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德育现实困顿与突破路径刍论

2023-01-03 07:02彭吉荣
成才之路 2022年3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时代德育

彭吉荣

摘要:德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遇到了瓶颈。文章立足于学校德育教学现状,着重分析新时代学校德育的现实困顿,提出构建新的德育体系、将德育贯穿学科教学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路径,以期为教育研究者和同行提供德育教学方法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德育;现实困顿;路径;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5-0129-04

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德育工作遇到了瓶颈。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摇摆不定,主要表现为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攀比心严重,在学业上缺乏进取心,为人处世以自我为中心等,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德育工作的现实困顿,并提出相关对策。下面对新时代德育存在的现实困顿进行分析,并寻求相应的突破及解决路径。

新时期,各级各类学校将德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对学生开展基本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此外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坚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这些工作成效明显,使学生的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不断提升,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意识、遵规守纪的意识、学习探究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然而,随着德育环境的改变及多元文化思潮的涌入,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现实困顿,严重阻碍了学校整体德育工作效率的提升。只有对这些现实困顿有清晰而科学的认识,才能彻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时代变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信息的传播渠道除了传统媒介外,还有新媒体,多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身心发展、习惯养成、性格塑造等。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也让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互联网上积极正能量的故事可以鼓舞、勉励学生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大量的娱乐新闻、网游、短视频APP、社交软件等会使部分学生沉迷其中,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疲于深入思考,从而失去意志力和创造力。同时,沉迷网络还会衍生出近视、颈椎病等健康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急需社会、学校、家庭对其进行正向引导。

2.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思潮对学校德育工作造成冲击和影响

新时期,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繁荣,涌现出一批先进的文化思潮。但一些不良思想意识、扭曲价值观也在随网络传播,好奇心、模仿能力强,但自控力差的学生往往分不清何谓真善美,何谓假恶丑,很容易被影响,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压力。

首先,在多元文化思潮传播过程中,部分教师、家长受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在思想道德层面对某些问题、社会现象存在错误认知,这样在德育方面就不能以身作则,极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其次,多元文化思潮借助网络侵入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如果接触到错误、腐朽的价值观,很容易被误导,这样,家校在德育方面付出的大量心血很可能会付诸东流。最后,多元化文化思潮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某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会弱化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从而导致学校的德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3.学校教育目标和内容脱离实际,德育缺乏实效性

根据对部分学校德育目标、内容调查的结果分析可知,部分学校的德育目标过于宏观、成人化、工具化,教育内容也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首先,德育工作的开展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活动较少,呈现显性教育多、隐性教育少等特点。表面上看,各种德育宣传标语挂满校园,实效却不明显,缺少德育文化氛围。其次,学校限制性的“条例”比较多,引导性教育欠缺。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学校规章制度中的“不准”“严禁”“禁止”等字眼较多,对违纪的学生以罚款、警告或记过处分为主。对于问题学生,部分教师缺乏耐心和亲切沟通的意識,动辄找家长来学校谈话,没有意识到“堵”不如“疏”,缺乏对学生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学校德育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有的学校只重视“知”不重视“行”,很少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学生心理素质差给德育工作带来阻力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要弄清楚学校德育存在的困顿就必须从学生个体入手。心理素质是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心理素质好,德育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反之则困难重重。但当前,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十分欠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新时代学生多为家长的“掌中宝”“心头肉”,溺爱之下,受不了一点点委屈,遇到失意之事就大发脾气,将责任归结于他人,威胁家长或教师顺着自己的心意来。另一方面,攀比心强。尽管不少学校都张贴诸如“不和别人比吃穿,要和别人比明天”等标语,但由于家境的差异,部分学生还是在吃、穿、用等方面相互攀比,导致家境不好的学生自卑、敏感。第三,学生责任意识差。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与自身缺乏责任意识,从小的方面讲没有树立明确的生活与学习目标,从大的方向讲不关心国家和社会,对报效祖国、回报社会无动于衷。正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学校德育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只有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重视德育困顿中的“内因”,才能打开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面对当下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下面分别从网络发展、社会文化环境、教师教学观念以及学生自身学习心态四个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1.网络发展带来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也拉近了地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网络也存在诱惑,这使得判断能力、认知理解能力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很容易沉溺其中,情感、价值观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在社会公德、思想品德等方面出现认知偏差。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知识和能力是最重要的,对于学校的德育活动存在抵触情绪。与此同时,网络是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虚拟世界,部分学生对其非常憧憬、向往,甚至模仿他人的不良言行。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2.来自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有的不良商家打所谓“文化牌”,将一些消极的价值观植入商品中,导致学生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而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使学校德育工作难以顺利、有效开展。从当前社会的文化环境而言,多元文化的发展可使学生正确理解世界、认知自我,亦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然而,伴随多元文化而来的还有低俗、消极、暴力等内容。这些不良内容,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思想。另外,有的文学作品内容宣扬自主意识、个人主义精神,容易导致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相互攀比、爱慕虚荣上,对社会和国家公共事务失去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另外,这些不良内容会在学生心中播下追求奢侈、浮华、虚无的种子,导致其意志力变得薄弱,学业荒废,直接影响到其健康成长。

