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赟 施翠芬 徐丽丽 陈常莲 蒋玲芳 谢昌营 邓科穗(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肛门瘙痒症是以阵发性、顽固性瘙痒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的肛周皮肤病,对症治疗缓解后易复发,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正常学习与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1]。此病缠绵难愈,长期搔抓可导致皮肤出现增厚、皲裂或苔藓样变等变化。目前西医治疗本病暂无特效疗法,大多采取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局部封闭麻醉等方法,临床收效甚微[2]。如何改善瘙痒症状、降低复发率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涉及风、湿、热、毒。中医药治疗肛门瘙痒症具有显著优势,可缓解症状,改善远期预后。中药熏洗能直达病所,发挥中药祛风止痒、清热燥湿之功[2-3]。热敏灸为我院原始创新技术,在皮肤疾病中能发挥较好作用,疗效肯定[4],基于“火郁发之”中医理论,通过局部作用以祛热毒[5]。两者联合应用对本病风、湿、热、毒病因极为适合,故本研究通过观察热敏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的止痒效果及远期疗效,力求为临床提供有效治疗的依据,现报告结果如下。
本研究中的12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肛门瘙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42±10.57)岁;病程3~26个月,平均病程(13.11±5.07)个月。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58±10.18)岁;病程2~24个月,平均病程(12.85±4.82)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肛门瘙痒症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治疗过程中不能运用其他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配合研究者。
不满足纳入标准者;其他疾病导致的肛门瘙痒者;合并严重的身体病变或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有精神疾病或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本次研究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4.1 对照组 采用我院内经验方中药肛门止痒剂(由木鳖子15 g、白芷30 g、明矾15 g、地肤子50 g、蛇床子30 g等组成)进行中药熏洗治疗,加水约1 000 mL,浸泡30 min,武火煮沸,改为文火慢煎20 min,一共煎两次,取药液(50~70 ℃,药量以能全部浸泡患处为宜)倒入熏洗盆内。一般先熏蒸10 min,待药液冷却至36~40 ℃时,缓慢坐入盆中,浸洗10 min后轻拭净肛周。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中药熏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热敏灸艾条(规格:长度11.5~12.5 cm,直径2.0~2.4 cm,赣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270276)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制。热敏灸操作方法:遵循热敏灸“十六字技术要诀”进行操作。嘱患者取舒适体位后充分暴露肛周部位,以长强穴为中心,用点燃的热敏灸艾条一端在距患者肛周体表3 cm左右处进行悬灸探查(常用的悬灸探查手法有回旋灸、循经往返灸、雀啄灸、温和灸等,探查热敏穴位可采用单一手法,也可采用4种手法的组合,采用组合手法时,按上述顺序每种手法操作1 min,反复重复上述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探查确定好热敏穴位后,再择优选穴进行辨敏施灸,灸时应保持热感强度适中而无灼痛;每次每穴施灸剂量因人而异,要灸足灸透,灸至热敏灸感消失,本次灸疗方可结束。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两组操作前均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取得配合,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操作前均需排空二便,若患者处在月经期则暂停治疗。保持治疗室内安静、安全,温度适宜。热敏灸时嘱咐患者放松身心,呼吸均匀,保持注意力集中,仔细体会灸感变化并及时告知;同时引导患者进行居家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衣食住行等,如起居有常,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腻之物,忌烟酒,衣着宽松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肛周避免用力搔抓,忌用热水、碱性肥皂水清洗等。
1.4.3 随访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并记录肛门瘙痒情况。
1.5.1 瘙痒程度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的瘙痒情况。量表为0~10分,0分代表无瘙痒,10分代表瘙痒无法忍受。瘙痒程度按VAS评分分为3级。轻度:1~3分,微感或偶有瘙痒,能忍受;中度:4~6分,明显瘙痒不适,影响日常工作和睡眠;重度:7~10分,重度瘙痒,无法耐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3]。
1.5.2 瘙痒频率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频率及持续时间,无瘙痒为0分,偶感瘙痒且瘙痒时间<30 min为1分,常感瘙痒且瘙痒时间介于0.5~2 h为2分,持续瘙痒且瘙痒时间>2 h为3分[7]。
1.5.3 皮损面积评分 0分:无皮损;1分:皮损面积直径≤3 cm;2分:4 cm≤皮损面积直径≤6 cm;3分:皮损面积直径>6 cm[8]。
1.5.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1)治愈: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75%<疗效指数≤95%;(3)有效:症状缓解,50%≤疗效指数≤75%;无效:症状基本没变化,甚至加重,疗效指数<5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9]。
