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为民
一口老井,一棵榉树,见证了学堂的百十来年的成长。
今天的颛桥小学(以下简称“颛小”)曲径通幽,枝繁叶茂,这优美的校园,向我们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颛小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因为这里给了他们一个难忘的童年。这里有全面的“和美大榉树”课程体系,哺育他们幼小的心灵;这里有继承传统的“八礼”教育,完善着他们的人格;这里有腰鼓阵陣,雅乐声声,滋养他们的灵魂……
学子的童年因颛小而精彩,他们的成长因颛小而不凡!
秉持“启颛蒙正、温润而泽”的文化品格,颛桥小学的办学历来厚重而谦卑、创新而低调。
(一)厉行“八强教育”,引领风气之先
从1908年颛区小学创立至今,颛桥小学历经百十来年岁月的磨炼和洗礼,校名不断更迭,校址反复搬迁,区划几经变换,然而,“发展教育,为国为民”的教育思想始终不变,并沉淀为校本的基因。历任学校领导身体力行,传承校本基因,坚持教育创新,使这所百年老校不断焕发青春与活力。
自古以来的教育家都是在追求如何使下一代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发展。虽然东西方的教育理念不同,但其核心是一样的。无论是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东方的孔子、孟子,都追求人身心的健全发展。“八强教育”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目的是追求生命更好的发展、身心更健全的发展,它是时代的选择。“贫、愚、弱、私”是旧中国的四大痼疾。
本地区教育的先驱、曾被陶行知先生赞为“吃得苦上苦、方为人中人”的张翼(字凤山),曾担任颛小校长,他主张并厉行“八强教育”。钮永建先生称赞颛桥小学“得风气之先,注重民众教育,造就多才革新民俗”。
颛小以“八强教育”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校史资料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我们要造就建设自治的国民,我们要造就运用宪法的国民,我们更要训练保卫疆土和有世界眼光的国民。母校长生,便是颛桥和国家的长生。”(摘自校史馆资料《明心报》)这是对“八强教育”立足于国家民族发展需要的明证。
颛小以“八强教育”让学生身心强健。在校史馆资料中还曾记载到:“当我在母校生长时,厉行我所主张的‘八强教育。我所盼望和共同生活的,要脑力强,视力强,听觉强,呼吸也要强,说话要强,吃饭要强,手和脚也都要强,非但要育成强有力的躯干,而且要发扬健全的精神,使各个体,结为一团,同时促进其道德生活,训练成良好国民,经过我们的努力奋斗,颇有一些效果。”可见“八强教育”旨在让学生身心健康,旨在促进学校发展。
(二)创新“八礼教育”,强化知行合一
“颛小八礼”是学校行规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学校以创始初提出的“八强”主张为核心,创新性地将行规教育内容统整为易学易行的“八礼”(即相敬礼、行进礼、用餐礼、课堂礼、休闲礼、环保礼、康健礼、旗标礼);制定了“爱国爱校,友善守礼,健康生活,乐学善思”的行规总目标及分年级目标,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行规养成体系;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认知—内化—践行”的行规养成路径,以此促进学生达成行规自觉,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礼仪、公共规范方面做到由内而外知行合一。
颛桥小学以“明德尚礼、学而有长”为校训,自2000年以来每一轮均成功创建“市行规示范校”。在这一历程中,学校始终抓住小学阶段最为基础而核心的“行规教育”作为培育“和美颛小少年”的有效途径,不断形成完善的家校社行规教育网络。清晰的行规目标内容和训练体系,规范的行规教育工作机制,有效的教育举措,丰实的示范项目,达成“爱国爱校,友善守礼、健康生活,乐学善思”行规培养总目标。
学校设立“家校社”行规教育工作组,打造由学校主导、家校合力、社区助力的行规教育共同体。通过行规领导小组例会制、多部门磋商制、年级组研讨制、家校社协同制、全员培训制等途径,不断织密行规教育网络,以明确的职责、清晰的分工,构建起“上下同频、合作互通”的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行规教育管理机制与网络体系。
学校制定分级目标内容,具有清晰的育人导向。围绕总目标制定的年段行规教育目标分为低年段和中高年段两个年段,每个年段4个目标、8个维度,对应“八礼”行规内容,年段间逐层递进,实现巩固提升的行规育人效果。
学校围绕教育方针和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保障行规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建立了教师引领垂范的师德考核机制、学生阳光活力的自主管理机制、和美温馨班级创建机制以及严格的疫情防控安全机制。
学校立足“双减”背景,校内通过扎实“八礼”,抓实防疫行规,发挥行规校本系列读本功能,开设行为养成课后服务课程,融入系列化主题活动等;校外依托主题亲子活动、公益服务活动等,以家校社协同多举措并行,来强化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颛桥小学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颛桥地区的重要基地。1945年,时任中共松江中心区委书记陈正华(化名华介眉)来到颛桥地区,以颛桥小学为掩护,成立中共地下组织工作站。从此,星星之火在颛桥地区熊熊燃起。时有中共地下党员以进校执教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开办众安阅览室,成立颛桥青年文艺社,发展谈勋、何念训、陈旭、孙水观等教师相继入党。1948年,他们推动上海各校教师联合开展维权斗争,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1949年5月16日,人民解放军在颛小大操场举行军民大会,宣布颛桥地区解放。
为更好地贯彻“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的要求,颛桥小学开展了“将校本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政大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红色资源的运用”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资源建设的价值所在,分课内和课外两个维度有效融入。课内融入以“道德与法治”为核心的人文类学科为主,覆盖整个学科教学。课外融入则以读书节、清明节、校庆纪念周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活动。课内和课外的全方位融入,能更充分地传递校本红色资源独有的育人价值,更广泛地影响教师和学生人群,起到传承和弘扬红色颛小精神的作用。
