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州文书修辞特点与技巧

2023-01-06 04:14
关键词:徽州文书契约

杨 辉

(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商业发达,徽商兴盛;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增强,土地交易频繁;新安理学成为当时社会的文化底色,徽州文化繁荣发展。[1]基于此,徽州历史上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文书档案。徽州峰峦掩映、山限壤隔,自古以来变乱较少,罕遭兵燹,历史上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比较稳定,社会环境兼具保守性和封闭性,因此大量珍贵的徽州文书得到了较好的保存。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上曾发生三次中原士民大规模南迁徽州事件。[2]中原士民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徽州本土的山越文化交流互鉴,在此基础上徽州文书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样式,其语言风格、修辞特色也逐渐明晰。为深入研究徽州文书,发掘蕴含其中的语言学价值,有必要深入研究文书中的修辞问题。

徽州文书主要是指在徽州地区发现的契约、档案等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土地关系文书、赋役文书、商业文书、宗族文书、诉讼文书等等。徽州文书的整理出版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安徽省博物馆编的《徽州明清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的《徽州明清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2辑),黄山学院编的《中国徽州文书·民国编》,王钰欣、周绍泉主编的《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刘伯山主编的《徽州文书》(1—5辑)等等。[3]目前学界大都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献学等视角发掘徽州文书的历史价值,真正从语言学视野探究徽州文书的成果还不多。相关专著主要有储小旵等的《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俗字研究》,[4]张丽等的《宋至民国契约文书词汇研究》,[5]刘道胜的《徽州文书稀俗字词例释》[6]等等,相关论文主要有赵永明的《徽州契约文书词语释读》[7]、《徽州土地契约文书词汇的特点及价值——以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为例》,[8]杨青青的《徽州契约文书词语考释四则》[9]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大都从字词的层面探究徽州文书的用字用词习惯和其中蕴含的徽州文化,对从语言修辞视角探索徽州文书具有启发意义。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选取了明清时期徽州文书档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所引徽州文书主要来自各地博物馆、档案馆、研究所,以及经过整理结集出版的档案资料,文中均对其出处进行标注。另外,文中所引其他例证语句均出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古代汉语语料库(CCL)。

一、明清时期徽州文书修辞特色

明清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时期,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冲突融合,基本词汇大面积地交替消长,由此形成了明清时期独特的语言特色。受到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加之徽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文书档案特有的用语习惯,徽州文书形成了鲜明的修辞特色。明清时期的徽州文书种类繁多,遗存数量巨大,完整地保留了当时的语言面貌。

(一)文白共用,雅俗兼备

古徽州素有“东南邹鲁”“程朱阙里”之称,当地文风馥郁,人才辈出。徽州学人特别重视炼字炼句,如以江永、戴震为代表的朴学大师精通经史,其著作用词考究,古朴典雅。[10]但存世的徽州诉讼供状等文献也真实地保留了当时民众的日常口语,不加雕饰。徽州文书的语言却明显不同于前两者,它以简明直白为主,同时兼顾典雅。明清时期的徽州文书是社会发展和民众交往的产物,多由当时当地的乡绅或知识分子代笔书写,语言上自然追求典雅工丽,同时徽州文书又是面向普通民众,需要通俗易懂。

1.典雅端庄

明清时期徽州文书大都与宗族、商业、田宅等事务有关,不属于艺术性较强的文艺语体。总体来说,这些文书不甚注重辞藻修饰,但由于书写人自身的审美追求等原因,目前遗存的不少文书中也有极富文采的语句。

(1)立墨据人……罗观富,娶妻詹氏,早生一子,家贫命寒,俯畜无资,计出无奈,凭明詹族,愿将詹氏暂配潘招来为继室,其子随母,藉以养活。斯举也,富因抚子,岂厌糟糠,招实求男,非贪花柳,事已七阅寒暑,兹又一梦熊罴。破镜前分去,覆水今难收来。是以合村集议,凭中调处,着招来出英银么么元,以作詹氏身价。其价洋清交,观富创家有本、养子有资,舍甲实以保乙;詹氏永配招来,生为潘人,殁作潘鬼,从此矢以靡他。一则身家无虑,父子安全;一则似续有期,母儿完聚。事虽一举,美已两全。至于观富所生之子,仍归富养,招来从可卸肩。既有前盟,决无反语。(《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第140页)

