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忠
摘要:从当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来看,其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身活动意愿,但从人文性与情感性的角度来看,其艺术性有待提升。从社会影响学的角度来看,艺术性的活动实践不仅反映人类精神内涵的形式,还是促进人类情感反馈的重要途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目标在于通过人体的生理机能培养,使学生坚定信念,形成内在素养。由此可见,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进行艺术融合的探索实践,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深度教育模式,还是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人文化推进。
关键词:小学体育;艺术融合;探索;实践;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5-0125-04
通过艺术融合来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效果的探索实践方式,在国外已经有成熟且成功的应用实践经验,其不仅体现在各种公共性质的体育活动中,还表现在参与者的最终运动效果与精神信念呈现层面上。基于此,“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对我国启蒙教育领域以及学术研究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1.影响因素
从现阶段的研究成果看,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学术理论存在合理性。“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是部分国家主张的全新教育模式之一。针对其中的“精神层面现象”,很多国外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科学性研究。其认为,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提升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的机能,还能够让参与运动的人更快脱离运动后的疲劳状态。除此之外,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脑电波与心理情绪反射弧也会因不同的藝术形式影响而出现不同的数值。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是部分学校的艺术教育理念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当前,现代艺术教育科目以及教学理论知识,并没有完全普及到各级各类学校。因此,学生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故而兴趣不高。其二是受传统“学分制”观念与“应试教育”模式影响,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因此,这些教学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成果有限。其三是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部分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认识到“学科联动”的重要性与科学性,因此就出现“学科各自为营”的格局,这样就无法通过艺术手法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2.影响因素成因
(1)艺术教育环境因素。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虽然部分家长、教师非常关注启蒙时期的艺术教育,并形成一种“学习热潮”,但这种“学习潮”大多以家长的“价值观”为学习导向,而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因此,有的艺术教育实际上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与教学作用。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整体艺术教育环境的营造。部分家长、教师错误地认为艺术教育是“不务正业”“剑走偏锋”,对艺术教学活动并不支持。这种错误观念就使得艺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缺少探索实践,在具体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于艺术融合的探索实践也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即不知道如何操作。
(2)学校教育理念因素。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语文、数学、外语的受重视程度明显高于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在教师、家长、学生的眼中,语文、数学、外语是主科,音乐、美术、体育是副科。在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下,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在学生的知识启蒙阶段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经常为了“必考学科”而随意占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艺术活动”。如果学校存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将阻碍以艺术手法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以及艺术融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运用。对于这种教育现状,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其严重性,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高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促使教育工作者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目前,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学科教学与艺术的融合,并取得相应实践成效与成功经验。
(3)家庭思想导向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认识到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在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重视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项目。而其他家长之所以不重视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倾向于“成绩评定”模式,不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传统教育观念使得部分家长看不到“美育”的重要性。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的家长依旧认为“孩子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唯一的硬道理”。受这种家庭教育思想影响,有的学生即使自己非常想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也会因为担心家长责备最终选择在教室继续学习。这就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根本无法得到自身应有的教育地位,也无法实现以艺术手法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以及艺术融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运用。就部分家长的教育思想导向而言,表面上看是家长的思想态度问题,实际上却反映出当前家庭教育结构的深层问题。“学分至上”的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不是个别家长的教育认知,而是很多家长,甚至是几代家长的共同教育认知。可见,这样的思想误区及其影响是有延续性的。因此,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实践工作,让家长能够对艺术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形成正确认知。这样,家长再通过引导,让学生将这种认知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就能实现大课间活动与艺术的真正融合。
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及其成因,以艺术手法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运用艺术融合促进体育教学更好发展,体育教师要针对艺术教育环境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采取不同的运用方式及运用策略,从而保证艺术融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能够顺利实施,实现艺术与精神的相互结合。转变艺术教育环境的关键在于通过正确的运用方式,逐渐改变教师、家长、学生对艺术教育及其运用的思维认知,通过思想提升带动教育手段实践,鼓励学校、教师通过相关的教育活动进行积极的融合实践,由此形成“以点带面”的教学手段辐射效应。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师可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纠正家长对艺术融合教学实践工作的错误认识,从而全面提升艺术手法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最终融合效果。
1.在艺术教育环境方面
对于艺术教育环境的缺失,教育工作者要有清醒认识,并通过合力宣传等实践方式,逐渐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积极的艺术教育氛围,让大课间体育活动形成更具艺术性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这其中不仅包括各种不同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与主题,还包含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与民间项目。这样不仅有利于体育活动的持续发展,还能够在艺术融合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回归”的积极效应,从而让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融合探索实践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的特征。
2.在学校教育理念因素方面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各级学校以及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艺术融合探索实践过程中的主题性与内涵性。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融合的探索实践,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一项教学管理改革,其更重要的内在价值在于通过这种转变促进学生的美育观念形成及发展。因此,学校及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传统教育观念,通过艺术化的教育手段及教学方法,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生美育的有效载体,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相关主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到艺术性与人文性,不断深化自身的美学认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3.在家庭教育思想导向因素方面
对于艺术课程的价值及重要性,学校及教师应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具体的思想沟通,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及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家长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思想中的错误性,并引导学生家长逐渐认识到美育发展对于学生学习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部分家长的“学分制”思想之所以根深蒂固,与学校及教师也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因此,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思想沟通时,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以及教学任务等方面出发,让学生家长真切感受到当前教育方向的变化。此外,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家长成为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融合探索实践的见证者,亲眼看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转变。这样,学生家长可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融合探索实践形成正确认知,转变自身的固有思维与传统观念。
