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配合磁圆梅针治疗特发性震颤临床经验浅析

2022-12-31 20:27明,王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20期
关键词:风池合谷上肢

赵 明,王 杰

(1.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2.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0%~7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少年是另一发病高峰,家族性ET患者比散发性ET患者发病年龄更早[1]。该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明确,可能是由于脑内特定区域的非正常信号传递所致,这些区域包括小脑、丘脑和脑干。此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见于一侧或双侧上肢,常累及头部,下肢较少受累。该病患者无法长时间做特定动作,有时甚至连握笔写字、端碗进食都很难做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外祖父为著名针灸学家、新九针疗法创始人师怀堂教授。师老创制的新九针针具和疗法拓展了针灸治疗的病种范围,提高了临床疗效。笔者在老年病科工作数年来,遇到多例ET患者,通过毫针针刺结合新九针针具中的磁圆梅针叩击经络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治疗该病的见解和经验总结如下,希望给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

1 特发性震颤的病因病机

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上肢震颤为主,偶伴头部震颤,下肢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双侧肢体受累,部分患者症状可不对称,严重时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出现震颤[2]。该病患者有饮酒后症状减轻、次日加重的特征。影像学研究发现,ET并非单纯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还存在颅内的结构和病理学改变[3],如上肢震颤的ET患者有小脑蚓部灰质体积减小的趋势[4]。

特发性震颤属中医“颤证”范畴,又称“颤振”“震颤”“振掉”“痉风”。其病位主要在肝,与脾、肾、脑密切相关,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风内动、气血亏虚、筋脉失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5]此病主因肝肾亏虚、髓海不足,精血不足以濡养筋脉,故而颤抖,同时也表明年龄是颤证发生的重要因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6]

目前,此病尚无特效疗法,西医临床常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罗洛尔等,抗癫痫药物及肉毒素A等[7]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大,药物依赖性较强。中医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入手,辨证论治,较西药更具优势,针灸治疗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收效显著。

2 治疗方法

2.1 普通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ET重在补气养血、填精益髓、滋补肝肾。穴位选择上主穴选用风池、百会、四神聪、神庭、合谷、太冲、曲池、消颤穴、手三里。辨证配穴:肝风内动加阳陵泉、筋缩,肝肾不足加肝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足三里。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会,泻风池可发挥祛除外风、平肝息风的作用。百会属于督脉,杨上善注云:“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百会是调节大脑生理功能的要穴,脑为髓海,故刺百会可达到填精益髓的目的。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与百会配合使用起协同作用,可安神定惊、益气调神。神庭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之会,《针灸甲乙经》记载“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8],故针刺神庭可开窍醒神、安神定眩。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记载其可治疗“头、面、耳、目、鼻、颊、口、齿诸疾;偏正头风;手臂膊痛红肿;手臂挛不能握物”[9]。故针合谷可益气行血,解除手臂痉挛。消颤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前臂内侧,在少海穴前0.5~1.0寸处的凹陷中,主治各种原因导致的上肢不自主颤动。曲池、手三里同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太冲为肝经原穴,可滋阴潜阳、平肝息风,强肝益肾培元。太冲与合谷配伍合用称为开“四关”。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偏于补气;太冲属足厥阴肝经,偏于调血。二者一气一血,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可调畅气血、平衡阴阳。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可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修复先天之本。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足三里为补益气血之要穴;太溪与足三里两穴合用,可补先天、促后天、壮肌肉、强筋脉。筋缩属督脉,“筋”泛指筋肉,“缩”有抽搐之意,此穴位于双侧肝俞正中,肝属木、息风定志,在体主筋,故该穴可治狂痫瘛疭、痉挛抽搐诸症。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可舒筋壮筋,治疗上下肢、髀枢、胁肋、颈项病。肝俞为肝之背俞穴,震颤摇摆、眩晕抽搐的风证多属于肝的病变,故刺肝俞可疏肝利胆、止颤柔筋。气海属任脉,肓之原穴。气,气态物也;海,大也。该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行则血行,故选气海补气固本、强筋扶阳。

刺法:合谷、太冲、百会、神庭、太溪、筋缩选用0.30 mm×25 mm毫针,风池、消颤穴、曲池、手三里、气海、肝俞、足三里、阳陵泉选用0.30 mm×40 mm毫针。针刺风池时应押手指切腧穴下部,刺手持针在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向鼻尖方向斜刺,捻转行针得气,以患者耐受为度。行针目的是使针感向上向内传导,患者反映针感从枕后经颞侧直到眉骨上方。研究表明,针刺风池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一定强度的刺激手法能舒张大脑中、前、后动脉及椎动脉,改善血流速度,从而缓解震颤[10]。百会、神庭、太冲均用泻法,太溪、气海、肝俞、足三里均用补法,余穴皆平补平泻,达到改善局部微循环、行气活血、填精益髓的目的。

