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建平
(湖北科技学院 国际学院, 湖北 咸宁 437100)
来华留学教育,作为中外合作交流和整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从1950年接收来自匈牙利及波兰等东欧国家的33名学生开始[1],到2021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并拥有约50万在校来华留学生,已走过了71个春秋。
在过去的71年中,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等多项政策和规定。如《意见》指出:教育对外开放要坚持“提升水平、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另外,《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下称《质量规范》)①等教育教学质量控制标准类文件,又为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
还有一批学者围绕来华留学提质增效的内涵和途径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如李新朝、崔勇指出,只有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培养出在国际人才市场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优质留学生生源[2];晏世经认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及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是影响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3]。具体到来华留学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樊立洁、孟东军总结了现阶段来华留学临床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入学门槛较低、评价考核单一、实践环节有盲区、师资力量待提高、出口要求宽松”[4]等问题。
上述研究为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提供学术和技术支撑。但因这些研究或从国家战略高度,或以部属院校为研究对象,很少涉及地方高校的来华留学工作。本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下称“湖科”)来华留学临床医学教育为样本,通过剖析地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的具体目标、提质增效的内涵和瓶颈,尝试为地方高校来华留学临床医学教育提质增效工作探寻一些可行的方法。
本节首先简单回顾我国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及来华留学生的留学动机。然后,结合地方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短板和特点,梳理地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具体目标。
1.来华留学教育目的的简单回顾
从1950年至2000年,“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是来华留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如1985年颁布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指出: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是我国对外交往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2000年以后,其目的除了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外,还将来华留学教育的目的回归到教育属性本身[5],即把“人才培养”也作为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已把“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把中国打造成为深受沿线各国学子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国”看作来华留学的工作重点。
虽此时期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目的回归到了教育本身,但其“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目的并没有减弱。特别是在新时代,来华留学生被看作是“重要的公共外交潜在资源和实施对象,是深化人文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1]。
可以看出,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是来华留学教育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主要目的。
2.来华留学动机
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改革开放前,来华留学生或“坚守学术研究的初衷来到中国访学,或肩负本国政府和人民的重托和发展与中国友好关系的双重使命,来华积极研修中国语言文化”[1]。这一时期来华留学生的主要任务以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为主。现阶段,随着我国综合国立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除了自觉不知觉地继续肩负“双重使命”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已开始来华学习临床医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从笔者的相关问卷调查来看②,学生选择就读湖科等我国地方高校临床医学等专业的主要原因有:(1)以学生当年的高中学业成绩及综合学力,很难在自己国家申请到心仪的学校或专业;(2)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及卢旺达等国家的不少学生认为“临床医学学位是最难获得的学位之一”;(3)能相对容易地获得中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的机会。
亦即,还存在部分湖科来华留学生是想相对简单地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回国后能够通过执业医师资格或类似的考试,最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这部分来华留学生与我国自费赴海外留学者的动机有相似之处。如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中,大多是为了“接受优质教育,提升能力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获取国际资格证书”等[6]。也有不少学生是因高考成绩不太理想,无法进入国内理想大学,转而到国外求学的。
3.地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主要短板和特点
整体而言,地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存在如下短板:综合实力及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不及部属院校,双一流学科及专业建设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外语授课能力相对薄弱,地理位置大多相对偏僻等。这些短板的客观存在,使得地方高校的来华留学教育具有了如下两大特点:
一是生源质量相对偏低。从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生源国。以湖科留学生的生源国为例,主要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加纳、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莫桑比克及喀麦隆等12个亚非国家。同时,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也大多偏低。在入学面试中,可遇到一些不知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的高中毕业生。
二是具有英语授课资质的地方高校偏少,师生课堂“言语可懂度”(Speech Intelligibility)③[7]偏低。从教育部公布的 “2019—2020学年度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学校名单”来看,全国只有45所具有使用英语为来华留学生授课的高校。其中,本文所称的典型意义上的“地方高校”只有锦州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及川北医学院等3所院校,其他皆为部属、省部共建(如三峡大学)或省属重点高校(如西南医科大学)。其他高校只能将汉语作为来华留学教育的教学语言。
虽中方教师用英语为来自非英语母语国家学生授课也存在一定的言语障碍,但汉语授课的言语可懂度(至少在起初)会更低,更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地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目标
我国高校主要有“985”“211”、省属重点高校、省属普通及地方高校、高职高专等五个类别。每个类别的高校被赋予了不同社会功能和使命,有着各自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同时,各类高校在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小阈值——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各有不同。故地方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生态位,具体化其来华留学教育的目标,使“两大目的”实现的层次、范围和标准等方面符合学校的综合实力及办学定位。
同时,《质量规范》对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标准有明确规定:来华留学生在学科专业上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与所在学校和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致。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五级水平。这既是对留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人文素质和汉语水平的要求,更是实现“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目的的基础,是各高校应该遵照执行的规范。
但因中外学生在生源质量和师生课堂言语可懂度等方面的明显差距,留学生正常毕业时的专业水平及人文素养等还较难真正达到“一致”。故地方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目的可根据《质量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细化为一个具体目标:
