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
(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河西院区消化内科,甘肃金昌 737202)
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的肠胃道疾病之一, 以反酸、烧心为主要临床特征,若不及时治疗,会诱发慢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癌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2]。 目前,临床针对该病多采用口服用药配合饮食及生活习惯指导干预,其中药物治疗的目标为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雷贝拉唑是消化内科常用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其对胃粘膜的损伤[3]。而莫沙必利是一种胃肠动力药,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增加胃肠蠕动,从而提高胃的消化能力,减少胃酸反流[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3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对象,探究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其临床症状评分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43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5]中的诊断标准;(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3)首次发病;(4)认知正常且能配合研究;(5)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对雷贝拉唑或莫沙必利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2)患有恶性肿瘤者;(3)存在肝功能障碍者;(4)高龄;(5)孕妇、哺乳期妇女;(6)存在胃肠道出血、肠梗阻或穿孔者;(7)近3 d 服用过硫酸阿扎那韦等与本研究药物有相互作用的药物者;(8)患有传染病者;(9)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n=22)及对照组(n=21)。 对照组:男 13 例,女 8 例;年龄 19~53 岁,平均(37.26±4.33)岁;病程 1~10年,平均病程(5.45±1.27)年;体重:50.2~86.5 kg; 平均体重 (60.83±2.17)kg; 身高155~180 cm,平均身高(165.32±2.44)cm;内镜分级:I级 8 例、Ⅱ级 10 例、Ⅲ级 3 例。 观察组:男 12 例,女10 例;年龄 19~54 岁,平均年龄(37.64±4.29)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81±1.22)年;体重:51.3~86.7 kg;平均体重(60.81±2.31)kg;身高 155~181 cm,平均身高(164.29±2.54)cm;内镜分级:I 级 9 例、Ⅱ级 8 例、Ⅲ级5 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 给予患者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 H20041057,规格:20 mg)口服,10 mg/次,1 次/d,连续治疗3 周。
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给予患者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19990313,规格:5 mg)口服,5 mg/次,3次/d,三次服用均在饭前。雷贝拉唑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连续治疗 3 周。
(1)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疗效进行评估。显效:患者反酸、胸骨后疼痛及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均已消失,内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无溃疡、发红,表现正常;有效:患者反酸、胸骨后疼痛及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明显缓解,内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部分溃疡及发红;无效:患者反酸、胸骨后疼痛及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无变化,内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溃疡面积无缩减, 或病情有恶化趋势。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由医护人员对患者出现的反酸、胸骨后疼痛及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进行评分,按严重程度分别记0分、2 分、4 分、6 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3)胃肠激素水平:治疗前后,于清晨8 点在患者空腹状态下对其进行静脉血采集,并存于低温环境下用于胃泌素及胃动素检测。 (4)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倦怠、皮疹、便秘、湿疹。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临床症状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的反酸、胸骨后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反酸、胸骨后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反酸治疗前 治疗后胸骨后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1)观察组(n=22)t 值P 值4.21±0.88 4.02±0.74 0.768 0.447 2.21±0.67*1.11±0.29*7.044 0.000 4.32±0.79 4.18±0.73 0.604 0.549 2.35±0.57*1.25±0.36*7.604 0.000胸骨后烧灼感治疗前 治疗后4.15±0.83 4.09±0.73 0.252 0.802 2.61±0.68*1.35±0.41*7.809 0.000
治疗前,两组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对比[(),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对比[(),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21)观察组(n=22)t 值P 值胃泌素治疗前 治疗后胃动素治疗前 治疗后73.46±5.25 73.61±5.41 0.092 0.927 102.45±2.37*127.39±2.48*33.684 0.000 105.77±5.28 105.91±5.42 0.086 0.932 173.64±2.07*200.53±2.18*41.438 0.000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口干1 例,倦怠2 例,皮疹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18%(4/22);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便秘1 例、湿疹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52%(2/21)。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705)。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肥胖、吸烟等人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饮食不规律及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频繁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随之增高。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胃肠动力因素、酸因素及食道高敏等因素,因此促进食管及胃排空、降低胃酸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
雷贝拉唑属质子泵抑制剂,能在胃壁细胞中的酸性条件下转化为活性形式, 抑制H+/K+-ATP 酶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6]。 但长期使用雷贝拉唑会使胃酸大量减少, 导致胃肠道对铁元素及维生素的吸收减少,影响机体营养状况,不利于疾病恢复,因此单用该药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临床应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反酸、胸骨后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胃肠激素水平。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可能与本研究观察例数较少有关。 莫沙必利属胃肠道兴奋剂及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5-HT4)激动剂,能通过刺激胃肠道神经,增加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 促进胃肠蠕动, 提高胃排空能力;同时,该药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力,改善胃肠道协调能力,降低胃内压力,阻止胃内食物反流进入食管,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8]。 莫沙必利还可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发挥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改善胃肠肌痉挛,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激素水平[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使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增强其胃肠动力,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