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朱岩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1]。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以主题意义统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即英语教学要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开展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教师普遍接受此理念,却在实践中对探究的实施策略缺乏系统的思考,主要表现如下:
缺乏对单元整体性的把握。忽略单元主题意义与单元各语篇的内在联系,语篇教学“各自为战”。单元内语篇学习停留在表层信息提取,处于浅层学习状态。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师始终把握主动权,充当学生的大脑替其思考。学生盲目跟从教师,缺乏自己的思考,缺少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入思考、探讨。无视学习策略的培养。学会如何学习远比学会知识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更能为形成自主学习提供助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标内提出的课程内容六要素中,主题语境是第一要素。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之初,首先要在明晰主题意义的前提下创设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语境,并组织安排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对主题意义深入探究的学习目的[2]。 通过对单元标题及单元内语篇标题的分析、探讨,尝试运用寻找“题眼”等方法感知主题,帮助学生明晰单元主题意义。
以外研社新版教材必修一Unit 4 Friends Forever为例,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单元标题醒目,学生能够迅速抓住主题意义。Starting out部分是一首与友谊相关的诗,却并没有给出标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此时机,让学生尝试给这首诗添加标题,培养逆向思维。Understanding Ideas 部分是一篇反映单元主题的课文,探讨了随着科技的改变,交友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及交网友的利弊。标题为Click For A Friend?文章的“题眼”Friend虽然容易找到,但是前部分的Click 却并不能让人直观感知其含义,教学活动设计可从根据标题预测文章主题意义入手,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最后看看自己的预测结果是否和作者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并不是与作者一致就是正确的,观点不同就是错误的,善于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才是最可贵的。标题即主题,是探究主题意义的抓手。让学生掌握利用标题所隐含的主题确立单元的主题意义,为进行深入的主题探究做好铺垫。
脱离了语境的词汇学习是枯燥无味、效率低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常见的单元英语词汇学习是教师在单元语篇学习之初,根据单元词汇表,对所有词汇在音、形、义以及拓展用法等方面进行集中讲解,课堂容量极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和记忆词汇的状态。此种脱离了语言环境的词汇教学,给学生制造了学习困难,属于典型的事倍却功半。基于主题意义的词汇知识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高度关联的知识整体。在单元词汇学习过程中,要以主题意义为统领,把相关词汇串联起来,形成词汇知识网络。围绕主题意义探究活动中的词汇学习是灵动的、有意义的,不再枯燥无味。
本单元主题语境内容为人与人之间的友谊,Using Language 部分是一篇“友谊汤”食谱,文中列举了许多有关朋友可贵品行的词汇。常见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对这些词汇的意义进行推断并翻译,然后进入后面单词释义填写,从而完成此部分教学任务。本环节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关词汇,更应该学会在特定的环境下围绕中心话题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信息构建。在前两个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词汇量添加“友谊汤”的“食材”,利用生生交流拓展话题相关词汇。然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自己心目中的“友谊汤”关键内容,做自己的食谱。最后,可以请小组学生进行展示并解释食材选择的原因,并鼓励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一系列的活动都是鼓励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语言围绕中心话题进行交流,此时学过的词汇不再是孤立、枯燥的单词,在主题意义的统领下形成了词汇网络,同时实现了语言知识的迁移。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的谋篇布局,写作目的、手法,情感态度等时要关注主题意义与语篇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语篇赏析的过程是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要避免出现语篇分析止步于表层信息提取,忽略其内在深层含义,使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流于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本单元语篇类型丰富,包括诗歌、论说文、网络论坛帖子、小短文、小说等,展现了多篇学习内容,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与朋友相关的话题。在设计Click For A Friend?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先从主旨大意、课文结构、相关细节信息入手,了解论说文的文体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判断作者对交网友的态度、写作目的等活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交友的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交网友是否值得提倡?Developing Ideas部分是一篇节选自著名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20年之后》,讲述了两位好朋友约定20年后相见的故事。教师如果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关注小说六要素等结构的表层信息提取,忽略了语篇与主题语境的内在联系,就无法达到通过对语篇的赏析探究主题意义的目的。教学活动可以在初步了解小说类文体的特征和常见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从评价人物行为、小说主题、内涵等多角度辩证地思考友谊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学生从明晰主题意义,获取、梳理主题意义相关信息,到分析、判断主题意义,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不断深入。而如止步于此只完成了学习、理解、应用,缺少了迁移创新的活动体验。在后续的活动设计中要让学生在基于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基础上,总结提升自己的观点,达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最终实现对主题语境的深度学习。
教师首先要对批判性思维有正确的理解与认知,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单纯的质疑或是挑错,是多维度思考问题,提倡敢于大胆分析、总结提升的思维。本单元中Presenting Idea 部分,给出了两种关于友谊的观点,如果只单纯地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赞同的观点进行论述,思维活动是单一的。如果调整为小组辩论,就会使学生思维得到激发,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思考自己的论述角度,更要关注对方的观点,发现不同,通过分析、对比两方观点,总结提升,培养批判性思维,实现了对主体语境的深度学习。
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突破了以语言知识传授为目标的零散式英语教学模式,形成以主题意义为统领的整合化课程教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育人总目标,通过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