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江红教授运用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疑难疾病验案举隅

2023-01-06 05:07吴辰恒顾长丽林云志
广西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厥阴干姜乌梅

吴辰恒,邵 沁,顾长丽,林云志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2.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上海 201318)指导 凌江红

乌梅丸为仲景治“蛔厥”主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38 条[1]言:“蛔厥者,乌梅丸之,又主久利。”根据后世医家的临证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乌梅丸的应用从不应囿于“蛔厥”之症,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临证凡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特点的见症,皆可使用乌梅丸化裁治疗。伤寒大家刘渡舟曾云乌梅丸可谓疑难杂证诊治之钥。导师凌江红教授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内科杂病,近年来更是应用乌梅丸治疗多种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疗效显著,兹总结其验案如下。

1 乌梅丸方证病机分析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其中附子、桂枝、细辛、花椒辛热温阳益肝,人参、干姜温中健脾,黄连、黄柏苦寒清热泻火,乌梅、当归敛阴补血能养肝之体,全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于一身,共奏养肝阴、疏肝用,清上热、温下寒,燮理阴阳,安蛔制蛔,调肝理脾等功效[2]。此外,深探乌梅丸组方,可谓其集数方之功。凌师认为,方中花椒、干姜、人参有大建中汤之意,能大建中脏之阳;附子、干姜有四逆汤之意,能回阳救逆,补母生子,补肾阳以生肝阳;当归、桂枝、细辛又有当归四逆汤之意,能通阳散寒;黄柏、黄连、人参、干姜、附子寓泻心汤之意,调中焦寒热,气机升降。全方能扶阳、通阳、调寒热,恰中厥阴病病机,实为厥阴病肝阳虚寒热错杂之主方。

2 消化系统疑难疾病治从厥阴

凌师认为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往往具有病因未明、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久治不验等特点,临床以腹痛、腹泻、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及消瘦乏力等营养不良表现为突出,病位常在脾胃、肝。其往往迁延日久,由气及血,由卫及营,由腑入脏,由实见虚,呈现阴阳失调、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气血两虚等复杂病机。

厥阴病大多由它经传变而来,为“三阴之尽”,又可从三阳经内陷,本就以病重病深为特点,又被历代医家公认为六经病中病理最深邃的疑难病证;其症状繁多,尤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病位在肝、脾胃,病机以肝阳虚、寒热错杂、气血阴阳不相顺接为要[3]。厥阴病实质为肝阳虚寒热错杂证。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助脾胃运化,协调气血运行。肝阳虚,则疏泄功能不及,就可出现情志不畅(精神萎靡、抑郁、易惊善虑等)、脾胃运化失司(吐、利、呕恶、食少、泛酸等)、气血循行不利经脉阻滞(少腹胀痛、筋挛囊缩、胁肋隐痛、胸闷、头痛、头晕、昏厥等)等多方面病症。经方大家黄煌用“痛、呕、烦、厥、利”五字概括乌梅丸方证的证候特点,并用“冰棍手、气球脉、杨桃皮”生动概括其体貌特征,临证实用价值颇高[4]。“肝为罢极之本”,故肝阳虚又可以出现极度疲乏等症,其致病范围非常广泛。由此,厥阴病主方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广泛。乌梅丸临床应用涉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放射性肠炎、结直肠息肉、胰腺癌、大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5]。

凌师在临证中体会到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和厥阴病在疾病特点、症状表现、病位、病机等多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认为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可从厥阴论治,临证时把握核心病机及证候要点,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

