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能力提升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探析

2023-01-02 00:07韩松航刘海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双创职业

韩松航,刘海波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909万,毕业生人数还在呈上涨趋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1]。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双创”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推动“双创”进校园,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在创新创造中明确职业方向,练就过硬本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学生求职就业的“软实力”和“硬指标”,从而形成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与职业生涯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循环机制和作用效果。

一、“双创”能力提升是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然之举

新时代,企业和社会对大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得以从容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必备基础素养之一。为此,在国家号召和支持下,全国各高校逐步加深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这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高端能力的培养需求,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职业定位,而且有助于企业、高校、学生各方应对特殊情况下短暂的就业低迷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双创”能力提升符合大学生高端能力培养需求

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体系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必须具备的能力水平。按人类能力的结构及创造社会价值量的高低,可将人类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与高端能力。[2]人一生的成败,90%决定于高端能力的强度与结构,其他因素影响不超过10%。高端能力主要由核心通用能力、学科知识能力和企业职务能力构成。[3]核心通用能力是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需要的可迁移能力,是快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知识能力和企业职务能力实质是核心通用能力与学科知识能力和企业职务能力的融合。学科知识能力是掌握、整合与运用科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包括13大学科门类及110个一级学科,从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到大学的专业课都是学科知识能力。企业职务能力是为企业直接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体现。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实质是运用某些具体的指标来评估学生的三类高端能力,衡量大学生是否是具备独立完整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高端能力越突出,就业成功率就越大,就业能力就越强。因此,大学生高端能力运用、实践中的核心通用能力与企业职务能力是大学生求职就业最需要强化优化的重中之重的能力,大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恰恰能使其核心通用能力与企业职务能力得到很大锻炼和提升。

(二)“双创”能力提升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职业定位

从大学生个人发展而言,职业是实现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自我选择的必然结果,它不仅仅是大学生找到一份热爱的工作,更是大学生建立起热爱生活的基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体现着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包含个人对未来职业的类别和发展方向的追求,更包含着个人对事业发展成就的追求。职业生涯理想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幻想阶段、分化阶段和成熟阶段。从初步有了职业意识到形成了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到最后的由主观愿望落实到具体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各类活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提高自身学科知识、通用能力和企业职务能力,各项能力处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之中,自我认知也有了显著变化,开始不断权衡各职业的价值,综合自身的“高端能力”去匹配相对价值较高的职业目标,在此期间,高端能力依然是其选择职业目标最重要的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想目标的统计调查也佐证了这一观点,项目组成员对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019级全体同学做了关于大学生职业理想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仅有60.3%的大学生能够清晰地定位好自己的职业理想,其中,有56.6%的学生认为在工作中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如果个人能力强就会选择高质量就业。这也恰恰说明了学生在其高端能力得到提升后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够更清晰地定位自己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这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双创”能力提升有助于应对短暂的就业低迷期

近年来,受特殊情况影响,一些社会生产和经营部门为确保企业及人员安全,在一定期限内停止运营或者是削减在密闭空间上班、上岗员工的数量,减少上班人员流动,很多个体工商户不得不暂停对外营业或缩减营业范围。面对这样的客观形式,大多数公司企业为了继续存活、保存发展实力和盈利,不得不在企业内部进行相当规模的裁员,许多产业链条上的劳动者、管理者因此而失业,很多岗位招聘也迫于形势缩减名额甚至直接取消。新形势下,企业既要保证工作任务在规定期限内高质量完成,同时又要减少用工人数,这就意味着要提升生产效率,即提高技术能力——这也是确保企业良性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手段。因此,企业招聘过程中,必然会在充分考虑成本的基础上聘用能力最优者,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会优先选定拥有在技术能力和学习提高能力上有创新性和延续性的应届毕业生加入企业之中。一方面应届毕业生因经验尚浅,仍处于学习提升阶段,对企业来说可以相对节省雇佣成本和招聘成本;另一方面“双创”能力较强的应届毕业生也可以降低员工质量参差不齐、效率低下的风险。因此,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要积极面对经济社会如此特殊的新形势,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的高端能力,以合理规避暂时低迷的就业形势对自身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高质量、高薪酬以及对良好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有较高竞聘期望的大学生而言,应聘所需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要求也必然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四)“双创”能力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从目前形势看,为了保证学生健康安全,很多高校取消或属地拒绝接收校外实习见习,在这个哪怕是正式的公司员工都有可能面临裁员的艰难形势下,许多用人单位已经开始关闭接收在校大学生到内部实习的大门。对不少企业而言,在校大学生虽然掌握了良好的理论和知识水平,但就实际操作还是“愣头青”“初生的牛犊”,既不熟悉生产操作的各项环节,更不了解生产运行的一些禁忌和规范性操作,很难与企业管理环节相适应。这些情况是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参加实习见习,也就失去了和企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无法提升企业职务能力,就业时要与其他毕业生在同一起跑线竞争,这对于应届大学生而言,是很大的挑战。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锻炼“双创”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通过对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参加2017年至2020年创新创业项目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发现,参与过“双创”项目活动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6.1%,其中考取研究生、公务员、事业编、签订劳动合同等高质量就业的毕业生占83.3%。可见,“双创”能力的提升使大学生的高端能力得以提升,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这为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新的路径。[4]

