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敏,余纲,程文红
中澳职业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下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刘晓敏,余纲,程文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本文在分析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体系与国内职业教育体系差异的基础上,结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开展中澳合作办学的项目经验,深入研究中澳职业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探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对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中澳合作;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要紧随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潮流,多措并举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和未来发展。同时,政府有关机构还需引导社会舆论,逐步转变社会和市场上对职业教育的不正确看法,积极吸纳更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让更多的青年接触职业技能高等教育。新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应尽快形成并积极思考符合社会经济需要的新专业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率,努力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达到服务与促进行业发展的目的。
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在各项利好政策加持下,建筑行业将在规范化中迎来新的变革与升级。社会的发展促使建筑行业向人才密集型转型,智能建造、建筑工业化、BIM等新的技术与发展思路不断涌现。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中的占比最大的专业,在土木专业大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技术、材料与管理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更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成为大势所趋[1]。
在职业教育领域,加拿大、德国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具有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国内的职业教育想要打破囹圄,必须大胆吸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利用国外的优势资源,促进国内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即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澳大利亚的TAFE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职业教育系统以培育学生能力为基础,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导向,课程设置参考职业教育学者与行业专家的意见,为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订制,让学生的技能学习与产业需求接轨,具有十分突出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中澳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探索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与国内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结合,构建中澳合作办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
澳大利亚TAFE职教体系在国际上受到推崇,分析我国职教体系与澳大利亚TAFE体系的差异性,有助于深层次发掘问题,探索加快我国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1. 政府的支持
澳洲的职业教育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闻名于世的TAFE职业教育体系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澳洲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后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与推动。为保证澳大利亚职教政策的良性运转与职教拨款的落实,澳方政府颁发了包括《拨款技术与继续教育资助法》《职业教育与培训资助法》和《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这些法律的出台是TAFE 教育体系取得成功的关键[2]。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陆续颁布了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其中《教育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3]。但与澳洲的职教保障体系相比,我国与澳大利亚同等的高等教育保障力度主要实施在本科教育中,职业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且由于大众观念的偏颇,职业教育一直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逐步增强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关注程度与财政扶持保障力度,全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品质和社会认可度均有了一定提升。“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召开了全国职教大会,进一步推动形成了普职大体相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发展格局,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发展机遇期。
2. 行业与企业指导
行业和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校企联动、协作协同是TAFE系统的重要特征。国家政府部门引导产业、企业为TAFE供应训练费用,将企业发展需要纳入技术训练中,以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所需科技的零间距衔接。但是如果只是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导向,将培育技术型人员的目的仅仅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用工需要,则过于局限性,也无法完全反映岗位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工业与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也积极参与到岗位教育质量的评价中来[4]。
在我国,行业指导委员会(如全国住房与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该行业职业教育的研究、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也是每年职业技能大赛的推手。此外,我国开展的校企合作方向与澳洲开展的方向也相差不大,但形式上以及产生的结果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大量的订单班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难以控制,且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是底层岗位,订单班的针对性不足;顶岗实习未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管理对接,学生基本完成理论学习后就进入实习工作岗位;国内的共建实训基地不少属于商业行为,合作性质较少。相比澳洲TAFE,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行业和企业支持上的深度和务实度不足。
3. 培训框架的完善度
培训包、质量培训框架、职业资格三方共同构成了澳大利亚TAFE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TAFE系统教育资源主要依托于培训包,其以国际行业标准、职业准入与技能规定为基础,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技能规范。培训包课程内容每隔三至五年就需要修改一次,保障了TAFE系统的教学内容的时效性[5]。澳洲职业资格认定架构是内部统一的教育资格架构体系,它既为各个层次培训的连接渠道,又为各个职业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提供了基础,调动了各个职业院校的综合竞争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澳大利亚的质量培训架构体系详尽规定了各类职业资格所应达到的技能条件,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6]。
