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刚主任中医师从“气、湿、瘀”论治胃息肉经验*

2023-01-05 01:04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阻络反酸运化

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崔 镇 王彦刚△ 张腾飞 陈昊昱(石家庄 050011)

提要 总结王彦刚主任中医师治疗胃息肉(GP)的临床诊疗经验。根据GP的临床病症特点,认为GP的发生与劳倦过度、饮食失宜、情志不畅密切相关,诸多因素可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痰湿结聚,或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总结其核心病机“气机不畅、湿聚痰阻、瘀血阻络”。治疗上提出从气、湿、瘀三方面论治GP,以“理气机、化痰湿、散瘀血”为核心治法,兼以调摄脾胃,善用清、消之法,重视饮食调控,随症加减,获效良多。

胃息肉(GP)是指胃黏膜向胃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扁平无蒂或带蒂的病理损害,临床上可单发或多发,具有恶变倾向,属于癌前疾病[1]。目前,GP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病理组织学上,主要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2]。相关研究表明,GP患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中老年高发,最常见的GP发生部位在胃体、胃窦,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炎性及增生性[3]。现代医学常采用息肉切除术等方法治疗,术后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引发息肉癌变倾向[4]。GP本身多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往往多因为胃脘部的不适,如疼痛、胀满、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行胃镜或X线检查而发现,故常归为“胃痛”“痞满”“吐酸”等中医病名[5]。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中药在治疗GP、预防复发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极大的降低了GP的复发率,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王彦刚主任中医师,为首届燕赵十大名中医,临床三十余年,经验丰富,对于中医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在治疗GP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独特的治疗思路:“劳倦过度、饮食失宜、情志不畅”为其发病之因,“气机不畅、湿聚痰阻、瘀血阻络”为其核心病机,“理气机、化痰湿、散瘀血,兼以调摄脾胃”为其核心治法,“饮食调控”为治疗GP的关键辅助,从气、湿、瘀三方面论治胃息肉。笔者有幸师从王彦刚门下侍诊,收获良多,现将王师治疗GP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予分析。

1 气机不畅、湿聚痰阻、瘀血阻络为胃息肉核心病机

疾病内部的“基本矛盾”是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的这个基本矛盾实际就是“核心病机”[6],王师主张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即掌握了疾病的发生机制、当前阶段及进展方向,为后续治疗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师认为,GP的核心病机为“气机不畅、湿聚痰阻、瘀血阻络”,抓住疾病的这个本质,从气、湿、瘀三方面论治GP。

1.1 气机不畅伴随GP的始终 《医门棒喝》曰:“升降之机者, 在乎脾胃之健。”[7]脾胃属土,为气之枢纽,脾升胃降,运化得畅,全身气机通利,则气护周身,百邪不侵。反之,脾胃气机失调,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化生浊邪,积聚中焦,发为此病。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正如叶天士所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发病之所。”肝为五脏之冠,将军之府,主疏泄,调理气机,气的升降出入皆赖于肝;肝属木,脾胃属土,肝的疏泄正常,脾的运化健旺,然肝为六郁之首,肝木易乘脾土,肝失疏泄,乘犯脾胃,致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则出现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致脾气不升,胃胀、腹痛、泄泻等症状,全身气机失于调畅,气血运行失常,无以濡养脾胃,继而进一步影响脾胃功能的运行,迁延日久,发为此病,故气机不畅伴随GP的始终。

1.2 痰湿积聚是GP的必要因素 《柳选四家医案》云: “痰因湿酿,湿自脾生,脾若健运,则无湿以生痰。”说明痰湿之邪与脾胃失健密切相关。脾胃之土,主四时之长夏,应暑湿之邪气,暑湿之邪太过,易困扼脾胃;《临证指南医案》[8]中言:“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宜升;胃主腐熟,喜润恶燥宜降,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相辅相成,在饮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水液代谢过程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蕴化生湿,湿聚成痰,痰湿内浊脏腑,损伤脾胃,俗话说脾为生痰之源,脾失运化,水液停聚,内生浊湿;脾胃气虚,无力升清,精微物质积聚中焦,腐化成湿,久则生痰,侵袭胃络,化成息肉。因此,痰湿积聚既是GP生成的必要因素,也是其迁延难愈、反复发生的必要条件。

