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3-01-03 04:25卜凤坤曹清波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力量马克思主义

卜凤坤,曹清波

(内蒙古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百年党史的成功经验在于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形成强大的历史合力创造合力。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的飞跃,既是力量汇聚、团结奋斗的结果又为下一阶段的奋斗奠定了物质、制度和思想的力量基础。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时刻,正是百年党史科学汇聚和运用力量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把必须“坚持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概括为党过去和未来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又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坚持统一战线”等作为历史经验,体现着党中央对百年党史的深刻总结和认知,体现着党中央重视且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政治自觉,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汇聚起磅礴的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2022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团结奋斗是必由之路”。团结奋斗着眼于力量汇聚。汇聚力量、团结奋斗是百年党史一以贯之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力量原则。

一、以党中央为核心,不断汇聚领导力量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也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从50多名党员发展到9500多万名党员,成为领导14多亿人口大国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伟大奇迹的关键所在。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已然是党的生命和制胜法宝。“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的团结统一的明确要求,是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特别强调团结、联合和合作的重要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列宁在指导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领导俄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把团结和集中统一看做生命一样珍贵,强调应当“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全党服从中央,并将其作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基本原则。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针对土地革命时期红四军存在极端民主化倾向、盲动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问题,毛泽东撰写《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分析源头及纠正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问题。古田会议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既是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具体表现,又是全党团结起来的旗帜和标志。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基于共同理想、组织原则和纪律约束的高层次团结统一,是建立在对党忠诚、实事求是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不掺杂任何私利基础上的。邓小平强调:“讲团结,必须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必须从整个党的利益着眼”。

新中国成立后,镇压反革命、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三大斗争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在于党始终坚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毛泽东曾指出,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指出:“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决定了党的路线、通过了党章、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今后的任务就是领导全党实现党的路线”;可以说党的七大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也是党内民主的模范。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党的团结必须是也只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团结”。1956年中共八大把“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写进党章。邓小平也把巩固我们党的团结统一视为党的利益、全国人民的利益。并指出:“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在建党75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提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运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党的领导力是指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而其根基在于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不断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领导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是我们不可战胜的伟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意义”。[2]于今,就是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忠实实践者,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自我革命的超越力。

二、以团结奋斗为原则,不断汇聚人民力量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梦想,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3]335只有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社会如果在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基础上不能团结起来,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这一局面,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因此,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一起作为党的三大法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坚持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加强党派联系与合作,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大团结,推进宗教制度改革,这些措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是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范围”联盟,一是由大陆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组成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一是由港澳台同胞、国外侨胞组成的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出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团结各方面力量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完善和发展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明确执政党和参政党职责,强调做好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团结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这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伟业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是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4]2581956年中共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5]114毛泽东还指出:“我们胜利的获得,国内是依靠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并且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邓小平也强调:“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4]187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和完成祖国统一的总目标上来”[6],是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的根源。进而提出“三个绝不能”的思想,即: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7月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7]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因此,坚持统一战线作为一条历史经验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调“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三、以共同命运为纽带,不断汇聚国际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及成就处处有团结国际力量的因素和影子。这种团结的政治和现实基础是共同命运。近代,世界历史以殖民体系为表现形态而展开,不是通过正常交往方式而是通过殖民侵略推进的,被殖民国家以被动方式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从此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殖民侵略和压迫的历史,和广大被殖民侵略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几乎抵抗了日本法西斯的绝大部分侵略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为世界人民从法西斯主义残暴统治这一厄运中解放出来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中国也获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这也是基于共同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世界和平和人民民主。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5]23-24在党的八大预备会上,毛主席也讲到了国际团结的问题:在国际上,我们要团结全世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首先是团结苏联,团结兄弟党、兄弟国家和人民,还要团结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借重一切有用的力量。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毛主席强调:“要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国际范围内,我们胜利的获得,是依靠了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深厚同情。为了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发展同社会主义阵营中各个兄弟国家的友好合作,并且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团结。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两大奇迹,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我国的对外交往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1978年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已经深深融入世界,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的引进外资大国及对外投资大国。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3]546持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8]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9]这些原则和做法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中国的“朋友圈”日益扩大,中国的对外交往越来越广泛深入。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我们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新理念新倡议新思路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也赢得了更多国家的支持和信任。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之路越来越宽阔了。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各民族交往范围的扩大和越来越频繁,“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国产生的危机都会产生蝴蝶效应,威胁波及世界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应对恐怖主义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等共同问题的必然选择,单靠一己之力无法解决,必然要靠全世界联合起来才能找到出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靠发展,而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必然要做好团结联合工作,赢得更多国际支持力量。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随着中国快速发展,世界格局也发生变化,既有一些国家为一己之利益,设置各种壁垒,阻碍全球化,阻碍全球和睦大家庭的构建,也有一些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在1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友谊得以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倍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进程中,我国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从共同利益出发,联合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力量,广泛开展多领域国际合作,赢得国际上广泛的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画出最大的国际支持力量的同心圆。

四、以理论创新为引领,不断汇聚创造力量

中国共产党团结凝聚各方力量推进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创造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其根本的还要靠先进的思想,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思想理论的创新创造能力。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自身力量的凝聚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依靠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就是坚决做到“两个确立”。邓小平曾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同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这样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56个民族和14亿人口的大国,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邓小平强调申明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1]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2]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13]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14]“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35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如何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途径: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3]35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还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成功指导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中国历史性绝对贫困问题,是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的主心骨。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任何艰难险阻,任何风险挑战都阻挡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

五、结语

百年党史,成就辉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尊重规律,尊重人民的创造,发挥伟大历史主动性,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的结果。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的团结统一、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党团结争取国际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党的团结统一、党与人民的团结、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团结奋斗的力量之源。理论创新是引领创造的力之所向。要使党形成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团结一致。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3]35,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和“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中实现国家间合作共赢,为我国发展和安全获得稳定的和平和发展环境。在党的理论创新指导下,领导力量、人民力量和国际力量汇聚成磅礴力量,经由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力量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