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调研、观察、访谈等方法,通过分析开放大学老年教育的优势、总结现阶段老年在线学习平台存在的问题、图书馆服务对优化老年学习体验的作用等,阐述了融媒体环境下开放大学图书馆建设老年虚拟学习空间的意义。在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把握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的研究现状,发现国内学者相对集中于探索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下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的建设问题,老年教育领域的相关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分析总结了融媒体环境下开放大学图书馆老年虚拟学习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数字资源建设和技术保障水平有待提升、媒体建设与融合不够完善、缺乏虚拟学习空间和融媒体建设高层次专业团队以及融媒体环境下老年人的学习困境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建设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运用VR技术助力打造虚拟环境、培养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复合型专业馆员团队、打造融媒体平台提供个性化读者服务等应对策略。
關键词:虚拟学习空间;图书馆;融媒体;开放大学;老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8.6;G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4-0058-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项目“江苏开放大学图书馆社交型老年学习空间再造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LYYB008
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基层老年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学习活动场所十分有限。老年大学在基层的覆盖率不高,近年来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许多社区目前没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固定学习活动场所的条件。
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内开辟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增加适合老年人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尤其要求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拓展面向老年人的数字资源服务。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应承担公共职责,体现自身作为公共学习场所的价值。目前我国各级图书馆的数量和分布,远不足以为身体机能退化、活动范围变小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文化场所服务。加上近年来融媒体的发展正在逐渐打破传统的课堂空间学习模式,老年人的学习方式在融媒体的影响下越来越灵活多样。
因此,建设融媒体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空间来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半径,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地参与教育活动、使用学习资源、拓展社交渠道,对于提升基层老年教育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一)融媒体的概念
融媒体即各种媒体传播形态的融合。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信息介质与传播途径不断优化升级,进而促进了不同行业领域、终端的数据交换融合,推动了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社交软件等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融合共赢的融媒体环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对融媒体的研究迅速从媒体领域延伸至图书馆行业,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均在探索融媒体建设和发展的相关问题[1]。
(二)开放大学在线老年教育的优势
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学习者、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首先,开放大学拥有组织健全、覆盖范围较广的办学系统。从中央到省、市、县(区),全方位覆盖城乡教育系统,有利于老年教育在城乡各层级的基层社区中办学、发展。其次,与老年大学相比,开放大学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非学历教育资源,而且可以借助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能力,为老年学历教育的学员提供相关学术性资源。同时,开放大学的老年教育既可以在线下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场所,也可以依托当地开放大学的信息资源优势开展线上教育,或者“线下+线上”共同开展。开放大学在融媒体发展上也具备独特优势。学校由原来的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转型发展而来,很好地保留了雄厚的传统媒体资源。电大自1979年成立至今,在开展远程教育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保留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建设了成熟的教学系统、聚集了多样的教学资源。这些优势结合新媒体环境下开放大学终身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平台,为学校参与基层老年教育提供现代化、宽领域、便捷实用的融媒体技术、资源和服务模式,有利于老年人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自由学习想要的课程、随时随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融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助力优化老年人学习体验
现阶段老年在线学习平台以政府、高校等体制内机构的线上平台为主。例如深圳开放大学上线面向全体深圳市民的终身学习平台——深i学APP,上海市打造面向中老年人的线上学习平台“金色学堂”,江苏开放大学建成“江苏学习在线”“江苏老年教育”学习平台等。这些优秀在线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丰富、课程种类较多、服务内容相对多样,因此注册用户和总访问量具备一定规模。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省、市的老年在线学习平台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课程资源方面。部分平台课程资源总量虽多,但分类不够清晰明确,功能模块使用不便捷,影响快速查询;精品课程不足,在线课程内容质量难以分辨,资源服务与需求不匹配;课程以录播为主,直播、讲座较少,缺乏互动性。二是线上活动方面。线上活动种类较少、在线培训等相关业务缺乏。三是平台建设方面。许多栏目没有内容;平台中资源点击量少,有的平台存在一定量的付费课程,阻碍老年人进一步学习;平台技术支持存在不足,运行不稳定;部分平台长时间进行系统维护,影响使用;平台缺乏社交属性;缺乏适老化交互设计,影响学习体验。
