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探析

2023-01-05 17:50崔启东王丽娟
光明中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周教授防己类风湿

崔启东 王丽娟

类风湿关节炎[1]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受累,逐渐造成各个关节的破坏,最终患者关节可致畸形甚则功能丧失,但是每个患者之间表现又有差异,从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均可出现,甚则影响患者日常行动。西医治疗多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应用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类风湿关节炎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历节”“尪痹”等范畴,周平安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呼吸病及疑难病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在其临床50多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周教授认为此病正虚为本,风寒湿痹阻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因病机,制定了扶正驱邪,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的治疗大法,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周教授,获益良多,现将其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风寒湿痹 正虚为本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病”“历节”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灵枢·周痹》:“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最早论述痹证发生的原因[2]。此病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居住环境潮湿或气候寒热交替等多种原因,风寒湿热毒邪外侵,流注经络,痹阻关节,不通则通;此病发展后期由于久病屡发,或失治误治,或久服温肾散寒、清热燥湿之品(中西药),正气渐伤,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浊瘀毒交结,痹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此病多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病位位于脏腑、筋骨。

2 首辨病邪 气血同调

周平安教授认为,痹证的辨证首先要辨病邪,根据感受邪气之不同,肢体关节游走不定者,属风胜;疼痛剧烈,遇寒则甚,属寒胜;肢体关节重着、沉重,属湿胜;红肿热痛多属热胜,临证中多以寒湿、湿热兼夹多见。其次,要辨虚实、痰瘀,此病多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新病多实,久病多虚,急性期多为风寒湿热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痹阻关节,不通则通,治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此病缓解期多肝肾亏损,阴血不足,肝主筋,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治以养血柔肝(筋),通络止痛;最后,周教授认为营卫气血在痹证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常常治疗中气血同调,正如《黄帝内经·痹病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无论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皆需气血同调,在治疗主方中根据气虚、气滞、血虚等不同,选用调和气血之品,通过和法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状态。

3 专方论治 病证结合

周教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曾跟随印会河教授学习,印会河教授主编、出版的《中医内科新论》,以西医病名谈中医辨证治疗,周教授反复研读印会河教授的著作,专病专方论治疾病在临床应用广泛,比如肺间质纤维化之肺痹汤,胃病之芪英三两三,支气管扩张之苇茎汤和桔梗汤等。周教授认为此病治疗当祛邪扶正,标本兼治,周教授经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创制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法,方药基本组成:黄芪20 g,忍冬藤20 g,鸡血藤20 g,大血藤15 g,苍术、炒白术各15 g,穿山龙15 g,地龙15 g,威灵仙10 g,当归10 g。全方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本方由四妙勇安汤合四神煎加减而成。四妙勇安汤出自清初陈士铎编述的《石室秘录》,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3]。四神煎出自清·鲍相璈《验方新编》,原方组成: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金银花一两。用法:生黄芪、远志肉、牛膝、石斛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一两,煎一碗,一气服之。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4]。方中黄芪味甘性温,益气固表,为补气圣药,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故《本草便读》云:“(黄芪)之补,善达表益卫,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充满流行,自然生津生血,故为外科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周教授喜用生黄芪,因其不经蜜制久服不易上火;忍冬藤性甘微寒,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本草纲目》:“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恶疮,散热解毒”,两药共为君药益气清热,通络蠲痹;威灵仙通经络,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苍术、炒白术健脾祛湿;鸡血藤、大血藤,性味苦、平,补血活血通络;当归活血养血;甘草生用,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以为佐使。诸药相伍,扶正祛邪,补而不滞。临证多用此方为主加减应用,若局部发热肿痛、舌质红苔黄,为有郁热,治疗选用葛根、桑枝、络石藤、海风藤清热通络之品;对于关节怕冷及遇冷变白甚则变黑,周教授喜加用毛冬青扩张血管,毛冬青味苦性平,具有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炎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证。临床中周教授多参考中药药理,例如多用毛冬青扩张血管[5]。毛冬青,味苦,性平。具有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作用。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毛冬青黄酮甙扩张外周血管,故患者受凉后变白变灰发紫为毛细血管收缩所致,一般用毛冬青15~30 g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肾主骨,肾阳为一身阳气根本,故补气温阳从肾之本用药,故周教授用药多用温阳补肾之品,如淫羊藿、桑寄生、盐杜仲、鹿角胶;若长期关节变形僵硬,多加用细辛、皂刺、白芥子温阳通络,化痰散结。