(2)立遗嘱继约人孙阿氏菊好,……阿自愿柏舟矢志,监护独立撑持门户。奈阿生男未育,伯道兴怨,怅继嗣之维艰,恨宗支之未接。兹因一病沉重堪危,不得已特请亲族继立侄孙君淦与阿之先侄邦达名下,双祧为嗣。并又继立侄孙君杏与阿之先侄邦闻名下,双祧为嗣,以并及继承阿夫名下为孙,祗以昭穆伦序不失,双方克绍宗支,以光门户。当面议定若阿一病不起,麻衣木主丧费安葬,概归君淦与君杏二人担任,不得推辞……。尝思创业维艰,守承毋得变更,实厚望焉,是阿之所深幸也。如有变卖,听凭鸣公惩治,责令取赎。伏冀螽斯蛰蛰,百代馨香,瓜瓞绵绵,千秋衍广。一纸既约,五世其昌。今欲有凭,立此遗嘱继约永远存照。(《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力——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第73页)

(3)旸源谢阿汪,名希仙,湘潭汪舍芳女,长配旸源谢永达为妻,生有二男三女……。自摽之后,二男各要遵守,毋许异言争论……。呜呼!噫嘘!汝父早丧,汝母孀居,上有公姑,下有子女,养生送死,辛苦百端,嫁女婚男,劬劳万状,兴言及此,痛裂心田,汝等当以母心为心,毋忽毋怠,故嘱,故嘱!(《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卷五,第181页)

例(1)是清末徽州人罗观富卖妻契,典卖妻子在当时是败伦伤化的行为,但这份契约通篇“言辞恳切,声情并茂”,其中的“熊罴”一词,意为“生男之兆”,语本《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用语古朴典雅。例(2)是道光年间祁门孙阿张菊好遗嘱继约,也是一份过继文书。其中的“柏舟矢志”比喻夫死守节,语本《诗经·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徽州人尊奉朱子理学,“柏舟”这一说法也来源于朱熹的主张“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契约中的“螽斯蛰蛰”出自《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寓意多子多孙。“五世其昌”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为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寓意子孙昌盛。例(3)是弘治年间祁门谢阿汪立的标书文簿,是一种分家书。该契约充分展现了母亲的殷殷期盼,用词讲究,感情充沛。整体来看,上文所引三份文书,语言工整对仗,多四字句,六字句;用语古朴,多含典故,具有含蓄典雅庄重的艺术美。

2.通俗直白

通俗直白的语言,有利于理解和传播,可以更高效地传情达意。徽州文书的流通使用本来就是面向普通民众的,所以大部分文书档案的语言都比较直白明了,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

(4)二十一都王奢……,将前山两处共壹亩,推入王伦户供解无词。今人少信,立此推单为照。(《徽州文书档案》,第178页)

(5)立当契人汪阿胡同男仲华,今因欠少使用,自情愿将……,凭中立契出当与许荫祠名下……。其利言定每月一分六厘行息,不得欠少。倘有欠少,听凭管业,无得异说。此系两相情愿,并无威逼等情。日后倘有内外亲房人等异说,俱系出当人承当,不涉受当人之事。(《徽州文书档案》,第155页)

(6)十都七保谢元熙同侄孟良孙……,自情愿将……,尽数立契出卖与李德仲名下……其银当立契日一并交足无欠。其山未卖知(之)先,则不情(曾)与家、外交易。如有家、外占拦,并是出卖人自行祗(抵)挡,不涉买者知(之)事。所有上手赤契与别段相连,不在(再)缴付。(《徽州文书档案》,第150页)

