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3-01-06 07:32:44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青少年德育

王 玮

(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沈阳 110148)

1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内容

体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学科,是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保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教育理念相吻合,突出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帮助学生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将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将学生塑造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综合型人才,助力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明确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当中。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崇高理想;(2)帮助学生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效理解德育教育与体育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在强健身体的同时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3)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规则,借助体育竞赛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过程中使他们做到互助互爱,获得内在品质的有效提升。

2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的体育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体育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体育技能表现可以良好地体现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体育比赛也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但青少年的体育能力不能单纯依靠体育技能水平来体现,在体育文化交流中还要关注体育精神和礼仪,把好的品质带入到体育竞赛中,表现出青少年的素养。德育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非常重要,长时间的德育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要将这些精神品质带入到平时的体育教学中。

3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有待提升,教学方案不完善

部分体育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体育教学的关键点就在于帮助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重点结合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来制订教学方案,但教材当中大半的内容都是关于怎样提高青少年体能和运动技巧等内容,很少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方案当中,未能全面安排德育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具体方法,缺少有效的德育实施手段与评价机制。

3.2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不够

大部分教师以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关于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较少,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学生更喜欢到户外活动,教师缺少在室内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导致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无法有效融合,学生也只是学到一些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3.3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手段单一

大部分教师习惯了利用说服教育、树立典型等传统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但教育手段有些单一,导致学生不能主动融入其中,造成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

4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4.1 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转变育人观念

对于正处在性格形成、三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思想意识较为薄弱,体育教师要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来强化德育教育,培养青少年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教师要加强德育意识,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将其与体育教学相融合,转变单纯以学生的体育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观念,在给学生讲解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同时,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德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重要主体,必须要加强对体育教师德育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使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对德育资源进行利用,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意识。具备德育思想与意识的体育教师能更有目的、更有规划性地开展各类德育指导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思想引导。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应基于德育需要,具有德育意识的体育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引导德育课堂。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能够反映教师对德育的基本认识和教师的德育思想行为,帮助教师认识德育的本质与规律。德育意识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层面或行为当中,而是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使学生能够结合实践将理论变为现实。

传统体育观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现代体育观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直接参与者和主导者,要转变自身育人观念,树立现代化的三维体育观,争取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

4.2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体能素质来制订完整的教学目标,充分展示出德育内容,不能一味地重视体育知识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以介绍有关短跑、中长跑的知识点为例,教师要制订出如下教学目标:(1)在跑步相关知识与技巧方面,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通过跑步来提高身体素质的技巧,帮助学生认识到跑步对身体的益处;(2)在运动能力和方法方面,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运动速度,强化学生的耐力;(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提高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3 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体育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引导,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聆听学生的声音,营造出好的师生氛围,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体育教学内容实施德育渗透,挖掘出教学过程中所蕴涵的德育要素,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制订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保护学校的体育器材来强化学生的公德心、责任感;通过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和田径接力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长跑训练来引导学生形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体育教师要对体育学科和教材特点进行仔细研究,做到游刃有余,充分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展示出体育学科的价值。

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对学生的德育水平提出具体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定,这是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的检验,强调教师应将学生的体育成绩与德育成绩结合起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总结性考核。这样的评价体系遵循差异性评价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4.4 优化教学手段

4.4.1 分角色教学法

传统体育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后,学生要进行体育训练,但青少年年纪小,难以适应高强度的体育训练,需要体育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分角色教学法把学生分成体育经理人、教练、学员等不同角色,要求这几种角色下的学生具备以下技能:体育经理人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应变能力,教练需要把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给学员,学员要具有相对应的运动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沟通。体育教师要适当结合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摸索,不断进行思想更新,多与学生交流,找到更新型、更有趣、更高效、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德育教育氛围,把德育教育更好地落实到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精神与道德品质。

4.4.2 游戏教学法

青少年对于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表现出了良好的积极性,在趣味游戏中渗透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喜欢体育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特点在体育课程中融入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德育素质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打靶游戏,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害虫图片,将这些害虫图片作为练习射击的靶子,选择沙包作为炮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打靶练习,以游戏的方法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加深学生对害虫的认识程度,了解安全有效的控制害虫方法,保护环境。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法使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玩得开心。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竞争性的游戏,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如男女混合接力赛跑。由于女同学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可能在比赛中出现掉交接棒的现象,会对小组的最终成绩产生影响。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抱怨,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了解集体力量的同时实现快乐体育,让学生快速走出失败阴影,通过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来迎接下一场比赛。

4.5 科学融入体育史料

体育史料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参考资料,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拓展,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充分掌握体育课程内容。在体育教师所安排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惧怕辛苦和劳累,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可通过举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引导,如我国田径运动员刘翔曾在各种国际大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帮助学生了解刘翔是如何突破自我并打破世界纪录的,通过他人的优秀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乐观的态度,保持丰富的情感,进一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残运会的知识,通过残疾运动员的事迹激励自己,在困境中不放弃,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4.6 丰富体育团体活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精神,有必要在体育团体活动当中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团体活动占据较大的比例,为德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在体育教学中的短跑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常常组织学生参与到接力跑的竞赛中。在接力赛前,体育教师先把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间实施比赛,让学生树立起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意识。比赛前,教师要结合比赛规则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小组成员作为一个集体,组内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互相信任,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保持良好的默契度,冷静处理比赛中发生的突发情况。教师要结合实际问题展开个性化德育教育,在训练与比赛中强化学生的合作能力,让青少年在体育团体活动中逐步养成团结合作、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良好道德品质。体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团体活动中的情绪变化与思想问题,及时为学生提供德育引导,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减少不良情绪,解决各种问题。

5 结语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会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在体育教学中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需要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进行高度关注,通过增强教师德育意识、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手段、科学融入体育史料、丰富体育团体活动这些策略来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青少年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青少年发明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