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医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2例

2023-01-06 15:04于晓明刘良徛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半夏肺炎新冠

★于晓明 刘良徛(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疫情已蔓延至全球大部分地区,该病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目前西医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该病毒的疫苗和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中“疫病”的范畴。《素问·刺法论》中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指出疫病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历史中,中医药参与了无数次与疫病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当前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已列入国家防控疫情战略,写入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2]。笔者所在的医院作为江西省唯一的一家中西医结合定点医院,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治疗上我院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其中部分病人采用的是纯中医治疗,根据病人不同的证候特点,一人一策,采用个体化诊疗方案,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目前全部病人均已治愈出院,经随访3个月后无一例复阳。现选取其中采用纯中医治疗的2例病例介绍如下,以期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与帮助。

1 病例分析

1.1 湿热蕴肺案

患者姜某,女,67岁,否认武汉及疫区人群接触史。于2020年2月15日以“发热咳嗽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4 ℃,发热时可伴微恶寒、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咳嗽,咳少许白痰,心慌气短喘鸣,自行口服连花清瘟等药物治疗,发热、咳嗽咯痰、胸闷等症状未见缓解,在当地医院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提示阳性,故至我院住院治疗。入院症见:低热,午后及夜间明显,微恶寒,咳嗽,痰少色白,时觉胸闷、头晕,身体困重,乏力,食欲不振,有口黏感,口干,饮水不多,微有口苦,夜寐安,大便黏滞不爽,2~3日一行,小便色黄。患者平素常有口干口苦,大便黏滞不爽。入院查体,T:37.6 ℃,P:83次/min,R:19次/min,Bp:142/90 mm Hg,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增强,左下肺、右下肺闻及干湿啰音,舌质淡红、苔白微黄(见图1A),脉滑尺弱无力。辅助检查,肺部CT示:两肺感染性病灶,慢支伴肺气肿(见图2A)。血常规,WBC:2.51×109/L,Neu:57%,L:29.8%,Lym:0.75×109/L,HGB:124 g/L,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疫病(湿热蕴肺证);西医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入院后当日即予中药口服,组方为杏仁汤(《温病条辨》)合达原饮(《瘟疫论》)加减以清热化痰,降肺止咳。方药如下:苦杏仁15 g,黄芩10 g,连翘10 g,全瓜蒌20 g,法半夏10 g,黄连3 g,天麻15 g,白术10 g,枇杷叶10 g,姜厚朴10 g,槟榔10 g,甘草3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20年2月17日二诊:患者服上方2剂后已无发热,咳嗽及头晕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仍感咽中有痰,胸闷已不明显,纳可,夜寐安,大便排出较前通畅、日一行,舌质暗、苔白微黄,脉滑尺弱无力。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热势已退,故中药上方去黄芩、连翘,加用赤芍、丹皮、丹参以活血化瘀。中药方调整如下:苦杏仁10 g,全瓜蒌20 g,法半夏10 g,黄连5 g,天麻15 g,白术10 g,枇杷叶10 g,姜厚朴10 g,槟榔10 g,甘草3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20年2月20日三诊:患者有咽中异物感,二便正常,舌暗淡苔腻微黄(见图1B),脉略滑无力。复查肺部CT示:符合临床新冠病毒性肺炎、轻度肺气肿改变,对照原片病灶减小(见图2B)。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调整中药方予小陷胸汤合达原饮加减:瓜蒌15 g,法半夏5 g,连翘10 g,桔梗10 g,炙甘草5 g,胆南星10 g,竹茹10 g,厚朴10 g,槟榔10 g,草果10 g,白薇3 g,牡丹皮10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图1 COVID-19患者治疗前后舌象特点

图2 COVID-19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变化

2020年2月22日四诊:患者自觉精神好转,无明显身体不适,大便正常,日1次,小便正常。再次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连续3 d以上体温正常,肺部CT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符合新冠肺炎出院标准[2],故予出院。出院嘱患者继服上方5剂。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 d后到医院随访。