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是指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构建的一个集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知识共享、在线学习等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线上学习场所,是对传统图书馆和在线学习平台的拓展与延伸,呈现出大众化、可持续终身学习和泛化移动式学习等特点[2]。在图书馆内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借助高等院校资源、图书馆资源、融媒体发展,对网上海量驳杂的信息、难辨优劣的在线课程等信息资源进行二次挖掘整理。同时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图书等信息资源数字化、有声化,运用多样化传播形式,实现精准推送。通过加强老年在线学习平台、课程建设等,优化老年人学习体验。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于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的建设问题展开了相应探索。例如,游开铿在《虚拟现实技术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与服务研究》中提出,美国高校图书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打造了真实性学习、具身学习、情境学习三类学习空间,这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沉浸式虚拟学习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同时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空间建设与服务策略[3]。苏瑞竹、徐峥在《基于VR的高校图书馆能动学习空间建设探析》中,通过对能动学习空间内涵的分析,指出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实现高校图书馆能动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设计出了学习空间的形态与模式。其中,资源自建的VR实验室能动学习空间是基于可视化、沉浸式体验,采用PC端呈现的方式,在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牛津、剑桥等国外高校均有应用,对国内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4]。王运彬、叶曦、林君雅、郑洁洁在《面向非正式学习的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建构研究》中,运用国内外典型案例“Second Life虚拟社区图书馆”和“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简称CADAL)”,分别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初步应用,通过案例“国家图书馆虚拟现实系统”中的“虚拟馆舍漫游”项目,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深度应用,让体验者得到沉浸式的人机交互方式与真实感受[5]。
同时,研究者还从资源、人才、学习需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措施以供借鉴。例如,余鹏彦、陈珏静在《面向泛在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研究》中,从泛在学习需求分析的角度展开研究,提出图书馆扮演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提供者的角色,通过设计集成统一认证、社交学习、学习支持工具、学习资料库、信息云端存储和O2O等功能模块,实现虚拟学习空间的建构[6]。范建平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移动虚拟学习空间构建研究》中阐述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虚拟学习空间的基本条件,提出在资源、服务、共享、评价四个方面建设虚拟学习空间模型,并提出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用户培训等保障措施[7]。
综合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国内图书馆界对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以概括性描述和构想为主,针对虚拟学习空间的具体建设措施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实践案例也相对较少。针对面向老年人需求、老年教育相关领域的虚拟学习空间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数字资源建设和技术保障水平有待提升
图书馆建设虚拟学习空间,需要大量的数字资源储备、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保障。我国许多开放大学已经配备有数字图书馆,形成了从国家、省到市、县(区)的分级传输平台,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建设、管理等方面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开放大学的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其办学目的是学历补偿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转型而来的学校起点相对较低、经费和办学条件相对受限、規模相对较小、专业设置不够齐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在数字资源和新媒体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部分地区开放大学图书馆由于长期经费紧张,所以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较为缓慢,数字资源的采购和发展建设难以为继,此类情况在市、县级开放大学图书馆中尤为明显。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地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换代,无法及时购买或升级管理软件,影响了网络服务、资源共享、数据安全等,满足不了读者的访问和使用需求。
(二)媒体建设与融合不够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存在对新媒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媒体平台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媒体渠道相对分离,未实现充分融合。融媒体环境下,读者获取资源服务的方式受所处场景与自身行为方式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倾向于不同渠道。然而图书馆各媒体平台的开发商不同,平台之间相互独立,造成数据不能共享、不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给读者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同时,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物理空间处于并行状态是我国图书馆运行的普遍情况,两者未实现深度融合,资源与服务的渠道分离造成读者在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物理空间获取服务的时候出现割裂的情况,影响使用体验,进而造成用户黏性不足。
(三)缺乏虚拟学习空间、融媒体建设高层次专业团队
融媒体环境下,数据交互量迅速增长、资源传播渠道日益多样、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我国高校图书馆缺乏虚拟学习空间建设、融媒体建设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除部分985高校外,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相对不高、业务水平差异明显等问题。图书情报、计算机、融媒体、新闻传播等学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多数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数字资源、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缺乏先进的多技术融合管理经验。同时,开放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在校师生、开放学员,因此,针对老年读者、老年教育提供相关服务的专业人才也十分稀缺。
(四)融媒体环境下老年人的学习困境
青年人是新媒体时代线上学习的主力军,他们学习和掌握信息的速度和能力与老年人相比明显占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对外部环境改变和层出不穷的新兴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弱。信息技术与数字化产品的发展,使老年人成为新技术、新媒体使用方面的弱势人群,只使用传统媒体又满足不了日益发展变化的线上学习需求,进而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增加了他们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老年人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老年人和老年教育的社会关注普遍不高。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在交互设计方面考虑不足,定位不当。例如,老年学习网站的内容未精准把握老年人需求,也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操作界面忽略了老年人的视觉障碍和需要简易便捷的特性,字体过小且操作烦琐,使用体验较差。