脉、共筑中国梦圆”育人元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学校微型博物馆等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人类文明进程,了解祖辈生活基本样态,丰富人文知识。
尊重学生年龄特点,构建“行雅课程”。遵循教育规律,解读“文圆形方”的校训,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发挥示范、引领、激励作用,发挥同伴互助精神,促进学生阳光成长。
拓展学科育人元素,构建“悦智课程”。立足丰富的学科教育资源,引领学生感受学科知识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实现不同的人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开发了小学数学游戏、英语课本剧、3D、编程等系列课程。
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心怡课程”。以团辅活动开展、家校心育共建、功能室装备育人为载体,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管理情绪,培养学生阳光心态。
培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构建“健体课程”。了解体育、健体、卫生保健知识,逐步形成健康锻炼意识。开展晨跑、戏曲操、篮球等实践活动,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良好习惯。
润育艺术审美,构建“艺趣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让学生感受艺术魅力,初步学习剪纸、书法等艺术表现形式,提升审美情趣。
践行知行合一,构建“践砺课程”。在劳动实践、社会实践中感受劳动者的智慧,初步了解劳动工具、劳动方式的变迁,体验劳动的快乐,升华对劳动、劳动者的积极情感,从小树立“大国工匠”的崇高理想。
课程实施。实施学生过程性评价,搭建学生展示平台。以合适的方式,呈现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成果,例如:举办手风琴节、艺术节、体育节、篮球联赛、美术展、书法展、英语课本剧表演等,张扬学生个性,激发校园活力。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实现教师“1+N”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提出教师除了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任务以外,要发挥个人特长建设好至少一门校本课程。在每学期末,学校综合考核,组织“雅美教师”评选活动,释放教师活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开设自选“课程超市”,丰富课后服务项目。家长、学生、教师参与学校润悦课程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全校每天下午实施“走班制”校本课程,由学校发布课程信息,家长和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参与其中。随着班级数增多、班额不断扩大引发的课程资源不均等矛盾的凸显,学校将课后服务项目和校本课程建设融合,开设“课程超市”,从推送课程信息、家长多向选择、课程团队现场展示课程风采,到最后学生现场确认课程,实现了学校课程建设和学生课后服务供需关系的完美融合。
雅美教师,立德树人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激发教师潜能,培养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的教师,才能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围绕学校的润美教育特色,学校设定的教师发展目标为打造“忠诚事业,敬重规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开拓进取”,受学生喜爱、有幸福感的“雅美教师”队伍。
立德修身,星光致远。良好的师德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2016年,学校党支部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通过校长讲座、学习行业楷模事迹、师德承诺仪式、追寻红色足迹、倾听教师心声等多种形式激发全体教师产生内在需求和内生动力。2019年,学校着力打造“身边的星光”特色活动,引领教师成为高效课堂的业务骨干、热爱学生的师德榜样、勤于教研的学习典型、任劳任怨的奉献楷模……以身边人现身说法,激励身边人进步,感染身边人奋勇争先。
潜心治学,思辨求活。学校教师队伍朝气蓬勃,如展翅欲飞的雏鹰。学校特聘请省、市名师驻校,邀请市、区教研员到校指导,开展“解读新课程标准”讲座,集中教研评课;定期安排学科骨干参加“千课万人”“高端论坛”等学习观摩;每年暑期教师集训,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的前瞻性、先进性、连续性,借优质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补经验之短板,提学科之素养。
骨干教师上“引路课”,以身示范,规范课堂教学;新教师上“汇报课”,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师徒结对,明确双方权责,严格过程管理。聘请退休教师一对一辅导教学,对新教师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跟踪指导。
学校依托职工书屋,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教师成为读书引路人。节日主题讀书沙龙,品读名家著作,研读专业书籍,提升阅读动力;读书分享,交流读书感受,展示教师的个人风采;读书征文,记叙阅读经历,抒发读书感悟,叙述教育心得,记录教师成长;一期一会主题讲座,学习最新教育理念、学习家校沟通技巧,帮助新教师适应;十月经典诵读会,师生同台,演绎古今,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浸染墨香,润美教育,通过读书活动提升了教职工的人文素养,丰厚了学校人文底蕴,学校也获评“武汉市十佳书香校园”。
开拓创新,激发潜能。采用课题“卷入式”教研方式,汇集众人经验和智慧,构建更强大、更丰富的资源体系。
专业发展“1+1”。前一个“1”,指的是教师课堂教学发展目标,通过校本教研实现;后一个“1”,指的是教师在自身特长、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发展目标。教师自身特长、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有相同特长的教师,可以自主组团研究一门校本课程;不具备特长的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向其他老师学习,学校也组织书法培训、经典诵读、篮球比赛等活动帮助一部分教师实现“增能”。两个“1”的目标,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有利于帮助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瓶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的再次提升。
“宝剑锋从磨砺出”。学校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优质课竞赛,在活动中打磨,在活动中培育“雅美教师”。六年来,学校培育出省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优青4人,区学科带头人6人,区优青9人。
“以文化人,小学大成”,以“润美文化”来影响人,使学生儿童化、个性化、全面化,使教师专业化、研究化、全能化。如今,师生携手走在文化大道上,走出各自的风采,走出人生的精彩。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