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意蕴、实践逻辑及路径指向

2023-01-04 19:44张师平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治协商现代化

张师平

(1.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2.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新概念,强调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并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中[2]。在国家层面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基层社会治理进行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着力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可以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工作就是完善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3]作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进一步突出了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在2019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共识。”[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统一战线”列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5]。统一战线作为团结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的广泛联盟,作为实现多元主体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渠道,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实践路径和重要保障。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石,是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优化社会治理方式、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赋予了统一战线全新的历史使命,也为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快速发展与转型,基层治理的变迁轨迹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进程息息相关,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若干治理理论,以尝试寻找基层善治之路。尤其是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治理型统战”概念。有的从统战工作创新角度出发,提出构建治理型统战新格局,推进统战工作由管制型向治理型转变[6]。有的从新乡贤统战角度探讨,提出治理型统战是实现统一战线和国家治理特别是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的积极探索[7]。还有的从统一战线服务人民城市社会治理角度进行阐述,包括统一战线作为“社”的力量参与、服务基层法治建设和参与全球城市合作与竞争等[8]。但总体而言,从统一战线与基层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对于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融入统一战线元素、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等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度探讨。随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统战工作在统战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将越来越凸显。鉴于统一战线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耦合机理及统一战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厘清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意蕴,明晰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优化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二、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统一战线“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9]。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统一战线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从而减少阻力、增加助力,汇聚强大正能量,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局面、形成多元共建共治合力、建构科学有效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局面的重要支撑

统一战线发挥凝聚人心、协调关系优势,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10]社会由一个个人所组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才能和谐安定。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方利益交织碰撞的时期,社会治理的核心和难点在于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凝聚共促社会治理共识。统一战线有着凝聚人心、协调关系的巨大优势,是社会多元利益关系协调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工作理念为城乡发展带来的各种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性路径,从而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广大统战干部和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参与城乡社区各类矛盾的调解,注重做好居民群众的思想工作,采用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情感沟通,着力提升不同群体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解度、支持度和信任度,尽可能减少不同阶层之间的思想鸿沟与心理隔阂,及时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极大地维护了社会和谐安定良好局面,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统一战线的智慧和力量。

(二)形成多元共建共治合力的关键所在

统一战线发挥联系广泛、整合力量优势,有助于形成多元共建共治合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基础在于共建,核心则在共治[11]。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和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需要社会多元参与。注重发挥基层民主自治力量,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统一战线是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党通过统一战线来倾听群众诉求、联系基层群众、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协商,扩大基层群众有序政治参与;通过统一战线来搜集社情民意信息,广泛集中民智、汇聚民众力量;通过统战工作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等统战成员结合自身优势与专长积极参政议政,搭建知情问政平台,不断完善基层协商和议政建言平台机制。统一战线充分发挥联系广泛、资源丰富、资讯通达等优势,在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方面优势明显,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平台,邀请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来考察交流、洽谈投资,吸引海外知名人士回国发展,为祖国建设献计出力;通过发挥工商联在城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大力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市域经济快速发展,并通过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群团组织,发挥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统一战线具备广泛联系各界群众的独特优势,能够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有助于形成多元共建共治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基层社会建设和治理。

(三)建构科学有效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统一战线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有助于建构科学有效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需要借助人才支撑去建构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统一战线领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聚集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他们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城乡发展与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统一战线通过发挥协商议政、专项监督等优势作用,借助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协商渠道,认真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围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农村发展、民生工程等国家治理中心工作开展调研和民主监督,直面带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形成经济、文化、教育等专题调研成果,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城乡治理政策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尤其是各领域代表人士,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影响,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直接参与基层治理,担任特约监察员、检察员、教育督导员等,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服务社会,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和完善城乡基层治理,而且能起到很好的带动示范效应,让社会上更多有识之士投入其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不断完善社会方方面面的治理,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总之,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发挥好统一战线人才集聚、智力密集的优势,逐步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不断把基层社会建设好、发展好。

三、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

建立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深入的学理探究和形成新的政策工具。基于基层社会治理对象多元性、治理要素复杂性和治理过程长期性等特点,在高度重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除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障外,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在实践上还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框架。

(一)实践前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12]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彰显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也印证了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党和政府制定基层社会治理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理应始终是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南针和风向标。