学校建成了以红色颛小为核心的校本“四史”教育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红色史迹纪念碑为标志,思源墙、校史馆、党员活动室“四位一体”的红色颛小物理空间;以《世纪记忆》为蓝本,《红星闪耀颛桥小学——中共地下联络站的故事》连环画、《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强国有我》诗歌作品为代表的红色颛小精神空间,它们与学校少年英才墙、敏思园、鼓娃博物馆等人文景观一起成为了学校的“四史”教育基地,使颛桥小学的思政教育成为闵行德育第一课堂具有辨识度的元素,为大思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从儿童立场出发,树立“多元和谐”理念
追古溯源,教育的初衷和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从儿童立场出发应是小学教育的第一坚守。
儿童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了儿童教育的多元性。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关照学生集体的共性发展,更应关照每个孩子独特的生命特质、独特的生活兴趣,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从儿童立场出发,就是关注儿童先天具有的各种潜能,并依据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儿童的智力特点等,实施“多元”教育,使每一个儿童笑容绽放,自信飞扬,彰显个性,全面发展。“和谐”是“多元”教育走向完满、完善的教育观,要使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得到适当的发展,最终使学生达到一种和谐发展的精神境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矛盾,将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级别和层次。“多元”既是内容,又是过程与方法,重在为学生打造多样化的学校生活经历,引导儿童学有所长,它包括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实践体验的多样化、思想表达的多样化。
和谐,既是成长的方式,又是发展的目标,重在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协调一致,保障儿童和美发展,进而实现身体与心理的统一、认知与行为的统一、规范与个性的统一。
所以“多元和谐”就是秉承“多元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逻辑。
(二)从校本文化出发,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反映一所学校的特质,是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颛小开办至今,始终坚持“扬革新精神,开风气之先”的文化使命,坚持“发展教育,为国为民”的校本基因。从“八强”到“八礼”的特色教育发展,再到“多元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形成和不断深化,都是颛小百年校本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展。
“多元和谐”根植于校本文化,体现“不同而和、和而不同、追求卓越、全面发展”的教育逻辑。从内在哲学逻辑来讲,“多元和谐”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統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谐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事物内涵更加丰富,进而催生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所以,全面发展是“多元和谐”的必然结果。
基础教育突出的是基础、全面。基础越全面,底盘越扎实;基础越宽,宝塔就越高。颛小从“多元和谐”出发,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平台,让学生拥有多样化的学校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保障每一位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和美少年”。每一位“和美少年”应该以“学而有长、各美其美”为导向,应该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富有个性、热爱国家,成为和谐发展的未来优质公民。
“发展教育,为国为民”的校本基因生长于近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上,为“多元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奠定了文化基础。
学校多年来基于“多元和谐,全面发展”办学理念构建的“和美大榉树”校本课程资源系统,再次以新颁布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的思想为指导加以完善,旨在更好地丰富学生校内外学习的社会实践和生命体验,以学业基础为根本,学校美德知行(华韵育心)、艺苑集萃(国粹润心)、绿色生活(生态养心)、灵动健体(强身健心)、悦读驿站(书香清心)、数字乐园(智创扬心)课程资源系统相托举,其结构如同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榉树,根深能抗风雨,枝挺能展身姿,叶茂能尽才华。
学校的特色课程资源,助力了学生“学而有长、和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生态教育课程促进儿童生态行为的养成
以“体验自然、绿色生活;基于学校,面向人生”的课程理念引导,让学生从身边的校园环境出发,通过亲近身边的校园观察、调查统计、校园保护等行为切入,以学校为主阵地,向社会辐射,“小手牵大手”,向家长、成年人渗透。开展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校园物种评选活动”曾获得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特等奖,“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获得第34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传统特色品牌,彰显颛小精神
