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会光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新安所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蒙自 661199
红河谷是云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连接“昆河”“昆曼”2 条国际陆路大通道,有各级自然保护区7个。红河谷沿线属于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区内一年四季不甚分明,但干旱、雨季区别比较明显,以高山河谷地貌为主,受焚风效应影响严重。红壤土是红河谷地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主要呈中到酸性,抗蒸发能力弱、贫瘠、有机质含量低[1-2]。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成为优质牧草种植发展草食畜牧业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3]。为攻克以优质牧草种植发展草食畜牧业的难题,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云南省蒙自市引入MulatoⅡ牧草,分别在不同海拔的多个乡镇进行试验示范种植。经过3年的试验观察,证明MulatoⅡ表现优异,是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优选牧草,极具推广价值。
云南省蒙自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但部分乡镇处于干热河谷典型焚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8.6 ℃,年均降雨量850 mm。观测所选低海拔(300 m)试验地分布在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土壤以燥红土为主,土地极为贫瘠,为开荒无坡度平地。高海拔(1 737 m)试验地分布在冷凉山区,土壤以荒山坡地沙质土壤为主,土地贫瘠,坡度15°以上。
MulatoⅡ由Brachiaria ruziziensis、B.decumbensis和B.brizantha杂交而成[4-5],属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可单播,也可在半遮阴林间、果树间套种。密植条播条件下直立生长,犹如稻田谷禾;打塘种植条件下,有半匍匐生长趋势,倒伏枝条的茎节能生根长芽。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30 cm 以上,分支根多,使其有优良的耐旱性,能够在雨季开始时快速再生。MulatoⅡ是一种多叶植物,整株高度80~110 cm,每根茎上生长5~8 片叶子,叶片长40~60 cm,宽6~10 mm。叶片深绿色,两侧有短柔毛,叶鞘包茎长于节间,被茸毛,圆柱状茎杆上亦被大量排列有序的短小柔毛,茸毛可锁住和保持露水。MulatoⅡ在一般情况下均能开花,但结实不饱满,种子卵圆形,多无胚或胚乳,种子成熟时呈淡黄色。种子落粒后有少量自然发芽,但自然种繁率极低。不扩散生长,易刈割,不会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也不易被当地物种侵害。优质的种子播种后出苗迅速,苗似玉米三叶期幼苗。孕穗期、开花期较迟(107 d左右进入开花期),可以刈割青草的周期较长,柔嫩,适口性好。
1)物候期。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雨季来临前播种,也可在地温10 ℃以上播种,若土壤湿润,5~7 d开始发芽出苗。若播种后土壤无墒无回潮,种子在田间可待雨3 周左右。出苗后20 d 左右开始分蘖,分蘖多,分蘖4 个月左右开始抽穗扬花。50 d 时平均株高96.4 cm,65 d 平均株高101.1 cm,刈割后再生性强。一般9-10月份种子陆续成熟。花期长达2 个月,边开花边成熟,同一花序,种子成熟不一致。其种子落粒性很强,边成熟边掉落,不易收种[6]。终年保持青绿,冬季生长缓慢或暂停,来年3月开始快速生长,5-8月份雨量充沛时生长较快。
2)适应性。在蒙自市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土壤条件下分别进行试验种植,MulatoⅡ均生长良好。极喜湿热环境,适应干热环境,对较高海拔冷凉山区也同样适应。土地不同贫瘠条件下,产草量有所不同,但无死亡现象发生。
3)耐热耐旱。种植在水田乡极端最高气温超过35 ℃的MulatoⅡ,经历长时间高热干旱环境,生长依然正常。在种植的多年里,当地经常雨量不足,试验地的其他牧草在无人为干扰条件下,均自然或被侵蚀而消亡,而MulatoⅡ仍然正常生长,除极干旱时间叶片变为黄绿色、生长较缓慢外,无死亡现象发生。在土壤为风化石土壤,生地,无灌溉条件,种子播下去后,发生连续一个月无降雨情况,MulatoⅡ种子在雨水来临后,依然出苗整齐并正常生长。
