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芙蓉,赵军,王玲,李江涛
1.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 成都 610200;2.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病案科,四川 成都 610200;3.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加重,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除心脑血管疾病之外第二大致死疾病,而在发达国家恶性肿瘤已成为主要死因[1]。从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统计情况来看,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0.05/10万,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常见恶性肿瘤死因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引发环境污染的问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可预测未来我国癌症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通过了解本区域恶性肿瘤的分布规律和变化情况,从而在今后的预防保健工作中能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本文对成都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患者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给今后该地区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统计数据来源于成都市某三甲医院病案首页系统收集数据。按照《疾病和健康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提取恶性肿瘤患者电子病历的病案首页,所有数据真实可靠。
利用医院病案首页系统数据及相关工具统计近10年恶性肿瘤患者,并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疾病编码分类,从年龄、性别、住院年份等多个层面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病例以首次就诊住院时间为其恶性肿瘤发病时间,同年统计患者年龄,同时剔除多次入院病例,所得数据利用Excel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010—2020年该院住院患者共339 168例次,从2010年医院收治住院患者22 384例次,增长到2020年收治34 167例次,增长幅度为52.64%,年均增长4.79%。其中首诊恶性肿瘤患者共计7 991例,占全部住院患者的2.36%。从2010年557例增长到2020年1 134例,除2011—2012年外,首诊恶性肿瘤患者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其占出院患者比例呈波动趋势,但未呈现明显增加或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不同年份的住院肿瘤患者占比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分组的恶性肿瘤分布情况,医院收治的患者大多集中在31~90岁组,所占比例为98.00%。30岁以下和90岁以上患者占极少数。61~70岁组密切集中,是首诊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最高峰年龄段,占全年龄段的31.01%。0~10岁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1岁开始,随年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到61~70岁组达到高峰(占比31.01%),81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又开始下降。不同性别肿瘤发病率比较,0~20岁男女发病率差别不大,21~40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男152例,女188例,男女比例为81∶100,41岁之后呈现相反的态势,男4 889例,女2 732例,男女比例为179∶100,男性发病均高于女性。在所有首诊恶性肿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63.30%,发病高峰期在51~80岁;女性患者占比36.70%,发病高峰期在61~80岁。首诊恶性肿瘤的男女患者比例为172∶100,男性大于女性,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的住院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
该区域2010—2020年前10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胆囊癌,总共4 631例,占比57.95%。肺癌构成比位居第1位,为17.12%,其次是结直肠癌(9.79%)、肝 癌(7.18%)、食 管 癌(7.02%)和 胃 癌(7.01%)。男性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10.94%)、食管癌(6.31%)、结直肠癌(5.77%)、肝癌(5.66%)和胃癌(5.12%),占全部患者的33.80%,女性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6.18%)、结直肠癌(4.02%)、乳腺癌(1.96%)、胃癌(1.89%)和肝癌(1.52%),占全部患者的15.57%。乳腺癌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00),而在食管癌(男女比例为884∶100)、肝癌(男女比例为371∶100)及膀胱癌(男女比例为350∶100)中男性患者更多,这提示了今后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见表3。
表3 某医院住院患者恶性肿瘤病例前10位情况
恶性肿瘤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分析恶性肿瘤的病种构成、患者分布情况以及疾病发展趋势,可以为有关部门制订相应的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医院管理者优化医院管理模式、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信息,有助于医院更好地开展肿瘤防治工作。通过对成都市某三甲医院2010—2020年首诊患者病例统计分析,展现了该院十一年来首次入院患者的收治情况和恶性肿瘤的构成及排名情况,分析了患者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例,为当地卫生部门肿瘤预防和控制的相关措施的制订提示了方向,为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数据显示,在2010—2020年出院患者中,肿瘤患者就诊例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提示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恶性肿瘤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同时也反映了随着医院诊疗技术提高以及肿瘤登记制度、信息收集系统的不断完善,恶性肿瘤的诊断率不断提高。
恶性肿瘤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在本研究中,2010—2020年全院首诊恶性肿瘤患者中,前10位恶性肿瘤占总患者的57.95%,说明这些恶性肿瘤的危害程度大,是重点的防治对象。
男性恶性肿瘤患者人数多于女性患者,这可能与男性会面对更多的社会压力以及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3]。其中肝癌和食管癌患者性别差异最大,男女比例分别为8.84∶1和3.71∶1;这与既往的研究一致[4-5]。除了乳腺癌,胆囊癌在女性患者中更常见,男女比例为0.54∶1。因此,可针对不同性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才能提高卫生效益,有效地控制癌症危害及其危险因素暴露水平。
本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快速上升,到61~80岁阶段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高峰稍有不同,男性在51~80岁发病率最高;女性在61~80岁发病率最高。最新数据显示,在近十几年来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而>60岁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60.06%[6]。可以看出老龄化已是肿瘤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老龄化潜在包含了机体对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健康饮食、环境污染、慢性感染等的累积暴露[7],同时机体修复功能下降,基因突变风险增大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癌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8]。而我国老龄化加剧,会导致恶性肿瘤对人们健康的威胁也逐渐加重。所以,建议31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肿瘤史或暴露于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从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来说,首先做好一级预防,针对已知的危险因素,开展人群干预,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控制人群的暴露水平。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和控制慢性感染,如幽门螺杆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 loma virus,HP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等,从而降低肺癌、胃癌、宫颈癌、肝癌等常见肿瘤发病率。提倡不吸烟、不酗酒、保持正常体重、适当体育锻炼以及健康饮食等良好生活习惯,也可降低癌症的发生率[9]。其次,根据易患不同病种恶性肿瘤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早癌筛查手段,有利于控制成本、提高收益[10]。本研究有利于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常见肿瘤筛查和诊断的提高,对高危因素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11]。最后,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危险因素的人群有侧重地进行癌症防治工作,倡导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增强群众肿瘤防治知识,提高防癌意识[12]。本研究分析了该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对本地区肿瘤防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