中国的职业教育框架现已初步完善,但在某些领域亟需提高。比如,在教学资源上,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还是以教材为主,鲜有高职院校可以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将企业的具体案例应用到职业教育课堂中去;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过程形式化,学生实际技能掌握情况差强人意;高职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规则仍有不合理之处,职业教育系统内缺乏完善的学分互认管理体系。此外,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关系定位的准确性也稍有不足,这些都是亟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1. 课程方面
澳大利亚的TAFE课程体系根据产业具体需要设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由TAFE学院所开展的职业培训包,全面反映了产业技术要求,学校还规范了所有职业培训包的基本技术能力规范与讲授时间,并给出了辅助的课程讲义。课程由职业培训包的院校与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指导意义[7]。
我国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程较少,一般在每所学校中,仅有个别专业存在与企业合作的订单班,开展订单式课程教学。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引用了一些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但是仍有较大局限性。我们的职业教育仍然继承着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以理论教学为主,局限于教材与少量案例,学生的对于企业与行业现状了解不足。
2. 教学方面
澳大利亚的课程包括基础教育与实践课程两个领域,特别强调实用技能的训练。课程方式多样化,特别强调企业与学校的相互沟通,广泛使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课班级多采取小组授课,使学员可以完全投入到实践当中,以提高实践环节的实效性。企业作为TAFE学校的优秀合作者,为学校提供了实践场地,同时当地政府还投入建立多个实践基地,多措并举提高教学质量[8]。
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学校将翻转教学、微课、VR教学等信息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运用到了职业教育课程中去,在实践性课程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但是,目前的教学中,不管在理论课程上或是实操课程都缺乏企业的深入参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很一般,很多学校斥巨资建立实训基地,但实际利用率却比较低,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差,造成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
3.师资方面
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老师一般要求具有在本行业3~5年以上企业从业经历,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各种本专业的最新技术技能训练。TAFE学院不但重视对专职老师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还长期从公司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校执教,兼职教师在学校教师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保障了教学质量。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对专任教师提出了定期参与企业培训或者顶岗实习的要求,但是很多教师在企业的锻炼培训很多都是形式上的,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自然很难学到真技术、真本领。国内高职院校一方面应该加强专任教师的加强企业学习与培训,将提升能力与社会接轨的工作做到实处,同时也应该积极引入校外导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012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成功获批,并于2013年开始正式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该项目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重大突破,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证中澳合作班的办学质量,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由中外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制订教学大纲,负责有关教学管理工作,实施教学;骨干课程由澳方派外籍专业教师和接受过国外培训的中方骨干教师承担。如,澳方教师Sally Burchard来校为中澳合作班授课,而建筑学院骨干教师贾海艳、艾湘军赴上海参加TAFE课程培训,提升了学院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旨在培养外语水平过硬、职业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学校对中澳合作班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除了满足国内学校普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要求外,还要满足澳大利亚TAFE学院为学生设立的能力要求。对于中外合作项目,国际语言教学是无法避免的,包括日常交流与专业语言交流,这是学生参与到国际工程建设中去的基础。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中澳合作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培养上有所突出。当前,建筑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智能建造、BIM等新技术开始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中澳合作班的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要满足中外办学的综合要求外,还要适应时代发展,让学生接触新技术与新的管理模式,
1. 语言交流问题
语言交流是中外合作办学必须要克服的难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增强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但不可忽略的是,国内高职院校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英语水平整体较差。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开展外语教学时积极性很低,国外教师前来授课时,学生与教师很可能无法正常交流,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 社会认可问题
由于国内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不合理认知,家长和学生普遍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很低,很多学生宁愿多次复读也要考上本科院校。在国家政策上,国家公务员考试之类的重要考试也对学历设置了诸多限制,很多岗位专科学历无法报考,在国内公务员考试热的背景下,专业院校的招生工作愈加艰难。中外合作办学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情况,但是合作办学带来的额外教育费用也是家长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3. 学生就业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之一是为了培养国际化的技能人才,但是当前就业环境下,国内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前往国外参加建设项目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毕业生依旧进入国内的传统建筑工程行业参加工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教育资源浪费。
1. 交换生交流
互换学生交流在院校之间签订校级学生交流合同的基础上开展。目前,互换学生制度在本科学校中已经相当普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院校也应该大力开展,与国际接轨。交换生制度对于推动学校的国际协作,推动跨文化交流都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说,只需两个合作院校间开通了学分互认的通道,同时配套相关的辅助服务即可正常开展交换学习,成本可控。
2. 教师交流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师资素质,老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高度与水平。在提倡全球化教育课程的今天,学校也需要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全球化的专业师资团队。中国研究高教全球化问题的著名专家陈学飞教授就曾指出:“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国际交流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更好地推动教学、科研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该原则也适合于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能够让骨干教师掌握国外前沿的技术知识,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创新和开发。在不同的国家与不同的学校之间开展教师交流合作,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学校开展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3. 外籍教师的聘用