例(4)为嘉靖年间徽州人王奢立的推单,其中“今人少信”口语色彩明显。例(5)是歙县汪阿胡携同儿子汪仲华立的当屋契,其语言俚俗,且很多词汇重复使用,如“欠少”出现3次,“倘”出现2次,“异说”出现2次。一份300多字的契约,多次出现雷同词汇,说明这些文书的语用追求是通俗易懂,直白简单。例(6)为洪武年间休宁谢元熙断卖山赤契,其中别字较多,括号内为正字。契内“上手”一词意为“前面,先前”,在徽州文书中是个常用口语词汇。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出现过这个词语,可以参照理解。如《儒林外史》中有“我赌气不卖给他,他就下一个毒,串出上手业主,拿原价来赎我的。”这都说明有些文书的执笔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通过对徽州文书的粗略统计分析,一般而言,明清时期徽州田宅等不动产交易的文书档案一般采用这种语言风格,这可能主要是因为这类交易过程相对简单,交易双方没有太多繁复的理由和要求,多为程式化的套语。

(二)语言丰富,形象具体

富于变化以及充满形象感的语言,会让人记忆深刻。徽州文书用语非常丰富,为了突出约定的事项,常常采用形象具体的语言。

(7)立议合同俞祥甫,今奉署都部院尹严饬各州县慎选乡长一案,但鹄溪地属通衢,人烟繁杂,况我俞姓殷实者少,生理者多,若不议人经理,则王章视为弁髦矣。(《徽州文书档案》,第229页)

(8)立阄分单人汪元廷同侄文俊、文来,原有承祖父并续置屋基田地山坦菜园,先年未分。今托凭族人叔汪尚辂等,将高底(低)肥瘦泮挟丈量品搭,适为天地仁叁号,对天拈阄,日后子孙不得争长竞短。自分之后,照依字号管业,不得悔阄声情异说。(《徽州文书档案》,第338页)

(9)先君松公娶孺人朱氏,生予兄弟二人。先君不幸遗世,今母孺人亦已告老,欲与兄弟及时分析,以免后虑。余兄弟尝思古人有九世同居,缌麻共爨者,窃爱慕之,但念无彼大德,又无良法,恐反贻笑,是以勉尊母命,将先人所遗产业,请凭亲族逐一肥瘦均搭,以金、玉二字为阄,焚香阄定,各照执业。(《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力—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第53页)

(10)立遗嘱文墨妇胡阿凌,不幸翁姑已故,夫主早丧,天亏乏嗣,仅生二女……。身矢志柏舟,甘苦守节……,除存祭祀之外,逐一分拨清白。虽云未立绝承嗣,而本支轮流,永远祭扫,百世不祧。即身富股魂灵,没世九泉,亦不致泯灭云耳。(《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编》卷一,第90页)

例(7)为乾隆年间歙县鹄溪俞姓轮充乡长合同,其中“则王章视为弁髦矣”一句就非常形象具体,“王章”即为“王法”或“法度”,“弁髦”意为缁布之冠(黑色布帽)和童子垂在前额的短发。男子成年之后即弃用缁布之冠并剃去垂发,故该词常常比作无用之物。[11]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就有“视人命如儿戏,视国法如弁髦,若不据情缮禀,特恐酿成大事,火热燎原,不可向迩,为害非浅”的用法。例(8)为康熙年间徽州汪元廷等分家阄单,其中的“高底(低)肥瘦”是用来形容优劣不等的家产。“泮挟”中的“泮”是指冰水融化,“挟”同“浃”,意为“浸透,周边”,“泮挟”在此就有“混合在一起”的意思。另外,该阄单还明确说明用“天、地、仁”代指不同的阄纸。例(9)为隆庆年间休宁张烜等立的阄书,其中的“肥瘦”一词同例(8)一样都是用来形容不同品质的祖产,该文书中同样也明确指出用“金、玉”二字代指不同的阄纸。另外,例(9)中的“分析”一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而是“分产析居”之义;“缌麻共爨”一词中“缌麻”为古代丧服名,这里借指血缘关系,“共爨”意为同灶炊食,“缌麻”与“共爨”合在一起,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同居,不分家”的意义。《南史》中有“崔氏四世缌麻同爨,兄弟六人至三品,邠、郾、郸凡为礼部五,吏部再,唐兴无有也。”例(10)为康熙年间徽州胡阿凌立的绝户遗嘱,其中的“矢志柏舟”与“甘苦守节”近义连用,“永远祭扫”与“百世不祧”近义连用,“富股魂灵”与“没世九泉”近义连用,这些连用的词汇和短语使文书的表达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化,也显示了执笔人的语言功底。

