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王丽洁
2021年江苏盐城市中考数学试卷的函数压轴题以知识探究的形式呈现,并将函数曲线与几何旋转相结合,侧重对轨迹意识、相对运动的考查.把握动静联系,确定相对转换是突破的关键,下面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考题(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数学试卷第27题)学习了图形的旋转之后,小明知道,将点P绕着某定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α,能得到一个新的点P′,经过进一步探究,小明发现,当上述点P在某函数图象上运动时,点P′也随之运动,并且点P′的运动轨迹能形成一个新的图形.
试根据下列各题中所给的定点A的坐标、角度α的大小来解决相关问题.
【初步感知】
如图1所示,设A(1,1),α=90°,点P是一次函数y=kx+b图象上的动点,已知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1(-1,1).
图1
(1)点P1旋转后,得到的点P1′的坐标为;
(2)若点P1′的运动轨迹经过点P2′(2,1),求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深入感悟】
图2
【灵活运用】
图3
此题为探究性问题,题干首先给出了相应的探究背景:点P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可得P′,当点P在某一函数图象上运动时,点P′的运动轨迹可形成新图形.显然问题探究的核心是动点关联,以及动点轨迹.问题探究共分三环节,下面逐问探究.
环节一:初步感知
该环节以一次函数图象为背景,点P位于一次函数y=kx+b图象上,旋转过程为点P1(-1,1)绕着点A(1,1)顺时针旋转α=90°得到了点P1′.根据旋转特性可得两大条件:①P1A=P1′A=2(旋转前后的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P1AP1′=90°.
(1)根据点A和P1的坐标可知两点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y=1上,故旋转后的点P1′与点A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x=1上,从而可确定点P1′(1,3).
评析:该环节是对几何旋转知识的强化,引导学生把握旋转过程,提取其中的旋转特性,掌握旋转逆向推导的方法.
环节二:深入感悟
该环节以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旋转为背景,且旋转角度变为45°,即点P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45°.
根据相对运动,可将P视为固定点,将二、四象限角平分线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45°后与x轴相重合.如图4,过点P作x轴垂线,设垂足为B,连接PO.可证△PBO≌△P′MO,理由如下.
图4
评析:上述对位于双曲线上的点进行旋转,其中旋转中心和旋转角作了变更,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时采用了相对运动的策略,即将点的旋转转换为直线的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点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因此可将△P′MO视为是△PBO旋转所得.
环节三:灵活运用
图5
图6
上述对一道探究性问题进行了解析,其问题的特征及破解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深入反思.
本考题为探究性问题,共分“初步感知”“深入感悟”“灵活运用”三个环节.问题构建有两大特点:一是三个环节紧密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一次函数深入到复杂的二次函数;二是环节设计针对性强,符合探究的思维过程.环节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引出旋转特性;环节二侧重图形旋转,初步构建相对运动转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环节三则上升到抛物线中,引出面积最值问题,具有极强的应用性.问题设计思维连续性强,可帮助学生强化基础,总结方法,增强应用,是函数与几何相融合的典型代表.
动点轨迹、相对运动转换是上述探究性问题重要的破题策略,尤其是相对运动转换实现了“动点”与“定点”的互换,构建了条件之间的联系,简化了解题思路.相对运动是物理上重要的思想,即把原动点作为参照标准,将“动点”变为“定点”,将“定点”变为“动点”.相对运动转换的使用需满足两大条件:一是运动的点多于定点,如上述问题中绕着定点旋转,显然动点较多;二是动点关联,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如上述旋转过程中动点位于同一直线或曲线上,则动点坐标满足对应的函数关系.从几何视角来看,动点围成的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发生改变,也是几何旋转的核心内容.
上述考题采用相对运动转换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串联条件,构建旋转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利用原条件来求解.如环节二构建S△OMP′=S△PBO关系,环节三利用原抛物线构建面积最值模型.实际上通过相对运动转换还可减少动点,使问题简单化.
例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为矩形,已知点A(5,0),B(0,3).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可得矩形ADEF,点O,B,C的对应点分别为D,E,F.
(1)如图7所示,当点D落在BC上时,求点D的坐标;
图7
(2)记K为矩形AOBC对角线的交点,S为△KDE的面积,求S的取值范围.
解析:(1)根据旋转特性,并在Rt△ADC中使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D=1,所以点D(1,3).
(2)求△KDE面积的取值范围,只需考虑K,D,E三点即可,如图8所示.但D和E两点为动点,仅K为定点,三角形的面积不容易确定.
图8
此时就可采用相对运动转换来减少动点个数,即固定点D和点E,让其回到初始位置,即点O和点B处,则可视为点K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对应的运动轨迹如图9所示.
图9
评析:上述求解动态三角形的面积,采用相对运动转换的方法构建了“一动两定”面积模型,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化作答.
几何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一种方式,其中隐含着不变的规律.对于融合图形旋转的几何探究题,可采用相对运动转换的方法来分析其中的动静关系,构建旋转前后的条件联系.相对运动转换的思维难点是视角变换,具体探究可从物理视角思考,分析动静条件以及条件之间的联系,如点的对应关系、运动参照系等.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相对运动的观念看待问题,关注运动过程,提取运动规律,绘制动点轨迹,同时充分理解相对运动转换的目的.通过运动转换、图形变换来增强学生的轨迹意识,提升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