融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如何让老年读者平等、无障碍地使用学习资源和交互设备,轻松愉快地开展课程学习和社交活动,是需要全面深入探索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建设:积极建设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历史悠久,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成立图书馆联盟能够降低各成员馆的运营成本、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实现各成员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开放大学具备系统办学的优势,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远程高等教育办学体系。但部分市、县级开放大学的办学力量相对薄弱,在图书馆的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投入经费较少,不具备建设数字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以及融媒体的条件。因此,成立办学系统图书馆联盟,整合图书馆资源,运用大数据、新平台,大力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让联盟成员馆无须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数字资源,就能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服务,发挥统筹资源、文化交流、优化科研服务的功能,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造成的数字资源储备不足的问题,为建设融媒体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空间提供坚实基础。
(二)技术支持:运用VR技术助力打造虚拟环境
虚拟学习空间能够让读者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信息资源,但当前还缺乏立体、沉浸式的人与信息的交互方式。运用VR技术可以帮助读者突破障碍,打造超现实的虚拟环境,带来更为直观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但需要借助体感接收设备,如VR头盔、眼镜、手套等来完成信息接收。要打造沉浸式的虚拟学习空间,就需要通过VR可视化将实体空间环境模拟到虚拟空间中,读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资源的访问、课程的学习、相互交流讨论等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图片、视频这样的固定信息上。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在视觉、听觉、触觉、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等方面,与青年人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设备的使用方面,要充分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应充分考虑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移动终端、VR设备,其要具备操作简易、容错性高等特点,让老年人能够与青年人一样平等、无障碍地享受学习交流带来的快乐。
(三)人才建设:培养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复合型专业馆员团队
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建设、融媒体服务建设是需要一定时间、技术含量、创新能力的工作,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馆员团队。加强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图书馆人才建设,需要建立“引进+培养+合作”的模式。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合理设置人才引进门槛,寻找数字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融媒体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大对原有馆员的培养力度。许多市、县级开放大学图书馆人员结构不合理,很少能有引进人才的指标,因此培养自己的馆员是提升整体业务能力的较好方式,尤其是青年馆员的培养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对内业务能力培训和对外学习交流,鼓励馆员通过学历提升、专业研修班、项目研究、会议研讨等方式继续深造,补充虚拟学习空间建设、融媒体意识、老年教育等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要提高对老年读者群体的关注度,提升基层老年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和融媒体服务能力,更好地开展虚拟学习空间建设过程中针对老年读者的服务项目。三是紧密联系涉及老年教育的学院、社区、社会组织机构等,寻求社会教育资源整合与社会服务合作。馆员无法精通全部专业领域,在必要时可以聘请学院专业教师为兼职馆员,或聘请社区工作者、专家学者、培训教师等作为外援力量,为老年读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四)服務建设:打造融媒体平台,提供个性化读者服务
为了使融媒体环境下老年人使用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要做到读者与图书馆的深度融合,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满足老年读者的情感需求。首先,积极打造图书馆融媒体服务平台,对课程资源、图书资料等信息进行聚合、筛选、分析、融合,运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将图书情景化,将枯燥的文字内容形象化、故事化、空间化,甚至可以让老年读者在场景还原中扮演书中角色,打造沉浸式、参与式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更多地进行社交互动,在学习和体验中完成情感交流。其次,对老年人开展精准化、个性化信息服务。老年人因年龄、学历、职业背景、兴趣爱好、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在使用虚拟学习空间时想要的资源、遇到的使用障碍等不尽相同。对此,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服务内容,开展个性化、跟踪式服务,参与老年人学习的整个过程,以解决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例如,针对存在视力障碍的老年人,精准提供有声书服务;针对使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资源存在障碍的老年人,推送相关培训内容短视频、体验活动等。建立线上服务团队,及时为老年人使用虚拟学习空间提供参考咨询、检索浏览、信息传送和在线智力支持。
在当今媒体融合的环境下,老年人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革。开放大学因系统办学覆盖范围广、远程教育经验丰富、线上学习支持服务相对完善等优势,有必要承担起服务基层老年教育的重任,建设和发展融媒体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空间,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半径,为老年人的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中存在数字资源建设和技术保障水平有待提升、媒体建设与融合不够完善、缺乏虚拟学习空间和融媒体建设高层次专业团队、融媒体环境下老年人的学习困境等问题,实现起来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应持续加强资源建设、技术支持、人才建设、服务建设,提升开放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实现学习、交流、分享。
参考文献:
[1] 李扬.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融媒体建设研究[J].今传媒,2021,29(11):34-36.
[2] 乔华.图书馆虚拟空间的架构描述及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1(3):121-124.
[3] 游开铿.虚拟现实技术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9):52-57.
[4] 苏瑞竹,徐峥.基于VR的高校图书馆能动学习空间建设探析[J].情报科学,2021,39(3):150-160.
[5] 王运彬,叶曦,林君雅,等.面向非正式学习的图书馆虚拟学习空间建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1):118-124.
[6] 余鹏彦,陈珏静.面向泛在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7):13-16.
[7] 范建平.高校数字图书馆移动虚拟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6):48-50.
作者简介 梁骁,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