(三)逻辑清晰,稳密有序

徽州文书的实用功能比较明显,用语讲求准确,叙述过程逻辑性较强,语言表达顺序清晰,照应严密。

(11)立卖契人陈之南、之魁二人等,今因欠用,自愿将土名……,四至不开,照现受业,凭中立契,松杉杂木尽行出卖与汪惟求、惟禄名下为业,面议得受纹银捌两正,并加割一应在内,自不愿取赎,其山听凭本主不时收税,如有亲房人等言论,俱身之当,不涉受人之事。恐后无凭,立此买契存照。(黄山学院藏抄白,暂未编号)

(12)立卖契人胡仲芳,今将土名……,凭中立契出卖与十二都汪惟求、惟禄二人名下为业。其山东至……,南至……,西至……,北至……为界,四至明白,在山现松杉杂木一并在内尽行出卖。三面议定,得受时值价纹银壹两九钱正。其银当日收乞,其山听凭即时受业兴养,无其税……,恐后无凭,立此卖契存照。(黄山学院藏抄白,暂未编号)

(13)告执照人汪允忠等,系本县拾贰都叁图民,告为蒙恩立户恳照保产永沾德泽事。本家原壹字十叁号今编潜字叁仟六百四十八号祠墓并各号坟山佃地祭祀田园,告蒙准立文甫户籍,税业总归壹户,造册已定。诚恐日久弊生,盗卖谋买,花分诡税,吞产废祀,伏乞赐批执照,严明禁后,俾祠墓坟山佃地祀田永保无虞,存没沾恩,不匮万代,感仰上告。(《徽州文书档案》,第328页)

例(11)与(12)分别为乾隆三年和十二年的卖山契,买主都是歙县十二都的汪惟求、汪惟禄。例(11)中首先明确立卖契人的身份,说明卖山的原因,并明确指出其中并无“勉强、准折等情”而是“自愿”,进而说明山地的“四至”。然后“凭中”即经过“中见人”协调出卖,随后指明出卖的对象、价钱和后续的附属物品归属、税收等相关情况。在卖契的最后部分,强调如有内外人等阻拦或其他情况,俱由卖契人一力承担。这个短短的卖山契,行文流畅,思虑周全,叙述完整,环环相扣,重点突出,体现了稳密有序的特征。例(12)与(11)大致相似。例(13)为万历年间休宁渠口汪氏家族的求告执照,该文书首先明确求告执照人的身份和求告的目的,然后简略叙述求告的具体内容和原因,最后对主官表达谢意。整个文书逻辑顺畅,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言辞诚恳。

二、明清时期徽州文书语言要素修辞

明清时期的徽州文书在修辞手段的运用方面极具多样性,修辞手段的运用也体现了徽州文化中重视言辞表达的特征。以下从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介绍明清时期徽州文书修辞手段。

(一)词汇

徽州文书特别重视词汇的运用,遣词造句都非常讲究,如有些文书尊称老妇人时用“安人”称呼;表达“促成、成全”之义时常用“玉成”一词;表达“屈膝下拜”之义用“稽颡”一词;一些族谱中表达“无后”之义常用“住传”一词。这些词汇表义准确生动,恳切鲜明。词汇的运用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在对徽州文书的研究中应该得到关注。对徽州文书中的词汇进行梳理分析,有利于更深刻理解徽州文书的特点及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心理。

