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化 守正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2023-01-06 04:06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段课程内容课程标准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郑 丹

当今世界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时代的进步,推动着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目标转变,教育者应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立场进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改革发展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正是国家课程标准,它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头,更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支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版课程标准)于2022年4月21日颁布。细读新版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开宗明义地阐明了2001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统称2011版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及贡献。不难发现,新版课程标准吸收了我国多年教育改革的经验,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课程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以下是笔者学习新版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变化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新版课程标准课程育人导向凸显,强调文化赋能

2011版课程标准与新版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提出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版课程标准课程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此提法厘清了过去模糊的观念和认识——核心素养指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培根铸魂的课标理念内核,更凸显学生发展,意在建构起核心素养型课程体系,这也是新版课程标准的修订宗旨。新版课程标准明确地阐明核心素养内涵,同时增加了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等内容。这种变化是在继承2011版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实现的新突破,更是多版课程标准制定的首创典范。另外,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更可见新版课程标准吸收了十年课改实践经验,基于基层教师教学需求做了更全面的补充和调整。

1.坚定立德树人教育立场

新版课程标准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突出强调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转型应从知识学习到育人为本的素养导向。核心素养是学生的价值追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最终可以转化成学生自身的品质,核心素养建构的宗旨是要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2011版课程标准的语文素养到新版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不难发现国家对“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版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清晰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具体细化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要统整地看——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更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同时也是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品位提升的重要路径,所以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新版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融入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中。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学科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爱国情感、集体意识、中华民族自尊心、文化自信等内容渗透给学生,会对学生终身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新版课程标准将其育人理念融淬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板块,不仅使课程内容有层次性地呈现,同时还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细读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等内容在每一学段的学习内容及任务群中均有具体落实,任务群和学习内容之间又相互勾连,如同一张“核心素养发展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与课程内容架构、学业质量、课程实施是经线;促成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的各类评价、教学建议是纬线。这些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能力与跨学科学习能力织就成经纬相交的核心素养发展网。

2.挖掘学科内核,厚重育人功能

新版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在整合2011版课程标准前言和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更加具体、厚重,凸显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特性。其中,对语文课程的描述,如“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2011版课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家通用”四个字,这样阐述语文的课程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更强调了国家语言文字的普适性;新版课程标准保持了对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重要学科特性的界定,更强调语言实践,明确要求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的规律,进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共生共长,从而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启智润心,丰厚文化底蕴。

3.明确课程体系,遵循教育规律

新版课程标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构建起素养型语文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共有9条,涵盖立德树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五个维度,其中文化自信是新版课程标准中比较鲜亮的词语。文化自信是我国致力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之一,“少年强则国强”,若想实现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熏染尤为重要。只有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认同自己祖国的文化,感受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祖国当代的文化生活,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视野,才能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目标。

新版课程标准增加了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阐述,这也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任务群接续,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体化构建。学习任务群的出现打通了基础教育学段间衔接的壁垒,以核心素养培养、学段课程内容构建起整体发展的任务群课程体系,这也是任何一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没有的创举,不仅体现了时代性,也更具针对性。另外,新版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两个维度新增的要求是必选项。过去我们倡导实践活动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是可选项,新版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强调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强调学科内与跨学科课程内容的整合和重组,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更是想借助变革课程组织形态,带动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新版课程标准内容结构清晰,立根核心素养

新版课程标准在继承发扬2011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育人导向内化为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落实的主题和载体,凸显了新版课程标准的素养型目标体系以及从建构到落实的融合育人特征。

1.学科领域分类彰显统整性

2011版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与内容,每个学段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领域构成,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每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部分名称并没有变化,但阅读变更为“阅读与鉴赏”,写话、口语交际变更为“表达与交流”,综合性学习变更为“梳理与探究”。五大领域所对应的目标在2011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增加。就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新版课程标准涉及的学习内容更广,形式更丰富,这也彰显着课程标准编写立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特性。

2.强化学段要求,渗透素养导向

对比2011版与新版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要求具体内容,变化如下:

第一学段

【识字与写字】基本延袭了2011版的内容,只有个别文字的调整。如,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比2011版增加了“基本”二字,使笔顺学习的基本目标定位更加清晰。删除了学会汉语拼音的要求,清晰定位汉语拼音是识字工具的功能。

【阅读与鉴赏】在2011版阅读板块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尝试阅读整本书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表达与交流】将2011版口语交际与写话内容整合重组为表达与交流,较2011版此部分第一条在“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了“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对于这一新增内容,教师要注意在一年级就培养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表达的信心,这是起始年级对学生表达与交流的基本要求。

【梳理与探究】此部分内容,大体延袭了2011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新增“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增加了“积累活动体验”以及“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内容。透过新增的部分可以看出,新版课程标准更强调低年级识字与写字的重要性,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第二学段

【识字与写字】在2011版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将“会用”音序检字法改为“能用”,强调的是初步意识的培养,同时,在毛笔字临摹要求中,增加了“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要求。增加了“感知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等要求,此处修改可以看出,新版课程标准在强化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转化,渗透文化育人,提升审美素养。

【阅读与鉴赏】在2011版阅读板块基础上新增“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此学段还新增整本书阅读要求,由第一学段的主动介绍读过的书发展为初步理解主要内容,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学段的变化和要求,新版课程标准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学科学习向跨学科学习的转变。

