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升 王亚军
耳鸣,中医学称“聊啾”“蝉鸣”“苦鸣”“耳渐鸣”等,是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听觉功能下降或损伤引起的主要症状。作为人体自然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症候群,以语言交流功能障碍为主,合并头痛、失眠、焦虑、烦躁等心理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交能力及心理健康[1]。若不经过系统治疗,可形成生理-心理疾患的恶性循环。它与支配听力的前庭神经,营养耳蜗的微循环等与听力相关的组织衰退有关。目前,老年人(60岁及以上)耳鸣患病率高达29.6%[2],成为耳鼻喉科最为多见的一种疾病。西医治疗老年性耳鸣,多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及激素等药物治疗,但不能精准靶向治疗,同时带来诸多不良作用,疗效相对较差。针刺治疗老年性耳鸣逐渐常态化,且随着针刺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不良作用小,起效快捷等特点,现将针刺治疗老年性耳鸣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江彬等[3]将100例患者随机化分组,对照组50例以四神聪、耳门、听会为主穴,配穴依据辨证分型所选,肾精亏虚取太溪,肝火上炎取太冲,痰浊上蒙取丰隆,气血亏虚取足三里,配穴选取患耳同侧穴位,每周5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6周;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每晚1次,连服6周;通过对比2组患者耳鸣程度评分、听阈值前后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鹏[4]将5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25例采用耳聋左慈丸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泽泻10 g,熟地黄20 g,牡丹皮10 g,柴胡10 g,山萸肉(制)40 g,磁石(煅)10 g,竹叶10 g,山药20 g,茯苓20 g。肝肾阴虚配枸杞子、桑椹,肝火上炎配龙胆草、栀子,痰火上扰配薏苡仁、法半夏,肾阳虚配肉苁蓉、锁阳。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刺患侧耳门、听宫、听会、风池、风府、中渚,依据对照组辨证分型肝肾阴虚取太溪,肝火上炎取太冲,痰火上扰取丰隆、足三里,肾阳虚取关元。30 min/次,1次/d,7 d为一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洪文等[5]将126名老年性耳鸣患者随机化分组,对照组62例取患侧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双侧中渚穴,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的穴位基础上加入“颈四针”,2组患者穴位均施以平补平泻法,30 min/次,1次/d,10 d为一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 d,连续治疗6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9%,对照组6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常规针刺治疗老年性耳鸣,首辨经络,后辨虚实。经络理论认为,耳与手、足少阳经密切相关,因此,取其经脉穴为主穴,辨证选择配穴,按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确立治疗原则及补泻手法。研究发现,针刺耳周局部穴位能有效提高红细胞压积,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从而降低血凝块的形成,同时也可降低血黏稠度,有效改善参与营养听力组织的血管内壁狭窄的病理变化,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维持血液正常的流通性,保证微循环灌注正常,使得单位时间内红细胞运输氧气能力增强,纠正缺血缺氧状态,改善内耳血液微循环和修复耳周局部病变组织。其次,还可以增强大脑皮层处理声音信息的感受和分析能力,改善血液与迷路之间的物质交换,修复内耳细胞和听神经的损伤,促进其再生,从而改善甚或恢复听力水平[6]。
刘宇[7]对66例符合标准患者随机化分组,治疗组33例取患侧阳维、风池、头窍阴、颞后线、曲鬓、率谷、上养老,对照组33例取患侧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2组均配以足临泣、丘墟、行间;1次/d,10次/疗程,2个疗程后对比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颈痛量表、耳鸣程度积分前后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87.08%,对照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瑞鹏[8]对60例符合标准的耳鸣患者随机化分组,所有患者均口服甲钴胺胶囊,剂量及用法为0.5 mg,每日3次,对照组30例行单纯体针疗法,取患侧听宫、听会、翳风,双侧风池、中渚、侠溪穴,依据辨证分型配穴,风热侵袭取外关、大椎;肝火上扰取太冲、丘墟;痰火郁结取丰隆、内庭;气滞血瘀取内关、血海;肾精亏损配肾俞、太溪;气血亏虚证配足三里、气海,选穴施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焦氏头针“双侧晕听区、双侧感觉区”。2组均针刺30 min/次,每周3次,4周为一个疗程,2疗程后对比耳鸣响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表)、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表)前后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通过解剖及脑电生理发现,人的大脑皮层负责人体的高级认知功能,颞叶中的颞上回为听觉皮质区,头针穴位所在部位与颞上回的听觉皮质区位置相互重叠。听皮层其可塑性较高,听皮层受到长时间的异常神经信号的刺激,导致听皮层适应这种刺激并且重构,致使耳鸣长期存在,而针刺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可以纠正已重塑的听皮层功能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在体针基础上针刺头穴可以加强脑神经核之间的联系,促进听皮层的电活动和神经递质分泌,疗效发生叠加,从而达到治疗因听觉皮质区损害致使耳鸣的目的[9]。