按:该患者平素常有口干口苦,大便黏滞不爽,故体内素有湿热,“外邪伤人,必随人身之气而变”,故患者感受疫毒之邪后,从阳化热,形成湿热证。肺卫被遏,故出现畏寒,正邪相争故发热,热处湿中,则为低热;人体“日中阳气隆”,午后则阳气衰,阳气宣发之力减,而郁热散失亦较少,正衰邪盛,故发热午后夜间明显;“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湿热郁阻于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则咳嗽咳痰;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着,湿遏卫表,清阳被阻,故身体困重,乏力,湿邪困脾,脾胃升降运化失常,故食欲下降,大便黏滞不爽;湿浊中阻,气机失常,津不上承,故口干不欲饮。湿阻气机,轻窍失养故头晕,微有口苦是热症表现,舌质淡红,苔白微黄,脉滑尺弱无力为湿热之象,故辨证为湿热蕴肺。

首诊处方选用杏仁汤合达原饮加减以清热化湿,降肺止咳,方中杏仁既能宣降肺气,通宣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又能化痰止咳;湿热蕴毒,故配伍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连翘清热解毒;法半夏、白术健脾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枇杷叶降肺止咳;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天麻平肝熄风,生甘草清热解毒,止咳,并能调和诸药,用为佐使。二诊时因患者热势已退,结合患者舌质较前偏暗,考虑为湿阻气机,瘀血阻滞,故去黄芩、连翘等清热药,加用赤芍、丹皮、丹参以活血化瘀。三诊时仍有湿热内伏,结于咽喉,故以小陷胸汤合达原饮加减,方中瓜蒌、胆南星、竹茹清热化痰;连翘、白薇、牡丹皮清透邪热;桔梗,甘草宣肺利咽;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协力直达巢穴,使邪气溃败。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舌苔也逐渐变薄表示湿热渐退,故患者治愈出院。

1.2 寒湿阻肺型病案

患者汪某,男,40岁,否认武汉及疫区人群接触史。于2020年2月15日以“发热咳嗽10 d”为主诉入院,患者10 d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2 ℃,伴咳嗽咯痰,白色黏液痰,胸闷,纳差,乏力,就诊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后在当地行咽拭子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故至我院住院治疗。入院症见:身热不扬,夜间发热,低热为主,无恶寒,咳嗽,咽中有痰,色白,量不多,易咯出,食欲下降,易呕吐,食后腹胀,乏力,身体困重感,口黏,无口干,不欲饮水,夜寐一般,大便稀,日2~3次,小便有少许泡沫。患者素体偏胖,偶有头晕,口中黏腻,舌淡红苔白腻(见图3A),脉细滑。查体,T:37.3 ℃,P:74次/分,R:19次/分,BP:120/70 mm Hg,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入院检查,肺部CT:考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病灶拟考虑重度+++)(见图4A);血常规,WBC:8.14×109/L,Neu:84.8%,L:8.3%, Lym:0.67×109/L,HGB:191 g/L,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疫病(寒湿阻肺证);西医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入院后当日即口服中药,组方为散寒除湿抗毒方[3]加减以散寒祛湿,理肺化痰。组方:生麻黄5 g,杏仁10 g,桂枝10 g,炙甘草6 g,炒白术15 g,紫苏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前胡10 g,桔梗10 g,枳壳10 g,茯苓10 g,生姜10 g,大枣9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20年2月17日二诊:患者已无发热,仍有咳嗽,咽中仍有痰,痰淡白易咯出,食欲改善,偶有腹胀,仍觉乏力,大便仍偏稀,日1~2次。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今日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现外症已解,现以痰湿蕴肺,脾肺气虚为主,故调方为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化湿。党参10 g,白术10 g,法半夏5 g,陈皮颗粒剂5 g,茯苓5 g,芦根20 g,桔梗10 g,紫苏叶10 g,苦杏仁10 g,生姜10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20年2月19日三诊:患者仍有咳嗽,咽中有异物感,少量痰,色淡白偏稀,舌暗淡苔白腻脉细滑(见图3B)。今日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复查肺部CT:与前片比较两肺部分病灶较前略有吸收(见图4B)。患者咽中异物感明显,考虑为痰气结于咽喉,故调整中药,予半夏厚朴汤加减,组方:法半夏5 g,厚朴10 g,生姜皮5 g,茯苓10 g,苏叶5 g,紫苏梗10 g,桂枝5 g,桔梗10 g,射干10 g,木蝴蝶10 g,苍术10 g,炙麻黄10 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图3 COVID-19患者治疗前后舌象变化