【表达与交流】在2011版习作、口语交际板块整合重组的基础上,新增了“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们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此处内容的增加,也回应了之前总目标倡导的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要求。

【梳理与探究】在原版综合性学习板块基础上新增“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新增了“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以及“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综合看梳理与探究部分的新增内容,意在强调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特点,掌握构字规律。相比第一学段,学习方式更加多元。第三条中“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强调的还是跨学科学习。同时,这一板块也删除了2011版解决“简单的问题”,更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第三学段

【识字与写字】此部分内容较2011版,在识字量保持原有2500字的基础上增加“左右”两个字,增加了“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新增内容再次凸显语言文字是文化育人的载体。

【阅读与鉴赏】此部分在2011版基础上,首句增加“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调了读的程度,要求较中年级再次提高。此学段增加的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从第二学段的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到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并能说明推荐的理由,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另外,此学段提出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指向的是学生阅读形式的丰富和对跨学科学习的侧重。

【表达与交流】此部分内容在对原学段习作与口语交际内容重组的基础上,增加“乐于表达”及“说清自己的观点”的内容,新增加的内容使学生的表达程度定位更加清晰,同时也阐释了教师对学生此能力评价的程度标准。

【梳理与探究】在原综合性学习内容基础上新增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和写字能力”的要求。还增加了“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要求,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呈现信息。同时,增加了用“调查访问”“讨论演讲”方式开展探究活动的要求。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新版课程标准对字词形、音、义的学习,从观察到尝试分类整理的变化,呈现出从体会字形到发现特点再到发展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进阶,三个学段的汉字学习能力要求螺旋上升,也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一脉相承。

学段要求中每一学段的最后部分,都突出强调了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内容,如第一学段是关注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了解前辈的浴血奋战历史,以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几个突出的关键词是关注、初步和激发。第二学段的要求是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等,以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三学段是了解中华文化根源,提升文化修养,感受先贤志士的高尚品质,体会捍卫国家和平的伟大精神。通过以上的简单梳理,我们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各学段目标内容上广泛渗透,努力让语文学习润物无声,践行以文化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直接贴标签。

3.内容结构化促核心素养扎根

新版课程标准,注重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科内外的知识整合,突出体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学习任务群的设立,更强化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促使课程内容更加综合化。课标编写的这种变化,从学科理论来说是非常大的突破,它改变了过去逐课教学的低效,强化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而且结构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参与学习进而发现路径,引领学生进入高阶思维。

新版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设立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层面下设6个学习任务群,并在学习任务群中融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四个彼此互动的任务要求,努力促成语文学习从单篇阅读到单元阅读再到学习单元的转变,体现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变革,进而真正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这个任务群的主要任务是奠定语文学习基础。第一学段包括认识自我、认识自然以及认识汉字,发现汉字基本规律,认读拼音字母、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儿歌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等习惯。第二学段要求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写字,能初步梳理汉字形、音、义的联系;能关注校园外发现的汉字与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与否,能够跟伙伴互相正音等。在诵读积累方面,要求逐步提高,如能体会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作用,发现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以识字与写字来说,在第一、二学段,教师应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两个学段在识写方面的要求有明显的变化。第三学段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要求更高,但也更符合第三学段学生的认知及发展规律,如主动利用多种方式独立识字,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从不同学段学习内容的要求看,学段间的内容是相互勾连,同时又螺旋上升。同时三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又是一个整体,三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构成了小学阶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整体大任务,意在落实小学阶段各个学段必须要达到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属于小学阶段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意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需要引导学生在多元的学习主题中创设阅读情境,开展创意表达活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重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从这三个任务群的内容梳理来看,学习内容之间同样存在相互关联及能力螺旋上升的关系。横向可见,每个学段内容均涉及发展型任务群、基础型任务群与拓展型任务群的内容;纵向来看,各任务群之间的学习能力要求也不断进阶。

拓展型任务群

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阅读。拓展型任务群从内部关系看,每个学段需要阅读的整本书内容与程度不同;跨学科学习的主题不同,能力提升要求也不同。但是,各学段之间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是相互承接的。6个学习任务群从外部关系看彼此关联,又彼此承接,同时随着年级升高,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比对两版课程标准,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背诵篇目设置基本没有改变,只是基本内容稍有改变。但新版课程标准的内容形式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出现是显著变化。每个任务群都承载着某一学段的具体学习内容,同时,每个任务群中的各个层次要求也不同,各个任务群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不同学段又有不同的进阶发展要求。所以,无论从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关系还是外部关系来看,它都将学习内容结构化、综合化,使得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不断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所以任务群使得学习内容之间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和辐射性,具备强有力的实用性和迁移性,它的结构化和综合化,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新版课程标准外化实施路径,提升规则意识

新版课程标准对于学业质量的要求,是又一重大突破。学业质量以教学行为是否落实核心素养为主要衡量标准,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学业质量的呈现为学习活动确定观察点,还引导着教师在日常生活、文学文化、跨学科学习情境中进行评价。学业质量的增加促进着教学评价的落地,也激发了教师在对学习任务群的评价中向教学评一体化转化。另外,新版课程标准指导性增强,新增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8条建议指向终身学习、聚焦问题、研训一体等理念,指向有效提升教师教学实施力。

新版课程标准细微处变化很多,典范之处是学习任务群的增设,使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时,我们要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形成实践体验,获得学习经验,进而实现生活学习与语文学习的融通。

猜你喜欢
学段课程内容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