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基本问题”意识,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2023-01-03 11:51房丽男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3期
关键词:基本问题文人画美术

房丽男

(濉溪中学 安徽淮北 235000)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要积极推动高中美术课程深化改革,要充分凸显课程的基础性,同时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关联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感知以及思考能力,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导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指向性不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术教学的效果。所以,推动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程设计质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相关理论为依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美术单元化教学的基本路径,凸显基本问题意识,借助基本问题,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什么是“基本问题”

伽达默尔认为,任何一种陈述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被认为是具体问题的回应,只有在明确问题导向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对相关陈述的理解程度。但是目前采取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但是却难以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对问题的识别能力和解决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基本问题为切入点,对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形成正确认知。根据维金斯等学者的观点,个体理解往往通过基本问题实现,基本问题强调学生对某一特定单元的基本理解,有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如此,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知基本问题,有利于扩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在宏观视角下更深刻地认知学习活动,加深对美术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以及人文精神。

基本问题的判定往往需要满足6个指标:

(1)引导对宏观概念以及核心内容的探索;

(2)引导扩展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3)引导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对观点进行综合论述以及检验;

(4)引导对既有概念以及经验的反思;

(5)引导个体将知识和经历相结合;

(6)引导学科情境的创设以及知识的迁移。

笔者编制下表来明确基本问题和非基本问题之间的不同之处,以便加深对基本问题的认知。

表1 基本问题和非基本问题的区别

由以上表格,可以明确地看到,“基本问题”有利于教学者在重点领域聚焦,明确核心知识以及核心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扩展。

二、唤醒“基本问题”意识的意义

(一)基本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标》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以及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必备能力。尤其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特定问题进行知识的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识别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是未来的整体方向。

美术学科是一个没有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答案的学科,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通过不断的思维扩展以及知识迁移,创造性地来理解知识,从而感知意义。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中西绘画的特征,了解两者在创作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中西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提升图像识读的能力和审美判断力。以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通过学习相关作品以及特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不应该是生硬的程序、琐碎的提问,而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提示,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与特征,要据此来考虑基本问题的设计。

在“文人画”一课中议题一提出“什么是文人画”,为了解决这一议题,笔者把它们分解成如下几个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基本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议题一:什么是文人画?

1.什么是文人画?它经历了怎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与宫廷绘画和民间绘画相比,中国传统文人画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意趣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3.诗、书、画、印的结合对作品的“抒情达意”起什么作用?

4.什么是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5.如何理解文人“以书入画”,强调笔情墨趣?

6.文人画家的人生经历与其艺术特色和价值追求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明确基本问题概念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思考,特别是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实践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情境如下:一名外国人在一次画展中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将字写在画中呢?为什么用黑色来描绘画呢?画面中的红色方块代表何种含义?……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解释呢?这个基本问题的提出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文人画概念的引入做好了铺垫,也可以借此考查学生中国画的理论水平。我们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不断追问,才能把思考推向深入。麦克泰格等学者构建了提问—讨论—再提问—总结的基本流程,通过基本问题来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所以,基本问题的提出,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挑战性,突出学生知识构建的主动性。

按照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师总结内容,预示着完成教学目标,这样其实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剥夺”了学生质疑和提问的机会。为了总结“文人画”的特征和它独特的艺术语言,设计任务:给情境导入中的外国人作一个关于文人画的介绍,学生分组完成介绍。介绍既要体现文人画独特的风格,又要表现出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一个首尾呼应的安排能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目标。讨论基本问题关键在于“目的”,而不单是“形式”。学生基于基本问题,通过探究性学习来扩展思维广度,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认知,最终培养汲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基本问题的内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对高中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凸显大概念,通过结构化内容来营造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通过少而精的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以及技能的持续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扩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利用真实的情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文人画”一课,核心内容在于明确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和属性。以往的教学多是着眼于知识点的讲授,提问多是“这幅画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文人画为什么要有题诗和印章?”“你能总结文人画的特征吗?”……这样的问题直白、具体,属于浅层次的问题,探究深度不够,指向性也不明确,无法直指核心素养,因而它们就不是基本问题,也不具有开放性。研究教学目标,结合教学提示,可以用讲解法、小组探究法、对比鉴赏法来完成对文人画特征的了解。如设定主题目标:了解笔墨在文人画审美中的作用。

活动1:老师通过示范的方式对各种创作技巧和绘制手法加以呈现。

活动2: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临摹不同文人画家的作品。

活动3:分小组探究不同笔墨技法带来的视觉效果,进一步感受笔墨在文人画审美趣味上起到的作用。

基本问题的提出和实施一定是要和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的教学活动安排,体现了基本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不同的问题,指向性不同,探究深度不同。

基本问题:

1.文人画家通过哪些方式营造作品的意境?

2.不同风格的文人画家在笔墨技法上有什么差异,能否从其他作品中得到印证?

3.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怎样的地位,给中国绘画带来了哪些影响?

4.人生经历和艺术特色不同的文人画家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意趣上会有差别吗?

非基本问题:

1.金农的作品《荷塘忆旧图》,体现了文人画怎样的艺术特征?

2.画家在构图中如何安排荷花?水鸭的姿态是什么样的?

3.画家为什么要在画面上题写诗词,在宋元之前有没有?

4.从笔墨技法中,你能否对比得出什么线索?

如上所举例子,基本问题2的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笔墨技法,体会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出的风格差异,等等,并进行了深度挖掘。基本问题2既涵盖了教学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是对核心素养的提升。基本问题4,需要学生整合所学的知识,包括题材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意趣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是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和升华。

基本问题引发了一个不断讨论、不断深入的过程,由此打通指向内容目标的道路,促进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更促进知识的迁移。当然,基本问题的设计,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从长远来看,教师要提出好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提问题。核心素养强调的是主动构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能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加强。新课标下的教学,就应该是教师为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教,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主动学。

综上所述,通过唤醒“基本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将“基本问题”贯穿课堂,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可提供有效的支架,促进学生图像识别、审美判断等核心素养的提升,使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基本问题文人画美术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美术篇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学习的完成
项目引领教学中基本问题的确定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