1.种类名词丰富

现世遗存的明清时期徽州文书种类繁多,表达种类的名词用语准确,区别性较强。仅田宅等不动产交易的契约就分为断卖契、活卖契、增找契、退赎契、典契、当契、小买契、大买契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名称,如“批契”一词,表示契约的一种,“批”为“批拨、赠送”之义,“批契”多与嫁女有关,多是“批产为奁”,[12]后来也可用于批拨继子财产等情况。在投主应役文书中,有两类文书的名称值得注意,一是“罄身投主契”[13],“罄身”一词起到限定作用,表示“空身,一无所有”之义。一是“投为义男文约”,因为明朝官府限制民间蓄养“奴婢”,所以徽州民间就用“义男”一词代替“奴仆”,所谓“投为义男”就是“投为奴仆”。

从文化层面来说,新安理学是徽州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和理性内核,徽州人自古崇“理”重“礼”。受此影响,在面对违背伦理纲常之事时就采取一些规避措施。如明清时期徽州的卖身文书多称呼为“婚书”,不直接称呼“卖身契”。如下例:

(14)立婚书人吴阿谢,今有使婢名唤小女,年长一十四岁。今因钱粮无措,自情愿浼中出卖与侄 名下为婢,听自领去,永远使唤。三面得价礼银拾两整。自卖之后……,立此婚书存照。(《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编》卷一,第24页)

2.人称代词变化繁多

明清时期徽州文书档案中的人称词汇比较丰富,也很有特点。文书中最常用的人称代词就是“身”,古代汉语中“身”就有表示“我”的用法,如《资治通鉴》“问曰:‘青州刺史沈文秀何在?’文秀厉声曰:‘身是。’”在明清时期的徽州文书中男女都可以自称“身”,文书中不直接用“我”而用“身”,这可能是由于“身”包含了自谦的语气。女性除了用“身”自称之外,还可以用“氏”和“阿”自称。古代汉语中一直有女性用“氏儿”一词自称的用法,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韩夫人谢道:‘感承夫人好意,只是氏儿病入膏肓,眼见得上天远,入地便近,不能报答夫人厚恩,来生当效犬马之报。’”徽州文书中“氏儿”省略为“氏”,如:

(15)十九都三图立杜卖山税契人程门洪氏,今因夫手自置……土名同。同治九年于上结墩安措氏翁……。(《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辑,第386页)

这里的“氏翁”即为“自己的公公”。经过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古代汉语语料库和其他地域文书对比,发现“阿”一般很少用于女性自称,多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徽州文书。明清时期比较通行已婚女性的自称为“夫姓+阿+父姓”,而徽州地区的文书中对此进行了简化,直接自称为“阿”,如:

(16)立遗嘱江阿胡,阿夫江志福因子嗣维艰……。今阿年老,央凭亲族,眼同愿将承祖所阄家产屋宇等业,尽行批与侄长祖、长聚名下。(《徽州文书》第一辑第二册,第9页)

3.词语简缩新颖独特

明清时期徽州文书总体来看用语简练,词语多用简缩形式。

(17)豢养吴姓仆人,生居死葬应身姓各役,世守无异,永远使唤世仆。(《徽州文书档案》,第405页)

(18)立兴春冬二祭祀会人有名人等,窃以水源木本,上下有司,报本追远,古无二理。(《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辑,第578页)

(19)如有争长竞短反悔等情,甘罚白米拾担入父公清明祭资之用。倘执拗不伏,鸣公治定,以不孝罪论。(《徽州文书档案》,第339页)

