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刘李娟,常天明
武汉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200
非洲猪瘟自2018年发生至今,已3年有余。各大猪场在非瘟防控上投入的设备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上至高层、下至猪场每一位普通员工对非瘟的认识与了解,都已经非常深刻,防控非瘟的生物安全措施也非常缜密[1-2],虽然有很多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极其严格,但是为了能保证猪场不受非瘟入侵,猪场员工都能理解、认可并认真执行这些措施。即使这样,到目前为止,非瘟的流行趋势仍然严峻,还有很多猪场非瘟频发,损失惨重[3]。究其原因,要想成功防控非洲猪瘟,除了科学的操作方法,还要加强思想认知。本文将从我国非洲猪瘟发生概况、流行现状、意识形态、防控细节等方面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供养猪同行参考。
1)非洲猪瘟作为一种外来动物疫病,2018年进入中国以来,自北向南突飞猛进,很快席卷大江南北。疫情发生之初,没有被感染的猪场或区域,对非洲猪瘟不以为然,抱着侥幸的态度处之。不幸中招的猪场或区域,对非洲猪瘟的了解也是只言片语,获得的信息来源除了官方通报,就是网络传言。大量被包装过的图片、视频,加上网络主播们夸张的语言,时刻冲击着养猪人脆弱的心。
2)非洲猪瘟病毒进一步大规模扩散,冲击着各大猪场薄弱的生物安全屏障和防控体系,各大猪场纷纷沦陷,恐慌无措,纷纷采取扑杀、清场的无奈之举[4]。
1)进入2019年下半年,养猪人纷纷开始自救,利用荧光PCR 检测技术,在全世界养猪业首创“拔牙”的清除方法[5]。这种结合非洲猪瘟典型临床症状和荧光定量敏感性的“精准清除”,给予所有养猪人莫大的鼓舞和信心,非洲猪瘟便从“感染即判死刑”转为“可防可控”。
2)值得一提的是,在精准清除的过程中,有些企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一味地痴迷,甚至沉醉于“拔牙”技术,罔顾外部生物安全漏洞以及非洲猪瘟持续性感染带来的后遗症,最后还是落得个清场的结局。
2020年伊始,因受国家跨省限制调运的管控,以及各大养猪企业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加上对养殖各环节的核酸检测,非洲猪瘟不再是一个让养猪人心惊胆战、“谈非色变”的疾病。各大农牧企业在高猪价的诱惑之下,好了伤疤忘了疼,纷纷“大跃进”式上马新工程,一时间数十亿的高大上“养猪项目”遍地开花,招聘百万年薪难求的“人才”,把整个行业炒到了如火如荼的巅峰。
1)2021年,养猪行情峰回路转,连续10 个月以上的暴跌,让绝大多数的养猪人措手不及。而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无疑让这一处境雪上加霜。许多在2019年首次遭受非洲猪瘟创伤的猪场,顽强地重新站起来了,但是在这一波“跌价+变异毒株”的双重打击下,不得不选择彻底退出养猪业。
2)从非瘟病毒感染的恐慌到高猪价带来的狂欢;从扩张养猪信心十足到猪价持续低迷的茫然,非瘟疫情把许多养殖户淘汰在历史的长河中[6]。在非洲猪瘟的防控中,因意识形态的疏忽,现场细节的管控不力,导致非瘟疫情的反复发生。持续低猪价和现金流不足,则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过3年多与非洲猪瘟的对抗,从“谈非色变”,到如今的“习以为常”,试问还有多少人会因为非洲猪瘟寝食难安?还有多少人为非洲猪瘟防控时刻绷紧神经?大部分人都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敬畏之心。这种意识形态上的松懈,一定程度上造成猪场反复暴发非洲猪瘟疫情。
1)在早期的非洲猪瘟防控中,养猪人都把非洲猪瘟病毒当成头号敌人,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精准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毫不手软的扑杀工作等一系列手段,将非洲猪瘟拒之场外。而现在,在“早、快、严、小”防控措施上的成功,导致很多人思想上的错觉:非洲猪瘟病毒不可怕了、毒力减弱了、传播速度降低了、对猪群不致死了……
