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库
(甘肃省景泰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景泰 730400)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畜牧业对于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全面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景泰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精神,通过“引龙头、稳种源、强措施、抓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产业链,多措并举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发展,有效保障了市场猪肉产品供应。
截至2021年8月底,景泰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3.53万头,其中生猪存栏17.4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03万头。全县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25家,散养户1 577家。近年来,景泰县通过推行“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发展模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成功引进甘肃景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2家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落户,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发展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进一步促进了全县生猪产业加快发展。
甘肃景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在白银市景泰县成立,截至2021年9月底,景泰牧原共计存栏育肥商品猪52 703头、保育仔猪45 647头、能繁母猪11 158头、种公猪256头,共计出栏商品猪23 000头,逐步形成了“全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生猪养殖模式,可充分利用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养猪优势,助推地方畜牧产业升级,实现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
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在景泰县正路镇建设景泰县现代农牧产业化15万头生猪扶贫示范项目,新建6 000头种猪场1座、11 200头育肥场8座、洗消中心3座,目前已逐步投产生产。
一是成立以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稳定生猪生产协调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压实稳产保供责任。二是建立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制度,对全县所有规模养殖场纳入“直连直报”系统,对各规模养猪场存出栏、仔猪及价格等实行月跟踪调度。三是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对全县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一对一”监管原则,着力抓好养猪场防疫监管,提高养猪场(户)生物安全防范水平。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对生猪养殖、经营、屠宰等相关从业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市场信息发布,引导养猪场(户)改善动物防疫条件,完善门禁、清洗消毒等防疫设施设备,不断提升防疫能力和水平。五是督促养猪场建立健全养殖档案,严格按规定加施畜禽标识,提高生猪流向可追溯性。
养猪场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70%以上[1],通过降低饲料成本可大大提升养殖经济效益。景泰县鼓励引进企业新建饲料加工厂,充分利用本地饲料资源,如用米糠蛋白等能量含量高的副产品自配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
母猪是生猪养殖的关键。景泰县坚持自繁自养,持续培育能繁母猪,在价格回升时,利用自有种公猪的优势,为母猪提供稳定可靠的种猪精液,保障了母猪产仔扩群和仔猪供应,实现了产能尽快恢复,从源头上保障了生产稳定。
景泰县充分发挥指挥部成员单位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强化农业农村、公安、交运、市场监管等部门及乡(镇)间的信息沟通和措施联动,及时研判防控形势,坚决杜绝非洲猪瘟疫情传入。一是高度重视,扎实安排部署。县防制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同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相关部门。二是建立疫情日报告制度。根据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督促各乡镇组织村级防疫员全力做好非洲猪瘟日常排查工作,指定专人每天上报排查情况,严格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三是持续全面开展排查监测工作。按照省市非洲猪瘟紧急排查工作要求,坚持“分片包干”“一对一”监管原则,紧盯防控任务和薄弱环节,坚持不懈开展非洲猪瘟常态化排查,加大排查监测频次,确保排查监测全覆盖、无遗漏。四是建立疫情举报彻查机制。及时制定《景泰县非洲猪瘟疫情举报核查处置制度》,设立疫情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对举报的非洲猪瘟疫情实行限时核查,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五是严格屠宰环节“两项制度”。按照生猪屠宰企业“两项制度”规定,派官方兽医驻场生猪屠宰企业,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屠宰检疫,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严把各个关口,准确登记生猪入场及生猪产品流向台账,监督屠宰企业按照“批批检、全覆盖”要求开展非洲猪瘟自检,严防疑似非洲猪瘟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禁止未经检疫生猪入场、未经非洲猪瘟检测生猪产品出厂。
为进一步规范做好生猪养殖用地备案管理和用地保障工作,景泰县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对生猪养殖用地需求做到应保尽保,鼓励利用未利用土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生猪养殖,根据养殖规模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鼓励支持政策,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生猪规模养殖环评管理相关工作,景泰县积极与环保部门协调对接,简化环评手续,尤其对重点生猪养殖项目实施责任领导包干、清单式管理,全力做好环评审批服务,指导优化选址和材料编制,为生猪养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3.1.1 保证食品安全 景泰县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坚持“全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对各环节的严格把控,全程可知可控可追溯,保障了人们餐桌猪肉供应和食品安全[2]。
3.1.2 带动就业增长 甘肃景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5个分场及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可为当地提供800~1 00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劳动力就地转化增量,为农民家庭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3.1.3 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甘肃景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及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与政府联手,以生猪养殖项目为载体,打造景泰县生猪养殖产业典型案例,形成以“引进企业+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生猪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了全县精准扶贫成果,为助推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3.2.1 种养结合猪养田 甘肃景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按照“猪养田”的种养结合模式,对圈舍内粪污进行固液分离,产生的液体通过压送管道免费输送至周边农田,可为周边耕地提供高效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改良土质[3]。
3.2.2 助力有机农业发展 有机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源,越来越被认可并广泛应用,牧原公司“威斯特”有机肥采用纯猪粪发酵,能够进一步改善土壤,增加土地肥力,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发展。
3.3.1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景泰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景泰牧原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预计2022年可实现净利润2.8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净利润3.7亿元,可增加地方GDP 24亿元,增加税收2 000万元;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在景泰县正路镇建设景泰县现代农牧产业化18万头生猪扶贫示范项目,年产值3.24亿元,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拉动了电力、建材、物流、贸易等行业的发展,为景泰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2 助推畜牧产业升级 当前,景泰县养猪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低,市场多以中小散户为主,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现代化和规模化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牧原股份历经27年形成的“全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生猪养殖模式可充分利用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养猪优势,助推全县畜牧业产业升级,实现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
3.3.3 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增值 甘肃景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配套一个年加工18万t的饲料加工厂,每年可消耗粮食15万t,可以把当地的粮食产量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增加原粮附加值,帮助农民创收增收。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增加30万头,可产生经济效益6 000万元,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带动饲料、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相关产业发展。
景泰县成立了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领导小组,并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讨稳定生猪生产措施,稳定了生猪生产,确保了生猪产品市场供应。同时,积极引进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生猪产业发展。
景泰县按照“三提升、三攻坚、三优化”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实现重大项目建设攻坚突破。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外出洽谈养殖龙头企业,推进招商引资事宜。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生猪生产,实现了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了生猪生产种苗供应。
一是采取保姆式服务。景泰县全力做好已引进的2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服务工作,积极协调解决进景养殖企业的土地、供水、用电及交通等基础性难题。二是做好全程技术指导工作。全县现有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13个,其中乡镇畜牧兽医站11个,有畜牧兽医从业人员9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53人,村级防疫员165人,稳定的技术服务团队为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柱、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