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岐山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做好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要学深悟透这一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学懂弄通做实这一重要思想,既要明晰其历史背景,又要清楚其主要内容,更要理解其时代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才能从政治高度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才能锚定统战工作的使命任务,才能切实担负起党赋予统一战线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概括起来归结为三个理论来源:一是中华文化土壤,二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伟大、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自身发展的探索中,创造了影响全世界的巨大成就,其中就包括中华文化,其政治智慧的核心内容就是谋略中的合作思想,也就是广义上的统一战线。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演变与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比如,釜山和符、孟津会盟、分封建国、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和清朝民族宗教政策等,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代以来,在探索救国救民的过程中,不论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都实现了对合作思想传承、运用和创新,都开展了同其他阶级、阶层、团体等社会力量的合作。辛亥革命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同新军阀、会党、华侨,农业和商业资本家、商人,教员、职员、科技人员、学生、工人和部分官吏开展了合作。但也正是这种合作的不坚定不强大,导致了最终的彻底失败。这源于这种广义上的统一战线,虽然运用了合作的理念,但仍然停留在权术层面,是权宜之计,而没有将其上升到科学和规律的战略高度。
中国共产党人同样传承、扬弃和发展了中华文化中的合作思想,将广义统一战线的谋略,提升为科学性和规律性相统一相一致的战略,又从策略上切实制定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和政策、方式和方法,使之为党的事业提供了独特而杰出的贡献。以合作思想为政治智慧核心的中华文化土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具有历史渊源的文化支撑。
马克思、恩格斯在探索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行动中,实现了对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系统设想与高度概括。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统一战线进行了论述,开创性地确立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体系的主要结构和核心内容:(1)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2)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3)无产阶级在革命进程中要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4)无产阶级政党在同其他阶级和政党联合行动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这就解决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基本结构的重大问题:指导思想、自身团结、同盟军和领导权的四个核心内容。
列宁创造性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他反复强调:要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这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和以后的时期都是同样适用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概括起来,列宁的统一战线理论,主要有七个方面:(1)获得大量的同盟者;(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民主革命彻底胜利以及统一战线取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和根本保证;(3)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才能战胜帝国主义,才能使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得到解放;(4)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实现工人阶级行动的统一;(5)建立党与非党的联盟;(6)实行多党合作;(7)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列宁运用这些统战观点和内容,实现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首次成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伟大成就,也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既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又呈现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发展性。
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确立和形成中,列宁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正是在列宁的亲自指示下,中国共产党人才开始研究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陈独秀是第一个在统一战线理论方面研究出成果的党的领导人。1922 年5 月23 日,他在《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站在目前中国劳动运动第一线,同无政府党、国民党及其他党派,在劳动运动的工作上,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这样,中国共产党人就第一次提出了党在中国革命中应该确立统一战线思想,同时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的最初内容,即“联合战线”的概念。很快就形成了一批关于联合战线的研究成果,随之发展成为党的主张:“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系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1]9
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在实践中也形成了需要合作的共识:“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紧紧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2]37
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双重作用下,1922 年7 月党的二大就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决议案》指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1]10中国共产党人将决议案落实到实践之中,对中国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客观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正确判断各种社会力量对于统一战线的态度和发展前途:一是农民阶级,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二是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三是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奋斗”;四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发展无已的结果,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2]32-33这就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早期体系。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继续实现对统一战线的探索和研究,在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对统一战线形成了科学的规律性的认识,指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我们要学会这一门科学”。[3]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中国化,在实践中先后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使党的统一战线由初步探索转变到了理论成熟和实践娴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应有的力量保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继续强化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开创性地发挥了四个阶级联盟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探索时期,党中央继续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创造性地强化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政治联盟作用。这为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伟大成就提供了力量支撑和政治保证。
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探索成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统一战线的政治立场、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探索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创造性提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科学论断,使党的统一战线发展为三者联盟: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随着我国社会阶层在构成上发生的深刻变化,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又实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成为四者联盟: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正确认识和处理重大社会政治关系,是党做好统战工作的关键。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党的统一战线在着重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中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和独特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提供了所需的力量支撑,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和解决了新时代要不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建设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具有深刻历史印迹、铸就不朽历史功勋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统战工作。这是因为,党的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的视角,对统一战线进行了新的阐释: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费大心思、下大力气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一科学论断是党中央立足大局、把握规律、直面问题作出的,深刻阐释了我们党力量弱小时需要统一战线,为什么力量强大、长期执政了还需要;搞革命需要统一战线,为什么搞建设、搞改革还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需要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因,体现了对党的统一战线认识上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4]。
古语有言,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靠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宏伟的事业、艰巨的任务,单靠我们党‘千里走单骑’是不行的,必须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奋斗。……因此,统一战线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5]。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原则。面对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需要不断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党在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也相应地调整为12 个方面。
党的统一战线是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服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即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统战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即统一战线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统一战线工作对象发生了变化、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党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形势。基于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党中央确立了统战工作提供四个服务的主要任务。
党中央围绕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立足新时代的社会构成,根据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创造性地确立了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战略抉择。即“构建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6]8。
在新时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党的统战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加强和改进、守正与创新的结合,精准地解决了这些重要问题。
理论创新主要解决了统一战线的根源、重要地位、工作原则、工作方针、党与统战工作的关系、统战工作职责和队伍素质等一系列重要难题。
一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根源。命运共同体意识是统一战线形成、确立和发展壮大的根源所在。从理论上分析,统一战线内部的各个部分与统一战线整体之间就是共同体内部的构成成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上分析,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实现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二是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地位。即“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6]5。
三是实现了守正创新。第一,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坚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第二,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就是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这既是对于党的统一战线百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第三,发展了统战部的工作职责: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等职责。第四,明确了对统战干部的能力要求: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
四是正确处理了党与统战工作的关系。第一,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第二,党中央要求凡是有党外人士的地方就要开展党的统战工作,共产党员必须同党外群众亲密合作。第三,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做统战工作,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做统战工作。第四,党中央和地方党委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以整合统战资源、统筹统战工作。
实践开拓集中表现在加强和改进、守正与创新的结合。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既确立了切实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又制定和实施了精准的举措。
在守正方面,实现了对以往党的统战工作中优势的坚持和加强。比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升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恢复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常委任统战部长,全党共同做统战工作,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做党外人士的工作,制度化法律化安排等。
在创新方面,一是实现了切实的改进。对于统一战线工作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比如,对于统战工作中存在不重视统战工作的现象和问题,既做出了理论阐释,更给出了解决的实际办法。二是针对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了切实的解决方法。比如,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等,确立了重点团结对象,制定了统一战线方面的制度等。这一系列重要举措,使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呈现了新气象、跃进至新境界,为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的探索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力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