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军 朱宇轩
摘 要: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社区都在原有“三社联动”基础上尝试“五社联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在此机制下相互协调,既能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又能优化资源配置,调动民众参与意愿。但是“五社联动”的实施受到现实情况的制约。通过重点分析社区治理中“五社联动”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五社联动”。
关键词:社区治理;“五社联动”;社区服务效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5-0148-03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全面变化,社区治理日益被党和政府所关注,在多份重要文件中都提出了现代社区治理的目标与要求,以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随着各个社区对治理的创新探索,原有的“三社联动”暴露了诸多问题,因此在此基础上新增社区志愿者与社会慈善资源,构建了“五社联动”新模式,有效推进了社区工作的变革,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一、“五社联动”的提出
党和国家在有关文件中多次提及“五社联动”,将其清晰定位为基层治理行动框架,为社区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引。首先,“五社联动”属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构成,是总的行动纲领而并非具体的活动要求,因此,其中的各项行动要素组合更为自由,更能够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行动组合要素,打造社区特色治理、行动模式。其次,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方向。框架中有四个主体性要素和一个资源性要素,其工作的基本要求为:(1)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发展“五社”要素,相关主体须清晰认识到自身在“五社联动”中的优势与不足,继续保持优势并弥补不足,特别要拓宽社会慈善资源引入渠道。(2)创新实施机制、方法与路径,确保“五社联动”有具体的行动方向、路径指引,保证各个主体有清晰的认知,在相互配合中实现资源共享,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性。“五社联动”为基层治理行动框架,其中包含要素框架、愿景、目标、行动策略、可借鉴实践模式,力求实现社区治理中多主体联动、协调,解决社区的诸多发展问题。
“五社联动”在“三社联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该概念一经提出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五社联动”相比“三社联动”:(1)创新了服务理念与模式。“五社联动”中的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为新加入主体,他们加入后与其他主体共同为社区服务,使得社区服务更为专业、资源分配更为精准与合理。社区志愿者力量的加入带动了更多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凝聚了群众自治合力,发挥了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使治理体系与模式更符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因此,“五社联动”转变了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在治理中更强调社区居民自治,再加上有公益慈善网络的支持,政府投入较少,有利于提升服务效能,构建符合社会情况的长效治理机制。(2)凝聚了各方的服务目标。“五社联动”主体呈现多元化,与“三社联动”比较,强调主体的共同意识,不同主体之间应有统一的服务理念与治理目标,以通过全方位、专业化治理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借助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多个途径给社区居民赋能,使社区居民有更大的治理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全体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在同一目标下为社区治理服务。此外,由于有社会慈善资源的加入,能够平衡短期可获资源与长期可持续供给资源之间的供应关系,以保证社区治理中有足够的资源投入,避免资源不足影响治理现代化。
二、“五社联动”的运行机制及其不足
(一)社区治理中“五社联动”的运行机制
“五社联动”有“三社联动”的影子,前者在后者基础上形成,目标高度一致。但“五社联动”进一步创新了社区治理的主体力量,参与主体更多,多方主体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保持相互联动与协调。“五社联动”需要各方主体在基层治理中保持高度联动,将解决社区问题、提供居民服务、强化居民联结作为着眼点,力求为社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
1.党建引领提供政治保障
“五社联动”要在社区治理中凸显其优势,必须在党建引领下细化相关工作,将党建引领贯彻在全部流程。社区党组织承担着党建工作职责,在工作中应及时将党的理论、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传输给“五社”,使其在最新思想引导下开展工作,保证社区治理中的民众参与度,确保“五社联动”下的各种治理工作能满足社区需求。党建引领下的“五社联动”真正让社区治理惠及民众,使社区居民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认同社区治理并积极参与。
2.社区平台提供桥梁纽带
“五社联动”中社区“两委”为主导机构,在其搭建的服务平台内,服务范围为社区,通过协调各方力量与资源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使每个社区居民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需求并建言献策。社会工作者利用其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与社区志愿者合作了解社区民众的切实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使社区民众在社区内有归属感。社区居民应有参与治理的自觉性,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与自我监督多个角度提升自主治理能力,与其他主体资源整合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3.人力资源提供重要支撑
社区治理的复杂性高,为实现治理现代化需投入较大资源。“五社联动”对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增能赋权,由社会工作者起到带头与激励作用,鼓励更多社区志愿者参与自治,使不同主体之间相互联动,各自发挥资源优势以提升治理水平。在长期社区治理中,一些能人骨干逐步从社区居民中脱颖而出,他们的加入使社区主体更为多元,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希望在社区治理中施展才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社区居民参与,在社区治理中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工作条件,有效推进了治理的现代化,凸显了治理中的人才价值。
(二)社区治理中“五社联动”存在的不足
“五社联动”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为社区治理提供了较为有效的保障。当然,由于该模式提出的时间不长,目前对其运行机理还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影响了其效能的发挥。
1.主体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
当前的社区治理得益于“五社联动”的特殊性。该理论在社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专家深入研究相关理论,许多社区开展了“五社联动”的尝试,理论与实践成果显著。即使如此,“五社联动”实施中也依旧存在问题。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有不同,“五社联动”在各个地区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经济落后、不重视社区治理的地区在“五社联动”推广中尚有诸多不足。譬如,推行过程中过度依赖政府,并未调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未清晰定位主体角色,权责划分不清晰;依旧由社区“两委”负责工作,社会工作者、社会慈善资源的参与程度偏低。总之,缺乏完善的“五社联动”运行机制、未理顺主体关系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因为各个主体在工作中的配合度不高,影响了工作效果。
