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晖(福建省霞浦县第七中学)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取得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仅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更要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不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部分教师以学生理解、掌握多少历史知识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提升,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欠缺,历史学习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简单,只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会抓住重、难点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制订教学目标,而不是“一刀切”地进行教学。教师还应当为学生讲授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使其能够以史为鉴。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历史知识维度,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
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避免“填鸭式”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互动。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查找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纪录片《一带一路》,让学生衔接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联系,通过直观地观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因为张骞是看到汉武帝的招贤令后决定出使西域,所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引入汉武帝招贤令的相关知识,然后提出问题:汉武帝发布招贤令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生活在西汉,你会出使吗?在你的眼中,张骞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通过这些问题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分析、讨论自己是否出使的理由。这样教学,不仅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还能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有梯度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串:(1)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如何发展与传播的?(2)你认识的指南工具是什么样的呢?(3)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如何?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的答案。这三个问题难度逐渐提升,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实现高效的历史教学。
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如果教师使用单一的评价方式,那么既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对学生实施合理、客观、有效的多元评价,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朝花鸟纹织锦、开元通宝、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等图片,然后提出问题:(1)盛唐气象体现在哪些方面?(2)如何看待盛唐气象?学生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学习小组内对自己的答案、他人的答案进行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给予学生鼓励的同时,还要指出其不足。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再评价,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小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评价。只有实施多元评价,才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历史学科涵盖的知识较为庞杂,仅凭学生现有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是很难全面掌握和理解的。因此,教师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关注学习需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多元评价,以高效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