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历史考察、学理分析及未来进路

2023-01-03 20:48杨小森
关键词:党规治党中国共产党

杨小森

(1.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233;2. 安徽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贯穿于党的建设各环节。重视思想建设是政党实现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事关政党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精神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定广大党员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堤,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持续走向深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历史考察及经验

1.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历史考察

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党的思想领导,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智慧。习近平指出:“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2]。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思想建设历史梳理基础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1921—1949)、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改革开放后(1978—今)。

(1)新中国成立前。在烽火如烟的革命岁月,针对党内存在的左倾与右倾机会主义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国共产党注重党的思想建设,与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1—1945年,为解决党内存在的自由、宗派主义以及党八股等不良思想倾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展轰轰烈烈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党的思想路线和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净化了党的思想,增强了党的团结,实现了党的自我变革。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主要是“缺乏对党员在路线方面的教育”[3]而导致的。他提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建设一支“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党”[4]。努力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2)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党的思想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也遭受严重挫折。新中国解放伊始,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内“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官僚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蔓延。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注重思想教育,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整党运动,端正了党风,使新中国新生政权经受执政初期的严峻考验。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党内出现了盲目乐观情绪,激进主义、冒险主义抬头,浮夸风、大跃进等左倾思想突出。1959年,庐山会议后,左倾思想得到了遏制,但很快陷入右倾思想的漩涡中。反左倾、反右倾思想斗争以及“文化大革命”转移了党的视线,思想建设一度陷于停滞,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3)改革开放后。党的思想建设路线重新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经历了反左倾、反右倾思想斗争煎熬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进行了深刻反思,将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为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围绕巩固政权和改善民生,拉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执政党要转变观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学说提到主导性的地位上。”[5]这一时期,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主要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更好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为追求目标。

2.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经验总结

(1)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结合中国实际,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在于其理论本身的先进性,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00多年来,还没有发现有什么理论或学说的影响力,可以和马克思主义相媲美,“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6]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核心地位

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中的领导和核心地位,牢牢把握党在思想建设工作中的领导权,是党在长期自身建设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党在思想建设中的“舵手”作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奋力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7]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走过了无数的艰难坎坷,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主义革命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模式;坚定实施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8]历史实践证明,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时期,就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期,否则遭遇发展瓶颈甚至重大挫折。在革命战争年月,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由弱到强、从小到大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度偏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陷入了反左倾、反右倾思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的漩涡中,使党和人民事业损失惨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重新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4)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贯彻群众路线

在思想建设中,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重视网络舆情研判,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解民情、纾民困、惠民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9]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判断一个政党、政权性质的关键。“除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党没有自己的利益。”[10]群众路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改革和发展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始终代表和反映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始终与群众心心相印,重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密切联系群众,赢得民心,拓展党的执政资源,提高党执政的公信力。

(5)重视党纪党规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党的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党纪党规建设,不断提升法治水平。1938年,在《党的纪律》中,毛泽东提出建设“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方便统一行动;在《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中,邓小平认为:党的工作核心是端正党风,主要依靠“加强法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管党治党向纵深发展,提高了管党治党法治化水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法律和条例,为依法依规治党提供了有效的支撑。通过管党治党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形成示范效应,助推法治政府、社会、国家的加快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建设的学理性多维探析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强化理论研究,增强理论武装,使思想建设入脑入心。思想建设主体是人,必须对人本身(人性)进行透彻的研究。自亚里士多德提出政治人假设以来,学术界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将思想建设与人性紧密结合,探究思想建设发展路径,尚显缺乏。从人性假设的多维视角,对思想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学理性解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从政治人的假设维度

