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调研与思考

2023-01-04 19:44袁树平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群体人员

袁树平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如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目前看,这些人主要在党外、体制外,流动性很大,思想比较活跃,做他们的工作,一般化的方式不太管用……我们要注意通过他们所在的组织了解情况、开展工作,对其中的代表人士更要重点培养,引导他们发挥积极作用。”[1]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2]当前,自由职业人员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四大群体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扩大就业门路、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切实做好自由职业人员的统战工作,对于团结和凝聚这一群体、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由职业人员的内涵、身份界定

一名真正的自由职业人员,首先要有一项能够在社会上生存自立的本领和技能,比如自由职业书画家、网络作家、演员、音乐人、非遗传承人、自由职业医生、设计师、自由撰稿人、动漫设计师等。如果身无所长,仅仅从事简单、重复性的体力劳动,是不能够被称为自由职业人员的。

(一)自由职业人员的内涵

自由职业是指“凭借个人的知识技能独立从事的职业”[3]。结合性质和工作特点,自由职业人员“是指那些不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又区别于个体、私营企业主,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并为社会提供合法的服务性劳动,从而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1)。可以说,自由职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以脑力劳动为主,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作为谋生手段。

(二)自由职业人员的范围界定

总的来看,自由职业人员范围比较广泛,个体差异也较大。有关专家学者将其大体归纳为以下几个群体:一是以自由撰稿人、自由翻译人员、网络作家等自由写作人员为主要成员的群体;二是以自由画家、书法家、音乐创作人、摄影师等自由文艺创作人员为主要成员的群体;三是以自由导演、制片人、独立演员以及部分主持人、模特等自由演艺人员为主要成员的群体;四是以媒体与营销策划师、企业培训师、市场调研咨询师、媒体运营策划师等方面的人员以及财务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等为主要成员的自由策划咨询人员群体;五是以自由经纪人、设计师等知识型市场服务人员为主要成员的群体,他们中既有从事演出、影视制作、歌手包装的节目策划人,也有为球员转会在国内外体育俱乐部之间穿针引线的中间人,还有作为金融掮客的股票经纪人、期货经纪人、职业操盘手等;六是以个体工程机械技术人员、电器及电子信息产品维修人员等技能型市场服务人员为主要成员的群体,他们大多拥有很好的技术和手艺;七是以计算机网络SOHO一族为主要成员的群体,他们中有网上商人、远程教师、FLASH广告制作人、平面媒体广告创意人员、部分IT软件程序员、自动化数控编程技术员、动画漫画设计师等;八是市场服务人员,主要有部分文秘人员、家庭教师、时装设计师、营养师、美容师、健身教练、智能楼宇布线设计工艺员等;九是现代新匠人,区别于传统匠人,新匠人拥有新审美、新技艺、新连接等特征(2)。

二、自由职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目前来看,自由职业人员这一群体不仅在各大中型城市中占据了一定比例,而且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县城乡镇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思想更为开放,更愿意选择自由职业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就业渠道。2020年初开始蔓延的新冠疫情,更加速了自由职业者群体的增长。许多人依靠社交网络和自由职业平台居家办公,参与网络消费服务和跨境电商等业务。据在线自由职业市场Freelancer报告显示:与第一季度相比,自由职业者的职位空缺在第二季度增长了25%以上[4]。自由职业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理想追求等各方面都体现了其独特性。

(一)自由职业人员的基本状况

自由职业人员基数庞大,种类较多。“目前,该群体大约有1100多万人,主要分为自由文艺创作人员、自由演艺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新兴群体等几类。”[5]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的自由职业人员从各个口径的数据统计,占总人口比例都超过了1%[6]。以民间工艺从业人员为例,这支队伍更是成规模、成产业。就调研组对河北衡水市民间工艺从业人员调查数据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内画市场约有4万多从业人员,年产值约10亿人民币;武强年画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2万人,实现年效益1.8亿元;蔚县剪纸专业户达到1100户,90多个行政村剪纸从业人员3万多人,全年仅剪纸生产就达500多万套,产品大多销往欧洲、北美、日本、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2亿元,占到全县总产值的4%(3)。这些民间工艺历史传承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间工艺成熟,国内国际影响深远,业已形成人才培养和产品输出的有效模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一群体人员大多受过某种专业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职业素养,凭借其专业的知识与才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但他们在脱离单位约束的同时,也脱离了组织的保障,要承受创业艰难、收入不稳、成就承认度低、社会保障性差、观念歧视等种种压力。