首先,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专注于为人民谋利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党开展一切工作、进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地方视察,必定有一站是前往社区考察调研、看望基层群众。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就是要将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人民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多办为民之事。其次,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14]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推进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更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最后,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旨归也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让治理成果惠及全体居民群众。

(二)实践基础:基层大统战工作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统一战线事业长远发展,对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高度重视,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是推进新时代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15]。社区是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的终端,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传统统战工作最为薄弱的区域,迫切需要形成“小社区、大统战”的局面。实践证明,这一工作格局是科学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巩固和拓展基层大统战工作格局,能够为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实践支撑、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坚持基层大统战工作格局,营造基层党委政府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的良好氛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各项社会治理任务繁杂,基层党委和政府往往在不经意间忽视统一战线作用的有效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借助基层大统战工作格局,营造全党重视统一战线、全社会共同来做统一战线的良好局面。其次,坚持基层大统战工作格局,是基层统一战线发挥优势作用的重要保证。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统一战线具备诸多的优势,也是能够大有作为的,但现实中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各类突发情况、偶然事件无不深深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而影响到统一战线优势作用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构建了基层大统战工作格局,做好相应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才能做到未雨绸缪,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使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更加彰显、作用得以发挥。最后,坚持基层大统战工作格局,是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部署得以落实的制度依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要使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真正显现出来,就要坚定不移抓好工作落实,而这其中就必须要有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思路,离开了这个工作格局,仅仅依靠统战部门自身很难一抓到底。

(三)实践保障: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理念

治理不同于管理,管理是垂直的、自上而下的,而治理更多是多元社会主体民主参与、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协同合作。因此,社会治理迥异于社会管理,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和规定性。在当今多样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多变,利益冲突时有发生,社会治理面临新的现实挑战。在此背景下,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更需要以共识为基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多元社会力量协同推进,这是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渠道,也是重要的实践保障。

首先,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理念契合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序推进,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越来越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这一本质要求反映到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就是要最大限度聚合统战资源、最大范围激活统战力量,以统战壮大社会治理力量,团结带领社会各界人士和各方面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从而达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良性状态。其次,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能最大限度把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发挥出来。统一战线具备联系广泛、汇聚人心和整合力量的多重优势,但这些优势说到底是因“人”而生,必须非常重视“人”的因素,在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尤其如此,因为基层社会治理是多元主体治理,要有人力和人才作支撑。为此,通过不同治理主体的多元共治,能够把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最后,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理念强调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理念注重让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通过发挥统一战线在基层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团结更多可以团结的力量,激发更多的治理活力,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多元利益下公共政策有效实施和社会协同治理最优化。

(四)实践目标: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化已是时代趋势,我们理应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在目标取向上,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一定要与党和国家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一致,体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具体而言,要以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功能优化等为价值追求,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法治化,进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也是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最终归宿。

首先,通过完善治理体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基层治理任务日趋繁重而复杂。在此背景下,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以完善的治理体制为基础。打造专业化的社会治理队伍,运用专业化的治理思维和治理理念,让基层社会治理成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构建共治同心圆、打造善治指挥链,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构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协同等机制,增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和制度执行力,最大限度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群体组织起来。其次,通过创新治理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就是要通过发挥统一战线领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集合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智慧与力量,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真知灼见,发挥“智治”的支撑作用,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最后,通过优化治理功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发挥统一战线党外法律人才等的作用,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思维助力基层法治化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不断优化基层治理功能。

四、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指向

新的时代条件下,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和作出的新部署,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治理之路。

(一)促进党建统战融合开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16]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17]由此可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除了党的坚强领导、党委政府组织实施外,还需要社会公众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另外,就统一战线工作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18];《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了从党的中央到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也进一步强调各级党组织是统战工作的责任主体,规定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一战线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统战部是同级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20]。由此可见,党建、统战都是党的重要工作,都是各级党委职责所在。党建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团结带动各界群众;统战通过团结党外人士等特殊群众,进而团结带动他们所联系的其他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建、统战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将各界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委周围,动员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美丽社会,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此,在基层治理中,党委部门应在群众服务中心专设统一战线服务窗口,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少数民族同胞、宗教界人士等统战成员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期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轴心作用,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向,以统战壮大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紧紧抓住党员和基层党外代表人士两支关键队伍,团结凝聚各界人士和各方面群众,共同参与和建设美好家园。