3.教师的德育工作观念存在问题

有的德育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唯一方式,在德育活动的开展方面喜欢造势,即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使得学生只看到其“表”未能看见其“里”。有的学校只将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而忽略德育的核心是“育人”,即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正因为部分学校、教师持有不正确的德育观念,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未能以学生为中心,也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诉求,德育活动的现实效果也不佳。另外,在德育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爱心,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依赖书本教材的现象严重,没有将理论知识同时政热点、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讲课语言枯燥,所用方法教条,使得学生无法体会做好人、办好事的乐趣,以致在生活中很难做到知行合一。还有的教师把德育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统一管理方面,忽视了学生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体验,极少和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不去深入了解其语言、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4.学生自身学习心态悲观、消极

学生自身学习心态悲观、消极是影响德育工作的内因。一方面,有的学生受原生家庭影响,性格内向,在看到别的同学“锦衣玉食”后感到压抑、自卑,产生强烈的悲观情绪。当看到网络上各种“炫富”的场景以及诸多“读书无用论”的言论后,有的学生就破罐子破摔,不再努力。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早早放弃学业。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对未来缺乏清晰规划,经常焦虑、无助、迷茫,不知道努力的意义,学习上教师推一步、自己走一步。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保障学校德育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条件。

面对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现实困顿,如何重新认识德育的概念、地位以及作用,并保障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

部分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是相同的,具体表现如下。一是部分学生未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未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部分学生法治和纪律意识淡薄,具体表现为逃学、旷课、不写作业,甚至校园霸凌、辱骂教师。三是部分学生审美情趣低下,穿衣打扮和行为举止接近“社会人”,美丑不分。四是部分学生缺乏对学校、家庭、集体的责任感和感恩精神,为得到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集体与他人利益。对于这些状况,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新的德育体系首先应成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中心,以年级组长、班主任为骨干,各科教师为执行者的领导班子,其次要形成一个以学科和德育教学为主、德育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再次要制定出全新的德育教學内容体系,既要有基本国情、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又要有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要形成以“显性教育+隐性教育”为主体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只有构建这样一个新的德育工作体系,才能全方位、系统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提高德育的学科地位,在各教学环节践行德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要求,所有学科都应在具体教学环节践行德育,因此在新时期,学校应提升德育的学科地位。教师应自觉加强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目标,基于德育与学科相融合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应当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要优化德育内容,从教材内容出发寻找德育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德育内容既要顺应时代潮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德育政策精神,还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要充分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环节加入一些体现新时代德育元素的内容,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抨击和抵制网络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不健康言论,使学生树立与主流价值观一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浓厚的德育氛围,将德育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相互融合。三是教师应不断创新德育教学方法,采用能够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德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黄金发展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追求自我实现,渴望得到社会、学校、家人以及同学的认可和支持,并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学生普遍缺少生活阅历和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力,难以抵制来自外部世界的不良诱惑。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向学生传授德育理论知识,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策划和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活动呈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可使学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教育效果也是传统的暴风骤雨似的说教无法比拟的。具体应从三方面做起。首先可不定期在校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利用儿童节、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机会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志愿、公益活动,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找到自身价值,并深刻体会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可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系统性德育活动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4.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学校、家庭在德育方面只能发挥外因作用,真正的内因是学生个体。传统德育工作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不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再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方法、举措都如隔靴搔痒。因此,教师对德育内涵的理解应与时俱进,做到既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家庭德育工作,又要做到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进行个性化德育工作。只有首先解决学生心理层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新时期层出不穷的学校德育问题。具体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两方面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学校可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主要工作内容是为学生解决来自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且做到及时跟进、监督解决。咨询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隐私,对学生的问题做到充分吸纳,耐心给出意见或建议,让学生及时看清问题所在,调整好个人的情感和情绪,变得更加积极、活泼、乐观、进取,从而实现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可以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让学生从内心认可主流价值观,提升对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的责任感,從而使德育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为德育系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在新时代,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清醒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困境,认真分析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明确影响德育的内外因素,从问题出发,寻求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举措,减少内外因素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符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青少年学刊,2017(04).

[2]韩云忠.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3]符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北大学,2015.

[4]朱其训,朱春花,房建州,张莹,谢宁生.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落实[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5]陆道平.转型时期道德品质教育的支撑条件研究———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探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006(01).

[6]陆道平.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06).

[7]熊孝梅.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J].学术论坛,2005(06).

Discuss on the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Path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Peng Jirong

(Daba Town Teaching Guidance Station ,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 complex educational project. Influenced by va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encountered a bottleneck.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proposes ways to build a new moral education system, run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discipline teaching, carry out rich and colorful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peers in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new era;moraleducation; therealitydifficult;route;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新时代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