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

2023-01-03 20:48梁金龙刘继荣郭艺璇
关键词:劳动教育

梁金龙,刘继荣,郭艺璇

(1.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2.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劳动教育的观点和看法。它来源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深深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与我党历代领导人的劳动教育思想一脉相承,而后通过自身丰富的基层经历和从政经验熔铸而成。

一、 逻辑原点: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1. 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和文化基因,而劳动教育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活的灵魂。我国自古就有着“耕读传家”的传统思想,而时至今日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认知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便与此息息相关。

中华传统劳动教育思想凭借其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为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论述的生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给养。首先,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受到了我国浩如烟海的神话故事的影响。例如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传说都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希望通过辛勤劳作来获得美好生活的愿望,而这些愿望恰与习近平的劳动幸福观一脉相通。“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1],这是对通过劳动实现物质生活的满足进而达到幸福的更高诠释。幸福既是物质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是精神境界的富足,是其两者的辩证统一。其次,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论述的生成借鉴了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关于劳动的思想,如墨子提出了“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庄子在《庖丁解牛》提出了“道进乎技”以及“技兼于道”的思想。这些劳动教育思想恰恰与习近平所倡导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实质相合。习近平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最后,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论述的生成还受到了我国感人至深的诗词歌赋的熏陶。如范成大的“昼出耕田夜绩麻”表现了农民整日辛勤劳动的品格,王充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饱含着寄希望通过诚实劳动来攻克艰难,收获成功的理想。我国传统诗词歌赋所倡导的这种勤劳、诚信的思想与习近平所指出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思想是高度契合的。[3]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思想,而习近平承续了传统劳动教育思想的精髓,并融合了当今时代的新元素,从而为劳动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4]

2.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教育观为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生成提供了厚重的理论支撑。其一,恩格斯提出了“要将青年教育和物质生产、工厂劳动等结合起来”[5]。其二,马克思指出了“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唯一方法。”[5]这两方面内容内在指明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和实践方向,为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论述的生成提供了直接的立论根基。习近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原有“德智体美”为契机,使劳育重新回归,指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新指向。[6]列宁提出了“劳动竞赛”和“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构想,本质在于以多样载体贯彻劳动教育。习近平在劳动竞赛构想之上创造性地把劳动竞赛活动与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两个结合、一个坚持”的思想,即通过劳动竞赛来弘扬劳模精神和提升劳动者的劳动素质。

3. 价值延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劳动教育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并建构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其中相关劳动教育政策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劳动教育思想理论为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支撑与实践镜鉴。我党历代领导人劳动教育政策一脉相连,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7]引导学生上山下乡,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劳动教育的价值。邓小平特别重视对青年学子劳动素养的培育,要求学校以自身情况,让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江泽民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胡锦涛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8]习近平的劳动教育观渲染了毛泽东劳动教育的新底色、续写了邓小平劳动教育的新华章、延伸了江泽民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丰富了胡锦涛劳动教育的新要义,将历代领导集体的劳动教育思想精髓熔铸于自身对于劳动教育理论的认知和对于劳动教育实践的体悟中,进而凝聚成了这一时代具有系统性和高度战略意义的劳动教育重要论述。

4. 实践养成——习近平自身丰富的基层经历和从政经验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论述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必然受所处客观环境和自我主观认识的影响。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于七年梁家河插队;发展于地方从政磨砺;成熟于治国理政的锤炼。

在知青岁月期间,习近平作为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梁家河插队,在劳动中历练成长。他掌握了很多劳动技能并初步认识到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地方从政期间,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论述开始在实践中发展,在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习近平大刀阔斧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和开发蓝色海域,抓党的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带领村民致富,他认识到了劳动教育对于脱贫、对社会主义建设、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治国理政期间,习近平阐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路径,标志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论述走向成熟。在知青岁月期间、地方从政时期以及治国理政阶段,习近平始终保持着热爱劳动、勤以为常的人生品格。以至于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论述中蕴含的许多内容都能在其丰富的基层经历和从政经验中找到现实依据。

二、逻辑主线: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论述的各部分间逻辑清晰,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契合了“知”“情”“意”“行”的育人模式。其中“知”以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为前提,“情”以劳动价值观和品德教育为要求,“意”以劳动意志和态度培养为基础,“行”以劳动习惯素养锻造为本质。

1. 从“知”的层面,培养丰富劳动知识与锻造熟练劳动技能

丰富劳动知识和锻造劳动技能是从认知层面对劳动教育作出的集中阐释,习近平指出“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9]而培育基本劳动素养率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劳动知识和熟练的劳动技能。首先就学生掌握丰富的劳动知识而言,习近平谈到知识分子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可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出更大的贡献。[10]因此要深化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让学生更加明晰劳动的内涵、本质、类型、目的、价值、作用和意义,为学生劳动实践进行理论储备。其次,对于让受教育者掌握必备劳动技能。习近平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11]。需要从劳动能力培养和劳动技术教育两方面着手,使受教育者拥有基本生活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

2. 从“情”的层面,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与涵养高尚劳动品德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涵养高尚的劳动品德是在情感层面对劳动教育作出的集中阐释。其中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习近平指出“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2]从四个视角阐释了劳动者的巨大作用和重要价值、劳动在社会主义中国享有至高的殊荣,其教育目标在于让劳动者通过劳动实践来认知和体悟劳动的价值,并内化为自身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进而指导自己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而涵养高尚的劳动品德,主要包含两种层面的要求,即弘扬崇尚劳动的风尚和树立尊重劳动的追求。习近平指出“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9],“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11],其内核在于“以劳树德”,即以劳动教育为手段,激发劳动者对劳动的景仰之情,来塑造受教育者尊重劳动的人生品格和崇尚劳动的目标取向。