4 验案举隅

验案1李某某,女,45岁。2011年7月22日来诊。双手及双下肢关节疼痛10年。10年来双手指、腕关节及下肢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关节肿痛,未用激素治疗,曾用雷公藤3个月治疗。现:双手指、腕关节及下肢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关节肿痛,嗳气,周身乏力,胃胀,咳黄痰,纳差,大便不成形。舌暗红苔薄黄微腻,脉沉细无力。既往支气管扩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RF:294 IU/ml。处方:黄芪20 g,当归10 g,忍冬藤20 g,炙甘草6 g,威灵仙10 g,粉防己15 g,鸡血藤20 g,大血藤15 g,穿山龙20 g,赤芍15 g,葛根15 g,百合15 g,石斛15 g,金荞麦15 g,生麦芽15 g,焦山楂15 g。14付,水煎温服。2011年8月5号二诊:药后仍消化不佳,纳少,周身乏力,关节疼痛,咳嗽痰多,舌红苔微黄,脉沉细无力。上方去赤芍、百合,加枳壳10 g,莱菔子10 g,鸡内金10 g。

按:此患者属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长,病机属虚实夹杂,正气亏虚,风湿毒邪外侵,流注经络,痹阻关节,不通则通,可见关节肿痛,正如《诸病源候论》:“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痰痛”,结合舌暗红苔薄黄微腻,脉沉细无力,辨证为正气亏虚,风湿痹阻关节,兼有郁热,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方中黄芪味甘性温,为补气圣药,忍冬藤性甘微寒,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两药共为君药,益气清热、通络蠲痹,忍冬藤又可佐制黄芪之温热;威灵仙、鸡血藤、大血藤,祛风通络,补血活血。金荞麦清热解毒化痰,生麦芽、焦山楂消食和胃,焦山楂又可止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出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可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本案中粉防己,周教授多用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祛风止痛。《药性论》: “汉防己: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汉防己甲素、乙素对关节炎均有一定的消炎镇痛作用[6]。

验案2谭某某,女,59岁。2009年9月15日就诊。主诉双手关节肿痛伴发热1个月余。既往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5年,现低热,37.3~37.5 ℃,气短,后背痛,烧灼感,双手关节肿痛,身痛,大便干。舌红苔白脉弦细。黄芪20 g,忍冬藤20 g,当归10 g,鸡血藤15 g,穿山龙15 g,广地龙10 g,浙贝母10 g,瓜蒌皮15 g,粉防己15 g,威灵仙10 g,桂枝10 g,桑叶15 g,秦艽10 g,炒白术10 g,防风10 g,生甘草6 g。9月29日二诊:仍低热,间隔2~3 d出现,关节肿痛,汗出,夜间明显,动则汗出,后背烧灼感减轻,尿频,大便干。舌暗红苔白,脉弦细。黄芪20 g,忍冬藤20 g,当归10 g,鸡血藤20 g,穿山龙15 g,广地龙10 g,粉防己15 g,威灵仙10 g,桂枝10 g,秦艽10 g,生薏苡仁20 g,白芍30 g,葛根30 g,石斛15 g,乌梢蛇10 g,甘草10 g,桑叶15 g,生地黄15 g。

按:本案为热痹,为急性发作期,患者关节肿痛,热为阳邪,其性急迫,侵入人体经络关节之后,与人体气血相搏,由于筋脉拘急,经络瘀阻而发生剧烈疼痛,此患者兼有发热,汗出等风热袭表症状,结合舌红苔白脉弦细,辨证为气血亏虚,风热络痹,治以益气清热解毒,疏风活血通络。方中生黄芪、忍冬藤益气清热除痹,粉防己、威灵仙祛风通络止痛,秦艽、桑叶、穿山龙疏风清热活络。二诊中,病机属寒热错杂,合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温凉并用,加用乌梢蛇取自久病入络,加强通络止痛之功,患者盗汗,加用生地黄滋阴清热,对于盗汗,除辨证基础之外,周教授喜用桑叶[7],因《日华子本草》谓:“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丹溪心法》云:“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止盗汗”,发挥一药多用之功。

猜你喜欢
周教授防己类风湿
基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网络药理学的防己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汉防己甲素对先天性巨结肠乳鼠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对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湖南一教授在美国遭持枪抢劫,用中国功夫击退劫匪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关节炎血脂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研究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出身寒门就是过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距离失败50米
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