2)认知的偏差导致意识形态的下滑。非洲猪瘟感染猪场,关乎生存还是灭亡,没有妥协的中间地带。经营者对敌人危险的认识错觉,直接关乎全体员工日常非洲猪瘟防控中的每一个规章、流程和细节的执行,是猪场非瘟防控失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荧光PCR 方法对农贸市场、超市、进场物资、运输车辆、屠宰企业进行监测,发现非瘟阳性检出率高得惊人。农贸市场中的猪肉摊位、拖车、污水,非洲猪瘟病毒阳性率100%;市场周边的粮油店、调味品店,门店称量台、地面、三轮车,非洲猪瘟病毒阳性率高达30%。2021年在洗消中心排查外来运输车辆中,非洲猪瘟病毒检出率为13.13%,且呈现逐月上升的趋势,其中95%的为运输育肥猪的常温车,而运输种猪和仔猪的恒温车也有5%左右。这一结果说明,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在“消费市场—养殖场—运输车—屠宰场”形成了闭环流动,加之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在蜱虫等昆虫体内寄生,意味着非洲猪瘟病毒很有可能在我国扎根、长期流行,也意味着非洲猪瘟的防控是一场持久战。
意识形态下滑的另一表现是非洲猪瘟防控效果不尽人意。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各大企业在生物安全设施设备上均投入巨资。有大型洗消中心、集中清洗站、高压热水清洗机,还有各种各样的消毒间、洗澡间、中转站等。这些硬件都是为了防控非洲猪瘟而建设的,可如今为什么很多企业非瘟防控效果反而没有以前好?主要表现在:1)外部生物安全走形式、走过场,认为车辆打了泡沫就是洗干净了,喷了消毒液就是消毒了,进了烘干房就没有病毒了。2)层层隔离形同虚设,外部隔离点,人员进出随意;物资采购不定点,进场消毒不彻底;中转销售,猪群在中转,而人员在窜岗。对恶劣外部环境茫然无知,对日常外部生物安全漏洞视而不见,正是放松了警惕,才给了非洲猪瘟病毒趁虚而入的机会。
外防输入、内控扩散,非洲猪瘟病毒一旦进入猪场,如何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将病毒清除,让猪场损失降至最低?其中心思想离不开“早、快、严、小”的防控原则,更离不开对现场细节工作的把控。
非洲猪瘟的场内防控失败,第一要点在于对非洲猪瘟的无知。异常猪的观察、疑似非洲猪瘟症状的鉴别、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建立、病死猪的科学处理等,这些知识的储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早发现”“小范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要点在于对非洲猪瘟的无畏。因为对非洲猪瘟病毒特性的无知,所以行动起来便毫无顾忌、无所畏惧。死猪不密封处理、人员窜栋窜岗、工具交叉使用等,都加快了非洲猪瘟病毒在场内的传播速度。
如何在现场清除过程中规划好每一个细节,避免人为地制造二次污染,是决定防控结果的关键因素。阳性猪只如何处理?场地环境如何消毒?转运路线如何规划?人员如何分工?如何鼓舞员工士气?如何安抚员工情绪?如何做好工作计划和安排?如何把控每个环节的执行效果?静默生产、人员管控、实验室检测、后勤保障,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的滞后和错误,都会影响控制的效果和结果。如果没有周全的考虑,没有死磕细节的决心,没有坚决持续的执行,要么功亏一篑,要么全面溃败。
非洲猪瘟场内防控,日常细节工作更是关键。人员、物资进场流程,哪个企业没有制定?可时间一长,消毒药比例的精准配制、人员洗澡时间的把握、烘干房温度的控制,都在日积月累的繁杂工作中趋于麻木。携带各种病毒、细菌的“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飞鸟)以及猫狗等野生动物,构成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场的“海、陆、空”力量。
猪只销售流程细节,也是非洲猪瘟场内防控的关键点之一。正如前面提到的,运输育肥猪的车辆检出阳性率如此之高,也意味着每次卖猪,都是一次猪场与非洲猪瘟病毒的“亲密接触”。饲养员把猪直接赶到出猪台、卖猪后粪便不清洗、猪场门卫赶猪来回走动、猪车司机随意上车“帮忙”、卖完猪后员工原路返回工作等等,都成功地“引非瘟入场”。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充分提高防控意识,死磕防控细节,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树立正确的非洲猪瘟防控意识,要做到以下3 点。