例(17)为嘉庆年间祁门邵氏卖田屋、佃仆文书,其中“生居死葬”为“生前伺候养居,死后负责丧葬”的减省,该词多出现在徽州契约文书中,但在整个CCL语料库中不见。例(18)为光绪年间,歙县黄氏宗族内成立春冬二祭祀会合约,其中“水源木本”为“水之有源,木之有本”的减省,“报本追远”为“报本反始,慎终追远”的减省。“水源木本”在整个CCL语料库中仅有4例,“报本追远”仅有2例,可见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少见。例(19)为康熙年间徽州程氏兄弟的分家书,其中“甘罚”为“甘愿受罚”的减省,“鸣公治定”为“鸣之于公,治理安定”的减省。“甘罚”一词比较常见,而“鸣公治定”一词在CCL语料库中不见。

(二)语音

明清时期的徽州文书不太采用语音修辞的手段,但在一些文书档案也偶有出现。语音修辞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实现了通过语音描摹情状的目的。[14]

1.押韵

(20)兴祀会者昌,灭祀会者殃。(同(18))

(21)亦不许私自讨回,如违,听自房东告理无词。(《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力—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第187页)

例(20)中“昌”和“殃”押韵,例(21)为万历年间休宁许德天入赘文约,其中“回”与“违”押韵。

2.双声叠韵

(22)因夫久外不归,又不答信银回家,日食无措。(《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辑,第388页)

(23)今务本年一十四岁,感患甚危,恐难存命。(《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下,第730页)

(24)立杜断典契人邱百福,今因正用无措……。(《徽州文书》第一辑第一册,第208)

例(22)为嘉靖年间休宁汪七十嫂卖园契,其中的“信银”和“日食”分别表示“书信和银两”“每天的食用开销”,均为叠韵词。例(23)为永乐年间休宁李务本卖田契,其中“感患”一词也是叠韵词。例(24)为光绪年间徽州邱百福卖田契,其中“杜断”意为“决断”,为双声词语。

3.叠音词

(25)因夫往楚生理,无银答回,无得食用,家遗四口,嗷嗷受饥。(《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卷四,第238页)

(26)伏冀螽斯蛰蛰,百代馨香,瓜瓞绵绵,千秋衍广。(同例(2))

例(25)为天启年间休宁王阿何卖园契,其中的“嗷嗷”为叠音词。例(26)中的“蛰蛰”“绵绵”都是叠音词。这些叠音词的使用大大拓展了语言表达的维度和深度。

(三)语法

1.长短句结合

明清时期徽州文书使用的句型句式丰富多样,但是最主要的特征是长短句的结合。长句形式在理解上较为复杂,但是结构严谨;短句形式在理解上简单易懂,但句式结构不完整。因此,长短句结合既有利于表达完整的语义又能够调节话语结构。这种长短句结合的特点也迎合了受众的需求。[15]

(27)二十一都胡乞、胡进童等,原于成化二十三年,有祖胡富丧柩无地安葬,是父叔胡昂、胡晟恳托谢汝英、饶永善,求浼到伍都洪瀚等将祖伍保土名塘山水字一千三十七号山脚内风水一穴,安葬祖柩,但系洪家洪家段等近祖坟山地一应事务并婚姻丧葬应付使唤,本家子孙至今应付使唤毋违。今又有父胡昂、叔胡晟夫妇丧柩,亦无葬地。又托饶英等浼及洪家,又听本家于前坟山脚地内傍祖安葬空堆贰穴,其坟穿心算得九步,听自本家子孙拜扫。再后不许入山侵及。自葬坟之后,但有洪家到于黄岗一应事务,听自使唤,以准山租,毋致违文抵拒。如违不服使唤,听自陈理,甘当举坟还山无词。今恐无凭,立此为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第三辑,第138页)

例(27)为正德年间徽州胡乞等立的投主文书,里面的长句表义复杂,逻辑严密,而短句清晰简明,便于理解。该文书充分体现了长短句交错使用的优势。

2.否定祈使句较多

(28)庄人康具旺、李六保等……,自知理亏,情愿托中纳还价粮,承佃本山……,不得抛荒寸土。(《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辑,第460页)

(29)递年生息交纳,不得推辞。(黄山学院藏,暂未编号)

