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师范专业特色实践研究

2023-01-03 04:25马炳军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范产学研主体

马炳军

(阜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近年来,高校内掀起了产学研合作育人的热潮,高校教育主体对产学研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并采用有效方式总结归纳现有经验,提升培育人才相关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应当注意到,产学研合作意味着参与人才培养的主体须在教育和创新工作中通过合作,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效性。现阶段,许多高校在培育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探究应用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的正确路径,但受到认知、实践经验等因素的限制,相关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未来,高校应当强化与不同主体的合作,为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开辟新路径。

一、 英语师范专业产学研合作特色实践现状

(一)合作实践项目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许多学校为推进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深化不同主体的协作,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号召,强化普及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工作。就英语师范专业而言,高校正在推进英语师范专业综合改革,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从现有统计数据可知,高校正在积极探索英语师范专业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关的合作项目数量不断增加。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与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1]。教育管理部门正在搭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平台,改善不同主体合作育人的环境,但从具体的合作项目类型看来,部分领域仍然存在大量空白。

(二)产学研融合深度与广度不足

高校正在探寻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多样化的英语师范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不同主体商讨专业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探寻专业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有效性。从宏观角度看来,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同参与主体在合作内容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各主体合作的内容缺乏多样性,合作共建的各类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校与业界合作的范围还集中在英语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与具体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实习与见习等问题上。多边主体合作的形式与路径单一,如社会主体为学校提供服务、平台与经费支持,高校中的教育主体负责执行各个环节并验收材料[2]。对社会主体而言,强化与高校的合作,主要目的在于占领高校市场,提升自身品牌效应。然而,学校与不同主体的多边合作缺少具有实际效用的科研平台,各主体难以提出对高校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大部分高校重视申报工作,忽视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升项目申报主体的职称晋升工作、科研工作、评优评先工作的效率。但申报的主体只是利用原有资源推进合作项目,对拓展合作领域与效能相关的工作缺乏考虑。当前,学校主导的各类英语师范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周期并不长,大部分项目的周期不超过一年,过短的项目周期不利于多边主体的磨合,因而会导致项目的执行效率降低。从国际知名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过程看来,要实现不同主体的深度合作,项目周期应当维持在三年及以上。不同主体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度合作实现高效合作,从而提升合作培养模式的综合效益。

从现有统计数据可知,不同地区的学校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工作上有着差异化的发展预期。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学校对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工作不够重视,而在发达地区的学校则倾向于寻找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外部资源优化学校内部人才培养模式[3]。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应优化现有合作模式,适当延长项目执行周期,发挥本校英语师范专业的教育优势,并在执行项目、合作育人的过程中体现本校英语师范专业的教育特色,提升本校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三)产学研互动效果有待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高校英语师范专业也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许多高校围绕区域经济建设与地区发展优势改革英语师范专业,采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师范院校将教师教育视为教学重点,因而与各层级的教育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但和企业合作存在难题。部分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对专业的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教学缺乏特色。学校的科研与教学成果不多,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效用并不显著,因而对企业与其他社会主体的吸引力不足。资深企业不愿意和此类高校合作培育人才,小微企业则受限于自身能力与条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在社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高校与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共同培育人才,但合作的深度与层次不足。建设实践基地要求高校与其他主体投入大量建设资金,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的成本也会显著提升[4]。建设实践基地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方式,但从具体的实践状况看来,实践基地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实践基地对英语师范专业学生产生的影响相当有限。

此外,高校现有的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设置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如课程与英语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匹配、衔接不够紧密。英语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责任、管理制度没有精细化,管理主体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不突出,不同主体合作的教学效果较差。高校需应用可利用与开发的社会资源发展自我,尤其是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阶段,不同主体合作的方法不多,各项工作进程缓慢,高校作为单一主体的教育方式会导致教学模式难以创新。深入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提升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多主体的教育效能,培育出与教育行业现实要求相符的英语专业高素质人才[5]。

二、英语师范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发展路径

(一)高校自身实现教育方式转型发展

高校英语师范专业教育主体长期受到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实现转变。部分教育主体考虑到产学研合作的协调、组织、管理成本,认为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导致教学效率下降,英语师范专业教育资源浪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这暴露着教育主体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教育主体没有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看待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的前景,而是用静止的观点看待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久而久之,教育主体的教育观念会影响英语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教育主体对产学研工作的认知不够全面,对其中具体操作环节的认识较为模糊,教育主体认为产、学、研三部分工作的关系并不密切,甚至认为三者并不存在内在联系[6]。因此,教育主体只在要求学生参与实习的过程中提及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部分高校的领导团队也缺乏产学研合作育人意识,但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对教学体系的开放性要求较高。学校无管理团队认识不到开放办学的重要性,与社会各主体合作育人的意识不强,这会导致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现实需求脱节,要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为解决现有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升英语师范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的质量,高校需探究更具创新性、实效性的操作方式,转变教育思路,争取更多与不同主体合作的机会。合作教育在英语师范专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高校需发挥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实现从单一主体教育到多主体教育过程的转变,推动学校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与社会主体实现合作育人。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及社会需求要求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应当与教育行业有着密切联系,学生需要在实践环境中感知、训练,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需在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育中建立起产学研合作的育人理念,学校不同层次的管理、执行主体需就人才培养模式达成共识[7]。产学研合作作为培育高质量人才的必经之路,已经成为学校长足发展的主要路径。

