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璇(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七实验小学)
合唱是演绎音乐的方式之一,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一种艺术门类,也是声乐领域中传播极广的一种艺术形式。合唱不仅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共同演绎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热情,还有助于学生巩固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有序的合唱组织、优美的和音旋律中感受到音乐之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推进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深入发展。
合唱效果与旋律的编排方式有关。单声部、双声部和多声部是合唱的常见形式。单声部能够突出主要旋律,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双声部或多声部的合唱方式,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声部,各司其职,考验学生的协调性,也能够增强歌曲的层次性。据此,教师可以选取的曲目主要有两类:一是专门为合唱表演而编排的曲目。例如,湘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以下统称“教材”)六年级上册《欢乐颂》这首曲目,其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歌词易懂,学生容易接受,且参与度高,适合进行合唱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声部,男生负责低音声部,女生负责中音和高音声部。女声清亮柔和,男声浑厚有力,能够产生富有层次、盛大欢快的合唱效果。二是对教材原本曲目进行改编,增加声部来训练学生对旋律的整体感知和对节奏的把握。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大钟和小钟》这首曲目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声部负责演唱描述大钟的歌词,另一个声部负责演唱描述小钟的歌词,不同的声音交汇在一起,既有所区别,又相得益彰。由此可见,合适的曲目是提高合唱质量的基础,能够将男、女声的音色特点更好地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教师应当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科学设计合唱教学内容,促使合唱教学顺利进行。合唱并非是单一的齐唱,而是一种多元的综合艺术,这也启示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吸纳更多的艺术元素,适时优化、创新合唱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表演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例如,在歌曲的改编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从单声部到多声部等不同的合唱方式。教师还要提醒学生考虑合唱环境因素,室内合唱更具艺术表演的欣赏性,应当选择高雅、优美的作品;室外合唱更注重调动观众的情绪,应当选择欢快激烈、厚重深远的曲目。另外,教师可以在合唱编排中加入器乐伴奏、舞蹈、朗诵、武术等艺术元素,使合唱表演更加精彩,拓展学生的艺术审美视界,增强学生对多元艺术的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合唱教学是集体性的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完成好曲目的演唱相互配合,以收到完美的和声效果。合唱一般是由一个或两个声部组成。由于每名学生的音色、音高、音强不同,每个声部也有不同的声音特色,所以任何一个人的声音都关系到整个合唱的成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建立起对集体责任的认识和体会。如果合唱教学中出现了杂音或不协调的部分,教师要组织学生沟通、磨合,增强彼此之间的默契,提高合唱效果。教师可以依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演唱示范,表达自己的审美见解,然后整合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提出指导意见。通过合唱教学中的沟通交流,学生能够发现并弥补自身对音乐审美的不足,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合唱效果相协调。
合唱教学的开展可以增添学校学习环境的艺术气息,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合唱教学质量,有助于完善美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合唱曲目、灵活设计合唱教学方式、加强合唱教学中的沟通和交流等措施提高合唱教学质量,强化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的合唱更加协调,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认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