外籍师资的引入也是学校国际合作的重要部分,通过引入外籍师资可以将海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训练方法和教学方法引进来,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国外的先进的教育模式,并培育学生跨文化的创新能力与意识。在外籍师资的引入上,我们不能只引入语言类的师资,而应充分引进具备该学科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类师资,这有利于学生在该领域获得更强的专业能力,为日后工作创造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4. 远程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技术逐渐出现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开展信息交流与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利用澳洲的教学资源开展远程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与在校教学中同等的教学,这也是澳洲国际办学的另一种主要方式。TAFE学校的远程教育课程依托于不同学科的教育包,同时引进了中国社会所需要的热门学科的远程教育技术,该培训课程比较具备先进性与指导性,而远程教育技术不单单是通过网上电视的简单传播,还有由TAFE学校老师的现场远程答疑解惑,澳洲的远程教育系统文凭在部分欧洲发达国家是被承认的,在中国也可以接受澳洲远程教育系统证书,远程教育是指确立终身教育制度,构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之学习型社会的最有效途径之一[8]。
职业学校的成长与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而必须将世界优秀的教育资源引进到中国来,进行消化吸收,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缩短中国职业学校和海外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差距。因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是当前的发展重点工作,为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更好的发展,结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办学的经验,我们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改革,
首先,教学方式应该从注重"教"转向注重"学"上,应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更多的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想让职业教育取得较大的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发生变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场所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能够让学生动手亲自认识学习的就不要采用理论教学,能够前往实地或者实训基地开展学习的尽量不要在教室授课,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国内高职院校要积极学习国外高职院校先进的教育教学制度,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其次,在教学资源领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高水平发展,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国内高职院校要合理使用国外优秀高职院校的线上优质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质量升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引进并不是全盘吸收,国外的优质资源很多是结合当地企业的技术与条件建立的,盲目引进资源而没有相对应的条件没有意义。我们需要学习国外院校建立优质教学资源的方法,结合国内高职院校自身的条件,积极开展企业合作,创造适合自身的优质资源。
最后,在实训教学领域,企业与学校应该联合起来实现多方共赢。国外的高职院校之所以获得良性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获得了企业与行业的大力支持。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来真正做好实训教学存在着诸多困难。实训教学的场地、设备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在我国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今天,靠政府提供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开展“校-校”、“校-企”深度合作,解决资金与资源不足的问题。对于处于同一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和意向合作企业,可以开展多方合作,联合起来建立实训教学基地,成立各具特色的订单班,各取所需,在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实训教学条件的同时,满足企业个性化人才的需求。
[1]谢丽惠.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5):103-105.
[2]杨一琼.澳大利亚TAFE 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6(12):77-80.
[3]李连宁.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里程碑[J].教育研究,1995(5):3-8+30.
[4]邓珗.澳大利亚TAFE 体系及其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何占宾.澳大利亚TAFE 体系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7(7):52-54.
[6]纪夏楠.澳大利亚TAFE 学院办学模式研究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D].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
[7]冯梅.澳大利亚TAFE 学院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8]李富森.天津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7(10):16-20.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odel under Deep Integration of Sino-Australia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Tak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Liu Xiaomin, Yu Gang, Cheng Wenhong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nning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F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Australia and the domestic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 experience of the architecture school i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in carrying out Sino-Australia joint school running,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ino-Australia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which also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l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ino-Australia cooper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Teaching model
G712
A
1672-1047(2022)04-0027-05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4.07
2022-07-08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中澳合作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与探索” (2016C2041101)。
刘晓敏,男,湖北罗田人,教授。研究方向:建设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张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