(30)嗣后冠婚丧祭,一切差使应赴不怠,各件规矩仍遵旧款服侍跟从,不得违拗。(《徽州文书档案》,第403页)

例(28)为天启年间祁门康具旺等的立还文约,例(29)为光绪年间徽州朱大开卖园契,例(30)为同治年间徽州陈银海的承服文约,其中都有否定祈使句“不得……”。否定祈使句的广泛使用,可能与徽州文书的具体内容和目的有关,很多情况下这种句式的使用表达了文书中述说内容和要求的正当性与合理合法性。

三、明清时期徽州文书修辞方法

一般而言,文艺作品中多使用积极修辞,而实用语体中多采用消极修辞。[16]徽州文书大都属于实用语体,其语言运用以通顺、平匀、稳密为追求,但也有不少徽州文书在通顺、平匀、稳密的基础上追求生动、形象、灵活,为此徽州文书中也不乏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

(一)婉曲

(31)立当亲生男契人倪顺保,今因急用,自愿将亲生男一名名唤桂子,年拾四岁,凭媒出当与汪府名下为仆……。倘有风烛不常,各安天命。(《徽州文书档案》,第404页)

(32)立领字人汪张氏,缘女领珠自幼择朱成枝为婚,因琴瑟不调,终朝反目。(《徽州文书档案》,第418页)

例(31)为乾隆年间徽州倪顺保当子契,其中“风烛不常”表示“遭遇伤病,或意外死亡”。例(32)为同治年间徽州汪张氏立的退婚书,其中“琴瑟不调”表示“夫妻关系不好”。徽州地区“禁忌”文化比较盛行,对一些避讳的事情,往往采用婉曲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对偶

(33)古之人感秋霜而凄怆,愎春露而怵惕……,上得以隆祖德宗功之报,下亦足以征尊祖敬宗之心。(同(17))

(34)喜订盟于今日,祈发轫于他年。一诺千金,片言九鼎。(《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力—以明清契约文书、诉讼档案为中心》,第74页)

例(33)采用对偶形式,表达追思先祖,必诚必敬之义,充满了敬畏和肃穆。例(34)为道光年间祁门孙君淦承继文书,对偶的句子既表达了喜悦之情,又庄重诚恳。

(三)用典

(35)但程依圣此山祖茔葬久,地脉攸关,实属来龙。王戬候新业空悬,荒山景象不是眠牛。(《徽州文书档案》,第414页)

(36)余以母党亲属,见其家务纷纭,难效田氏紫荆之义,虽欲勉强同居,尤恐反生嫌隙。(《农业史论集》,第306页)

例(35)为康熙年间徽州王兼三等人劝息杜讼文约,其中的“眠牛”典出《晋书·周光传》“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17]后因此以“眠牛”喻指风水好或风水好的葬地。例(36)为康熙年间休宁胡姓阄书,其中“田氏紫荆”意为“兄弟和睦,不分家”,典出《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18]类似的还有前文中的“九世同居”,典出《新唐书·孝友传序》“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东安王永乐、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抚,表其门。”[19]

(四)引用

(37)至兵燹之后,人心稍迁于马,重申严禁复立规条。(《徽州文书档案》,第334页)

例(37)为光绪年间歙县汪氏合族公议,其中“人心稍迁于马”意为“驭手的心意与马的动作协调”,出自《韩非子》“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20]类似的还有前文谈及的“柏舟矢志”和“螽斯蛰蛰”等均引自《诗经》。

除上面着重分析的几种修辞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比如拟物,例(8)和例(9)中的“肥瘦”就是把田屋等产业比拟为“猪肉”或其他物品。

明清时期徽州文书是对当时徽州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记录,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整体来看,明清时期徽州文书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段和修辞技巧,其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在词汇、语音、语法和修辞格等方面也各具特色,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了解当时语言生活和提高当今社会语文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徽州文书契约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生前契约”话语研究 “生前契约”消费之多声对话——北京6位老年签约者访谈分析
徽州人
徐谓礼文书——南宋官制百科全书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走徽州
Personal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