2.社区自治程度有待提高
社区自治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居民的参与热情不够。社区治理中的“五社联动”旨在用多元主体合力作用调动居民自治,发挥居民在社区服务与治理方面的作用。因此,为提高“五社联动”的实施水平,须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以实现社区自治的目标。但从当前的实施情况看,许多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共同体意识匮乏,社区未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居民热情,导致居民在工作中相对被动、行动力不够,无法与其他主体配合为社区服务。
3.人才资源未能充分调配
“五社联动”是崭新的社区治理模式,为保证实施效果需有专业人才支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地区在推行“五社联动”的过程中不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配置,导致在工作中的专业化人才不足,难以发挥人才价值。许多社区在“五社联动”的初期阶段投入了足够人才储备,但随着长期的治理工作推进,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原有人才团队的规模、素质都难以与工作要求相匹配,严重制约了“五社联动”在社区内的实施。
三、社区治理“五社联动”的改进策略
“五社联动”涉及主体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强调“五社”之间的资源共享、行动联动。针对社区治理中“五社联动”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改进,使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模式。
(一)完善社区治理“五社联动”的具体措施
1.理顺主体关系,保持各方联动
由于“五社联动”下的参与力量众多,为保障这一模式在社区服务、治理中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需以国家有关文件中“五社联动”的总体目标为前提,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区域内各个社区推行“五社联动”提供法律保障与支持;要在法律法规体系中明确规范主体功能,清晰界定主体功能边界,全方位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党组织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负责领导相关工作,定期组织教育与培训活动,使相关岗位人员、社区民众正确认识“五社联动”,在党组织领导下,以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为工作抓手,了解社区民众需求,并多方联动解决问题。
2.赋予自治权利,吸引民众参与
当前的社区治理中应引入多种方式给社区居民角色赋权增能,给居民更大的自由权和自主权。譬如,社区居民应主动发起并组织各类社区活动、服务项目,争当这些活动和项目中的组织者、志愿者;社区组织应循序渐进落实居民自治,了解民眾所需,并竭尽全力解决问题。相关部门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应不断发掘社区居民中公共事务能力突出的骨干,让这些骨干带动普通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使社区广大民众都有极强的责任感,维护社区秩序,夯实治理基础。
3.实行项目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国家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各个社区在治理工作中都应坚持现代化思想,大力实施“五社联动”,通过项目化运作模式,整合各主体资源力量。项目化运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对于社区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能充分调动不同主体的力量和资源予以解决;在项目化运作模式实践过程中能联合多个组织共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并建立完善的外部社会组织引进制度,使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可通过这些社会组织提升素质与能力,具备创新思维,掌握最新的工作理念与方法,逐步组建专业化社会工作者团队。定期组织货品义卖、专家义诊、科普宣传等活动,在基层民众、工作人员中渗透先进文化,投入充足的医疗资源,储备更多优秀人才。进一步完善社区公益慈善网络体系,在内部慈善资源基础上开辟外部慈善资源的引进路径,保持内外慈善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资金链的完整性、资金的充足性。
(二)社区治理“五社联动”的工作重点
1.建立保障机制,打造“五社联动”新格局
社区治理中的“五社联动”应有完善的联动机制保障,只有在机制支持下,各方主体才能高度配合切实履行职责。政府应推进“五社联动”有关政策制度的出台与落实,从制度角度为各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赋权增能,引导每个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能力,保证各个主体都能相互联动。在法律、制度中规定每个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时的行动准则、行为纲领,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使每个主体、岗位人员在参与社区时都能遵循合法性、合理性规定。政府须发挥主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保证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可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增强政府统筹、社会调节,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
2.健全人才机制,推动社区治理专业化
当前的“五社联动”实施中尚存很多问题。为提高“五社联动”的实施水平,应在当前条件下进一步引进专业化力量,用这些专业力量解决专业问题。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先进且专业,始终专注于服务和发展,在当前日渐成为提供社会服务、满足各类群体服务需求、预防与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社区治理中的“五社联动”应注意引进各方专业力量,特别要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力量,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优势解决社区治理中的诸多问题。具体的引进工作中应构建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以吸引专业化人才。在人才引进后要根据社区治理目标清晰划定岗位工作职责,落实责任机制,使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深入社区的基层工作,为基层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结语
“五社联动”是社区治理中的新理念,为提高“五社联动”的实施效果,未来需立足社区治理新要求、新目标,理清“五社联动”中不同主体的关系,加强相互合作,进一步完善机制、协调资源,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赵东海,魏霞.“五社联动”参与城市多民族互嵌社区治理:框架选择,实施路径与逻辑创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9.
[2] 黄银凤,赵一惠,史芳玉,等.“三社联动”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5):2.
[3] 吕纳.社会治理体系下农村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以上海市庄行镇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6.
[4] 钱旭初,施健.论社区教育“三区联动”的文化关联[J].成人教育,2020,(12):5.
[5] 王雪珍.“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路径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4):102-111.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