“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任何科学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11]古希腊著名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提出了政治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根据政治人假设理论,“政治人具有三方面特征:人是合群性和群居性的动物;人具有利益协调能力, 即是具有‘政治能力’的动物;人是具有合作精神的动物。”[12]政治人具有的这些特征,为实现人与人的合作,实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实现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统一等成为可能,也使思想建设有了可能性。思想建设主要是政党为了实现一定政治目标开展的专项建设,意在坚定政治信念、维护政党的团结与统一、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需要参与人员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必要时要有牺牲个人小我,成就大我的决心和意志,这些是政党开展思想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在思想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政治人具有的优点,通过思想建设,将中国共产党塑造成为一支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始终做到四个自信、带头践行两个维护先进政党,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榜样示范作用。

2. 从经济人的假设维度

亚当·斯密认为:人本性是自私的,具有追求个人利益内在冲动。穆勒在亚当·斯密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以利己主义人性观为哲学依据,提出了经济人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以人性恶为分析基点,认为人具有自私自利、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人性好比一枚硬币,具有二面性,在不涉及个人利益时,往往表现为善的一面,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人性中的恶就会显现出来。通过思想建设,一方面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抑制人性中的“恶”,有效控制人的贪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基因,培育科学的政党价值观和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动摇;使党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始终保持初心和本色不动摇,使世界上第一大党永葆生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注重长期执政能力研究和培养,善于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升执政党执政绩效,在用好存量执政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新的增量执政资源,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3. 从社会人的假设维度

依据历史上著名的霍桑实验结果,美国学者梅奥提出了社会人假设,他认为:人除了注重经济利益,还考虑别人的看法和感受,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人追求效率不同,社会人更追求社会公平公正。高希均认为,社会人注重“公平、福利与生活素质。”[13]社会人假设充分考虑人的社会属性,是对政治人、经济人假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人具有追求公平公正的内在倾向,使得政党开展思想建设具有了很好的政治基础。通过思想建设,激发人的社会属性,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将人对公平公正的向往和追求内化为政党的价值观,外化为政党的行动实践。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规章制度和法规,提高管党治党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通过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不断培育全社会的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通过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示范和引领,培养全社会的法治素养与精神,将法治贯穿治党、治国的全部过程中,推动党规党纪与国法的有机衔接,形成全民信法、全民守法、全民用法的良好氛围,实现法制现代化。通过制度与法治作用的充分彰显,满足人民对公平公正的向往和追求,努力达到善治的目的,从而促进人的提升、政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有机统一。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未来进路

由于人性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从人性的视角探究党的思想建设内在机理,需要结合不同人性假设的丰富内涵,根据不同人性假设蕴含的内在偏好,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措施。

1. 重视思想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党

从政治人假设维度分析,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具有较高的政治天赋和潜能。思想建设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基础。通过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党性修养,深入挖掘政治天赋,激发政治潜能,提升政治能力和水平,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1)与时俱进,加强思想理论的创新

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思想理论创新对实践发展具有突出的指引作用。每次理论创新,都会及时拨开思想迷雾,助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目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利益格局深度变革,要密切联系中国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理论创新步伐,突破思想藩篱。善于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思想理论引领力、穿透力,增强思想理论武装效能。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双重视角,总结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加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原创性研究。

(2)直面现实挑战,在斗争中促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思想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面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挑衅和围攻,始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勇于斗争。在斗争中谋发展,在斗争中淬炼思想,提升精气神。按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积极开展富有建设性的党内思想斗争。通过思想斗争,实现党的自我提高、净化、发展,筑牢思想之堤,促进党的团结,不断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建设面临很多的压力和挑战。继承和弘扬党的斗争精神优良传统,激浊扬清,攻坚克难,推动党的思想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显得非常重要。

(3)努力增强思想建设的制度化水平

思想建设必须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由于制度的约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可以保护和巩固思想建设的成果。邓小平认为,“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14]350注重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为党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是一种软约束,着重解决“三观”问题;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的核心,是一种硬约束。思想建党为制度治党奠定坚实基础,为制度治党指明方向;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根本保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提高思想建设的制度化水平,是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有机融合,是党在长期自身建设的实践中取得的真经,体现了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的内在统一。