“颛小鼓娃”是颛小传统特色品牌课程,培育了颛小学生“知难而上的猛劲、百折不退的韧劲、张扬个性的能劲”,是颛小鼓娃“身心和谐、德能和谐”的统一。“三劲精神”是颛小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勇猛精进、坚韧好学、乐观能动”三个活动项目的推进和实施,“三劲精神”已经融入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引领着颛小师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前行。“颛小鼓娃”课程获闵行区“中国课程”一等奖,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还入列上海市首批百门“中国课程”。
开展人工智能STEAM课程,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基
颛小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网络技术和信息化课程的实施,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全过程,借助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和研究,组织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作业及评价方式的探索和实验,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丰富教与学的方式,帮助学生高质量达成学习目标。在学校前期信息化项目实施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推进人工智能STEAM项目,在各学段通过“STEAM+”不同的教学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意能力。
学校发展,质量为本,教师第一。颛桥小学多向发力,稳稳当当做强师资队伍,扎扎实实履行担当闵行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社会责任。
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八个方面入手:以校本职培保障整体基准,以自主规划精准发展路径,以骨干引领加强学科创新,以师徒结对确保经验传承,以教学体检促进伙伴合作,以微课题研究推动日常改进,以信息化支撑教学转型,以教师论坛分享教育智慧。
(一)强化职培,保障整体基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本职务培训的关键是要让规矩周知、管用、可行。学校规矩总体有教育法规、学校规章、教学常规要求、共性问题的解决策略等,通过校本职培,可以使教师及时明确在教育教学中所承担的职责,同时根据要求,不断地进行自我改进,提高教学素养。
(二)自主规划,精准发展路径
教师个人充分开展自我剖析,制定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并持续通过专家指导、团队交流等方式,不断完善。学校层面,建立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评估指导机制。每位教师以规划为引领,明确发展轨迹,培育课堂教学风格特色,提升教学内涵品质。
(三)骨干引领,加强学科创新
学校创造性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下的日常教学运行指导模式。每学科由一名“首席”负责统领,协同本学科一到两名其他带头人确定学科目标、研制学科规划、部署具体任务、指导日常教学。各科带头人以轮值的方式,共同推进学科研究和团队发展。
(四)师徒结对,确保经验传承
在“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基础上,骨干教师与各层级教师结为师徒或合作伙伴,通过相互研讨发展规划、制定教学计划、听评课、研磨课等方式,促进教师日常灵活、機动、自主地开展教学合作和经验分享。
(五)教学体检,促进伙伴合作
学校创建了“教学体检”六环节校本研修模式,促进团队合作下的个体反思与创生。一“建”,建制度、建标准、建小组;二“观”,观教、观学、观理念;三“验”,验备课、验作业、验五环节;四“述”,述理念、述微课题、述实践反思;五“议”,议成绩、议不足、议改进;六“跟”,跟踪改进过程、跟进二次评价。
(六)微课题研究,推动日常改进
发扬务实精神,关注日常化,解决真问题,立足于课程改革实际、学校自身实际和教师个体实际,以微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起调查研究、分析策划、实践行动、反思重建等行动环节链,形成了自主选择、互助合作、团队共生的新型教科研模式。
(七)信息化支撑,加快教学转型
作为发展新导向,学校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手段、数据实证等方式,优化学校管理,促进课堂改进,助力学生成长,助推特色建设,架构新时代数字校园。
(八)开展论坛,分享教育智慧
学校教师论坛内容突出主题化、案例化、序列化、校本化的特征,通过主题发言式的交流、面对面的访谈、案例的剖析、活动展示、网上论坛等各种形式,有策划、有导向、有推进地激发教师的生命活力,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过程观和评价观。
坚守着心怀民族、服务百姓、办家乡人民更满意的教育的初心,学校坚持“多元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去实现社区、学校、教师、学生共建、共生、共长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了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首批“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上海市文明校园(单位)”(蝉联五届)、“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蝉联五届)、“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蝉联八届)、“上海市普教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校”“上海市劳动教育特色校”等荣誉称号。
颛桥小学将进一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把“让普通学校不普通、让儿童生活更快乐、让家乡人民更满意”作为社会责任和事业理想,再次确立教育发展新起点,走向未来教育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