(二)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形式,推进基层善治的统战工作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21]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通过民主协商这种有效的方式,集思广益、求同存异,化解分歧、凝聚共识,是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路径。为此,统战部门应牵头着力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助力基层善治的统战工作新实践。在统战工作实践中,能否善用协商式治理方式和制度化的协调对话机制,更多地在事前、事中与不同的协商治理主体进行沟通、对话和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与公信力[22]。一是建立基层协商民主机制,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基层社会治理中协商民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一定的机制和平台,这是能否开展好协商的前提。基层党委将协商民主工作定位为群众工作、政治工作,并纳入党委工作范畴,明确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统战部门牵头推进协商民主工作。在具体实践层面,统战部门要同时发挥制度设计、政策制定、搭建平台、协调人员、资源整合、考核督导等方面作用,真正落实统战部门牵头基层协商。二是不定期召开社区、小区两级基层协商会议。重点讨论协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本社区、本小区重大事项,与有关部门进行直接、平等的对话,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诉求。通过协商达成思想共识,再转化为行动自觉,从而及时就地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为社会安全和民生改善筑牢坚实基础。三是以基层协商民主重塑公共精神。现代社会治理越来越对参与主体的公共精神提出要求。协商民主强调对合法性、正当性的关注,对参与者自由平等理念的强调,对多元主体的重视,对决策目标的追求等[23],这些都是公共精神的应有之义。通过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在“协”与“商”的过程中,不断培育基层群众的公共精神,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现以协商民主促进基层善治的功效。

(三)推动统战成员“组织起来”,健全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新体系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活动的空间和领域不断扩展,但相对来说,人们居住的场所一般是固定的。从这一角度而言,社区是实现统战成员“组织起来”的天然平台。通过将社区各类统战成员“组织起来”,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新体系,以此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将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效组织起来。现实中,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生活在社区,他们常因体制外的身份而游离于组织之外,无形之中成为了“社会人”,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为此,基层统战部门、街道、社区以及新联会等要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引导和组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历来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组织起来。新形势下,组织起来不仅要注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而且要注重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24]通过将各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合,大力发展具备统战性质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鼓励、支持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组织的形式开展基层治理活动,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和服务基层治理的活力。二是发挥民主党派优势,激发党派成员社会服务热情。通过将民主党派成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开展心理帮扶、医疗义诊、送教于民等相关社会服务,提供针对性的帮扶举措,切实推进基层治理。另外,还可以发挥“党外律师服务团”作用,邀请党外律师,为辖区居民开展法制宣传等活动。街道(镇)统战服务中心成立统战成员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卫生管理、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三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要注重做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工作,引导他们发挥作用,团结带领更多少数民族同胞参与所在社区建设。

(四)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统战工作效能新提升

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效的好坏,最终也取决于“人”的因素。为此,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基层统战干部队伍是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抓落实、见实效的基础和关键。一是基层统战部门找准自身定位。统战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好党委统战主体责任,开展好基层统战工作,更好地将统一战线的各项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效能。做好党的统一战线事业,还要有一定的情怀做支撑。统战干部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忠诚的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真正热爱统战事业,矢志献身统战事业,用心用情做好基层统战工作。二是建设学习型的统战干部队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25]统一战线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想做好统战工作,一定要掌握统一战线理论与规律。为此,统战干部要加强对统一战线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研判,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多下基层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服务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从而不断提升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创新统战工作方式方法。在共建共治共享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多元参与、多方共治。为此,在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统战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不合格、够不够铁,这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统战干部应该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和民主、务实的作风,与广大基层统战成员多接触、多谈心,做到感情相通、思想相通、心灵相通,帮助所联系和服务的统战成员排忧解难,吸纳更多党外优秀人才投身和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总而言之,通过不断强化基层统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基层统战部门工作效能,促进统一战线优势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结语

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是通过赋能于人,把“人”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最终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和长效机制。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取得可喜成绩。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成了国家层面的谋篇布局,下一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而这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参与其中、协同共治。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有效发挥统一战线“同心参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独特作用,使统一战线更好地参与和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将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效能,切实增强基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确保国家和社会治理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期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共治协商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山东乐陵市:“三水共治”促水环境改善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