3. 从“意”的层面,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

培养积极劳动态度是在意志层面对劳动教育作出的集中阐释,习近平提出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3]其中辛勤劳动为基础,即强调劳动者“苦干”,“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辛勤劳动来创造。”[12]指出人们应勤勉做事,用勤劳汗水浇灌幸福人生。诚实劳动为准则,即强调劳动者“实干”,习近平指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梦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破解和铸就。”[1]在劳动行为上要“求真”,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踏踏实实开展劳动实践。在劳动思想上要追求“至善”,自觉将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与自身劳动认知、劳动态度相融合,树立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价值追求。创造性劳动为方向和目标,即强调劳动者“巧干”。习近平指出,要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创造伟大的价值导向。提出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劳动者丰富想象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使得劳动者能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激发自身的主体创造力,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 从“行”的层面,锻造正确的行动指引

锻造正确的行动指引是在行为取向层面对劳动教育作出的集中阐释,其内在要求包括:第一,追求精益求精的劳动风格;第二,践行甘于奉献的劳动品格;第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10]其中工匠精神在劳动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就是培养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劳动风格,习近平强调“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树立精益求精的劳动风格,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劳动实践中始终践行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劳动品格。而劳模精神具体到劳动教育中,重点在于教导劳动者践行甘于奉献的劳动品格。要让受教育者以实际的劳动实践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服务奉献社会,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13]最后,对于劳动者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受教育者在生活中具备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条理性,在工作和学习中具备自愿劳动、自觉劳动和安全规范劳动的行为取向。让想劳动、会劳动成为受教育者固定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

三、逻辑终点: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

1. 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社会氛围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更倾向于从“知”“情”“意”“行”的角度对劳动者素质的培养。通过大力推崇劳模精神,宣扬工匠精神来营造优良的劳动教育氛围,可以革除传统灌输式教育强塞知识的弊端,以达到更好的劳动教育成效。习近平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4]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应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传播途径三方面着手。首先,从教育者角度来讲,劳模和大国工匠作为时代的楷模。一方面要以直接的方式,立足本岗,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以间接的方式,推动劳模和大国工匠进校园,宣讲自己的感人事迹和使命担当。[15]向全社会传播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高尚的劳动品德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6]其次,从受教育者角度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自我劳动教育的内生性作用,要以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为偶像,自觉向劳模看齐,学习他们勤奋做事、精益求精、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品格,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懒惰行为与消极散漫的思想,关注细节问题力求完美。最后,对于传播途径而言,要拓展宣传途径。第一,以大数据为支撑,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精准传播。第二,运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载体,如微博、抖音短视频、微信小程序和其他手机APP来拓展宣传渠道。第三, 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视觉化和形象化感受劳模和大国工匠对工作的勤勤恳恳,对工艺的精益求精。

2.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全程

习近平指出“要通过各种措施教育……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17]而学校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基本劳动素养中起主导作用,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全程。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把劳动教育课开起来。当前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缺乏相对完善的课程设置。因此,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性作用,通过劳动教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通过劳动实训课帮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让学生可以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培养劳动素养。第二,依据学科渗透,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纲要》明确指出,“要在学科专业中渗透劳动教育。”[18]因此可以将劳动教育穿插于各种课程之中。第三,依托“学生进后勤”,把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搞起来。学校后勤既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部门,同时也是推进劳动教育的天然平台。可以依托后勤部门多样的劳动教育岗位、具备长期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和便利的工作场所,推进“学生进后勤”,充分发挥后勤作为劳动教育的“第二课堂”的作用,结合教学的需要设置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养成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劳动观,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3. 发挥好家庭劳动教育主阵地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第一场所,同时也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正如《意见》指出:“劳动教育应成为家庭教育重要内容,家长要为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9]。家庭劳动教育具有不同于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的独特作用。家庭劳动教育作为建立在一定的血缘关系之上的、不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情感性教育,可以自由随机发生且在劳动态度、劳动品德及价值观的传递上更容易且更有效。要充分发挥家庭和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其身正则不令而行。”父母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对孩子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先导性意义。[20]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时,家长需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其次,要善于创造具有趣味性的家庭劳动教育机会,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一方面,家长可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孩子的个性给孩子安排清扫卫生、洗碗、整理衣橱等劳动来提升孩子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制订家庭劳动清单、劳动打卡积分、组织各种家庭主题劳动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提升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积极性。[21]再次,要建立良好劳动家风,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式教育。即在微观层面使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在孩子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宏观的层面父母能够切实尊重孩子人格、充分相信孩子能力,善于激励、敢于放手。

小 结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最新科学认识和系统总结。其所内涵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者之间紧密相连,相互衬托。首先,生成逻辑作为起点,指明了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所借鉴吸收的马克思主义作家和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劳动教育思想,进而回答了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何以来。其次,理论逻辑是主线,立足“知”“情”“意”“行”四个视角阐述了劳动教育要在劳动知识技能、劳动情感意志、劳动品德习惯及劳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下足功夫,做足努力,回答了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是什么。最后,实践逻辑是归宿,提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发力,“三位一体化”联合育人,以提升劳动教育成效,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回答了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何以实施。三者之间共同作用,构成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筋骨血肉。对上述三重逻辑的厘析,对我们系统把握劳动教育的新时代要求,指导劳动教育实践,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让劳动实践真正发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使人快乐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