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 吴舒渊
(1.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动物卫生技术中心,福建莆田 351111;2.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畜牧站,福建莆田 351111)
猪肉在我国城乡居民日常消费品中占有重要位置,素来有“猪粮安天下” 之说。国家高度重视生猪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供给能力,实行“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不断出台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强化生猪屠宰行业监管。《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自1997 年12 月19 日公布实施以来,先后经过四次修订,新修订的条例于2021 年8 月1 日起施行,对生猪屠宰行业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更严厉的处罚力度。目前,涵江区生猪屠宰行业仍存在诸多短板,不能满足群众对猪肉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需求。因此,促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水平,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民生工程。
涵江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部沿海中部,地域面积786km2,常住人口43 万,下辖10 个乡镇、2 个街道办和2 个管委会。1998 年,涵江区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其下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涵江区生猪定点屠宰场引进2 条半机械化生猪屠宰线,以满足城区居民的猪肉消费需求。随着生猪养殖业和屠宰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乡镇居民消费需求,江口、梧塘、萩芦、白沙、庄边和大洋6 个乡镇先后建立了7 个生猪定点手工屠宰点。逐步形成了区、乡镇二级定点屠宰配置体系。
2016 年开始,根据福建省“十三五” 畜禽屠宰行业规划和环保要求,涵江区依据2012 年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审核清理结果,对全区生猪定点屠宰行业开展进一步清理,至2017 年底,关闭了乡镇7 个不合格的小型生猪定点屠宰点,仅保留“涵江区生猪定点屠宰场” 一家企业,日屠宰量为500 头左右。
涵江区生猪定点屠宰场现为涵江区商务局下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占地面积约6 亩,建筑面积2800m2,为租用场地。场区划分为下车区、待宰栏、屠宰车间和胴体分割区。2 条半机械化屠宰线为1998 年引进,使用至今。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于2021 年建成。经营方式为代宰,热鲜肉上市。
人员配置方面:企业现有员工42 人,其中肉品品质检验员4 人,屠宰工人30 人,维修工3 人,管理人员5 人。官方驻场检疫人员7 人,其中日班入场查验3 人,夜班检疫人员4 人。
2015 年6 月,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原属区商务局的生猪屠宰监管职责移交区农业局(现为区农业农村局)。职责调整后,涵江区农业局设立牲畜定点屠宰管理站(现更名为涵江区畜牧屠宰技术中心),挂靠区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涵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现更名为涵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人员3 名,开展行业管理工作。监管职责由涵江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承担。2021 年,经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的第二次修订和施行后,生猪定点屠宰监管执法由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统一行使,涵江区动物卫生技术中心负责屠宰检疫工作。最终形成了现有的行业指导、检疫监督和执法监管三位一体的行业管理体系。
涵江区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之时,其租用地块位于涵江区白塘镇周墩村,当时属于城乡接合部。二十多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该区域已成为涵江主城区,周边已被商业区和居民区所包围,宰杀生猪时所产生的噪声会影响周边居民,污水、废弃物和气味会影响周边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场址处在水系旁,屠宰场生产年代已久,排污设施老化,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净化质量难以达到生态环保要求。
屠宰场自成立以来,一直租用该地块。随着经济发展和屠宰量增加,一方面,屠宰场场地面积有限,给企业的生产造成极大不便;另一方面,各建筑物年代已久,基础设施老旧。同时,车间屠宰设备自1998年建成以来,一直使用至今,严重老化,降低了屠宰肉品品质。据了解,屠宰场的租用合同为一年一签,企业不愿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改造升级。
屠宰场自开办以来,一直以肉品品质检验员感官检验为主,缺乏必要的品质检验仪器和检验室,肉品品质检验流于形式,质量难以保证。目前仅有一间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只能满足入场生猪非洲猪瘟检测任务。屠宰场配备的4 名肉品质检验员,仅为初中和高中学历,非畜牧兽医或食品检验相关专业人员,长年以来,未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考核,检验技能、知识未得到及时更新、提升,检验工作开展仅凭经验,难以达到新时期肉品质量检验工作要求。
屠宰场一直以“代宰” 业务为主,以收取屠宰费为营业收入。生猪代宰户(猪贩)各自购进生猪后,交由屠宰场统一屠宰和品质检验,上市鲜肉由各代宰户批发经营。屠宰企业未开展自营业务,未形成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发展方式。肉品以当天屠宰上市热鲜肉为主,未经冷却排酸加工,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肉品的配送、销售范围及品质。