3 验案举隅

3.1 胰腺癌晚期伴多发转移 患者,女,60 岁,因“中上腹疼痛3个月,加重10日”于2019年6月3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治疗。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中上腹疼痛,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提示“胃窦重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轻度活动性,轻度肠化,Hp(-)”。外院门诊按胃炎治疗不效,近10天来患者症状加重,门诊查CT平扫提示急性胰腺炎而收住入院。入院时症见:上腹胀痛,时发时止,夜间加重,伴两胁不适,恶心口苦,纳寐欠佳,乏力、消瘦,舌淡紫有瘀斑,脉弦细。上腹部CT 增强、PET/CT 结果提示“胰腺体尾部胰腺癌伴门脉主干侵犯,肝脏多发转移瘤,肝门部、肝胃间隙及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转移,腹腔内、大网膜多发转移瘤,腹膜转移瘤”。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活组织检查找到异型细胞,疑癌。西医诊断:胰腺癌伴多发转移;中医诊断:腹痛(虚实夹杂证)。2019 年6 月13 日起予以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化疗,1 个疗程28 d,6 个疗程后改替吉奥口服。同时给予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处方:乌梅18 g,当归10 g,附子9 g(先煎),人参9 g,黄连3 g,黄柏9 g,干姜6 g,花椒6 g,桂枝9 g,细辛6 g,守宫3 g,金蝉花 9 g,7 剂,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患者服药后症状有所好转,后门诊长期随访,期间间断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2020 年2 月21 日复查上腹部CT 平扫+增强结果示:“胰腺体尾部胰腺癌伴门脉主干侵犯,病灶较2019-10-22 稍减少,肝脏多发转移瘤较2019-10-22 病灶明显缩小,肝门部、肝胃间隙及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腹腔内、网膜系膜多发转移较2019-10-22 病灶明显减少”。患者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50 水平连续下降,由最高>1000 U/ml下降至165 U/ml 左右。随访至2020 年12 月,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自觉无明显不适,纳增,体重上升十余斤。

按: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不到5%,5 年生存率不到10%[6],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被称为“癌中之王”。黄金昶等[7]认为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如上腹不适、上腹痛、食欲下降、消瘦、乏力、腹泻或便秘等,与《伤寒论》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1]所述大致相同。凌师认为胰腺癌病位在足厥阴肝经,中医辨证属于本虚标实,以肝阳不足为本,寒湿内盛挟热为标。故采用厥阴病代表方乌梅丸加减治疗胰腺癌,屡屡见效。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王肯堂称其为“三阴之尾”[8],太阴、少阴之病,至厥阴则“传极”。阴于此初尽,阳于此初生,且与少阳互为表里,故厥阴本就阴阳寒热兼具。厥阴病则如舒驰远所言,必为“阴阳错杂之证”[9]。厥阴本包含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其中手经短而足经长,故足经涵盖手经,要以足厥阴肝论治。如前所述,肝为阴尽阳生、阴阳顺接之脏,阳气始萌而未盛,易受外邪戕乏,肝阳馁弱,形成肝阳虚寒,又内寄相火,相火郁而化热,形成寒热错杂证。

本例患者确诊时已处晚期,伴有多发转移。凌师指出,时下症见“上腹胀痛,时发时止,恶心口苦,纳差”与厥阴病提纲证所述“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相应,“夜间加重,夜寐不安”正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两胁不适”以及影像学的胰腺、肝脏病灶都符合病位在肝。舌淡紫有瘀斑是阳虚血瘀之征,脉弦细是肝血不足之象。四诊合参证属肝阳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肝脾不调,恰中乌梅丸的核心病机。乌梅丸方中乌梅、当归养肝之阴血以补肝体;附子补母生子能补肾阳以助肝阳,人参大补元气以健脾;黄连、黄柏清火热之邪,干姜、花椒温中,化中焦寒湿;桂枝、细辛温经通阳。加守宫祛风、软坚散结抗肿瘤;金蝉花补养气血,并能提高免疫功能,能直接或间接地吞噬或抑制肿瘤细胞[10],均是治疗肿瘤的良药。诸药合用,恰中病机,效果满意。

3.2 放射性肠炎 患者,女,74 岁,因“直肠癌术后4年余,腹泻 2 年,再发加重 1 周”于 2020 年 7 月 18 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治疗。患者2016年5 月因便血行肠镜等检查诊断直肠癌伴肺转移,2016 年6 月28 日于上海中山医院全麻下行机器人低位无切口 dixon 术,2017 年 2 月至 3 月于上海仁济医院行肛门直肠放疗23次并定期化疗,后改替吉奥单药化疗。2018 年12 月因腹泻于我院行肠镜检查提示“放射性肠炎”,曾服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等治疗,症状反复。近1 周来,患者腹泻日数十次,质稀,夹少量暗红色血,神疲乏力,胸闷气喘,活动后气促,咳嗽,腹胀,纳差,夜寐欠佳,舌淡紫润有瘀斑,苔薄腻,脉细。西医诊断:放射性肠炎;中医诊断:便血(虚实夹杂证)。入院后经中西医多种药物治疗无缓解。凌师受邀会诊,予乌梅丸加减治疗,处方:乌梅18 g,熟附片9 g(先煎),桂枝9 g,细辛3 g,花椒9 g,人参9 g,当归10 g,黄柏6 g,黄连3 g,茜草炭9 g,藕节10 g,地榆炭9 g,仙鹤草45 g,麦冬9 g。每日1 剂,水煎,早晚分服。用药3剂后,大便日行1 次,成形,神疲乏力好转,咳嗽减轻,食欲明显改善,寐一般,小便调。