1.联动教学公开课实践模式
纵观全世界范围,日本的体育与艺术教育始终遥遥领先。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学校运用艺术手法提高体育活动实践方式的有效性。以东京学芸大学附属竹早小学校为例,与其他学校一样,东京学芸大学附属竹早小学校的艺术部与体育部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其先进之处在于两个部门之间定期在学校的讲演礼堂举行“联动教学公开课”,并且以班级、年级为单位要求学生家长前来观看并参加。在艺术部、体育部“联动教学公开课”的体育活动艺术融合环节,活动形式以钢琴演奏与体能接力为主。同性学生两两为一组进行体能接力,到达钢琴后进行教学乐曲的接力,完成指定音符后以小跑的方式到达队伍尾端,所有人员全部完成后,以用时最短作为获胜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音乐的学习与体育的训练,同时还提升了合作意识,形成团队荣誉感。这种活动体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言,远远比传统的音乐、体育单科教学更有实际价值。日本东京学芸大学附属竹早小学校的成功教学案例也指明了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实践方式与发展方向。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可以此为例,尽快转变现阶段的教学方式,采取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提升艺术手法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营造出积极的启蒙教学氛围。
2.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文化教学体系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部分学校、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方面没有认识到体育项目与艺术性活动的重要性,这也使得当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生完全放任自流的集体活动,导致学生出现体育文化及艺术文化的认知性偏差。基于此,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融合探索实践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正确的体育知识及文化引导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直观、综合性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活动的知识架构与文化脉络。因此,在实际的艺术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体育精神文化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文化的艺术性教学,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文化知识与艺术文化知识,从而不断加深对艺术性融合背景与体育教学之间联系的认识。通过体育精神内涵、体育文化教学、体育传统项目、体育核心力量训练等方面的知识架构与文化脉络,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文化体系。作为学校教师,其要注意到艺术性活动的沉淀性与落地性,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多元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文化价值。
例如,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展现奥林匹克运动竞技的历史推演过程,同时将其背后丰富的体育文化系统性地向学生介绍,以此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竞技的真正意义并不是金牌和名次,而是一种富有时代使命的和平传递、公平竞争、广泛交流、增强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的感情传播。这样,学生就可从体育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启发并学会珍爱生命,开发运动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3.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游戏项目
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游戏的时候,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要进行多元化民族游戏的有机融合。这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还可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传统运动的民族化魅力。因此,在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时,教师应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大课间体育游戏,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使他们拥有良好的体育素养及水平。
比如,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游戏和艺术结合的探索中,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运动安全的同时,合理运用各种运动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以“双狮夺魁”“群猿争霸”“七星蹴鞠”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项目,可使广大师生在游戏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和艺术教育之中。这种集体活动还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艺术及体育相互融合的核心素养目标。
4.营造真正发展的自由空间
拔河、放風筝等是以社会和学校的重大事件为题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教师可联系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通过游戏获得丰富的情感,形成个性化的体验。这种团体游戏式教学还能够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标。例如,日本的大课间体育游戏与我国的运动形式大体相同,包括团体运动和自由运动,但是其课间体育游戏活动的比例是1∶3,即学生在学校可有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室外做一些娱乐游戏活动,这其中包括团体运动和自由运动。在完成团体和自由活动后,教师会安排一个小小报告会,让学生们将自己在游戏中经历的事情和收获告诉大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形式还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发展空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5.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不断更新活动内容
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校组织的,二是班级组织的。学校可开展广播操、跳绳、踢毽子、呼啦圈、冬季长跑等活动。班级的运动项目包括运动游戏、球类、技巧、攀爬、跑、跳、投及班级自创游戏等。学校以及班级的活动内容都可随季节、气候变化而有所调整。这些活动项目简单、新颖、涉及面广、趣味性强、活动量适中,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与热情。同时,根据校内的设备条件,学校还可为班级配备运动设备,保证所有班级都拥有完善的运动设备,让学生及时更新运动内容,提高运动水平与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融合探索实践的影响因素及具体成因,学校、教师应明确具体优化方向,针对艺术教育环境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采取不同的运用方式及运用策略,并积极吸收、学习国外的优秀、成功教学实践方式及经验,探索适用于校情、学情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融合探索实践的具体教学手段。这可为体育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借鉴,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元罡.城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保证与成效监控研究———以怀化市鹤城区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11(36).
[2]张宪,韩迪,刘锐,陈光华.列宁小学的光芒:中央苏区列宁小学体育课程及其当代启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1(03).
[3]丁小芬.小学教师教育联盟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PDS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J].青少年体育, 2021(02).
[4]陈帅,童海军.有效落实“三化”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记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改项目与课例展示活动[J].青少年体育,2021(01).
[5]禚丽丽.体验学习,立德树人———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优化探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ctivities and Arts in Large Class Break
Xu Chengzhong
(Minqin County Beijie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big break sports activities, both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activities highlight the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and their own will to some extent,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ty and emotion, its artistry needs to be impr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influence, artistic activity practice not only reflects the form of human spiritual connotation, but also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human emotional feedback.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big break sports activities i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faith and form their internal quality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rt integ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big break sports activities is not only a deep education model at the spiritual level, but also a humanistic promotion of big break sports activitie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ports; art fusion; exploration; practice;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