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丹 高 凯
(广州南方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70)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需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是课程思政建设。并且,《纲要》要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要求和内容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品牌管理》是承载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
1.1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在学界,众多学者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高德毅等指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的“群舞中领舞”作用,实现所有高校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杨强等指出,需探索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教学目标、实施思路和推进步骤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资源,设计课程思政的映射与切入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优化和评价机制。经实施发现,教学团队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高燕等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系统设计德育递进教学路径。
综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课程思政因素具体如何融入大学专业课程,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分析。
2.1基础性
该课程是学生学习品牌管理方向、品牌传播方向、品牌策划方向、品牌与形象策划方向、品牌设计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专业方向课程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提高专业认可,稳定专业思想,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2系统性
本课程的内容组织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衔接,构成整体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从品牌的定义开始,阐述品牌定位,并呈现品牌成长与发展的原理与策略,同时,论述在品牌发展过程中的品牌维护的相关议题。各个模块的知识点环环相扣,相互衔接。
2.3实践性
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在掌握品牌相关理论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品牌以及相关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在论述品牌不同阶段的发展策略时,需要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常见品牌所处的阶段,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发展策略;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以进行锻炼,在实践过程中拓宽对品牌的认知,并在此过程中参与验证品牌相关策略的落地。
2.1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课程思政在《品牌管理》课程融入度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做明道、信道者。因此,作为贯彻课程思政的一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通过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坚定政治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品牌管理》教学工作,把课程思政贯穿其中。
同时,高校需要切实提升授课教师的育人能力。高校需要为《品牌管理》授课教师举办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包括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和思政建设项目申报培训等系列专题培训,以便授课教师加深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实施路径等方面的理解;同时,高校要围绕“育人”的目标,创造《品牌管理》授课教师与思政课程授课教师的联系,进一步发挥课程体系的协同效应。如可以鼓励他们组建教学团队,对《品牌管理》课程中的思政部分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做统一规划,加强两者的相关性;同时,学校需要进一步创造协同育人的环境,推动并完善成长导师制,鼓励授课教师承担成长导师的职责,加强与学生辅导员的沟通,多交流学生思想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现象,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所处阶段提供针对性的育人教学。
2.2科学设计教学新模式
(1)树立课程思政目标
构建融入课程思政因素的《品牌管理》新课程,首先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品牌管理》的专业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品牌管理理念,使之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思政因素融入课程的情况下,除了以上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外,还有素质方面的目标,即通过结合相关知识点以及经典民族品牌案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心、极强的家国情怀、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高度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的品牌领域的从业者。
(2)更新评价体系
结合育人目标,调整更新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是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任课教师不应单纯地以基础知识的考核结果为导向,而应把为社会主义事业育人这一目标放在评价体系的首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切实有效的课程考核标准,将对知识的考核和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结合起来,注重学生每一个环节的过程考核,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循序渐进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小组展示演讲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民族品牌加以分析,并在评价环节融入对学生主观思维的考量,以此培养学生对国货品牌的客观认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同时,在展示演讲环节的考评中,需要注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客观面对评价、积极调整的行为风格;
(3)挖掘《品牌管理》的课程思政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积极挖掘《品牌管理》这一课程的思政资源。如在家国情怀的培养上,播放央视品牌强国计划的介绍,挑选品牌强国计划中的某个民族品牌进行具体呈现;在文化自信的培养上,讲述某一个民族品牌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而形成的独特品牌个性,并呈现其在市场中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在社会责任的培养上,讲述某个出于成熟阶段的品牌对于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其慈善相关的内容,论述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商业诚信的教育上,讲述某个品牌在品牌传播中的失信事件,以此警醒学生作为未来从业者,需要树立诚信意识,诚实守信。
(4)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构教学模式
在将思政因素融入《品牌管理》的课程设计中,授课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通过重设课堂环节、引入创新方式以及提供多元化育人模式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授课教师需要考虑重设课堂环节以及整合课程模式。在课堂环节中,需要在考虑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设置每15分钟一个教学环节,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并在环节交替中,考虑加入互动性的活动;授课模式中,有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引导式的案例分析模式以及实践性活动等。例如,对于基础性的品牌管理知识,由于此模块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以及基础性等特点,教师需要考虑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又如,在讲品牌定位相关知识点时,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引导式案例分析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知识点,引导他们得出相应的观点的看法;
其次,推动《品牌管理》课程的混合式设计。通过结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式,在融入思政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品牌管理》授课过程中,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的关键知识,如设计学以及传播学等重要知识点,因此,授课教师可考虑借助线上平台,完善学习资源库,要求学生在上相关课程前,在线上平台上了解相关领域的必要知识,为学生的知识吸收做出一定的铺垫。因此,教师需要考虑整合线上和线下的资源,增强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到品牌标志设计的相关章节的时候,事先把图像设计的相关重要知识以及案例放在线上平台,请学生在课前进行观看,通过课前的线上建构,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对品牌标志等知识点的吸收效果。
最后,推动建立育人模式。课程思政的要求指出,要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模式。在《品牌管理》课程的建设中,授课教师可考虑精心设计多种品牌实践活动。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品牌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请学生做一定的二手资料调查,收集目前在不同领域的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民族品牌,呈现其品牌历史及品牌资产等,提升学生对不同领域的民族品牌的了解;再如,可与系部教研室讨论,创办品牌管理的相关比赛,以赛促学,并主动承担学生的指导老师,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知识的认知,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为比赛做出充分的准备;另外,也可以指导学生参与教育部认证的品牌管理的相关比赛,在赛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再比如,在课程中设置“品牌设计”的小比赛,请学生们根据对品牌设计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个人的认知,创立新品牌并进行品牌标志和口号等设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倾向,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品牌管理》这一课程有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可作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范例。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品牌管理》课程特点入手,尝试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此课程的实践路径,包括树立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构教学模式等。希望本文能为课程思政融入经管类专业课程提供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