1.3 瘀血阻络是GP进展的关键 《金匮钩玄·血属阴难成易亏论》言:“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营气与津液相合,灌注于脉,化生血液,荣养周身,储于脏腑,故血为人之根本。气行不畅、寒邪侵袭、邪热煎熬等等,导致血行不畅,积聚于脉,凝结成块,化生瘀血,损伤胃络,日久发为此病。瘀血具有不易清除、病势缠绵、病症繁多的特点,可瘀滞经脉,瘀阻气血,瘀遏清窍,瘀着脏腑,为病多端,故临床上常出现胃脘部刺痛,疼痛拒按,舌有瘀点、瘀斑等症状。王师认为血液运行不畅是发病之因,血液凝集成块发病之物,瘀血阻滞胃络是发病之机,胃络损伤淤滞成块是发病之果,故瘀血阻络是GP进展的关键。

2 调畅气机、化痰利湿、活血通络为GP治疗原则

王师基于GP的核心病机“气机不畅、湿聚痰阻、瘀血阻络”,提出从气、湿、瘀论治,总结“理气机、化痰湿、散瘀血”的核心治法,并兼调摄脾胃,随症加减。

2.1 从气论治—调畅气机 王师认为,气为一身之根本,元气充足,运行通调,则百病不侵;气行不畅,郁滞不通,衍生他邪,则生疾病,故在治疗GP的临床用药上,多采用行气药。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9]肝主疏泄,易受情扰,气机不利;“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气不利,继而传之于脾,致脾胃之气失调,故多从疏肝理气健脾出发,常用柴胡、枳实、厚朴、香橼、佛手搭配。《神农本草经》言:“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柴胡调肝气,厚朴理脾气,枳实通胃气,三者相配,以复肝、脾、胃之气机;香橼、佛手破气、消积、散痞,二者相配,以除脾胃之积滞。

2.2 从湿论治—化痰利湿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诸证,皆与脾胃有关[10]。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蕴化生湿,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导致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失司,日久聚湿成痰,痰湿伤及胃络,生成息肉[11]。基于“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丹溪心法》)的理论,王师认为,痰湿之邪最宜胶结,缠绵难愈,不易去除,然行气之药配合化痰利湿之药,最显功效,可去黏腻痰湿之邪,常用苦参、黄连、黄芩、车前子、清半夏等药。《神农本草经》[12]中有言:“主心腹气结,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苦参,归心、肝、胃经,可荡涤湿火,与黄芩、黄连合用,以达清热利湿之效,车前子、清半夏理气燥湿化痰。

2.3 从瘀论治—活血通络 积聚之成无不与瘀血有关,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13],血于脉中,运行受阻,凝结成瘀,积聚成块,日久生成GP。王师主张祛瘀生新,犹如《血证论·男女异同论》中所言“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盖瘀血去则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瘀血去则息肉消,新血生则脏腑健,故在临床治疗上,多联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常用五灵脂、延胡索、蒲黄、半枝莲、半边莲等。《本草经疏》曰:“五灵脂,其功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产后血晕,恶血冲心,少腹儿枕痛,留血经闭,瘀血心胃间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五灵脂行血破血力强,与蒲黄、延胡索联用,起活血行气止痛之功,半枝莲、半边莲起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之功。

3 饮食调控为治疗GP的关键辅助

王师认为,饮食不节是GP发病之因,饮食调控是GP治疗过程中的关键辅助。《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14]的养生原则,强调了饮食调控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药食同源”的应用,也强调疾病的治疗与饮食调控密切相关,然饮食宜忌尤为重要[15]。饥饱失常是GP的关键病因,故临床上多嘱咐患者规律饮食、饮食有度、饮食宜慢,以减轻脾胃负担。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少食甜食、高纤维之品,以减少内邪的滋生及气血的损伤。《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16]谷菜水果的摄入对GP的治疗及预防有重要的作用,如小米、丝瓜、雪梨等等,小米以养胃气,丝瓜以行气通络,雪梨以消痰降火。此外,作息规律、精神平和对疾病的康复也有非常大的作用。

