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武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近年来高考常见的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进行情境迁移解答的综合能力。谈及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许多考生往往面露难色,不明就里,坦言难得高分。不过,如果能够习得“抄”“洗”的精妙之法,面对历史材料解析题就不是“关山阻隔”,而是手到擒来。
一、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其提示语多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概括、概述、评价、简析、简评)……”,答案来自材料以及所学知识。由于材料和所学知识都要兼顾,答题的难度是最大的。
第二种类型是内涵式问题,其提示语多为“根据材料……概括(分析、简析、概述、说明、归纳、评价、简评)……”,答案源于材料本身。对考生答题的能力要求很高,也属于难度比较大的题型。
第三种类型是外延式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相对较少出现,其提示语多为“结合所学,评价(分析、论证、阐述、概括、说明、概述、评价、简评)……”,答案来自所学知识或教材,需要联系教材和所学知识作答,难度相对较小。
二、把握“抄”“洗”二字的精髓
“抄”即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把握材料内容要点。“洗”即从提炼的主要内容中,进一步析出关键答案要点。
三、一个句号概括一个要点
最后,在组织答案时,一般一个句号概括一个要点,应根据所问问题勾画材料中的重点内容,而后将勾画的内容概括提炼成答案,答案不要过于口语化或空泛化、情感化,尽量简明扼要,多角度作答,亦无须在某一点上过度延展,点到即止即可。
下面通过一道例题,分析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内涵和外延结合式、内涵式两种常见问题类型,从中感受“抄”“洗”之法的精妙之用。
(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日益广泛地进入中国。1858年,王韬就已经认识到“中法不如西法之密”。官方层面的条约签订、外交往来等等,需要以西洋历法作为重要参照,都在一定层面上扩展了西洋历法的使用范围。时人逐渐了解到西洋历法之精髓,此前对西洋历法鄙弃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方维规所说:“由于时人不仅认识到西方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也感受到西方在许多方面确实胜于中国,便逐渐对西洋事物怀有一种崇敬之情。”在这种情况下,西洋历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
——摘编自朱文哲《西历·国历·公历:近代中国的历法“正名”》
材料二 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将全国规划为中原时区(后改南京时间)、陇蜀时区(全面抗战后改重庆时间)、回藏时区(后改新藏时间)、长白时区、昆仑时区等五个时区,标志近代中国自动、自主地加入全球标准时区制度的行列。但是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改中原时间为东京时间,五时区制的实施效果颇为有限……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产生和变化,尽管与西方列强的扩张关系密切,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后,产生了对精确、统一的社会公共时间的需要。近代民众在社会生活与国际交往中真切地体验到标准时间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摘编自封磊《从海关时到北京时:近代中国的“时区政治”及其嬗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洋历法受到关注和肯定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时区制制定与实施的主要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标准时间的确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6分)
【例题解析】第(1)问“分析西洋历法受到关注和肯定的原因”属于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此类题型不仅要求考生拥有较强的材料解析能力,更需要其对高中课本基础知识有精准的把握,只有理解了历史事件发展的总体脉络和各阶段的变化情况,才能在材料的只言片语中找到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随着西方对华殖民侵略扩张、洋务运动的实施、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的传入,加之“西方科技”的科学性,一些开明人士对西洋天文历法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如魏源在其编著的《海国图志》中系统详实地介绍了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知识,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
“抄”之精巧 “洗”之妙用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日益广泛地进入中国 “西方現代科技”“天文历法知识”“广泛传入”近代中国
官方层面的条约签订、外交往来等等,需要以西洋历法作为重要参照,都在一定层面上扩展了西洋历法的使用范围 “中西”“官方往来”“需要”
“中法不如西法之密”“西洋历法之精髓”“西方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也感受到西方在许多方面确实胜于中国,便逐渐对西洋事物怀有一种崇敬之情” 西方天文历法的科学性优势,逐渐被“崇敬”认同
“王韬”“官方”“时人” 开明人士的推动
时人逐渐了解到西洋历法之精髓,此前对西洋历法鄙弃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时人对西洋历法的态度由“鄙弃”到“崇敬”,即“天朝上国”“华夷之辨”观念发生了转变
【参考答案】原因: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天文历法知识广泛传入中国;官方层面与西方交流的需要;西洋历法本身具有优势;时人“华夷之辨”观念的转变(开明人士的推动)。
第(2)问“概括五时区制制定与实施的主要特点”是典型的内涵式问题。概括类题型需要考生善于提炼摘抄关键词句,范围要遍及材料解析题的序言、材料本身和材料的引文出处,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拼接”“衔接”,从而使语言前后通顺,符合史实,结论准确,符合高考答题、答案的要求。
“抄”之精巧 “洗”之妙用
标志近代中国自动、自主地加入全球标准时区制度的行列 自动、自主
“1918年”“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改中原时间为东京时间”“《从海关时到北京时:近代中国的“时区政治”及其嬗替》” “实施过程历经曲折,甚至被替代”“受到侵略势力的干涉”“与西方列强的扩张關系密切”“历经海关时”“国际标准时”“地方时”“南京时”“重庆时”“东京时”再到“北京时”的曲折演变
五时区制的实施效果颇为有限 实施效果有限
近代民众在社会生活与国际交往中真切地体验到标准时间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影响民众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近代化进程
【参考答案】特点:主动与国际标准时间接轨;实施过程历经曲折,受侵略势力的干涉;与西方列强的扩张关系密切;实施效果有限;深刻影响民众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近代化进程。
第(3)问“分析标准时间的确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属于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这需要考生根据题目中的时空信息,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适度调整,钩玄提要,提纲挈领,整合出与材料或所学知识原有的表述相近的专业性关键词、关键句,切忌没有根据的分析、说明,切忌套话连篇、不着边际的阐述,切忌脱离材料、离题万里的论证。
“抄”之精巧 “洗”之妙用
近代中国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 “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加强”中国与世界的“国际交流”
产生了对精确、统一的社会公共时间的需要。近代民众在社会生活与国际交往中真切地体验到标准时间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为民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促进民众时间观念革新” “促进西方科技文化传播” “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
近代西方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西学”的传入,传教活动、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等渗透 客观上便利了欧美列强在华的侵略和扩张
【参考答案】影响:积极方面,加强国际交流;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为民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促进了民众时间观念的革新;促进了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消极方面,便利了列强在华的侵略和扩张。
综上所述,在解答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时,要懂得根据题意,全面、灵活、精准地摘“抄”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历史概念、历史知识,“洗”出符合题意的关键词、关键句,形成科学的答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不断实践,适时训练,反复锤炼,熟能生巧,才能深得“抄”之精巧、“洗”之妙用的真谛,最终达成“高分”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