4)耐酸耐贫瘠。在大量风化石样土壤,土地均极为贫瘠,在前期试验种植的皇竹草也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种植的MulatoⅡ均全部成活并生长良好。
5)耐牧耐践踏。最早种植的MulatoⅡ,历时3年,放牧条件下仍然生长旺盛,试验性种植在一个肉牛养殖场道路旁边的小片MulatoⅡ,历时多年,历经踩踏,仍然生长良好。
6)耐寒性。种植在蒙自市新安所镇海拔1 737 m的试验地,2020年底受寒潮侵袭,气温持续数日低于5 ℃情况下,大部分野草已经死亡,而MulatoⅡ仍能保持常绿,无死亡现象,仅短暂停止生长。
7)竞争力强。种植在水田乡高温焚风河谷地区的MulatoⅡ和其他20 余个优选热区试验牧草(包括:水牛草、柱花草、虎尾草、东非狼尾草、狗牙根、大翼豆、提那罗新诺顿豆等),当雨季来临后,由于本地野草快速生长和不断侵害,除MulatoⅡ不受侵害、生长更加旺盛外,其他牧草均被本地野草侵害消亡或基本消亡[7-8]。
8)再生性。MulatoⅡ再生性强,雨季每40~45 d可刈割1 次,旱季每60~70 d 可刈割1 次(留茬高度不低于5 cm)。在土壤肥力良好的条件下,雨季一般25~30 d 即可再次刈割。饲喂山羊后剩下的茎秆扦插试种在芒果林下,前期适当浇水后即可成活。
9)抗虫害。种植多年来,未曾发现有病害、虫害。
1)产草量。MulatoⅡ在水肥条件好的地区,年可刈割鲜草4~8 次,刈割草地年均鲜草产量可达200 t/hm2。一块试验地单次刈割鲜草平均产量25.61 t/hm2,最高产量39.83 t/hm2;种植在试验地旁边的天然风化石样生地对照样本,单次刈割鲜草产量平均22.01 t/hm2,最高39.67 t/hm2。由于该品种根系强壮,在以燥红土为主,贫瘠、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干热河谷地带刈割草地单次刈割鲜草产量也达到了40.50 t/hm2。MulatoⅡ在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产量更高[9-13]。
2)营养价值。经采样送至北京蓝德雷饲草饲料品质检测实验室采用NIR 近红外检测分析,MulatoⅡ抽穗期(基于样品计算)脂肪2.39%、粗蛋白12.35%、木质素5.44%、可溶性碳水化合物3.87%、酸性洗涤纤维32.10%,中性洗涤纤维56.12%,钙0.37%、磷0.25%[14]。
3)适口性。MulatoⅡ适口性良好。试验地分布在不同地区的3 个山羊养殖场和2 个肉牛养殖场,饲喂效果良好,受到场主欢迎。
1)繁殖。MulatoⅡ种子百粒重约0.79 g,室温25 ℃发芽率约64.5%。可直接通过种子进行条播、撒播或塘播。条播可按行距40~50 cm 开浅沟,沟深5~10 cm,播种量8~10 kg/hm2,播种深度以0.5~1 cm为宜,播种后滚压或踩实,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也可机械或人工撒播,播种后耙土覆盖种子。面积较小时,可用树枝或大扫帚扫土覆盖,种子覆土不超过1.5 cm,撒播量10~12 kg/hm2;塘播可按株行距40 cm×40 cm 进行打塘,每塘3~5 粒种子,长出3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留1 株壮苗,后期可覆盖50 cm 左右地面;亦可移栽,经分蘖、扦插或压蔓繁育的种苗,土壤湿透时移栽,开深行,按株行距40 cm×40 cm 种植,沟深25~30 cm。分蘖苗栽植的,根部埋土2~4 cm;扦插栽植的,扦插条斜放,尾部在上,回填盖土,将基部种茎埋入土中,露出上部种茎1 节(含1 个芽眼),栽植后淋水保墒,约10 d 开始出新根发新芽。因其种子来源稳定,不需要预处理,蒙自市近几年来主要采取直接大田条播或打塘方式种植,偶有撒播,均不影响出苗。
2)利用。MulatoⅡ可以青饲或加工干草、更可放牧利用。植株高度60 cm 以上即可开始利用,建议留茬高度5~10 cm。在良好肥力的土壤,MulatoⅡ表现更加优秀,每年只需施250~300 kg/hm2氮磷钾肥;在低肥力酸性土壤,MulatoⅡ也能生长良好,但生产水平较低,需要施用更多次数的氮磷钾肥[15-16]。建植的人工草地,在不同生长环境下,刈割次数不同,湿热地区多于干热地区,平均年可刈割4~6 次,最多超过9 次。土壤肥力保障的条件下,刈割次数增加。放牧草地,一般雨季30~40 d 轮牧1 次,旱季50~60 d 轮牧1 次。
MulatoⅡ具有极强的耐旱、耐热、耐贫瘠、耐酸、耐踩踏特性,常年青绿,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粗蛋白含量较其他热区禾本科牧草高,可多种方式栽种,基本无病虫害,是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推广的优质牧草品种。MulatoⅡ在蒙自市适宜栽培的海拔从300 m 至1 737 m。尤其适合受干热河谷焚风效应影响,区内气候干热,土壤以燥红土为主,贫瘠、抗蒸发能力弱的地区,可极大改善当地优质牧草资源匮乏的问题,是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优选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