自由职业人员待遇偏低,社会保障性差。以自由艺人为例,其待遇普遍偏低问题多年来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与全国文化产业市场整体不够规范、不够活跃有关。品牌产品和龙头文化产业还比较少,文化市场未能形成良性发展,市场散、乱、小、弱的情况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自由职业人员的待遇(3)。据调研显示,被调研者中月收入5000元以内的为76%,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为24%,且被访者中一半以上人员没有“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3)。这使得整个行业里,只有少数人能塌下心来进行创造性劳动,而大部分人员则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有些自由职业人员虽然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但从事的是低端、简单、持续重复性的工艺劳动,这也成为行业内人才流失、断档的重要原因。待遇低、保障性差还表现在一些特殊的行业中,如舞蹈、杂技等吃青春饭的专业。这类行业人员超过一定年龄后,就业就变得十分困难,且因为少小练功,多半有这样那样的职业病,学业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

(二)自由职业人员的内部构成

受职业观念和自身教育水平的影响,自由职业人员群体呈年轻化趋势。2015年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自由职业者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成,另外,中国自由职业者人数在年龄分布上呈现出年龄越大、人数越少的特点。处于31-40岁的自由职业者在总人数中占比为24%,而处于41-50岁之间,以及50岁以上的自由职业者数量分别仅占总人数的13%和2%。”[7]从调研数据看,一是以中青年为主,40岁以下的人员占到80%多;二是大多受教育程度较高,80%以上有大专及以上学历,20%有研究生学历,其中不乏某些方面的专业人才;三是一些自由职业人员收入略高于其他行业人均收入,但大多数与当地的人均收入持平甚至更低;四是生存、竞争压力比较大;五是自主独立意识较强,群体意识差(3)。

(三)自由职业人员的行为特征

“不能靠政府,只能靠自己”的择业观念,使得大多数自由职业人员能够自立自强,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但他们大多在自己独有的领域工作,表现出较差的群体意识。一是行业集中度高。以自由艺人为例,由于文化艺术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大部分体制外文艺工作者集中在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少量专业技术优良者为体制内艺术院团和一些高校聘用(3)。这一人群因为集中度高,形成了业界自我循环和交流的小环境。二是流动性大。自由职业人员适应性比较强,其创作和创意对社会变化的反应也比较迅速。如近年来因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业界纷纷出现了跳槽和辞职潮。三是群体变化大。由于工作环境、境遇等都存在不确定因素,自由职业人员群体从数量、规模、效益等各方面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难有稳定的统计数据。

(四)自由职业人员的思想状况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自由职业人员谈到择业初衷时,表示只是为了争取自由的理想空间。一些受访者谈到,做一名自由职业人员,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他们中很多人都向往成为能自己做主的自由职业人员,但实际上却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有辉煌业绩的自由职业人员。绝大多数自由职业人员都在谋求事业上的探索创造、学习上的思考创作。由于受条条框框限制较少,这些人大都有着强烈的独立性和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的自由,思想上比较前卫,创作上也比较大胆。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由职业人员作为一个群体,对社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他们享受着不受约束的自由生活,但也面临着水平和声望还达不到一定高度时生活的困境和窘迫。尽管如此,对“自由职业”这种理想生活方式的执着向往,一直是许多不满于现实生活的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创业者的梦想。