1.5.5 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本研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表示,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后肛门瘙痒程度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VAS评分比较(±s,n=60)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VAS评分比较(±s,n=60)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瘙痒频率、皮损面积评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在瘙痒频率及皮损面积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频率与皮损面积评分比较(±s,n=60)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频率与皮损面积评分比较(±s,n=60)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60) 例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肛门瘙痒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00%,对照组复发率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复发率为28.33%,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1、3、6个月复发率比较(n=60)例(%)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对治疗均耐受,无并发症发生。
肛门瘙痒症临床发病率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西医治疗短期疗效肯定,但易复发[9-10]。故寻求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佳、远期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成为众多医家治疗的新方案。
中医认为其属“风瘙痒”“痒风”“谷道痒”等范畴。朱玉坤等[11]认为该病发病主要由风、湿、热、毒、虚等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使气血未能濡养肌肤、滋润腠理所致。故而中医治疗多以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为原则。本研究采用的肛门止痒剂为我院经验方。该方主要由木鳖子、白芷、明矾、地肤子、蛇床子等组成。其中木鳖子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白芷祛风止痒、燥湿止痛;明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蛇床子外用燥湿、祛风。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中药熏洗作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手段之一,是先将汤药蒸腾之气熏于患处,再将药物热淋于患处,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肌肤表层发挥药效,同时通过物理温热效应促进肛周血液循环[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应用短期疗效确切。
肌肤为人体卫外的第一道防线,频繁搔抓,破坏肌肤屏障,不仅易受外邪侵袭,也影响中药经皮吸收,单纯中药熏洗治疗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尤其是在降低远期复发率方面。热敏灸技术为陈日新教授的原创科研成果,是源于临床、基于经典,提高疗效的一种新灸法[13],通过探查热敏腧穴,进行辨敏施灸,可激发经气传感,发挥调和气血、畅通经络、调和阴阳之功,从而改善人体内环境、增加机体免疫力。
“热则微痒”,灸与热关系密切。医家张仲景认为“热证禁灸”,但通过文献及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灸法在热证、实证中也有较多的运用[14-15]。《千金要方》把灸法的适应症扩大至治未病、急症、热症;刘完素主张热症用灸,认为其有引热外出的作用;《幼幼集成》认为灸法可以行疏风解表之效。热证运用灸法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热则治热”这一反治法的体现,也符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火郁发之”这一准则。临床灸法在热证中的运用多体现在外科疮疡、肿痛上,可以起拔肌肤之脓毒、散经络之血瘀的作用。《外科正宗》将肛周湿疹纳入风瘙痒的范畴,概括其具有“遍身瘙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的特点,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是风热血热,湿热内蕴,毒郁肌肤。在此病中运用热敏灸是创新手法,遵循火郁发之理论,以热引热,达到清散热毒、燥湿止痒之效;且热敏化腧穴多为长强穴、会阴穴,这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中医理论相符。长强穴经属督脉,位于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是督脉与足少阳、足少阴经交会穴,是主治肛门疾患的常用穴;会阴穴在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是任脉上的要穴,阴经脉气交会之所,灸之可疏通脉结、调和阴阳、畅通气血。通过研究发现,肛门瘙痒患者肛周体表同样存在腧穴热敏化现象,在这些热敏化腧穴区施以个体化的饱和热敏灸量,可促进机体气血通畅,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皮肤营养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热敏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效果较好,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瘙痒频率及肛周皮损等,且可降低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复发率,从而更好地解决患者反复就医、心理焦虑等问题。热敏灸技术注重灸感,采取个体化治疗,患者被关注度强,就医体验好,满意度高。在作用机理上,二者强强组合,均可以通络止痒,在治标的同时促使局部经脉气血畅通,肌肤得养,促进皮损修复及吸收,并能够有效预防肛门瘙痒复发,从而达到远期疗效。本研究方案存在的问题为以主观性判断为主,客观评价指标较少,在以后的观察中可增加部分客观指标,以便于更好地分析及客观陈述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热敏灸联合中药熏洗可降低肛门瘙痒症患者的瘙痒VAS评分、瘙痒频率、肛周皮损及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