图4 COVID-19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变化

2020年2月22日四诊:患者咳嗽已不明显,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昨日再次复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符合新冠肺炎出院标准[2],故予出院。目前患者肺部CT提示有纤维化,因此出院后予口服温肺化纤汤[3]以温阳散寒、祛痰行瘀,组方:熟地20 g,麻黄10 g,白芥子,鹿角霜15 g,炮姜10 g,肉桂3 g,蜜甘草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土鳖虫10 g,地龙10 g,赤芍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出院后嘱患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 d后到医院随访。

按:该患者素体胖,肥人多痰湿,患者形有余而气不足,阳气不足,故感受疫戾之气易从寒化。“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肺司呼吸而与天气相通,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而主表,寒湿疫毒侵袭肺卫,卫阳被遏,邪正交争,故见发热;疫毒裹挟于寒湿之中,则身热不扬,入夜卫阳入于内,祛邪外出,故夜间发热,寒湿为阴邪,故低热为主;寒湿郁肺,肺失宣降,津液聚而不布,痰湿内盛,故咳嗽,咽中有痰;湿为阴性,湿性重着,故易困遏、损伤阳气,肢体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肢体困重乏力症状;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故出现纳呆、腹胀、便溏症状,湿浊下注则小便有些许泡沫;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为寒湿之象,故辨证为寒湿阻肺证。

首诊处方选用寒除湿抗毒方[3]加减,该方为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合杏苏散《温病条辨》二方加减组成,方中麻黄发汗祛在表之邪,又开宣肺气,桂枝解肌发表,又可化气行水以利寒湿得化;白术长于健脾祛湿,与麻黄配伍具有发汗祛湿之效;杏仁降泄肺气,止咳平喘;紫苏子降上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湿。杏、苏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前胡降气化痰;桔梗、枳壳宣降肺气,既疏理胸膈气机,又化痰止咳祛邪;陈皮、半夏行气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滋脾行津,调和脾胃,炙甘草益气和中,助正达邪,缓和药性,防温燥之麻、桂辛散太过而伤元气之弊。二诊时患者已无发热,外症已解,但仍纳食不馨,大便偏稀,湿土之气,同类相召,终将归于脾胃,故调方为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化湿。三诊时患者咽部异物感,故治随症变,再次调方为半夏厚朴汤加减以理气化痰,宣肺止咳。四诊患者出院时尽管核酸检测为阴性,但借鉴我院前贤洪广祥教授“治肺不远寒”学术思想,寒湿易伤及脾肺之阳气,痰湿内阻又可导致气机不畅,“气为血之帅”,气机阻滞与气虚均可导致血行不利产生血瘀,因此予温肺化纤汤以温阳散寒,祛痰化瘀,该方为我院刘良徛教授治疗肺纤维化的经验处方,方中麻黄解表散寒,白芥子温中散寒,鹿角霜温肾助阳,炮姜、肉桂温阳,熟地活血化瘀,又能补血养阴,甘草调和诸药,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土鳖虫破血逐瘀,地龙通络平喘,纵观全方,化痰药物与通络相配伍,扶阳气,化寒凝,温补阳气与治本,使得阳虚得补,营血痰滞得除。

2 讨论

2.1 对新冠肺炎病机特点的探讨

笔者根据收治病人的证候分析,在患病的早期多表现为发热、畏寒、身痛、咳嗽等风寒表证的特点,同时还多伴有乏力、纳呆、身体困重以及腹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湿邪困脾,脾失健运的临床表现。另外结合笔者所在的江西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尤其在冬春季节经常阴雨连绵,寒气、湿气均偏胜,综合分析该病的病理因素应该为寒湿疫毒,侵犯的病位为以肺为主,同时影响脾胃、大肠。

2.2 新冠肺炎的病机变化特点

新冠肺炎侵犯不同的体质类型患者后产生的病机变化是不同的,形成了不同的证候特点。如病例一患者平素为湿热体质,发病后从阳化热,表现为湿热蕴肺证。病例二患者平素体胖多痰,为痰湿体质,发病后表现为寒湿阻肺证。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还包括气虚质、血瘀质等,还有很多病人为几种体质的结合,因此临床上很难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病人处方,而是必须对每个病人进行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根据不同的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剂。

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证候特点也是不同的,在发病的早期,寒湿疫毒侵袭肺卫,多兼有表证,热退后则可出现寒湿阻肺、湿热蕴肺、痰气交阻等证型,以里证、实证为主,恢复期则多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阳虚痰凝血瘀等,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上应根据病机变化一人一策,随时调整用药,这就体现了我们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猜你喜欢
半夏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半夏入药多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