(五)自由职业人员的政治诉求

自由职业人员是中国的新生阶层,同时也是知识分子聚集的群体,把这部分人有组织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之了解新时代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并发挥其正能量,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很多自由职业人员也都表达了自己的希望与诉求,那就是享有职业尊严、享有与体制内人员同等待遇,特别是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希望能在诸如身份认定、职称评定、社会保障制度、税务政策等方面拥有同等的地位和待遇。有的受访者称:“体制外并不是没人爱,自由职业不代表自由散漫,自由职业人员也是重要的社会力量,我们也能发挥自身无穷的原发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做有价值、有责任、有能力、有德行的自由职业代表人士。”(3)

(六)自由职业人员的发展趋势

自由职业人员是社会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思想、行为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调研中,一位网络作家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作为作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家国情怀,想为社会做些事情,但因为没有平台或者体制内优势,发不出声音。党和国家对自由职业人员的关心,激发了我们很大的热情”(3),这也代表了一部分自由职业人员的共同心声。但就当前情况而言,对这一群体的统战工作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要准确了解其数量有多庞大、结构有多复杂、环境有多艰难,还是很困难的。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一群体的数量和规模呈上升态势,其内部的分流和裂变呈加剧趋势,如果能对自由职业人员在政治上正确引导、生活上关心照顾,在其所关注的领域和最想实现的价值目标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这一群体一定会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一道,成为促进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

三、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由职业人员出现于改革开放后,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拥护者。他们扩展就业机会,热心公益事业,客观上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自由职业人员这一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行为取向还处于不太成熟阶段,其群体之间差别较大,也缺乏旗帜性人物和代表性人士。而且,由于长期生存在体制外,在多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自由职业人员思想多元、思维独特,很容易在政治、社会问题上受不良思潮影响。

(一)从生存环境来说

表面上看,自由职业人员工作自由、随意,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也面临许多自己无法把控的因素和客观环境带来的困惑。

其一,生存环境问题。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由于受行业发展不确定、前途渺茫等因素的影响,自由职业人员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保障也是不确定的,个别自由职业人员甚至生活在贫困线下,朝不保夕,没有任何“防火墙”来保障他们的生活。

其二,思想较为自由激进,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由于长期生活在“自由”的环境里,自由职业人员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特点,这就很容易被主流社会边缘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只有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才可以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因此,对广大自由职业人员而言,自我严加约束,为工作、生活做出恰当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如果形成自我封闭的小圈子,思想意识上更易自由激进,也更易对自我和社会形成隐患。

其三,对社会为其构建创业平台、成才平台更为关注。有的自由职业人员在参加了培训后表示:“自由职业人员是需要有组织的,有党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与帮助,我们就可以表达诉求与想法,也有了组织可以依靠,‘这种拥有家的归属感,对我很重要’。”(3)调研中对于“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90%的人选择“社会能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3),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对自由职业人员而言,自身发展的价值感、荣誉感比普通行业要高。

其四,维权难问题。以自由艺人为例,一是随着著作权法、版权法的出台和普及,关于文艺创作维权的案例逐渐增多;二是文艺创作属于创意类范畴,权利界限往往比较模糊,文艺工作者也往往因为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面临重重困难。中国文联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文艺工作者维权服务协会,旨在为文艺工作者维权提供法律援助。目前,河北省文联也已经成立了文艺维权服务中心,但只能为部分会员提供咨询服务,要覆盖到全省体制内外文艺工作者的维权,尚需时日。权利保障,是鼓励文艺人才激发活力、多出原创作品的重要力量,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二)从统战工作角度来说

与体制内的专业人员相比,自由职业人员由于“自由职业”身份,普遍跟市场联系更为紧密,对市场的社会生态起着很大的支撑作用,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同时,作为文化产业的原创力量,他们的创作在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方面也比较方便快捷,具有独特优势。“虽然自由职业人员已经正式纳入了统战工作对象之中,但由于自由职业者的归属组织结构松散,统战工作对其没有固定的联系渠道,传统的定点联系、实地走访、面对面座谈等统战工作方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8]对自由职业人员关心不够、政治引领较弱,统战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其一,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不力。当前,自由职业人员正处于快速成长的关键塑型期,且大多属于“原子化”的分散状态,在纵向和横向分布上存在扁平化和离散性的特点,流动性、独立性强,思想价值多元。虽然一些组织机构正在着力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把他们“组织起来”还有一定难度。行业协会、商会在把自由职业人员“组织起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各行业协会、商会还存在着覆盖面不高、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不足、作用发挥不突出及同质重复设置等问题。