按照省属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知华友华、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专业知识和能力基本达到地方高校同层次同专业本土学生的毕业要求、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地方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使他们在汉语及学术水平方面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是不断增进留学生对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中国母校的归属感,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增进中外学术、文化甚至政治互信,促进商贸往来及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两点就是“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内涵。“复合”是“专业知识与能力”和学生“知华友华情感”的复合,也是“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两大目的在地方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复合。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说“学生毕业时很难真正达到‘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在疫情时期、线上教育教学的背景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论领域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8]。而在人才培养质量领域,来华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成为地方高校来华留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或重要方面。
最后,来华留学的提质增效还表现在借鉴他国相同或相似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提升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及国际化水平,为地方高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贡献国际化力量。
简言之,地方高校来华留学提质增效的内涵就是以地方高校的担当,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外交战略”这两大目的,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及国际化水平提升等办学综合效益的基础,更是实现“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根基。
生源质量和师生课堂言语可懂度偏低是地方高校来华留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偏低的基础性原因,也是提质增效的瓶颈。结合地方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目标及提质增效的内涵,可以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增强办学整体效益。
1.千方百计提高生源相对质量
地方高校在难以招录到绝对优质学生的情况下,一方面,在保证一定学生规模的同时,制定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操作性强的来华留学生招录最低条件,并能果断拒录学力明显不够、语言能力及综合素养过低的学生。如果无底线的招录成为了常态,就会给其他学生,尤其是相对优秀的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也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长此以往,势必会降低项目的公信力和社会美誉度[9]。
另外,也可尝试与一带一路沿线综合办学实力或某专业建设水平还不及我地方高校的境外高校合作,以境外高校为主体,以我地方高校为优质教育资源输出方,合作举办“逆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进而在第三或第四学年将符合中方高校招录条件的项目学生作为来华留学专业生招录到中方院校继续完成其学业,并为符合中方高校文凭颁发条件的项目学生颁发中方文凭。
这样,可把来华留学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机整合起来。既可在国外大学的协助下招到质量较好的学生,为项目学生了解中方学校及汉语学习等留下了相对充足的时间,也可降低办学风险,提高整体办学效益。
最后,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还可通过与国内外有汉语培训资质的机构合作,在学生不能入境前,对有意来华留学的高中毕业生进行汉语培训,待条件成熟后,再将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录取为正式专业生或语言生,以线上或线下授课的形式继续完成学业。
2.尽力提高师生课堂言语可懂度
我们知道,课堂言语交流是传递和理解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教学语言的可懂度又是决定来华留学教学质量关键因素。
就地方高校而言,不能奢望招录到成建制的、获得了HSK4或5级的学生,也不能期望专业教师能迅速提升其英语教学水平,进而使学校在短时间内获得“英语授课资格”。但可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师生课堂言语可懂度:
一是在学生由语言生转录为专业生后,继续开设汉语、医学汉语及HSK等语言类课程教学,力保学生汉语水平有持续提升的专门机会;二是利用寒暑假,选派临床医学专任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行专门用途英语集中培训,也可利用其他手段调动教师自学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英语能力,能用英语对重难点知识作必要的讲解。
这样,师生共同努力,从两头缩小中外师生言语交流障碍,提高言语可懂度和教学质量。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自己对自身学习负责,自己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计划、进度、方法、策略等,自己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监督和管理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既可有效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更能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聘请专业人士对学生和专任教师作专门的知识讲座,或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即任务价值感知)、掌握和运用相应的认知和学习策略、学会时间管理、学会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即能借助计算机、手机和网络等硬件和软件工具,搜索和选择各种学习资源)、学会寻找和选择学习伙伴和学习环境、学会自我监控等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个专任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切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④
4.注重入学教育和校规校纪的落实
入学教育既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化的客观需要,也是《质量规范》的要求。
湖科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入学教育。以《湖北科技学院来华留学生手册》为教材,利用迎新周的9-12个学时及以后的“周日讲评”时间,完成“手册”的宣教和巩固。在入学教育中,把相关法律法规、校规校纪、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条件、参加各类考试及临床实习的条件、考试及格条件、省级及校级奖学金的推荐(评审)程序及申请条件等作为重点加以宣教。
通过入学教育,学生在一开始就知道了无故逃课的严重后果,也知道了“混课”同样不能保证他们能正常完成学业等校规校纪。
入学教育是基础,规定的严格执行才是关键。以纪律处分为例,湖科通过近6年的严格“执法”,招收的四届共196名来华留学生中,有2人受到了严重警告处分,16人受到了留校察看的处分,10人被劝退或取消学籍,10个学力偏低且违反了校纪的学生自动退学,3名在校学生因未获得HSK4级及以上证书,其参加临床实习的时间被推迟等。
上述措施的实施,一是及时消除了部分学生“很容易在中国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的错误认知,端正了他们的留学动机及学习态度。其次,学生的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得以构建和强化,对学校和老师的尊重和理解程度得到了提高,湖科归宿感也得以提升。最后,学生学习汉语及参加HSK的积极性和通过率越来越高,良好的学风已悄然形成。
5.从特从优选择举办来华留学教育的专业
在来华留学教育的专业选择上,地方高校可先从自己的特色或优势专业开始,在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后,再适度拓展到其他专业。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该院立足“铁路”这一特色,走出了“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铁专门人才。该校在泰国成立了全球首家“高铁鲁班学院”,“中泰联合培养高铁专业人才”项目成为首批中国—东盟职业院校特色合作项目⑤,较好地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如何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铁专业技术人才。
本文梳理了地方高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具体目标,剖析了提质增效的内涵,并从提高生源质量、提高师生课堂言语可懂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管理制度的宣教和执行力度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的路径。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主学习”来减少疫情给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注释:
①本文引用的教育部等部委的相关文件皆来自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
②本调查是指笔者及本项目组成员朱琴老师在2021年对湖科在籍留学生作的相关问卷调查.
③“言语可懂度”是从建筑声学借来一个概念,是指言语被理解比例的主观和客观评价。详见沙沫的“言语可懂度在教室音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④本节观点参考了李扬的硕士学位论文(来华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研究.山东大学,2020.的相关观点.
⑤详见“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官网”:https://www.wru.edu.cn/.