按:直肠癌经手术放化疗,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久利范畴,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标实为湿、瘀、热毒。患者术后经多次放化疗,阳损及阴,乃至阴阳两虚、寒热错杂。又《诸病源候论》曰:“热毒乘经络,血渗肠内,则变为脓血痢,热久不歇,肠胃转虚,故痢久不断。”[11]故此例之便血或因放化疗热毒伤肠络,便血日久,气血更亏,则脾胃虚弱更甚。脾气虚患者多见乏力、纳差。脾胃虚弱,子病及母,以致肺脾气阴两虚症状愈发明显。肺主气,肺脾气虚,气机上冲则咳嗽症状明显,故凌师分析,本例兼有胃肠湿热、肺脾气阴两虚之证。乌梅丸中取黄连、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细辛、黄柏合用起沉寒、清湿热;乌梅敛肝止泻;熟附片、桂枝、花椒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加用麦冬补肺之阴;茜草炭、藕节、地榆炭收涩止血;仙鹤草敛血兼可补虚。诸药配合,标本兼治,方证相应,效如桴鼓。一剂之后,诸症大减,令患者家属直叹中药之神奇。

3.3 胆囊切除术后 患者,女,69 岁,因“反复腹泻2年余”于2020 年9 月1 日初诊。患者2 年前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长期脂肪泻,大便日行3次以上,不成形,便后有油脂感,伴双下肢浮肿、乏力。患者去年9 月于外院行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平素服用双歧杆菌等未见明显改善。体格检查等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继发性脂肪泻,胆囊切除术后;中医诊断:泄泻(肝脾不和证)。治以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18 g,黄连3 g,黄柏9 g,附子9 g(先煎),干姜9 g,桂枝9 g,花椒6 g,生晒参9 g,当归10 g,茯苓30 g,白术15 g,山楂炭9 g,神曲9 g,石榴皮9 g。7 剂,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2020 年 9 月 8 日复诊,患者腹泻改善,大便成形,自觉低热,体温37.4 ℃。守上方去白术、山楂炭,加柴胡9 g、青蒿10 g。7 剂,用法同前。药后三诊诸症悉除。

按:本病之久利乃是肝气横逆,犯于脾胃之故,寒热虚实错杂。胆为中精之府,胆囊切除术后肝之余气无处可归,肝气阳亢则生内风,风木一动则肝之疏泄更亢,土不可御其所胜,则肝木横逆犯脾,脾胃升降失常则清浊不分,故见泄泻。脾虚日久,湿浊内生,聚于下则见下肢浮肿,困于肢末则见乏力,困遏中焦则脾阳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则肝阴亦有亏虚,阴阳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病情迁延,复杂难愈。凌师指出,本例关键病机在于肝风过亢,横犯脾胃,故治当“泻木安土”,风木得静则中土得安。吴鞠通强调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12],总结了其可广泛用于肝胃、肝脾不和之病证的特点。以乌梅丸中乌梅伍黄连,泻肝清热;花椒、干姜、桂枝、附子配黄连、黄柏,温清并用;佐生晒参、当归益气调血,则祛邪不伤正;又以白术、茯苓益气利水,山楂炭、神曲和中健脾,石榴皮涩肠止泻,全方谨守法理,效用显著。复诊时患者脾阳得复,故去白术;大便成形,可减收涩之力,故去山楂炭;阳气得复但阴不敛阳,见虚热之征,故加青蒿除蒸,柴胡解热并升阳。

4 小 结

乌梅丸一方出自仲景《伤寒论》,全方能扶阳、通阳、调寒热,后世更以之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病证,现代临床应用广泛。柯韵伯有言:“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13],乌梅丸实是厥阴病主方,高学山更称其“方义如壶天”[14]。凌师认为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当从厥阴论治,使用乌梅丸加减治疗,临证需把握其肝阳虚寒热错杂之核心病机和“痛、呕、烦、厥、利”的证候特点及舌淡嫩润或有红点、白黄苔及脉弦减等典型舌脉特征。

猜你喜欢
厥阴干姜乌梅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析
刍议俞根初对厥阴病证治的认识与发展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干姜:温中暖胃的主帅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