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妮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国际中文教师系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然而,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如汉语国际教育教学需要兼顾诸如中华文化传播、汉语学习者需求、教师专业发展等因素的协同发展,同时,考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教学方法的探索、适合的教学技术的开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无缝对接等问题。同时,线上教学相比线下难度更大,不确定因素更多。因此,面对新教育生态,国际中文教师素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中文教师素质与能力研究初步尝试阶段,吕必松(1989)[1]根据国际汉语教学任务即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教学和科研的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将教师分为7个类型,建立了国际中文教师素质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周正兴[2]、苟承益[3]分别提到了人格素质与心理素质、使命感和责任心、政治修养和特殊意志等。该阶段研究就内容而言,轮廓较粗,尚未就国际中文教师的某一素质、能力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就方法而言,多为经验介绍;就研究视角来看,重点仍是“教”这一行为实施的效果,鲜有将汉语学习者个体或群体差异考虑在内,缺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成果。
国际中文教师素质与能力研究全面探索阶段(2001年—2010年)。本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专业素质和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研究方面,张和生[4],吴应辉[5]等许多学者认为:面对多元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汉语教学环境和过程,汉语教师须具备综合性素质。有关国际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探讨,可谓是上一阶段研究的延续,但该阶段研究在单项素质方面的论述更为具体详细。如唐玉光,陈琦和刘儒德将专业情意作为教师基本素质的三个基本范畴之一。
2011年至今,可以说是国际中文教师素质与能力研究深化发展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本阶段的国际中文教师研究在传统课题的基础上体现了新的研究趋势,教师个体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跨文化交际和传播能力受到进一步重视。该阶段有关国际中文教师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建立在科学统计基础之上的定量研究方法使用得越来越多;案例分析方法使用得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国际中文教师研究也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国际中文教师研究内容更加细腻深入,对教师的专业情意、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等等。二是教师个体的发展研究正受到国际汉语教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国际中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一定规模的前提下,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问题成为了推广中华文化传播效率的终极关怀问题。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线上语言教师角色认知引起关注。国外主要有Hampel 和Stickler(2005)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线上语言教师技能金字塔理论,包括7项关键能力:具体软件技术能力、克服媒体局限和开拓媒体潜能能力等。Siemes和 Maththeos(2010)则认为线上语言教师是塑造和影响课堂。Senior(2010)认为线上语言教师承担的更加复杂和更加动态的角色。王健(2020)认为线上教师角色应该多元化,教师素养应当提升转型。[6]本文通过梳理线上语言教师的相关研究,关注国内高校线上国际中文教师所肩负的多重角色入手,探究基于线上语言教师的教学角色(包括其使用教育技术角色)、教学中的管理角色、为学生成长服务的社会角色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根据高校国际中文教师素养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2.1业务素养方面
线上高校国际中文教师的业务素养,尤其是 线上教学能力直接关乎汉语教学的质量。从从业资格角度来看,信息素养考察内容有限。调查显示,36.92%的调查对象表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多媒体运用不熟练的问题(吴东2020)[7]。可见,互联网+时代,呼唤国际中文教师有意识提升信息素养能力。通常国际中文教师身兼数职,长此以往的工作模式消磨掉国际中文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欲望,最终导致其教研能力提升不够的窘境。
2.2学生需求层面
高校国际中文教师跨越了“会说汉语就会教汉语”的认识阶段,但是其日常工作大多限于执行学校的各种安排。通过输入“汉语教师素质、国际中文教师素养等关键字”从知网查询得知,最新的相关研究凤毛麟角。大部分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汉语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开发、教师知识和能力等,有关国际中文专业成长的研究鲜见,一定程度反映出教师们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关注到学生需求所致。
2.3教师专业成长层面
根据“大学生必备网”不完全统计,国内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总共约376所学校。[8]据本人的不完全了解,在国际汉语教育传播方面深耕的优秀高校教师如崔希亮、张和生等都在中华文化的传播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大部分开设“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建设水平不高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现有的国际中文教师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动力不足导致自身专业发展受限。
3.1通过针对性培训,提升国际中文教师的文化传播能力
语言与文化有着共生、相属、相依的密切关系(张和生)[4]。国际中文教师所从事的是第二语言教学,其持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教学过程中肩负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命与初心。中国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包括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风俗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一位合格的国际中文教师注重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同时,注重钻研众多的汉语词语所具有的特定文化特征。如“发福”“方便”等词语所表达的委婉之意,这源于汉语词语“富于修辞色彩和象征性质,以表现说者的情感和心态。这些都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显示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9](常敬宇)因此,通过拓宽有针对性的文化知识培训,培养国际中文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助推汉语国际传播事业迈向更高台阶,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
3.2培养“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国际中文教师综合能力
线上国际中文教师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提升自身在线教学能力,满足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教师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创新创造力将成为国际中文教育新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国际中文教师信息素养也必将成为新时代国际中文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发力点和突破点。(李宝贵 2021)[7]根据不同地域学生特点,制定教学具有针对的线上汉语教学计划的基础在于,教师必须始终围绕“学生需求”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升途径,遵循“分类、分层、分地域、分领域”的方式进行,制定具体标准,甚至对同一层次的教师进行培养。同时,采取“积极引导,政策倾斜,福利提升”的多样化能力培养路径,提升国际中文教师的综合实力。
3.3拓宽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发挥其中华文化传播中中坚作用
“汉语热”现象遍地开花既说明国际中文教师需求旺盛,又警示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合格国际中文教师,需要坚定的政治素养,懂得语言规律、语言教与学的规律、信息素养等之外,其专业发展问题也亟待解决。第一,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培养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国际中文教师。第二,对于遴选的即将赴任的国际中文教师进行之前专业培训。第三,对于潜在的和供职在本校的国际汉语教育的教师进行分层培训,贮备后备力量。最后,注重国际中文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意识的培养并提供优质待遇,促进其专业发展道路的可持续性,提升国际汉语教学效果,助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实现高校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和中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交相辉映的多赢局面。
加强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根本大计。(吕必松1989)[1]一位优秀的线上国际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涉及多个方面,并在不同时期侧重会有差异。根据线上语言教师的相关理论研究,线上语言教师做好疫情宣传员、课程设计者、课堂守护人等角色事关国际汉语教学的关键之一。[10]因此,本文聚焦于线上高校国际中文教师素养提升路径探究,旨在引起各位已经从事,亦或即将步入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再思考,希冀他们踊跃加入线上高校国际中文教师素养提升路径相关研究,本文也算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