其二,党建组织覆盖面不够,工作仍需加强。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工商联虽然在非公企业党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并没有做到全覆盖,自由职业人员队伍中还有很多人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一是组织设置上“空白点”难消除,单兵作战、工作独立性强、相互之间缺乏关联性,使自由职业人员联系起来非常困难;二是隶属关系上“连结点”难建立,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无人管理等问题;三是居住地、工作地分离,党员管理上存在真空地带;四是作用发挥上“结合点”难把握,不易形成有效的组织化管理;五是自由职业人员散漫、自由的行为特征,导致党建工作很难全面覆盖。

其三,统战部门的作用力、影响力还不太明显。各级统战部门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统战工作做得较多,但对广大自由职业人员的作用力、影响力还很不够。将自由职业人员更好、更合理地纳入党和政府的视野,使之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这对社会和自由职业人员都是“双赢”的好事。但很多自由职业人员还是顾虑重重,怕统战工作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和削弱他们的产业,怕活动过多影响企业生产,怕难于适时解除员工劳动关系增加麻烦,等等。

其四,对自由职业人员关心不够,服务难以到位。一方面,市场竞争的激烈决定了自由职业人员队伍两极分化难以避免,收入、地位分化程度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也造成其内部构成复杂多变,标准难以恒定,统战工作常常难以兼顾。另一方面,对于自由职业人员发展过程中常常遭遇的一些不公平、不公正待遇,诸如劳资权益、市场准入、职称评定、融资赋税、住房医疗和养老保险、子女入学等问题,统战部门了解和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提高统战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四、做好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条例》第三十三条提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密切的党政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应当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2]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自由职业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强化组织建设,把自由职业人员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实现统战工作的全覆盖。

(一)发挥商会、社团作用,建立自由职业人员的社会组织,思想上加强引导,市场上加以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历来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组织起来。新形势下,组织起来不仅要注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而且要注重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1]建立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以及社团等社会组织,是把自由职业人员组织起来的有效载体。比如,广州市在自由职业人员中成立“自雇自足”联谊组织,把自由职业人员有力团结起来。以“自主续业”为价值观,主导提倡“与其被失业、慢就业,不如通过设计主动掌握自己雇佣自己的能力”来获取自由职业人员的认可,并以社群链接人才,以亲密伙伴的身份团结凝聚自由职业人员,为开展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9]。鉴于目前自由职业人员分别隶属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因此,应尽快建立自由职业人员的各类社会组织,以在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引导,在市场上加以规范;同时,运用网络直播等新的科技手段,开展网络联谊、思想分享,以凝聚共识和力量。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团作用,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适应能力,促进自由职业人员整体稳步发展,形成多轨并行、多措并举的组织化格局,使其发挥正能量、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为社会增加正能量、多作新贡献。

(二)以基层社区为依托,增强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动态分析和弹性管理

推进自由职业人员动态分析和弹性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依托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通过网格化、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手段,及时了解沟通、加强联系。自由职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与雇主的“雇佣”关系非常短暂,往往是一个协议完成就意味着一次“雇佣”关系的解除,这种“雇佣”关系造成他们的生存面临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要对自由职业人员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开展对自由职业人员动态变化的判断分析,关注其变化发展状态,特别是要掌握新型自由职业人员不断涌现后统一战线对象构成的新变化,建立健全动态、弹性管理新机制。建立自由职业人员信息台账,对一些经常在社交平台发表网络言论、有一定号召力、类似于“意见领袖”的部分自由职业者人士专门立档,秉持“求同存异”原则,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和信息,及时与其沟通交流,促进他们把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觉的行为[8]。切实做到自由职业人员出现在哪里,统战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的关心、关爱就推进到哪里。