管理者要对非洲猪瘟病毒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树立“非瘟定生死”的防控观,对全体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始终把非洲猪瘟防控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猪场管理者要在日常养猪生产过程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清除演习,成立一支能打持久战、闪电战的队伍,将清除流程融入日常病死猪处理工作中去,时刻为非洲猪瘟的防控作准备。
强化全体员工生物安全意识培训,将生物安全制度纳入“红线”管理,一视同仁,决不妥协。生物安全培训工作要把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结合起来,让全体员工知道“为什么做?如何去做?做到什么地步?”,强化一线生产人员对非洲猪瘟识别能力,生产场长组织员工在现场培训巡栏、观察、采样等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正如新冠防控一样,只有发挥基层的力量,发挥群众的力量,才能在最小范围内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防控中,集团养殖企业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遥控指挥、下塞上聋、沟通不畅。如何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需要发挥组织的力量,各职能部门进行分工、协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生产场部要接受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在应急管理工作中,职能部门要给生产场部提供资源、帮助。各部门之间只有统一战线,才能一致对抗非洲猪瘟这个共同的敌人,死磕非洲猪瘟防控细节,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日常工作。
1)严控“人、车、物”入场流程,守住猪场大门。人员、车辆、物资,这三大要素,始终是猪场最大外来风险点。酒店隔离、洗车点洗消、供应商仓库流转,会让外部生物安全质量大打折扣。通过自建人员隔离中心、车辆洗消中心、物资中转仓库,能够将非洲猪瘟的第一道防线布置在猪场几十公里之外。猪场大门口,为员工进出提供舒适的淋浴环境;将厨房外移、自种蔬菜,减少瓜果蔬菜进场的数量和频率;设计多条进场路线,将饲料车、淘汰车、销售车的路线区分出来。
2)坚决消杀场内“四害”,不给病毒滋生的温床。老鼠、苍蝇、飞鸟、猫狗,是猪场内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四害”。这些动物在猪场的活动,一方面为各种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为病毒、细菌的移动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将生产区用实心护栏隔离,防范猫狗出入;定期投掷毒饵,减少鼠害;降低树木种植,杜绝飞鸟歇息;安装纱窗,定期灭蚊灭蝇。这些举措可以大大降低“四害”的活动空间,从而杜绝非洲猪瘟在猪场内的传入和传播。
3)规范猪群销售流程,谨防运输车辆带毒。运猪车辆带毒是非洲猪瘟感染的又一大风险点。除了做好外来车辆检测、清洗、消毒、烘干外,还要在场内制定“阶段式中转、分步式销售”的流程。通过多环节切断、分步骤转运,做到“专人、专区、专车、专岗”,避免交叉污染。
非洲猪瘟防控,“防”在意识,“控”在细节,二者缺一不可。必须意识到非洲猪瘟是一个强大的敌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地在国内各区域流行[7]。没有对非洲猪瘟病毒流行趋势的把控,就会处于被动挨打局面。非洲猪瘟病毒的变异和流行,就像奥密克戎新冠毒株一样,需要重新认识和审视猪场存在的防控漏洞[8]。只有保持敬畏之心,打起十二分精神,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
非洲猪瘟防控,细节工作的落地离不开传染病防控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外防输入、内控扩散”,就是在日常的细节上消灭每一个传染的源头,切断每一个可能传播疾病的途径。消毒好每一件物资,管控好每一位员工,清洗干净每一台车辆,清扫干净每一间房,保持栋舍卫生整齐,对猪场的猪群“一进一出”保持警惕。正是基于对细节工作的死磕,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企业模式的防控方案,在非洲猪瘟的风风雨雨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