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梅 丛静(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要论断。经过百年的发展变化,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欧和北美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已被打破,世界经济重心逐渐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世界政治格局由“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演变;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新兴经济体已成为推动全球化的新生力量。2021年,在内外部环境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已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各地迅速传播,经过两年的抗疫及疫苗接种的广泛普及,疫情影响程度逐渐缩小,但由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速度之快,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第四波新冠肺炎流行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周边的韩国、日本等国家疫情迅速发展,为我国境外输入疫情防疫带来较大压力。2022年3月份以来,中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感染人数快速增长,波及范围不断扩大,截至3月15日,疫情已波及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28个省份,这为黑龙江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础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先导期。但国内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经济发展重心逐步南移,各地区更加积极地向国家争取政策、资金、要素等方面的支持。当前黑龙江省历史遗留下来的体制机制问题仍在攻坚、人才加快流失的局面仍未得到遏制、对外开放水平仍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为此,黑龙江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牢牢把握住“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争取以最优异的成绩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自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其他省份相比,经济仍存在发展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龙江振兴发展的羁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黑龙江省经济运行、市场主体、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较大冲击。2016年国家曾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把东北地区建设成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2021年国家印发的《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再次强调到2025年东北振兴要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黑龙江省处于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应把握好国家发展方向、运用好国家发展政策、发挥好自身发展优势,争取在关键时期发挥关键作用取得关键性成就。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黑龙江省与全国同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而过去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在曲折中发展,但由于防控措施精准有效,经济正逐步向更高质量发展态势恢复。2021年全省实现经济总量(GDP)14879.2亿元,稳居全国第25位,GDP增速为6.1%,居全国第29位,较2019年进步1位。
黑龙江省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聚焦领军企业、高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一是高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932家,三年净增1003家,增长1.08倍,2021年净增806家,比上年增长41.7%;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3435家,比2018年增加1714家,增长近1倍。二是研发投入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全省R&D经费投入173.2亿元,比2018年增长28.3%;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52.9亿元,比2018年增长1.1倍。三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2021年全省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32个,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作为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全省实现粮食总产量1573.5亿斤,实现“十八连丰”,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5%,比2016年提高0.3个百分点,粮食增产65.4亿斤,新增产量占全国增量的24.5%,创历史新高,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首位。二是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高出全国30个百分点,比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3%,高出全国8.5个百分点。三是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断深化。2020年全省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3%,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68.3%,分别比上年提高6个和3.3个百分点。
近年来,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0%,占据全省经济半壁江山,有力拉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一是信息软件和技术服务加快发展。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深度融合背景下,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二是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112.9亿元,占GDP7.5%,比2016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三是旅游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冰雪游、森林游、湿地游、避暑游等热情高涨,2021年全省实现旅游收入1345.09亿元,逐步向疫情前水平恢复。四是商贸流通体系更加高效畅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绿色有机食品、生态康养旅游等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势明显,高效的生产、消费流通体系,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等加快建设。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在“两新一重”“两优一高”“双碳一能”等领域加快投资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牛鼻子”作用进一步显现。虽然过去两年全国经历疫情冲击,部分省份出现负增长,而黑龙江省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拉动全省经济快速恢复。一是投资水平整体较高。202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6.4%,高出全国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比去年进步5位,比2016年进步8位。二是重点领域投资加快增长。2021年在“两新一重”项目带动下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3%,民生领域投资增长19.8%,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三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近年来,全省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招商引资实现快发展,2020年全省利用外资增长83%,居全国第8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黑龙江省新型消费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拉动效应明显提升。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为37.3%,居全国第18位,比2016年进步2位。一是升级类消费加快显现。近两年,疫情激发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21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6.7%、11.2%和160%。二是新型消费迅速发展壮大。2021年全省建成113个电商产业园,比2016年增加81个;入驻企业3472家,比2016年增加2104家;2021年全省实现网上零售额714.5亿元,比2016年增加566.4亿元,年均增长37%。
随着创新驱动增强、有效投资扩大、消费转型升级等,全省经济总体出现结构更优、质量效益更高、可持续性更强的高质量发展新特征。一是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随着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由2016年的23.1:31.0:45.9优化为2021年的23.3:26.7:50.0,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工业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拉动增强。二是供给与需求更趋动态平衡。黑龙江省供给体系随着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并引领需求,同时需求侧变化也会传导至供给侧,两者在调整中相互适应、最终达到动态平衡。三是产业链更加协同畅通。黑龙江省不断破解产业链的“堵点”“难点”“痛点”,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加速“齐步走”,实现经济肌体产业循环。
新时期,龙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完备牢固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赋能升级。强化战略赋能、改革赋能、创新赋能、数字赋能,推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煤炭电力、军民融合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释放新型产业动能。强化资源集约、园区集聚、产业集群、政策集成,推动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增强核电装备、飞机制造等产业配套能力,提升石墨资源利用能力,发展壮大农机装备和冰雪装备产业规模。三是积极培育新增长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制造业数字转型,启动数字产品制造业提速行动,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和数字产品制造规模倍增行动。加快发展生物经济,培育生物在医药、制造、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新时期,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现代化农业做基础保障,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一是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黑龙江省要始终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2022年黑龙江省实施大豆提升工程,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大重要农产品供给。二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坚持生态优先、用养结合,加大对黑土地保护力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加快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提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价值链,全链条吃干榨净。以乡村民宿、农家乐为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新时期,龙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完整的经济新体制做保障,即构建市场机制、微观主体、宏观调控融合发展的经济新体制。一是抓住深化简政放权这个“牛鼻子”。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创新监管方式,规范市场行为,做到放得下、管得住、接得好、服务优。二是抓住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牵动力。推进龙煤集团做优做强煤炭主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垦“三大一航母”向资源整合、品牌建设、效益提升转型;提升省级产业投资集团发展质效,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页岩油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新体制。三是抓住非公有制经济重要增长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健康发展环境。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壮大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新时期,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做支撑。推进绿色发展不仅是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保护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一是建立健全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制定黑龙江省碳达峰总体行动方案及能源、工业、城建、科技等领域专项方案,完善“1+N”政策体系。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二是构建完整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林业经济,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发展生态旅游及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建设冰雪旅游、康养旅游、湿地旅游、边境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提高生态旅游首位度。三是建立现代生态系统保护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实施减污降碳、精准治污、亮剑护绿、科技赋能行动,构建生态环节分区管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
新时期,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坚持人民至上,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强化民生多元保障,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一是推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科技型人才、数字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等是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基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减税降费等政策支持,助推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创业致富,提高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合理调整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