4 典型验案

曹某,男,55岁。初诊日期:2020年8月15日。患者自述1年前因情志不舒出现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部胀满,于当地医院就诊,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具体药量不详),2020年6月19日于当地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胃息肉;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示:(胃体)活检:黏膜慢性炎症,表面上皮呈息肉样增生。2周前因生气症状明显加重,现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主症: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部胀满(食肥甘厚腻后加重),纳可,寐欠安,夜尿频多,大便1次/d,舌黯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胃息肉;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吐酸。辨证:气滞血瘀,湿热中阻。治法:调气活血、清热化湿,兼调脾胃。处方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茵陈、板蓝根、鸡骨草各15 g,苦参10 g,黄连、黄芩各12 g,绞股蓝、柴胡、枳实各15 g,厚朴9 g,香橼、佛手、车前子各15 g,清半夏9 g,急性子、木蝴蝶6 g,浙贝母、海螵蛸各12 g,石膏、瓦楞粉各30 g,炒莱菔子10 g,炒槟郎9 g,薏苡仁、败酱草各30 g。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2次饭后温服。2020年8月29日二诊:患者诉烧心、反酸减轻,嗳气,间断胃脘部胀满,纳可,寐一般,夜尿频多,大便正常,舌黯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上方减板蓝根、木蝴蝶、炒莱菔子、炒槟郎,加降香6 g,射干9 g,改柴胡12 g。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2次饭后温服。2020年9月12日三诊:患者自诉烧心、反酸减轻,偶有嗳气,间断胃脘部胀满,纳可,寐一般,夜尿减少,大便正常,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滑。上方加全蝎6 g,蜈蚣2 g,山慈菇、路路通各10 g。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2次饭后温服。2020年9月26日四诊:患者诸症均减轻,偶有烧心、反酸,嗳气,偶有胃脘部胀满,纳可,寐安,夜尿减少,大便正常,舌黯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上方加王不留行、莪术各9 g。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2次饭后温服。后随症加减4个月,2021年1月27日随访,患者诸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烧心、反酸,纳可,寐安,夜尿1~2次/晚,大便正常,舌黯红、苔薄黄腻,脉弦。复查胃镜示:胃息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示:(胃体)活检:黏膜慢性炎症。

按:患者素体虚弱,因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损伤肝脾,气机失调,痰湿内生,瘀血阻络,久则生热,气滞、痰湿、血瘀胶结,侵袭胃络,缠绵日久,生成GP。该案患者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部胀满(食肥甘厚腻后加重),纳可,寐欠安(入睡困难、多梦),夜尿频多,大便1次/d,舌黯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判定病机:气机不畅、湿聚痰阻、瘀血阻络。治宜调畅气机、化痰利湿、活血通络。方中柴胡、枳实、厚朴、香橼、佛手疏肝理气和胃为君,以达“调畅气机”之效;苦参、黄连、黄芩、车前子、清半夏清热利湿化痰为臣,以达“化痰利湿”之效;绞股蓝、败酱草、急性子理气化瘀,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鸡骨草软坚散结,合用为佐,以达活血化瘀之效;浙贝母、海螵蛸、石膏、瓦楞粉制酸止痛,炒莱菔子、炒槟郎、薏苡仁健脾消食,合用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调畅气机、化痰利湿、活血通络”之效,兼以调理脾胃,主以清、消之法,并嘱其生活饮食调控,使得气机调畅、痰湿得去、瘀血自消、脏腑和合,诸症自消。

5 小结

王师认为,GP的发生多是由劳倦过度、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等引起,肝气不疏,传之于脾,脾胃损伤,升降失常;脾失运化,痰湿内生;血行缓慢,化生瘀血,日久积聚成息肉。基于上述,总结其核心病机“气机不畅、湿聚痰阻、瘀血阻络”。治疗上提出从气、湿、瘀三方面论治GP,以“理气机、化痰湿、散瘀血”为核心治法,兼以调摄脾胃,善用清、消之法。除此之外,王师强调饮食调摄,宜清淡饮食,这也在治疗及预防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阻络反酸运化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