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3-01-03 08:43:51杨慧琴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化工管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信息化

杨慧琴(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在不断成熟进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推动公共管理工作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公共管理事业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担负的责任重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在开展公共管理工作时,需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改进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以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效,这样才能使国家的治理水平得到可靠提升。

1 信息化提升公共管理工作成效

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使得人们的活动频率和活动范围在不断提升和扩展,相对应的,人们在社会中遇到的风险除了自然因素影响外,也增加了较多的人为不确定性因素[1]。发生风险后,极容易出现集中爆发或者快速蔓延的情况,进而引发公共安全事故。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做好公共风险防控,提升公共管理质量,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公共管理工作涉及到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经济、自然因素等多个方面,而且影响其工作成效的因素较为繁杂。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存在的风险系数逐渐增大,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加强公共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增加了数据挖掘和分析功能,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在进行公共管理时,就能够更好地预知公共事务的具体情况,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有效指导。比如,在曾经发生的一起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事故有36 人死亡。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对事故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经过地图搜索请求和人群聚集情况的曲线标准化处理后,得出峰值。假如将这一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聚集情况进行事先预估,并做好防范,就能够很好地避免发生这种公共安全事故。从这就能够看出,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将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应用其中,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可以提高相关部门的公共管理成效。所以,当下公共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公共管理能力方面,对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全面掌握,从实践中不断落实公共信息化管理。

2 信息化推动公共管理工作变革

2.1 治理主体多元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信息传播有了良好的线上平台,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数据共享方式的建立得到了较好的推动[2]。在信息化的背景环境下,公共管理工作的改革体现在治理主体方面,改变了以往各主体之间的制约,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不管是政府组织还是非政府组织,都能够借助大数据对信息进行充分挖掘,确保公共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在信息化环境中,也有更多的组织、机构以及个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使得公共治理主体逐步多元化。

2.2 政策制定更加合理

制定政策主要是为了规范公共管理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这项工作中,使得以往的治理政策与当下形势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性。所以,公共管理工作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对政策制定进行改进和完善,以良好的展现技术应用优势。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功能为公共管理工作提供了精准的依据,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由于信息公开透明,也大大提升了公众参与政策制定事务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由于有了更多的参与者,所以相关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更高。

2.3 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在信息化环境下,公共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往工作的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能力上升一个层次。并且,大数据技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公共管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提供的服务更具针对性,公共服务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3 信息化环境下公共管理问题分析

3.1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有待强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但是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还有待加强[3]。我国部分公共管理部门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没有全面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以以往的思想观念开展各项工作,数据量不足。而且大众对公共管理数据缺乏了解的方式和路径,在实际落实各项公共管理事务时,大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信息在部门之间的共享性较低,所以公共事务在实践环节中就会耗费较多的时间。除了相关主体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足够的意识,在数据挖掘以及分析的管理机制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公共管理的驱动力不足。

3.2 公共管理数据整合存在问题

当前,公共管理事务的开展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越来越繁杂,要想使工作获得更好的成效,就需要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有效使用,使公共管理的数据信息得到充分整合,进而提高这项工作的整合传播能力,利用网络构建起协同管理体系,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效能。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关部门在数据的挖掘和整合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应用信息技术为公共管理服务提供支持时,要加强数据信息的整合能力。

3.3 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有待提升

受到信息化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公共管理工作内容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此,工作对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有了变化[4]。要想更好推进公共事务管理,就需要相关人员有较高的综合能力。但是实际上,公共事务管理中,综合型的人才较为缺乏,部分工作人员对公共事务管理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但是对于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掌握不足,无法应用其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对公共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3.4 管理方式较为滞后

面对公共事务管理,通常需要先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设置专门的临时组织,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做出反应。但是部分公共管理主体由于对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不足,所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使用的管理方式较为滞后,仍然沿用以往的模式,使得这项工作与当下的环境形势不相适应,遇到部分突发的公共事故时,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应对和防范,数据信息的收集以及分析处理没有展现大数据的优势,因而影响了公共事务管理的成效。

3.5 信息安全风险增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都较大,而且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相关领域,为其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隐私信息、保密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公共管理服务的信息安全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隐私数据信息如果被泄露,对社会治理的稳定性就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重视信息安全建设。

4 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公共管理工作的措施

4.1 转变公共管理的思想观念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给公共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5]。为了能够使信息技术在这一项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从思想观念的转变方面着手。具体来讲,首先,对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观念的强化。管理决策人员对信息技术的优势要进行全面掌握,并且在工作时进行推广使用,从基层实践推动公共管理事务大数据化,使整体的管理工作成效得以提升。另外,对公众的参与以及应用意识进行强化。公共管理工作与社会群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为了使这一项工作得到更加高效的推进,需要管理人员与公众一起,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公共信息化管理中,进而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在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公共管理工作的重点需要从事务本身转移到数据关系管理方面,不断吸取新信息,同时加强已有信息的粘连性。这样在进行决策时,相关信息的价值才能最大化的体现。这一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数据信息过滤的范围,实现点到点的治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添加新的数据信息数量,借助调研方式了解数据管理服务成效,使数据信息的粘连性逐渐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注意新信息获取成本的有效降低,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一项工作的开展所需的成本支出基本上属于信息维护管理费用。实现管理人员思想的转变,可以使数据处理的能力整体有良好的提升,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良好的数据处理效果。

4.2 加强数据信息的整合创新

在当下的信息化环境下,数据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快速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就需要注重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将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时,首先,利用新兴技术做好公共服务信息的传播。在网络化环境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在不断更新,公共管理部门在对相关服务信息进行宣传时,不仅仅可以使用以往的线下方式,也能够通过官方网站、在线客服、宣传视频等强化有关的信息传播。另外,加强公共管理业务与数据关系管理的有效融合。公共管理主体利用数据关系管理,能够获得更多的辅助信息,这部分信息也可以帮助公共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宣传,将其和数据处理有关业务进行有机融合,这样就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务。再者,强化数据支撑。对于公共事务的处理,需要确保其准确、客观以及及时性。在当下的环境背景下,大众所面临的公共事务风险逐渐增大,而且每个人对信息的偏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的公共管理模式并不能精准获取每个人的需求,但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借助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能够整体了解公众对公共事务信息的偏好。这样以数据为支撑,进行公共管理时,就可以借助用户资源,通过邮件、网页等多种形式得到有关数据和公共管理意见。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公共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了不同的要求。在以往的公共管理中,相关人员只要掌握了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就可以较好地胜任岗位工作,但是使用了信息技术以后,需要相关人员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公共管理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较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工作队伍整体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让相关人员全面掌握信息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对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在岗培训,整体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另外,还要完善构建相关的学习评价机制,以此推动工作人员主动提升自我能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公共管理工作来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这项工作带来良好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风险,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公共管理工作成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这项工作进行改进,转变工作观念,加强数据整合,培养专业化工作队伍,优化管理方式,加大软硬件支持,使整体的公共管理服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效能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信息化
从行政管理迈向公共管理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公共事务概念分析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