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市 老城区 年轻了时髦了

2023-01-02 04:36民生周刊郭鹏
民生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沈阳市沈阳

□ 《民生周刊》记者 郭鹏

沈阳市老城焕新,点点滴滴的努力,都能看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影子。

“哪里更新?”“更新什么?”“怎样实施?”这是沈阳市在2021年11月获批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之后,城市决策者一直在思考的几个问题。

沈阳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其重工业水平一直领先全国,当地居民生活富裕,幸福指数很高。可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沈阳等一些东北城市,却开始露出“老态”,经济发展缺少活力,城市建设也拐入慢车道。

所以,要解决沈阳市又“老”又“旧”的城市病,离不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工程。因为“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品质、满足居民美好生活愿景的新趋势,成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可喜的是,《民生周刊》记者通过采访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局长石坚了解到,经过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扎实推进35个核心板块、城市更新典型示范片区、“五工程一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沈阳市目前已经形成了符合当地需求的城市更新规划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机制。

如今,在许多当地人看来,通过城市更新,老城沈阳年轻了、更美了,居民的幸福满意度也上来了。

改造,居民说了算

69岁的沈阳市退休老人韩发隆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大东区万寿小区在改造期间,小区居民根据实际需求,出了不少主意,“真没想到,领导都听进去了,执行部门大多也采纳了。”

记者从沈阳市房产局了解到,为确保老旧小区改造符合百姓需求,居民群众全程参与改造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专门组建了居民义务监督小组。具体来看,就是请居民坐在一起,搞“小板凳工程”;根据居民意愿量身定制需求清单,给居民“菜单式”的选择;采用“一事一策”“一区一策”,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据了解,沈阳市大东区房产局联合各街道,在改造前先后发放2万余张问卷,就是为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

同时,沈阳市各区政府还选聘了129名“人民设计师”,他们要做的就是对设计方案修改完善,统筹居民建议、专业设计、国家标准等方面意见和要求,确保设计方案既尊重居民意见又符合设计标准。

韩发隆退休前,是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退休后,一直热心地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他也因此被推荐为人民设计师。

作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韩发隆发现沈阳市的老旧小区,普遍存在水、电、路、灯、管网、消防等基础设施落后,停车场、活动广场等配套不足的问题。

沈阳市口袋公园之一—浑南邻里公园

所以,听说小区要改造,大伙都很高兴。又听说改造会尊重大伙的意见,大家提起建议来也就更起劲了。休闲椅放哪儿?晾衣架安哪儿?路灯立哪儿?一个个具体问题被提了出来。“推出人民设计师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治理中存在的公众参与少的问题。”沈阳市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于丽新说。

而此次沈阳市借着城市更新之机,老旧小区改造更是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急需、后改善”的原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通过数月工期,如今万寿小区的改造工程已经结束。“路修好了,路灯亮堂了,下水道也不堵了,小区环境焕然一新,现在住着特别舒心!”韩发隆说,居民对改造结果都很满意。

需要强调的是,城市更新需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沈阳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就在努力挖掘每个小区的“文化味”,让其拥有自己的特色。

万寿小区因东北侧天后宫为清代南洋商民求财祠庙而取意“万”,因南侧白塔小学内崇寿寺旧址取意“寿”,故得名“万寿小区”。改造后小区大门和小区里每栋楼的楼牌、单元牌和户牌都有“万寿”标识。

截至目前,2022年沈阳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75个,现已全部改造完成。

丰富更新项目库

除了老旧小区改造,沈阳对200条背街小巷进行了微更新,高水平建设了1000座“吸晴”的口袋公园。背街小巷更像是市民的“后花园”和“会客厅”,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有了更多的休闲和休憩的场所,打通百姓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让背街小巷成为充满人情味的“连心路”。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光磊对此表示,为了持续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在建设1000座口袋公园、微更新200条背街小巷之外,还提升改造10座大型综合公园,打造百里花廊,植树170万株;创建10个美丽街区、100条优秀路段、1000条良好路段……

这些努力,都让沈阳市更美了。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还有不少老旧工厂及厂房,对废旧工厂的翻新建设和再利用,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沈阳市似乎也找准了方法,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局长石坚对此表示,沈阳市坚持“以文化城”项目建设,比如沈阳铁西1905创意文化园、铁西梦工厂、铁西红梅文创园、大东铁锚文创园等这些具有沈阳历史记忆的地方,都被重新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沈阳文化地标性建筑。

位于沈阳东站南侧的共和国第一代仓储园区“东贸库”,是沈阳市现存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仓储物流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仓储建筑及园区类型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但“东贸库”的文物价值一直被忽视,直至2019年要被拆除时,“东贸库历史建筑群”才被列入《沈阳市第五批历史建筑初选名单》。

近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沈阳市民发现,闻名了半个多世纪的东贸库已再度焕新,成为休闲打卡的新去处。

对于接下来仍将继续大力展开的城市更新工作,沈阳市已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

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辉表示,该市锚定“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聚焦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发展定位,从“社会民生、产业经济、人文魅力、绿色生态、韧性智慧”五大系统入手,提出了“践行两邻理念、更新低效空间、传承文化根脉、留白留璞增绿、完善基础设施”五大策略,明确了近远期规划目标。

“到2035年,沈阳将建成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为特色,以‘五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总部型经济)为驱动,以大都市圈核心功能为支撑,文商旅创深度融合发展的城市更新典范。”赵辉说。

软硬兼施,让城市管理更智慧

有观点认为,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建设的问题,还是管理的问题。所以,既要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还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软服务质量。

对此,《民生周刊》记者发现,作为城市更新试点的沈阳,在这方面一直在坚持同步发展,而不是“瘸腿走路”。

据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光磊介绍,2022年,沈阳市建成精细化管理一网统管平台,对全域232.86万个城市基础设施和237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全时动态管理;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打造18个智能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精管、智管、共管”工作格局正在形成,“一网统管”沈阳模式已作为示范,被住建部进行全国推广。

举例来看,目前,沈阳市一方面积极探索专业物业企业管理、业主自治管理、保障型管理、社区管理等不同管理模式,鼓励国有物业企业提供保障型物业服务,为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提供兜底服务。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下沉党员干部同社区居民的联系,逐步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使老旧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

另一方面,还推动党建引领与居民自治有机衔接,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深化“两邻”基层治理,积极打造“红色物业”服务项目,为群众构筑起邻里守望的“红色堡垒”。

可以说,沈阳市老城焕新,点点滴滴的努力,都能看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影子。如今,沈阳通过城市更新,越来越像是个年轻的城市,却又舒服地保留了老城市的味道。

冬夜的傍晚,华灯初上,万寿小区的居民出门遛弯,不远处的口袋公园里景观小品和休闲座椅为老人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时尚韵味,路灯把新铺的道路点亮,老人再也不担心看不清路了……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沈阳市沈阳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沈阳分店
TOD/城市更新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沈阳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