2.2 师氏磁圆梅针治疗 磁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使用先例[1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齐王侍医遂病,自炼五石服之。”磁石为五石之一,有研究认为,磁疗治疗疾病的机制是,从外部将足够能量送至辐射虚弱的细胞内部,使外加磁场与人体核磁场的核磁产生共振,这种共振可重新调节整体磁场的正常活动,使其与外环境协调[12]。磁圆梅针作为新九针之一,是师老将古九针治病的原理与近代梅花针及现代磁疗原理相结合而发明创制的一种新型针具。师氏磁圆梅针综合圆针、梅花针、磁疗的治疗作用,其由金属制作,外形似斧锤,呈T形,分为针体与针柄两部分。针体又分为针身与针头两部分,针身中部为圆柱形,两端形成一定锥度,针头连接于针身两端,其中一端为绿豆大的球形名曰“磁圆针”,另一端形似梅花针针头,名曰“磁梅花针”[13]。师氏磁圆梅针材质为稀土钴,稀土钴是六角晶体结构,有较高的各向异性,故拥有良好的永磁特性,且可在较小的磁体上获得很高的磁性,磁圆梅针的磁力可达5 000高斯以上,并由静磁变为动磁。磁圆梅针叩击经络穴位时,发挥双向调节作用,进而达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之功。操作时用弹叩法:手握持针柄中部,手臂悬空,屈肘以腕部运动形成主要的叩击力量,灵活“弹刺”“叩击”。弹叩力度可分为轻、中、重3种。轻度:局部皮肤无明显改变,叩刺时仅有振动感;中度:叩击至皮肤潮红,第2日皮下有黄青色斑点;重度:叩击时皮下痛感明显,叩后皮下出现黄青色斑点,随即转为青紫色斑点。弹叩时注意针尖尽量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同时弹叩的频率和腕力要均匀,还要有节奏感。

3 病案举隅

患者,男,61岁,2021年7月13日初诊。近6余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不自主抖动,情绪波动时加重,活动时减轻,自诉饮酒后减轻。曾至当地诊所就诊,并于县医院采用针灸、中药治疗,无明显改善。目前间断口服“阿罗洛尔片”治疗。近1个月上述症状加重,精细动作时震颤明显,同时伴头部轻度震颤,提笔写字不能,影响日常生活,门诊以“双手震颤原因待查”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尚可,二便正常,平素时有心慌,气紧。刻下症:精神焦虑,双上肢震颤,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特发性震颤。中医诊断:颤证,肝肾不足证。治法:滋补肝肾,益髓息风。主穴取风池、百会、神庭、合谷、太冲、曲池、消颤穴、手三里,配穴取足三里、阳陵泉、筋缩,每穴捻转得气后留针,其中风池、太冲用泻法,百会、神庭、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皆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隔10 min提插捻转1次。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刺完毕后使用磁圆梅针叩击患侧上肢,沿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循经叩击,行轻度手法,每次叩击1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0次后,患者双手握勺、拿笔震颤明显减轻;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静止状态下双手基本不再颤动。

4 体会

ET是以头部、上肢的不自主震颤、摇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中医认为,肝血亏虚、肾气衰竭不能濡养筋脉是引发颤证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针灸治疗时应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证型灵活取穴,针对中老年患者,应重视疏肝养肝、滋补肾阴肾阳、修复先天之本。近年来普遍研究认为,脑部的病变对此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故应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重视头部取穴。脑为髓海,元神之府,针刺头部腧穴,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功能性障碍。另外在进针及行针时应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探寻针感的走向,尽量使刺激直达病所。此外,研究发现,针刺能降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的表达与活性,减少活性氧簇(ROS)所致的氧化应激,抑制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活性,促进内皮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扩张血管,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14-15]。磁圆梅针是在临床实践中参照古圆针与近代梅花针,并结合磁石治病的记载及现代磁疗治病的原理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锤形针具[16]。古圆针针身圆直如竹管状,针尖呈卵圆形,主治邪气在分肉间的疾病,但不伤肌肉。磁圆梅针通过循经叩击可通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和营卫之气,增强皮、脉、肉、筋、骨之间的经络通道,使气行血行、经脉调和顺畅。因此,笔者整理此文,意在为颤证的治疗提供一种思路,希望给临床治疗ET及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风池合谷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墨风池诗词选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