屠宰企业的生物安全防控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关生猪产品品质和市场供给[1]。2018 年农业农村部通过梳理150 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现,其中有5 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在屠宰场[2]。从现场来看,涵江区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较低。首先,涵江区生猪定点屠宰场仅有一个大门,生猪调入、猪肉产品运出及人员出入等全部通过大门进出。其次,待宰栏、屠宰车间、肉品分割区未有效分区和严格隔离,各区间更无消毒通道,无独立的车辆清洗消毒区域,各区域场地应当每日都清洗,但并未严格执行定期消毒制度。最后,屠宰场管理人员生物安全意识不足,生物安全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受制于企业性质,目前涵江区生猪定点屠宰场面临经营自主性不强、资金和人才短缺、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困境,企业发展能力和动力不足。政府应加快企业改制,引入社会资本投资,通过“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经营” 的方式,构建现代化屠宰企业经营机制。鼓励一部分大的代宰户、肉品批发商通过资金入股,参与企业经营,取消落后的“代宰” 经营方式,形成生猪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建立专业化肉类批发市场,屠宰场出场的白条肉应统一在批发市场上市,同时可以引进区外屠宰企业的生猪产品和企业,即可解决部分“代宰户” 转型再就业的问题,与本地屠宰企业产品形成竞争,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防止一个区域只有一家屠宰企业形成的“垄断” 经营。
生猪定点屠宰场是重要的菜篮子民生工程,现有屠宰场规模小、年限久、设施设备老化,无法满足环保要求,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必须进行迁建。2019 年6 月,涵江区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项目被列入政府工作日程,目前处于用地审批阶段。新建屠宰场应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按照《福建省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规范》 《福建省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验收标准》 对标建设[3]。建成“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现代化、生产经营规范化、检验检测科学化、排放处理无害化” 的标准化屠宰厂房,提高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品牌是产品的竞争力体现,是产品在市场上的通用符号。要推进屠宰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必须培育优秀肉产品品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做好品牌创建、市场拓展、质量提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在金融贷款、税收方面予以扶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同时,屠宰企业要改变现有的“热鲜肉” 上市模式,发展“冷鲜肉”“分割肉”。与传统凌晨屠宰、清晨上市的“热鲜肉”相比较,经24h 预冷排酸的“冷鲜肉” 更符合屠宰企业标准化发展的方向,为肉品的检验检疫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便于后期肉品的分割、包装和冷链运输,为自主品牌培育、追溯体系建立、产品召回奠定基础。政府部门和企业应通过新闻、网络平台等媒体加大对冷鲜肉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引导市民对肉品消费观念的改变,逐步提高冷鲜肉在肉品消费中的比例,成为消费主流。
国家大力推行标准化屠宰,《动物防疫法》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已经修订实施,《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审查办法》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 和《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 等多个规章和技术规程正在制订和征求意见,加上原有的生产加工、肉品品质检验检测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屠宰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越来越完善,为屠宰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府应不断完善行业管理体系,着眼肉品市场发展方向,设立畜禽屠宰行业技术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专职负责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标准普及、屠宰场屠宰工和肉品品质检验技术人员培训、肉品质量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为屠宰执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屠宰场标准化发展提供专业指导,推动屠宰行业朝着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肉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我们在稳定猪肉产品供应的基础上,更要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生猪屠宰行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屠宰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我们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规划,大力推行标准化屠宰,促进生猪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