高校是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的核心主体,理应在推进合作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具体而言,高校可从三个角度切入进行改革:一是积极组织与领导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工作,注重筛选英语师范专业教学人才,建立起以教学人才为核心的组织领导队伍。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认真筛选合作人员,从教育行业近期与中长期的发展状况、趋势出发,探究改进现有组织领导方式的有效方法。二是强化与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的联系,逐渐建立起企业、行业、学校多方共赢的育人模式。发挥不同主体的教育优势,为实现产学研合作提供充足智力、物质资源。三是积极争取企业、行业、政府等主体的资金支持,增加在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中投入的经费,推动不同主体的良性互动。

(二)实现英语师范专业师资队伍的转型

在新的高等教育背景下,高校对教育的应用性更加重视。推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这是实现产学研良性循环的重要前提。

首先,高校可建设具备较强实践教育素养的师资队伍,鼓励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其中,并要求这一师资队伍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就英语师范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而言,该专业的教育主体必须熟练掌握英语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做到在教学中以正确方式引导学习主体理解所学知识。教育主体还应当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学会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在产学研合作的背景下,师资队伍具备新职能,即将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传递给其他参与教育的主体,使其他主体能够结合自身优势为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多资源。不同主体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所差异,如企业会在参与产学研工作的过程中了解教育成果与产生的问题,对企业而言,能够转化为实际操作模式的事物最具实效性,科研、教学、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必须具有正相关关系。否则,企业出于成本、经营效益的考虑,不愿意参与产学研工作[8]。再如,科研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发展的智力和物质资源,高校不重视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育,人才质量不高,科研机构会逐渐失去合作兴趣。为防止此类现象出现,高校可组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产学研工作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为不同教育主体增添参与动力。

其次,高校需深入研究政府提出的教育产业政策,鼓励英语师范专业教师根据地方教育产业的发展需求发展个人能力。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服务,鼓励教师通过项目合作、挂职等方式,深入企业、教育单位调查研究。参与地方性的教育难题攻关项目,提升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育服务地方教育产业发展的能力。当前,许多地区政府为高校提供良好的教育产业政策,为高校教育主体发展个人能力提供便捷条件。但由于学校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部分政策并未真正落实。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但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前提下,教师基本物质生活存在问题,投入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当中,深入研究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存在的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学校强化政策宣传,教师能获取更多与产学研合作、英语师范专业特色教育相关的资源,为发展自我奠定信息资源基础。随着信息资源的丰富,教师获得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对英语师范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产生新看法,从而产生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能动感。教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动性显著提升,其他主体感受到教育主体改革与发展的决心,从而在参与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

最后,学校需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不同主体参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并为获得显著成果的主体提供奖励。如鼓励科研机构参与英语师范专业特色实践课程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新课程体系的看法。同时,发挥大数据系统的作用,利用大数据系统统计并总结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的现实状况。科研机构投入正确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校应奖励对特色实践教育活动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生产力,逐渐形成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激发不同主体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热情。

(三)政府主导优化外部环境

除企业及社会各主体的广泛参与外,国家制度层面的保障对发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正在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基础要素。在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政府应当扮演监督者、领导者与牵线者的角色,教育政策应当向产学研合作领域倾斜。政府提出的政策能够为提升英语师范专业特色实践教育的质量,优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并为实现合作教育契约化、体系化创造良好制度环境[9]。地方政府需不断加强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教育体系不断优化的新时代,政府需关注师范类专业的发展,为师范类专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如今的时代在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英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关注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教育体现着政府的前瞻性。政府可鼓励小微企业参与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利用典型合作案例做好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的宣传[10]。引进第三方机构跟踪并严格评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贡献,并不断拓展产学研工作的合作主体,为不同主体牵线搭桥。

(四)建设高水平科普基地

建设高水平的科普基地能够强化现有实践教育体系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能够将实践应用与科研创新结合起来。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关注到不同主体在智力、物力资源上的优势。因此,高校可聚合不同主体提供的资源,为建立“专家库”提供智力资源,专家库的主要作用是为产学研工作的参与主体提供理论支持并对实践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进行评价。建设高水平的科普基地有助于为不同主体的协作提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一体化,降低不同培养主体沟通交流的成本。学校在建设高水平科普基地的过程中融入本校英语师范专业教育特色,以“项目化”的合作方式引导不同主体进行合作。学生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获取更多实践机会,参与到英语教育实践当中,这能切实提升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在一体化的平台中,学校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确立研究方向;设置阶段性的考核目标利用大数据工具统计不同育人主体的教育效能,以量化指标评价教育实效[11]。在科普基地中,学校可组织多样化的英语师范专业技能竞赛,做到“以赛促学”,学生在适当紧张感的驱使下加强学习,实践能力将得到显著发展。学生在科普基地完成实践后还可发挥自身优势反哺基地,为科普基地运营的优化贡献力量,实现产、学、研多向互动。

产学研科普基地的教育主体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英语师范专业实践技能竞赛、专业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应用所学、所得进行教学创新,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以技能竞赛为主要驱动力,科普基地中逐渐形成良好学风。产学研科普基地还可辅助各主体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教育资源供需链条,通过直接向教育行业输送优秀英语专业教师的方式推动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大学生在产学研科普基地中收获成长,利用产学研科普基地提供的资源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的时间、物质成本显著下降,个人专业教育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综上所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许多应用瓶颈,要利用这一模式提升英语师范专业特色实践的有效性,必须强化对现有问题的研究,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政府、高校、企业、社会都需要广泛参与到教育产学研合作育人的过程当中,做到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相互扶持,推进先进教育模式的实施与发展。随着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高校培育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有效性将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人才培育模式面临的新挑战也将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师范产学研主体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论碳审计主体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