李亮等[10]将220例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110例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每日3次;维生素B1片20 mg,每日3次;甲钴胺片0.48 mg 每日3次,同时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第1周,3 d一次;第2~4周,7 d一次,共计注射5次。观察组11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率谷穴,同时对完骨、风池、听宫、耳门进行交替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隔天1次,14 d为一个疗程,治疗28 d。对比治疗前后2组耳鸣响度、耳鸣残疾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田丽[11]将80例患者随机化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参芎葡萄糖150 mg,前列地尔注射液10 g静滴,甲钴胺10 mg静推。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对耳迷根穴位静推2%利多卡因与天麻素2 ml。对比治疗前后THI、VAS、SPIEGEL评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发现,穴位注射常用活血化瘀,激素,营养神经等药物,可根据病理机制精确局部靶向用药,提高病变组织的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发挥其针刺疗效,改善微循环功能,提高耐缺血缺氧能力,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消除炎症,水肿,恢复参与听力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达到止鸣的效果[12,13]。
李金飞[14]对耳门、听宫、听会进行电针刺激疗法,单侧患病取患侧任意两穴,采用连续波进行治疗,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天1次,连续治疗20 d,其总有效率78.4%,虽未设置对照组与其他疗法进行比较,但充分肯定了电针疗法的有效性。王春英等[15]对照组选用双侧颈夹脊穴、翳风、听宫、率谷、听会,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同样穴位,针刺后使用脉冲电疗仪,选取疏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2组均留针30 min/d,6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TSIS评分、TCD所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岳波等[16]对照组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银杏叶提取物、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对照组的药物,同时电针刺激听宫、听会和完骨、风池2组穴位,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电针可根据病变原因、部位及病理性质灵活应用,通过电刺激能消除耳周肌肉、血管痉挛,增进病变组织的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损伤的修复,吸收炎性物质、水肿,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网重建,降低局部血液黏稠度,调节中枢及外周神经,同时调节乙酰胆碱,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17],全方位、系统地对耳周病变进行调节,促使听力趋向正常水平。
张晴晴等[18]对患侧耳门、翳风、听会及双侧太溪、外关采用羊肠线进行穴位埋线,20 d/次,治疗3次,总有效率为93.3%,肯定了穴位埋线属于治疗老年性耳鸣的适宜技术。 王欣[17]将32例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穴位埋线组16例对患侧翳风、风池、颈夹脊穴、双肝俞穴行埋线疗法, 7 d一次, 4次为一个疗程,针刺对照组16例在上述穴位行常规针刺,2 d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显示,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87.5%, 针刺对照组56.3%, 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于老年性耳鸣病程较长,针刺治疗具有周期长的特点,且针刺时会产生疼痛,患者的依存性相对较差,穴位埋线应用而生,其可对穴位长时间持续性刺激,使疗效更佳,兼具针刺效果的同时,又消除了常规针刺依存性差、取穴多等缺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与常规针刺相同,但穴位埋线难以做到常规针刺虚实补泻等技术操作。目前,对穴位间配伍补泻手法的研究较少,可作为日后研究的方向。
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老年性耳鸣的机制主要包括针对病因改善微循环、调节听觉神经系统、消除炎性介质、水肿等。针刺技术的进步以现代医学发展为载体,将自己的优势逐渐放大,前景广阔无比。但针刺治疗老年性耳鸣存在一些不足:①针刺治疗老年性耳鸣方法多样,对上述针刺方法之间缺乏比较,未进行统一的疗效评判,今后应进行规范的RCT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加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②试验研究相对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对其机制深入探讨,为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③老年性耳鸣多以短期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很少进行长期随访,应着重长期疗效的评价。④老年性耳鸣同一证型采用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研究较少,可作为研究方向,为辨证论治确立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