二、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符合企业、高校、大学生等多方的发展需求,是高校推进“三全育人”的必然之举。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受“双创”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全、不充分,大学生缺乏“双创”能力提升的自觉性、主动性等因素影响,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存在多重困境,亟待解决。

从高校层面看,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建设的投入与产出成效还需进一步增强。目前,整个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高校普遍存在“双创”教育体系建设的投入与产出收效不明显的问题。在主体上,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单方面侧重学生课程设计,学术创新创业侧重教师成果发表;在目的上,不能较好地区分社会贡献和科研数量、研究质量的轻重关系;在协同上,各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方面通常面临着社会生产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合作有限,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程度不高等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导致在为师生提供更全面科学的“双创”支持方面,常显现出基础薄弱、动力不足等情形。

从学生层面看,大学生自觉提升“双创”意识、思维和能力的主动性不足。大学生终归还是要步入社会,在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价值、赚取劳动报酬,但是,当前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知识成果转化生产成果效率低下等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从小学到大学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与资源主要用于培育与训练学科知识能力,而对于核心通用能力与企业职务能力,不仅投入学习的时间极少,而且没有专项学习方案与环境,在大学的短暂学习生活中很难实现“双创”意识、思维和能力的速成。“双创”意识、思维和能力还未养成或不够成熟的应届毕业生,面对社会、企业以核心通用能力与企业职务能力高低对员工价值进行的评估,常显得手足无措、应对无方。

三、基于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助推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设路径

(一)建立健全“双创”课程体系

各高等院校应紧跟形势,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开创完整、系统、全面、多方位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使“双创”教育不仅在课程、课时数量上得到保障,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推进和与各专业的有机融合上也应不断加大深化。大学生对“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参与程度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影响和主观意愿的间接激发,可以最大化实现增强教育体系落实程度对创新创业行为的总效应,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全员参与度和创新创业主观意愿的有机统一,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觉开展创新创业行为的功效。

(二)强化“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院校中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兼职教师数量和其教育教学科研质量,与该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高等院校中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多是行政人员、辅导员等兼职教师。只有推进创新创业教师专职化,才有利于更好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分类教学和精准施教。因此,要积极组织创新创业论坛、沙龙等活动,聘请资深的创新创业导师进行培训,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知名企业家作报告或进行专业指导,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用实践检验理论,持续激发大学生澎湃而持久的创新创业热情,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高端能力。

(三)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创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于企业。因此,各高院要充分挖掘利用当地和周边企业力量和就业资源,发动优秀校友力量,建设校地、校企培训基地和孵化园,拓展就业课堂,扩大就业市场。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通过技能培训、联合申报项目、参与企业咨询服务等合作方式,建立学校、地方、企业共建共享机制、平台,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广阔舞台。按照“走出去”战略要求,让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服务于企业,结合实际制定符合校企双方、校地双方诉求的合作项目,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持续提升高端能力。

(四)突出“双创”能力培育特色

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实际,立足“双创”意识、思维和能力培育要点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实需求,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特点,研发和建设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双创”能力提升与职业生涯发展建设项目和培育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创办创客空间、大学科技园及孵化器,深度建设和充分开放大学生科创园等“双创”实践基地,定期举办优秀“双创”成果展示活动,厚植校园及周边“双创”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激情,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视野和思路。[5]适当扩大学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专用场地的空间占比,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场地基地,并为之匹配完备的基础服务系统,从而减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时的准备成本。

综上所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发挥“双创”能力提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提倡“双创”能力提升的重要教育理念,推进落实“双创”教育进校园,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增强高端能力培养质效,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然之举。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双创职业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职业写作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爱的职业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