2. 把握好思想建设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

从经济人视角来看,由于人自私的本性,具有追逐自身经济利益的内在冲动,努力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针对人性这一弱点,要进行科学引导,满足正常要求,规制不合理要求。科学把握思想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的引领作用,强化自我约束,严守组织纪律;努力将思想建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思想建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三者良性循环。

(1)加强思想建设,战胜人性弱点

发展经济不能取代思想建设,不能忽视思想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回首党的百年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发挥思想建设的引领作用。通过思想建设,克服人性弱点,塑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崇高品格。坚定广大党员政治方向、保持政治信仰、牢记政治纲领、严肃政治纪律,增强党的政治属性,实现党的政治目标,促进党的团结统一。从历史上看,是否讲政治,关系到党的建设成效,不讲政治会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比腐败更严重。当前中国处在特殊的历史窗口,需要从政治的高度,寻找一些历史疑难问题的根治之策,如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建设、党风廉政、利益分化与协调等问题。

(2)推动经济发展,丰富物质生活

提升党的执政本领,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前进中遇到的困难,运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梗阻,坚定改革信心和信念,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目前,国际国内局势比较复杂,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需要增强信心,鼓足干劲,推出更有力的改革开放新举措,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卓有成效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改善领导方式和水平,提高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特点,把握政党发展规律、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度重视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物质产品,满足人民物质需求。

(3)努力改善民生,提高生活品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为民宗旨的生动体现,是党的初心真实写照,是努力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全党要始终牢记党的为民宗旨和服务意识,心系人民安危冷暖,不断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源于人民,与人民血肉相连。服务人民,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党的一贯追求。民生涉及面广,与人民休戚相关。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筑牢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通过发展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3. 加大制度和法制建设,推动治理现代化

从社会人视角来看,人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非常注重社会利益,讲究公平和公正。故需通过制度和法制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给人们以稳定的发展预期,实现治理现代化。

(1)彰显制度优势,提高治理效能

推进制度治党是长期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智慧的结晶,是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与党的建设制度化紧密关联。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把制度建设放到更加显著的位置,认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必须站在政治高度,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转变思想观念,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15]首先,加强学习,夯实思想基础。深刻学习领会“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等相关表述和深层内涵,充分理解其中的蕴意,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工作实际中,有效指导实践。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率先维护制度权威。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固本之策,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保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理念和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制度的道德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完善规范、健全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16]再次,勇当表率,提高制度执行力。发挥制度效能的关键,在于努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着力解决制度执行宽松软的问题,实现对公权力监督全覆盖,善于使制度优势内化为治理效能。领导干部要当表率,做制度执行的维护者、践行者、倡导者,推动全社会尊崇制度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制度功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

(2)促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融合

依规治党、依法治国具有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内在的统一性,都是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深化国法与党纪的紧密联系, 将两者紧密衔接起来, 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以实现两者的协调化发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14]165努力推动党规与国法协同发展,确保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然而实践中二者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党内法规制度发展跟不上国法发展步伐,它们在内容和衔接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将法治思维和精神运用到治党、治国的全部实践中,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增强中国共产党、全体国民的法治意识和素养,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法的约束,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第二,坚持国法高于党规,党规严于国法。国法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是党性的社会基础,国法如不能防守人性底线,则党纪不能提升党性;党规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是党性的“红线”,对国法的实施有重要导向作用。宪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所有的法律和党规必须以宪法为指导原则,不能违背宪法。第三,推动党规与国法的有效衔接。坚持党规与国法在制定过程中的一致性,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厘清党的执政目标、执政边际等。保持党规与国法在设计、起草、制定、执行、解释、清理等环节的一致性,加强党规的备案审查。积极借鉴国法的制定经验,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促进党规与国法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党规治党中国共产党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学术化表达
延津县审计局 召开“党章党规学习月”活动动员会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论党章党规学习中的内在动力建设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