(三)搭建创业平台,给予政策倾斜,提高自由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

做好自由职业人员的统战工作,关键是要牢牢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科学把握工作原则,明确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从目前看,由于自由职业人员所处的文化产业市场氛围还不够浓厚,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据的比例还较低,还很难在文化产业尤其是高新产业、创意产业上,为更多的自由职业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自由职业人员对社会为其构建创业平台、成才平台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对其经济待遇的关注度,他们对自身发展的价值感、社会地位的存在感比普通行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统战部门应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联合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为自由职业人员搭建创业平台。特别是面对愈加严重的就业压力,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如:在合理的范围内税收政策向自由职业人员倾斜,在融资方面银行业适当降低门槛,积极鼓励自由职业人员参与职称评定,将自由职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体系等,让更多的自由职业人员享有与其他从业者相同的社会权益。

(四)注重人才培养,拓宽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路方法

自由职业人员虽然流动性大,但相对来说,他们大多生活在一个比较固定的社区,参加一定的行业协会组织或商会,因此小社区蕴藏了宝贵的大统战资源。比如,广州市积极发挥市、区统战部门的牵头作用,建立有关政府部门有效沟通协调机制,在社区搭建社群服务平台,主动为广大自由职业人员穿针引线、促进跨界融合,并坚持事前不当“甩手掌柜”、事中不“指手划脚”、事后不“争功诿过”,秉持“服务”理念,让自由职业人员切身感受到尊重、理解、平等、温暖、轻松、自如,从而拉近距离、产生信任、凝聚合力[9]。这就要求统战工作要目光下沉,拓宽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路方法。一是各级党委统战部门要在思想上加强引导,生活上关心照顾,工作上规范管理;二是街道和社区要建立由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社区、物业等基层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工作小组,并派专人联系、协调社区自由职业人员的统战工作;三是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自由职业人员管理者、中介者和创作者人才梯队,形成专业结构合理的自由职业人员人才格局;四是加强与京、津等周边省市各类文化资源的对接,促进自由职业人员创意人才间的对话、交流;五是制定创业型自由职业人员高端人物评选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自由职业人员给予重奖,以促进自由职业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五)提高自由职业人员社会地位,使其享有体制内人员同等待遇

进入新时代,广大自由职业人员的创作力量、创新思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很多新兴观念、思维、创意等,都是从这个群体产生、发轫、壮大并惠及社会。在调研中,几乎所有受访人员都表示,他们的创作资源来自社会,其创作成果也一定会造福社会,尤其希望能拥有与体制内人员同等的待遇,如身份认定、市场准入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也亟需一种公平、公正的政策,来平等对待体制外的自由职业人员,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比如,江苏省无锡市在新成立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中,专门设立了自由职业人员专委会,为广大从业人员及时提供服务。为了解决自由职业人员的学历、职称及工作成果评定问题,无锡市委统战部专门召开专题工作协调会,将自由职业人才的扶持纳入市“太湖人才计划”,补齐人才成长的“短板”,同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推进自由职业人员人才建设,让高层次人才真正在无锡“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10]。因此,各级党政部门要不断开拓思路、更新观念,时时处处关心、关注自由职业人员的工作、生活,让那些生活在阳光下、充满创新活力的自由职业人员队伍,能够及时得到社会援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制度的优越。

努力把广大的自由职业人员组织起来,发挥积极作用,是统战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统战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党的基层组织,通过团结引导、联谊交友等方式,把广大的自由职业人员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由职业人员的专业优势,助力共同富裕,发挥正能量作用,积极投身于维护社会稳定、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洪流之中。

注释:

(1)其解释来自“360百科”。

(2)自由职业人员的范围界定主要来自辛刚国《新的社会阶层中自由职业人员的现状特征及统战对策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一文,此外还对“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7602605-7876700.html)、“统战新语”(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14977)等观点一并归纳总结。

(3)2015年、2018年我们两次对河北省部分市县的自由职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走访调研,选取样本100余个,收回有效问卷420份。本文的数据和访谈内容均来自这些调研材料。

猜你喜欢
群体人员
回头的背影——献给所有疫情一线人员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
完形填空Ⅸ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